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46|回复: 0

紫薇圣人点评道德经2--老子是明心见性的大彻大悟者2.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5 10: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接上: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译文:天下万物都从“有”开始起源,所以“有”可以作为天下万物的源头和根本。既然知道它是一切的根本,那么把它的本质把握了,就可以用来了解种种由它变化出的发展;而对它繁衍出的种种现象、具体的物性充分了解后,反过来又能更深一步地来理解它们源头的精微,这样才能永远都不会失败。封闭一切外来的诱惑、困扰、成法,专注于内,精心修行,一辈子也不会劳苦。运用各种感官、工具向外追寻,有心创立大功业,那就不可救药了。能够明察秋毫、见微知著才能叫做“明”,能够柔弱安忍、韬光养晦才是真正的“强”。内心深通一切、万象了然于胸中,却能收敛他的智慧之光,不给自己招来祸害,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
点评:本章重点在说“有”——“道”的外在表现形式。并提出了对“有”所应当持有的态度。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第一章里说过“道”是由两个有机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无”和“有”。这个“有”就是天下万物的起源,是“天下母”。
可以把这个“有”——“天下母”理解为“太极”,太极是阴阳始分而未分的那个状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层层衍生,最终发展出天下万物。
所以就有两种办法来了解“有”了:第一种方法,是直接去了解“太极”的特性,通过太极去了解两仪,通过两仪去了解四象,通过四象去了解八卦,之至了解到天下万物。这是一个从根源上来了解万物“物性”的方法,就是“既得其母,以知其子”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是在第一种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的。掌握了具体物质、现象的本质核心内容后,可以再推延开去,把握它的其他细微变化,然后再一级级地往上推,看看当初对根源的理解有没有问题,有没有遗漏,这就叫“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回归到根源上,又可以进行新的一轮的“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把从某个“子”单元获得的基础信息辐射到所有的“子”单元去检验。这样不断地向外扩展,向内回归,就会对“有”这个层次产生越来越明晰的认识,用这样的认识来看待、对待世间万物,就永远也不会失败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兑”是口的意思,泛指一切孔、口之类的东西,门其实也是“兑”的一种。
这句话其实是在强调这个认识世间万物的过程应该是排除六根、杜绝向外探索的,应该是向内去修行的。
“有”这个层次往下推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如果立足的基点在于种种具体的物体、现象上面,那么几乎是不可能把握到它背后实质的内容。就好象去追逐电筒射出的光斑一样,是可笑又可悲的,只有去找到那个拿着电筒的手,才能把握住光斑运动的根本规则。所以要把握住种种“子”相,当然首先应该回归到“母”相上去。最原始的“母”相是什么?就是“太极”。
通往“太极”的道路有很多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直接、最简捷的那条路就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心”去寻求。不是外求,而是内求。最能帮助你了解宇宙真相的人是谁,不是任何仙佛圣贤,就是你自己!
“塞其兑,闭其门”是内修的法门,当然不会劳苦,因为主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且目标非常单一集中,哪里会有什么劳苦呢?
“开其兑,济其事”是外学的方法,拼命地通过六根去吸收所有的知识、经验、虚妄变幻的事物外相,不断向外去探索,走得越远越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那就是不可救药了。为什么不可救药?就因为是犯了方向性的大错——少走少错,多走多错,不走就不错。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应该取:见常曰明,守柔曰强,好理解一些,见梁海明老子译注,能看见常道叫做明,坚守着柔弱叫做强】
内修是个实证的过程,内修是个全面提升自己的过程。通过内修可以焕发出本性的光明,【这种本性的光明就是自性良心飞腾时的光明了】这种光明可以照见一切,如果因为洞察了天机而想去有所作为,建立世俗的“功业”,那么这种光明就会转为昏暗。只有因为洞察的宇宙的真相而更加坚定内修的信念才能不断增进这种光明。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运用它含蓄着的光,返照内在的明,{即本性的光明】}不给自身留下祸殃,这叫做因袭不变的常道,这里采纳梁海明老子译注的注解】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善于建立基业的人能使基业万世不拔,永远不会动摇;善于控制把握的人能使他的事业永远不会失控。后世子孙靠这种法则保守功业,绵延世世代代不会断绝。按照这种原则修行:修行在自身,他的德行就纯真;修行在一家之中,他的德行就有余;修行到达乡邻村落,他的德行就绵远悠长;修行到全国,他的德行就会丰盛壮大;修行到达了天下,他的德行就能普施天下万物了。所以在外的德化体现在内心的德行深厚几许:从自身、家庭、乡邻、邦国到天下。我是如何知道天下是这样的呢?依据的就是这种法则。
点评:本章的主题是讲修“德”。修德的关键是从内修开始,自内而外,直到天下。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修”的是什么?修的是“德”。怎么修?向内去修。
内修首先就是“致虚极,守静笃”。这是修养道德的基础。
“道”是先向内后向外的,是先出世后入世的。向内、出世就是从根本上修“道”修“无”,向外、入世就是修“德”修“有”。
入世修“德”是修“道”的辅助手段,也是渡化众生、普济天下的慈悲法门。“德”尽管只是修“道”的辅助手段,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德”是修“道”的资粮,尽管“德”是“有”的产物,但是只有“德”才能萌生“道”根。“德”是污泥里的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不但能够成就世俗所有的至真、至善、至美,而且是产生最终超越这个世俗的力量的基础。
如何修“德”?修“德”就是正心诚意地去明察那颗不被欲望和偏执沾染的“良心”。“良心”是秉承天地之间最纯正的气所生的,所以又叫“天地良心”。所以,一个能够时时刻刻明察自己“良心”的人,在“有”的层次上就是顶“天”立“地”的。
每个人都有良心,只不过不少人的良心经常会被欲望和偏执蒙蔽,这就是“无明”。“无明”不是肉体的残疾,而是心灵的迷失。心灵的迷失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步又一步地远离良心的行为而造成的。“良心”是一面镜子,是人生的指南。看不到自己“良心”的人是睁眼瞎子,是可怜的流浪者、迷途的旅人。
能够明察自己的“良心”,并依天理、顺人情地去做,就是有“德”。“德”是世俗的最高标准。真正的“德”来源于内心的驱使,而并不依靠任何外在的东西来维持、激励。
“德”没有任何固定、具体的表现,有“德”与无“德”只有用“心”才能感觉得到。是真正的大德还是沽名钓誉,是真人还是伪君子,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内心“德”修养深厚的人,他就是一个不断向外放射“德化”的太阳。德化的光芒足以破除周围人们心中的昏暗,在德化的照射下,可以驱散阴霾,消除幻影,让所有人重见“良心”,发现自己本性的光芒。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德光普照”。
“德光普照”的威力有多大,取决于修养“德”的人内在德行的深浅。小的只能照到自己和家人,大的可以从家乡、邦国一直照耀到天下,让更大范围内的所有人都见到自己的“良心”,回归“道德”。甚至历时久远,千年之后的后世晚辈,仍然能够感受到前辈恢弘博大的德化之光。
【我点评,这里,专家已经点明了,天道人道都是天理良心】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德”是能够“明心见性”的,这个“明”和“见”的过程就是“观”。每当克服了一个越度的欲望、排除了一分自我的偏执,就是清除了一层心灵的蒙蔽。清除了心灵的蒙蔽,你才能看得更远、更清楚,更明白怎样做才是符合“道”、符合“德”的。
内在的“德化”越强大,能看清楚得就越多:从自身开始,看明白自己;到达家庭,看明白家庭;到达家乡,看明白家乡;到达邦国,看明白邦国;到达天下,就能看明白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老子说,我是怎么知道天下的,是怎么“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的?其实靠的不就是这个【道心即天理良心吗】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2 04:46 , Processed in 0.1269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