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不是强迫,而是忠告,那就是信真主、信经典、信差使、为穆斯林大众。真主最喜爱的宗教,就是纯正无邪、简单而易行的宗教。”
..................
□□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伊斯兰教的宽容精神体现在“坚持内心的正信”下,对不同宗教绝无强迫的道理,对人类在非自愿的情况下做出违背一般教理的事情给以宽容,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做出指导。伊斯兰教的宽容也同样是一条“中庸之道”,是不走极端的宽容,从而使人类的世俗生活具有了宗教信仰的意义。
□□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播伊斯兰教时,曾对自己的同胞们说过:“宗教不是强迫,而是忠告,那就是信真主、信经典、信差使、为穆斯林大众。真主最喜爱的宗教,就是纯正无邪、简单而易行的宗教。”伊斯兰教在1400多年的发展中不仅是一种信仰,而且成为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它将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结合起来,给人类的信仰和生活以指导,并在信仰和生活中处处都体现了一种宽容的精神 ,也正是这种宽容才赢得了广大的信众。
一、宗教绝无强迫
□□伊斯兰教从根本上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其他宗教,不强迫其加入,因为《古兰经》中说:“宗教绝无强迫;因为正邪确已分明了。”(《古兰经》2:256)。伊斯兰教是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的,对于其他的宗教绝没有横加干涉的道理。“你说:‘真理是从你们的主降示的,谁愿信就让他信吧;谁不愿信,就让他不信吧!’”(《古兰经》18:29) “你说:‘不信主的人们啊,我不崇拜你们所崇拜的,你们也不崇拜我所崇拜的;我不会崇拜你们所崇拜的,你们也不会崇拜我所崇拜的;你们有你们的宗教,我也有我的宗教。”(《古兰经》109:1-6)伊斯兰教认为信仰是人们自觉认识的过程,是内心真正省悟、并去拜主的一个过程,靠强权和武力是不正义的。
□□真主对他的使者说“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古兰经》16﹕125),“你当教诲,你只是教诲[他们的],你绝不是监察他们的”(《古兰经》88:21-22),“你们当服从真主,当服从使者,当防备罪恶。 如果你们违背命令,那末,你们须知我的使者只负明白传达的责任”(《古兰经》5:92) 。穆斯林只尽到宣教的责任,但绝不允许强制任何人接受伊斯兰教正道。穆罕默德公开传播伊斯兰教和真主的启示经典—《古兰经》,主要目的是向民众宣告“真主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古兰经》3:19),使人们明白“真主将集合我们,他是唯一的归宿”(《古兰经》42:15)的真实内容,尊重人们的自由选择。 穆斯林的责任只是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没有逼迫任何人接受的权利,责任归于每个人自己,因为在复活日,真主“(他将使他们复活,)以便他为他们阐明他们所争论的是非。”(《古兰经》16:39)“谁遵循正道,谁自受其益,谁误入歧途,谁自受其害。”(《古兰经》10:108)。但当异教徒改信伊斯兰教后,不论该人以前行善或行恶,均可得到回报,“你们中谁服从真主及其使者,而且行善,我将加倍报酬谁,我已为她预备了优厚的给养”(《古兰经》33:31)。 “ 惟悔罪自新,信托真主,且为真主而虔诚奉教的人,是与信士们同等的;真主将以重大的报酬赏赐信士们。”(《古兰经》4:146)
□□伊斯兰教的信仰是绝对自由的选择,同样在历史上,所有的伊斯兰政权都不是单一的穆斯林社会,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生活着各种宗教的信徒和文化习俗的人群,穆斯林政府是保障他们的信仰自由,保护他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给予他们平等的受教育和创造财富的权利,伊斯兰教是与其它信仰和文化为邻,和平共处的。
二、自由原则
□□在“辛巴达航海”的故事里,有一次,辛巴达因赞美真主而被一个身上长有翅膀的“鹰人”丢弃在山沟里,辛巴达孤身一人,处于危难之中。这时,有“人”向辛巴达提出了一个可以获救的条件,即保证今后不再赞颂真主。出于无奈,辛巴达只得从命。后来,那“人”就带他一起飞回到了巴格达城。也许人们会认为辛巴达做的有失自己的信仰,但《古兰经》中有这样一个自由原则,即:穆斯林在受到迫害时,可以暂时不履行宗教功课,隐瞒宗教身份,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可见,伊斯兰教认为当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首要的是保护自己,珍惜生命,充分体现了博爱的精神和宗教宽容思想。
□□在真主的99个尊称中有至仁者、至慈者、完美者、宽仁者、宽恩者、宽容者, 可见“宽容”被视为完美美德之一,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宽容。因此,人们也应当具备这种美德,这种人将得到真主的喜爱,宽大仁慈的真主喜爱在现实生活中宽宏大度的人。
□□在穆斯林的宗教功课(“念、礼、斋、课、朝”)规定每个穆斯林必须完成每日五次的礼拜,每年一月的斋戒,甚至一生一次(在有一定财力的情况下)去麦加朝觐。宗教生活严谨而普遍,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穆斯林进行考验。但伊斯兰教是重实质胜于重形式,在内心坚持正信的前提下,可宽容的具体对待具体情况。以礼拜前的做小净为例,在做完小净之后穿上袜子,而且一直穿在脚上。那么,你在做第二次做小净时,就不需在脱掉袜子洗脚,只需用水抹袜子即可。穆斯林必须每天五次礼拜,但是如果外出或环境不允许时,可以讲求变通,予以宽容。在每年斋戒的一个月中,不要与人为敌,不要背谈他人,不要动怒,时刻以“我是一个封斋者”自醒。但对于斋戒,在伊斯兰教法中规定:儿童、神经病患者、残疾人、智力不健全的人可以不封斋;病人、孕妇、哺乳期妇女、旅行者、在经期的妇女也可以不封斋,但过后必须得补上。再如朝觐,虽然是每个穆斯林的天命,但履行还是有其条件的。朝觐者必须是成年人,而且身体健康,并有足够旅费,加上路途是安全的。伊斯兰教是重视在人的一切便利条件基础上的宗教信仰形式,但它的宗教功课是基于宽容之上的,任何功修都有其灵活性,即使正常情况下被禁止的事情,在特殊条件下也成为允许的,隐藏着内容上的合情合理。也正是这样的原因,穆斯林的宗教功课自1400多年以前,从穆罕默德至圣遵循开始,始终没有被人们改变或放弃过,而是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了下来,人们并没有因为宗教功课的繁重而放弃信仰,在长期的文化沉淀的过程中,形成了穆斯林特有的、固定不变的宗教功课。
三、完整的生活方式
□□伊斯兰教是“两世并重”的宗教,不仅对穆斯林宗教功课给以规定,也包含着对穆斯林大众的身体、情感、智慧、社会和物质生活各个方面的指导。伊斯兰教并不忽视饮食、服饰、商贸、结婚等一些实际的社会生活,反而是在生活中更充分体现了伊斯兰教的宽容精神。
□□清高的主说:“众人啊!你们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而且佳美的食物。”(《古兰经》2:168) “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及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触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但宰后才死的可食动物,仍然可吃。”(《古兰经》5:3)。这种禁忌的宗教意义在于保持一种心灵上的淳朴洁净,保持思想上的健康理智,培养一种热诚的精神。对于禁食之物,如果人们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食了之后,怎么办呢?《古兰经》中说:“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凡为饥荒所迫,而无意犯罪的,[虽吃禁物,毫无罪过]。”(《古兰经》5:3)“凡为势所迫,非出自愿,且不过分的人,[虽吃禁物,毫无罪过]”(《古兰经》6:145),伊斯兰教是立足于人们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的预见和洞察,是一种对于人类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博大宽容。
□□在伊斯兰的服饰文化上,《古兰经》中说“阿丹的子孙啊!我确已为你们而创造遮盖阴部的衣服和修饰的衣服,敬畏的衣服尤为优美,那是属于真主的迹象,以便他们觉悟”(《古兰经》7:26)伊斯兰教反对为宗教的目的,而穿粗毛织衣以示质朴,如果不是出于自愿是不允许的。“阿丹的子孙啊!每逢礼拜,你们必须穿着服饰.你们应当吃,应当喝,但不要过分,真主确实不喜欢过分者”。(《古兰经》7:31)伊斯兰教认为所有的漂亮饰物和华美的服装原料,都是真主原造的,人们应当去充分地享受,但还是将淳朴和清洁看作美观的至极,伊斯兰教禁止男性使用黄金饰品和穿丝织品,这些东西有违于男性美。同时,也禁止女性打扮成男人的模样,还禁止纹身、变相和变性等。服饰的宗教习俗是与人们文明生活中应具有的品格修养大体一致的,这使穆斯林在外貌和内心都能始终如一的具有虔信者的品格。
□□另外,伊斯兰教在对待婚姻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将信仰和世俗生活相结合的务实精神,《圣训经》中指出夫妻双方要原谅对方的缺点,即要以深爱、仁慈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对方。在穆斯林的经商中也要求公平且合法、平等交易,禁止买卖和借贷活动中的高利盘剥,“真主准许买卖,而禁止高利”(《古兰经》2:275);对待俘虏,不能施加酷刑,不能凌辱,不能以饥饿来折磨他们:“他们为喜爱真主而赈济贫民、孤儿、俘虏。”(《古兰经》76:8)“你们既战胜他们,就应当俘虏他们;以后或释放他们,或准许他们赎身,直到战争放下他的负担。”(《古兰经》47:4) 对待俘虏不许可虐待和施以酷刑,在释放他们之前必须向他们提供饮食﹑衣服﹑住宿和安全,或者迫使他们交纳赎身金作为战争的赔款。
□□伊斯兰教是把所有人类要面对的情形和境地都予以考虑,并为避免偏斜,使人们既不陷入无穷无尽的欲望泥潭之中,又不为压抑自己的欲望而扭曲人性,从而规划出一条中庸之道。伊斯兰教的宽容精神不但体现在做为一种宗教,它对信仰者并不是生搬硬套的东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坚持正信的前提下,给你最大的自由”,它对信仰者更是一种宽容和博大的爱。体现在世俗生活中,它主张人们应该在真主的指引下,享受应该享受的东西,这种享受是有条件的,并应适可而止,过一种充实的、而又有节制的生活。穆罕默德至圣在世时曾经说过“这个宗教简便易行,谁都会被其征服”。这就讲出了伊斯兰教的宽容精神以及对人性采取的务实态度,伊斯兰教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指导和安慰,而且给世俗生活以新的神圣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