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上师前祈请传承灌顶的一般规矩
(1) 在入坛之前,须先脱鞋再“净口”入坛。“净口”的目的在于清洗口之秽物,使口清净。
(2) 入坛之后,须向坛城行三顶礼;或等仁波切上座之后再行三顶礼。若灌顶场所太小,无法以跪姿行礼,则以双手合掌,置额、喉、心,行三问讯亦可。
(3) 灌顶之前,上师会先讲述灌顶的源起、历史及传承。
(4) 接着须向上师“献曼达”,作为请求灌顶的资财。
(5) 灌顶时,上师会逐一讲解灌顶内容,并念诵灌顶仪轨。此时,须仔细聆听上师法音,不可交谈噪乱。
(6) 上师给予我们的灌顶,一般皆包含有身灌顶、语灌顶、意灌顶,以及身语意三者一起的灌顶。
(7) 身灌顶:上师迎请“智慧本尊”融入弟子身体。
(8) 语灌顶:跟随上师念诵本尊咒语。语灌顶结束之后,上师会洒米至弟子头顶。洒米之义是在使语之加持进入弟子心续。
(9) 意灌顶:观想本尊的法器融入自身,并在“空性”中禅修;或观想自身毫无自性,如同镜中影、水中月,接着,自身本尊融入种子字,种子字越来越小,如同彩虹般地消失在空中,然后安住于“不可得的空性”中。
(10) 身、语、意、事业、功德灌顶:此时,须至上师跟前献“哈达”,上师会将本尊法像置于弟子头顶,并向虚空中的本尊、护法、勇父、空行、财神等嘱咐:“在此弟子尚未获得菩提之前,应善护此弟子,去除诸障碍。” 当上师念诵完:“杂、吽、棒、霍” 时,所有本尊、护法、财神等等皆融入弟子。
(11) 法会结束,向上师行三顶礼并恭请上师离座。 弟子在拜见仁波切时的佛法礼仪要点
当遇到喇嘛或仁波切进入佛坛或客厅,我们心中的问题一定是我应如何举措应对?其详细答案经常未必清楚,宗教人物聚会的场合中通常可以一句话来表达-- 尊敬。
被称呼仁波切的喇嘛,是经过多年的学习和修行而达到极高开悟成就的人。仁波切通常接受过多方面的训练,甚至于有关世俗的事务。他奉献自己的生命,导引出他所接触的每个人的最高精神潜力,就像他自己一样。他的慈悲心推及所有众生,他为了让众生成为开悟者而无私地努力,毫不犹豫地现身于他人。他为真实的圣人,因此他不仅值得尊敬,更应该非常细心的款待。
如果仁波切同时是一位佛爷,他即是高僧或菩萨的转世,他慈悲无私的累世修持,牺牲自己的寂乐解脱,而回到充满痛苦的现世来帮助他人得到解脱。任何人与仁波切有过接触的经验,即可证明他们非常宽大、慈悲及智慧高超且各有各的表现方式。他们是真理、佛法的库藏,他们有资格接受人们的尊敬。
向喇嘛致敬可用简单的方法表示,根据西藏习俗,欢迎喇嘛的传统方式是献卡达。此喇嘛若是一位大仁波切,尤其是自己的上师时,传统习惯是见面时礼拜三次,离开时行一次礼拜。在西方,人们对这种行礼可能不太适应,尤其他们并非佛教徒时,这时候我们可以自然的方式来表示敬意,如日本式的鞠躬礼,或美国式的握手。重点在于向喇嘛致敬与向任何高贵地位的人,或宗教家致敬的方式一样。称呼一位仁波切时即呼:“仁波切”,如两位同在称呼时,即连名带头衔,例如“噶鲁仁波切”。尊贵的佛爷如大宝法王或嘉瓦喇嘛,即称陛下(You Holiness)。
如果学生请求某种教法,加持或面谈,习惯上须带供品。花、香、水果、蜡烛,是象征性的供品,将清净的觉心供献给你的上师是最重要的。有用途的物品也可做为好供养,金钱 --不用说当然是最有用途的礼品,可以纸包好或放在信封袋内必恭必敬的供养。喇嘛跟任何色身者一样有同样的需要,虽然他们的需要通常很简单。他们服务不索取报酬,也不想为得报酬而服务。他们经常将供品即刻转送以利益他人,故此供者因而获得更胜于喇嘛本身之利益。他给予学生培德积福的机会,但也是无可相比的管家,用他所收到的全部供养来利益众生。
有仁波切在时,一切均遵从他。当他入室时,大家应站起来,特别是在佛坛内。如须拿椅子请他坐,而仅有一张椅子时,则应由仁波切坐椅,其他人站着或坐在地上。假如仁波切需要帮助站起来或走动,应即时帮助他。同时必须细心照应仁波切的需要,但这须要细心的观察及揣摩,因为就是问他,他或许不表明他的需要。喇嘛无贪,很可能谦虚地说他不需要什么,然而仁波切的需要便该由你去发现出来,所以你如果是招待喇嘛的主人或在安排访问时,这是很重要的事项。仁波切可能因维护色身而有膳食上的需要,但他不想给主人带来麻烦,而不说出来。倘若没有人问他或他的侍从者,他将默默地接受可能有害于健康的食物。
仁波切是宝贵的真理化身者,他行为无私至可能伤害到他自己,所以照顾、保护他是他的随从者及主人的责任。例如注意他在教学时是否有充分的茶水供应,像这类简单的事情,到饮食是否恰当或访问计划是否过于劳累等。喇嘛需要休息及静坐,尤其是访问欧美的老喇嘛。他很少拒绝要求,所以应让他拥有自己的时间,不要被演讲、法会、面谈等事劳累道体。体贴是一句警语,要记住仁波切或喇嘛来到你的中心只是一连串教学活动之一点而已。
如果有一群学生曾与一位仁波切有过教学以外的讲话机会,而仁波切已不停地接见访客达五小时之久,这一批人还要请他面谈,这就必须避免或顺延来日,这应该是安排访问者的责任。如果学生们要求额外的时间,那他们应想想满足自私的要求是否比仁波切的健康还要来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