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宗教对人性的关怀
作者:伊斯兰教会  文章来源:海空神佛网  点击数2664  更新时间:2008-7-10 23:45:3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内容提要: 

  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宗教始终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面临着与人性错综复杂的纠葛。对人性善恶的评判直接影响着宗教价值体系的建立,并且决定了宗教修身养性的方向和原则。人的本性中潜藏着截然相反的双重倾向:善和恶。伊斯兰认为,无论是善还是恶,都是真主的造化,他的造化无一多余,也许常人看来非常可憎的“恶”,其中定有真主精心设计的奥秘,或许它是“善”的动力。因此,伊斯兰不断然禁绝人性的倾向,而是用合理适中的方法有条件地释放它,并循序善诱,把它朝积极的方向引导。这不仅符合人性的要求,更是伊斯兰对人性的关怀。 

  宗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标志,是每一种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宗教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无论是久远的原始阶段,还是现代的发达时期,它始终是人类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持久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宗教与人生是密不可分的,人是宗教的载体,人生是宗教展示的场所。因此,宗教和人性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宗教始终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面临着与人性错综复杂的纠葛。对人性善恶的评判直接影响着宗教价值体系的建立,并且决定了宗教修身养性的方向和原则。  

  伊斯兰对人性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认为人类是造物主所创造的一切生灵中最为高贵的生命,是万物中最具灵性的一类。造物主赋予他特殊的本领和技能,令他远远超出其他的生灵,但因此也委以他不同寻常的职责和使命:作造物在大地上的代理者,替造物主治理大地、建设大地、维护世界的秩序、改造人类的生存环境。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代理者的人类,他的本性中还潜藏着截然相反的双重倾向:光明和善的一面,另有阴暗和恶的一面,这两种倾向始终陪伴着人性。可是,无论是人性中善的倾向还是恶的倾向,都是真主的造化,是他对人性的“启示”。人无论在什么时候,善恶的倾向时时伴随着他,受善的召唤,趋向进步与正义,而又受恶的牵引,陷入堕落与腐败。《古兰经》说:“以灵魂及使它均衡,并启示它善恶者发誓”(91:7-10)。也就是说,人性本是“均衡”中和的,本无善恶的天性,只是真主在其中预设了两种倾向,任人自己选择和把握。两种倾向随内在的意向和外界的诱导把人推向两条不同的道路。实际上,本性中的善恶两面不是铭刻在灵性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烙印,而是可以随时都能转化的心理状态,如果对性灵时时加以诱导、使它向光明的方向奋进,人性必然会达到完美、纯洁,成为在人生的战场获胜者,反之,将陷入罪恶和失败地境地。如《古兰经》所述:“凡培养自己的灵性者,必定成功;凡戕害自己的灵性者,必定失败”(91:7-10)。人格的培养过程就是人性中善恶的两种倾向进行斗争和较量的过程,在较量中善压倒恶者,变得如同天使般善良,而恶压倒善者,变得如动物般残暴。  

  恶的倾向在人性中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些对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对个人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对这种倾向,伊斯兰严厉禁止,真主设置这种倾向是为了考验人的信念。在伊斯兰看来,人类最大的悲哀和人性中最阴暗部分就是“以物配主”或叫“偶像崇拜”。所谓“以物配主”或“偶像崇拜”,就是不仅仅把真主奉为至高原则和崇拜对象,而且还迷恋他物,将他物也视为人生中追求的另一大终极目标。这里的“偶像”并不单指为某一神灵塑造的雕像,而且还指人们在生活乐于追求的金钱、名誉、地位、权利和享受。这些东西本身不是“恶”,但是,一旦迷恋这些东西,将其视为生命的至高原则和人生的终极追求时,它们就变成了有形无形的“偶像”。综观人类历史上的无数悲剧,其中的主要情节和缘由无不是由于迷恋这些东西招致的。因此,伊斯兰把这种现象看作“偶像崇拜”而加以禁止。《古兰经》说:“你们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配主”(4:36)。伊斯兰最根本的原则是:“信主独一,认主独一和拜主独一”,崇拜有形无形的偶像是严重的罪恶,要受到真主在后世最严历的惩罚。《古兰经》又说:“的确,以物配主是最大的不义”(31:13),因为真主是创造万物、施恩于人类、并让人享受万物中佳美事物的主,他应该是受到崇拜的,若将恩不报,舍他而崇拜他物时,就是对他行最大的不义,况且,“偶像崇拜”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祸患是历史所经历过的,而且人类至今还在经历着。鉴于此,伊斯兰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偶像崇拜”,把它当作人性的最大阴暗面加以根除。  

  然而,真主是明哲的、睿智的,他的造化无一多余,他的决策无一虚妄,他的行为无不包含着深遂的哲理,即便他创造了让常人看来非常可憎的“恶”,也是有他精心的安排和设计,其中定有奥秘,只是人不知觉罢了。因此,伊斯兰理性地对待人性中“恶”的倾向,不将它看作绝对的恶。《古兰经》说:“允许你们厌恶某件事,而那件事对于你们是有益的;或许你们喜欢某件事,而那件事对于你们是有害的。真主知道,你们却不知道。”(2:216)或许“恶”的倾向中隐藏着“善”的某些因素,而这是真主有意的安排。因此,伊斯兰对有些“恶”断然制止,而对有些则予以迁就。也许有些事表面呈现出“恶”,实际却是人作为“代理者”履行职责时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动力。以“欲望”为例,它是人性中另一大阴暗面,佛教把它当作万恶之首加以禁绝,这是不无道理的。但是,伊斯兰认为,这一阴暗面是真主寄寓在人性中的情状,是人难以摆脱的倾向,真主必在其中蕴藏着许多机密和奥妙,有它存在的价值。伊斯兰的权威学者安萨里(卒于1111年)说:“就人被赋予的任何一种欲望存在的意义而言,它们均不乏存在的目的,它们均为人之天性所必备。假设人无食欲,他会即刻死去;若无性欲,人种便无法延续;若无怒气,便不能自我保护。” 因此,伊斯兰对这种“恶”虽然主张限制,却不将它断然禁绝,而是将它循序诱导,朝积极的方向引导它,用合理适中的方法有条件地释放它。  

  欲望中主要有食欲、性欲、财欲、物欲等,这些欲望构成了人性阴暗面中最浓烈的部分,人人有之,伊斯兰因此给了它相应的关怀。例如:食欲是贪图美味、耗费资源的罪魁祸首,但它也是补充能量、维持生命的途径。因此,伊斯兰认为,真主创造万物,为人所用,万物中所有佳美的东西,允许人类尽量享用。教法规定,人可以满足自己的饮食欲望,只是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不可饮食对身心有害的东西,不可浪费,不可过量的摄取 。性欲是伤风败俗、扰乱秩序的根源,但它却在延续生命、维系家庭关系的基础。伊斯兰鼓励婚嫁,提倡生育,教导用纯洁的两性关系组织家庭生活、巩固夫妻关系 ,但伊斯兰严历禁止性欲的随意发泄和不正当的婚外性关系。财欲是草菅人命、杀人越货的祸根,但它却是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的动力;伊斯兰鼓励人们进行贸易,拥有财富,但要求以理取财,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取财富 。拥有财富后,一要拿出天课(财产的2.5%)账济穷人(每年一次),二要合理开支,用于自身和家庭的正常消费,也用于公益事业。物欲是腐化堕落、道德沦丧的缘由,但它却是社会发展、文明昌盛的基础。伊斯兰允许人开发资源,占有丰富的生活资料,享受物质带来的愉悦 ,但反对奢侈和糜烂的生活,提倡在富裕中勤俭朴素。  

  除上述阴暗面以外,人性中的暗点还难以数计,例如:骄傲自大、专横跋扈、沽名钓誉、争强好胜、嫉贤妒能、悭吝不舍、损人利己、悲观失望、胆小怕事、明哲保身等等。但这些属性是人性中难以消除的倾向,若任其自行奔放,必然后患无穷;若将其完全根除,必将产生负面效应,如无自信、无进取心、浪费、鲁莽等等。因此,伊斯兰虽然将这些品格统统看作愚昧的象征加以贬斥,认为是一种罪恶,但不是像“以物配主”那样绝对违背伊斯兰原则的错误。这些欲望虽然是人性中的阴暗面,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人类作为大地的建设者,有条件地利用这些倾向,会有助于他履行“代理者”职责。因此,伊斯兰允许释放这些欲望,通过一些限制将其引向积极的一面。  

  这不是说伊斯兰一味地迁就“恶”,对之视而不见。实际上,伊斯兰像其它宗教一样,非常注重弃恶扬善的号召,并以各种方法抑制人性中“恶”的倾向。伊斯兰用下列几种方法消除人性中的阴暗面:  

  (1)用宗教命令的方法加以制止。如《古兰经》说:“不要洋洋得意地在大地上行走,真主确是不喜欢一切傲慢者、矜夸者的”(31:18)。即用宗教戒规的形式抑制骄傲自满的行为。  

  (2)以善言相劝。如《古兰经》 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应当远离许多猜疑,有些猜疑,确是罪过”。(49:12)。即猜疑是一种恶行,要尽量避免。《古兰经》以善言劝信士们团结,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3)以历史为鉴加以警示。《古兰经》用一章的篇幅讲述了优素夫圣人(约瑟)的故事,描述了优素夫的弟兄们由于嫉妒给自己的家人及优素夫本人带来的磨难和考验,揭示了嫉妒的危害。  

  (4)以哲理揭示某些品质的危害。伊斯兰反对背谈他人,把背谈他人比作吃弟兄的肉,每背叛一句,其破坏性犹如生吃弟兄的肉一般。《古兰经》说:“你们不要相互侦探,不要相互背毁,难道你们中有人喜欢吃他已死的弟兄的肉吗?你们是厌恶那种行为的” (49:12)  

  (5)用榜样的力量感化。历代的先知就是人类的榜样,真主派遣他们来到世人中间,是为了让他们以身作责,展示真主的教诲 。安优卜圣人(约博)是坚忍和感恩的典范,他曾患有严重的疾病,他在重病中情绪稳定,不急躁、不怨恨,反而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疾病,心悦诚服地接受真主的考验,因此,《古兰经》称赞他道“我确实发现他是坚忍的。那仆人真优美!他确是归依真主的”(38:44)。《古兰经》用榜样的模范行为倡导忍耐的美德。  

  (6)以来世严历的刑法警告。如《古兰经》说:“凡喜欢在信士之间传播丑事的人,今世和后世必受痛苦的刑法”(24:19)。宣扬丑闻、说是道非,是人性所喜欢的,虽然不危及信仰,却破坏人际关系,伊斯兰用严历的刑法加以警告,以期抑制这种恶行。  

  (7)以善功转移方向。伊斯兰要求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的方法之一,是进行一项善功,以此缓解欲望的势头。例如:穆圣说:“年青人们啊,你们中谁有能力,就叫他结婚,结婚最能杜绝淫丑,保持贞洁;无能结婚者当斋戒,斋戒能戒除性欲。”  处在青春期的人,已经成熟,性的欲望正在高涨,这时结婚刚好满足人性的要求;而无力成婚者,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家庭的和谐,伊斯兰鼓励他斋戒,通过斋戒的功修转移注意力,用宗教的力量抵御人欲。另外,通过斋戒,减少体能,以达到缓解欲望的目的。   

  以上几种方法,是伊斯兰为抑制人性中的阴暗面所采取的措施,也是教育穆斯林提升人格、净化心灵的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使“恶”的倾向减弱势头,让它屈从于善,从而产生正面效应。  

  结束语:  

  善恶是人性难以摆脱的两种倾向,如影随形般地驻守在心灵的旁边,只要心动,二者奋勇而上,抢夺心向。结果,或善,或恶,或者通过激烈斗争趋于平衡。基于人性中善恶两种倾向的可迁移性,伊斯兰号召信士们心从善德,抑制恶气,使善的一面占居上风,从而使人人变得和善,使社会变得美好,使世界变得和平。先知穆罕默德说:“我受派遣,是为了成全美德”。 这段圣训明确地揭示了伊斯兰的宗旨,以及培育善德的重要性。另外,人性中的这两种倾向,都是真主的安排和设计,有它存在的必要和道理。虽然从“恶”的倾向中滋生出来罪恶是应当禁绝的,但伊斯兰不把人性中“恶”的倾向本身看作完全的“恶”,因此给了它释放的空间。这不仅符合人性的要求,更体现了伊斯兰的人性关怀。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