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结论对当今的那些活跃在网络上的民间哲学家是完全陌生的;对于历史上的那些名震天下的也是当今无数哲学研究者和民间哲学家们崇拜的五体投地的西方经典哲学家们更是毫无所知:因为上述这些人是和这种哲学经历几乎是毫无关系的。 上述的结论并不是一个毫无根底之人的胡乱的猜测,或者是完全没有相关经历者的凭借想象的瞎吹:而实在是一个有着真实经历者的自己真实经验的陈述。 下面的文字是本人的在自己博客上的公告: “宣昶玮,网络思想家和哲学家、理论家···宣昶玮是罕见的依靠佛教修行获得内智慧的佛教居士,其哲学深深得益于修行而来的内智慧,因此他具有许多惊世骇俗的哲学见解,是西方哲学家根本无法相比拟的。宣昶玮的部分文章和思想,已经受到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的重视与推荐。网络上读者的评价更是口气非同一般,而且很有好评。宣昶玮自己认为自己的思想成就已经超过卢梭和孟德斯鸠诸位。” 那么上述的所谓“依靠佛教修行获得内智慧”和哲学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让我们看看西方哲学目前的真实的成就。 西方哲学研究的东西也不能说不多:什么本体论、逻辑、认识论、思维现象、规律、决定论和非决定论、语言分析、伦理学、美是什么···等等,可谓五花八门的了。而西方哲学观察和思考的对象则是自然现象(物理现象)、生命、认识现象,而以研究和观察自然现象(物理现象)为主,这种情况很和自然科学是一致的。 西方哲学迄今为止已经解决了什么呢?本体论是尚未有定论的、逻辑也是不怎么清楚根底的(例如悖论问题依然让人们迷惑)、认识论也没有最后的让人比较满意的结论、决定论和非决定论、语言分析、伦理学、美是什么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没有定论的甚至也还是让人们觉得不怎么明白的。 综合的看起来西方哲学虽然成就不少但却似乎什么问题它也解决不了。 而西方哲学的研究手段也就是依靠对物理世界(包括生命现象、认识、心理、思维等等)的观察、实验、探索和研究等等。宣昶玮曾经形象的把西方哲学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以物观物”的方式:因为西方哲学的这种研究方法的特征就是来自对“物”即自然现象(而且是把自然现象当作一种物理现象)的观察,除外再也没有别的什么手段和方法了。那些物理科学仪器不过是人们借以更细致观察自然世界的工具:观察的再细致也还是在自然世界内,并没有跑到自然世界以外。 中国哲学则很庞杂:易学、禅宗、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道德经》等都是哲学,但却风格迥异。 而如果分析方便的话,则易学、禅宗、《道德经》可以不作中国哲学而专门分析了:因为这些东西都和一般人们所视为和西方哲学类似的哲学有点远。 易学的来源是卜筮:不论是古代的使用筮草的揲筮还是后来的使用铜钱的卜筮;也不论使用卦辞、爻词的卜筮还是使用纳甲法的卜筮,都是和卜筮这种发明自古代的古人问卜吉凶的方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易学有如此的使用目的的背景,所以易学并不回答诸如本体论、逻辑、认识论、思维现象、规律、决定论和非决定论、语言分析、伦理学、美是什么···等等一般西方哲学所要回答的问题,也一般不研究这些现象。 易学的有关哲学总结如《易经·系辞》被人们认为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概述,实际上是后人总结的。而在《易经·系辞》里,被称为哲学的《易经》也并没有回答有关西方哲学关心的那些问题。 禅宗是一种宗教的门派,所以更多的是关于宗教方面的东西,而和西方哲学研究的范围根本不是一回事。说禅宗是中国哲学,可能佛教不会同意,和西方的哲学也相距甚远。 至于《道德经》虽然早就被人们视为哲学,人们也把老子视为哲学家;但《道德经》其实也不回答通常人们认为哲学所应该回答的许多问题。 因此总结起来上述易学、禅宗、《道德经》等虽然也被视为哲学,但一般人们不认为它们都是西方经典哲学所认为的那种担负起解答许多人们关心的本体论、逻辑、认识论、思维现象、规律、决定论和非决定论、语言分析、伦理学、美是什么···等等问题的学问。 因此笔者才说“如果分析方便的话,则易学、禅宗、《道德经》可以不作中国哲学而专门分析了”。我们这里只分析那些和经典的西方哲学所担当的那种回答人们关心的许多问题的那种哲学的中国哲学,或类似西方哲学功能的那种哲学。 这样一来就剩下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之类的哲学了。 而研究陆王心学,发现他们的关注对象和范围并不是西方哲学家所关注的自然世界为主的那种格调,而更多的是善与恶、“心”、“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本体只是太虚,太虚之中,日、月、星、辰、风、露、雷、电、阴霾、噎气,何物不有?而又何一物得为太虚只障?人心本体亦复如此。……一悟本体,即见功夫,物我内外,一齐尽透。……二君以后与学者言,务要依我四句宗旨。” 由上可知:陆王心学更多关注的,风格完全和西方哲学不一样。他们关注的几乎都是人、人心等等。他们的一切哲学都是围绕着人和人心展开的,或者说至少关注人和人心是他们哲学的基调。于是,好多人认为心学是空谈:因为这种哲学的风格就是依靠冥思苦想的思考人和人心以及世界是怎样围绕着人和人心展开的。因此后来的人认为陆王心学是“格心派”。相对于西方哲学,则西方哲学就是“格物派”了。 而另外一个中国哲学门派程朱理学,其基本观点包括: 1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2、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 3、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视为人欲,是封建纲常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 程朱理学是以儒学为宗,吸收佛、道,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使儒学走向政治哲学化,为封建等级特权的统治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理论指导,适应了增强思想上专制的需要,深得统治者的欢心,成为南宋之后的官学。 程朱理学不去“格心”了;他们去“格天”,找到一种“天理”。然而他们是怎样“格天”的呢?其实还是研究、观察人、人心、人欲等等;并最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由于程朱理学不去“格心”他们去“格天”,因此被后人称为“格物派”。 显然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统统都不回答本体论、逻辑、认识论、思维现象、规律、决定论和非决定论、语言分析、伦理学、美是什么···等等西方哲学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些东西根本就没进入他们的视线呢。他们只关注人和由人组成的社会、以及人所特有的文化现象。 由于程朱理学其实和陆王心学一样的,风格就是依靠冥思苦想的思考人和人心以及世界是怎样展开的,因此他们都和西方哲学的关注自然的物理世界有很大的不同。 总结起来中国哲学(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代表)的完成或者研究主要依靠的是哲学家自己的冥思苦想、内省,当然也要阅读许多圣贤书本和文字等等。而这和西方哲学的注重实验、注重观察自然物理世界等等是截然不同的。 而中国哲学所能回答和解释的东西也很局限:也就是人性、人欲、人心、善与恶、天理、仁政、人伦、社会、“三纲五常”的合理,等等一些东西了。 不用说的是:信奉自然科学的现代人和关注本体论、逻辑等的西方哲学信徒,肯定对这样的哲学非常的轻蔑的,认为它们丝毫也无价值、无意义。 在叙述了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这两种哲学都没有大用处:因为事实上它们都没能解决任何真正有意义的问题;西方哲学没能解决任何问题;中国哲学更没能解决什么有价值的问题。“格心”的中国哲学和“格物”的西方哲学,其实都是废物。 而作为自称自己是哲学家、佛教开悟者的宣昶玮,又能为哲学提供出一些什么有价值的忠告呢?且来看看吧。 首先宣昶玮要提醒人们,其实西方哲学的关注到的、真实存在于自然和社会中的现象是有遗漏的:例如西方哲学家没有关注过大量存在于一些宗教中的神通现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术现象、八字预测人命运的现象等等被称为玄学现象的现象;而中国哲学如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也没有认真关注和研究这些现象:并把它们上升为哲学。 因为上述的缘故,所以宣昶玮作为哲学家首先就指出:西方哲学家和中国哲学,都没有把这些玄学现象当作一种真实存在着的现象来关注、研究、并上升为哲学理论能够解释的东西,那么这样的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其实都是蹩脚的哲学:因为他们把世界的真实给丢掉了。而丢掉了真实的哲学能有什么优势呢?哲学本来是要来解释这个世界的;现在却对于这个世界的许多现象丢弃了既不闻也不问:这样的哲学还能称为哲学吗? 再来看“依靠佛教修行获得内智慧”的情况。这是一种完全和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的东西:这种情况下获得内智慧的人,是自己心中自然而然的萌生智慧;而且他的日常的甚至一生中的经历其实都带有一种似乎是有意安排的迹象:他的观察和思想的飘移,都带有某种特殊的际遇,并且这种特殊的际遇使他能够获得别人根本无法获得的观察、理解和特定的智慧。 之所以要这么说,是因为笔者本人就经历过这种非常离奇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