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庄子
作者:道教会  文章来源:海空神佛网  点击数1435  更新时间:2008-7-11 15:04:5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著名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早年作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后一直隐居。与梁惠王、梁宣王约同时,与惠施为挚友。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但淡泊名利,楚威王闻其贤德,曾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不就。遂终身不复仕。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有 :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据《真诰》,谓庄子曾师桑公子,授以微言,遂隐居于抱犊山中。服兆育火丹,白日升天,补太极闱编郎。后得仙而去。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24)追号南华真人,宋徽宗封微妙元通真君。 思想与著述: 他著的《庄子》(即《南华真经》又称《南华经》、《庄子南华经》等)五十二篇,现存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教外学者一般认为外篇、杂篇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先生语)。 庄子在继承和发扬老子“道法自然”的基础上,认为“道”无所不在,是客观真实的,“夫道有情有信”,但又“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它是最高的本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并且在时间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中,“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无不变,无时而不移”(《秋水》);事物的变化皆由矛盾引起“安危相易,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则阳》);并且任何事物都可以变化,“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知北游》)。 庄子认为应站在“道”的角度看万事万物,则“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则“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则“天下莫大于秋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天”(《齐物论》)则“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没什么区别,“与接为沟,日以心斗”(《齐物论》)简直是无所谓。 在修炼上,庄子提出通过“坐忘”而达到齐物我、齐贵贱、齐是非、齐大小、齐死生,认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要想与道合一,首要是必须“无己”。其次应认识到语言和概念是静止的,不绝对精确的,“夫言者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齐物论》)通过那些意义与内涵常常变动的、不确定的语言与概念,永远得不到“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所以要从“道未始有封”达到“天地与我并生,天地与我为一”,主要还要靠自身的修炼、通过“心斋”,“坐忘”,“朝彻”,彻底与道融合为一。 …… 《庄子》一书,涉及到政治、文化、宗教、哲学、艺术、自然科学等等方面,与《老子》一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代学者注疏不断,并漂洋过海,不乏各国文字的译本。 (注: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基因即将破译带来“鬼”—克隆人的问题;工业生产正破坏着我们的“神”——地球生态环境;航天器正在试图接触天外的生物“仙”——外星生物;而我们自身,在各种先进技术与“健康”药物的训练下,变得越来越“聪明”,物质应有尽有,精神享受似乎充足无比,但心灵上却日见脆弱,我们正渐渐地脱离了做为“人”的本质……或许,《老子》《庄子》能给全人类以启迪,让我们在迷惘的黑暗中看到一丝光源。) 主要参考文献: 《庄子》(即《南华真经》) 《道教大辞典》 《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汉文学史纲要》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 哲学卷》 《中国哲学史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