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仁波切谈
“白痴似的虔诚心”虽然虔诚是不可缺少的,却必须配合智慧才行。佛教典籍中认为,禀赋优异的修行者,以理智入道,而后发展虔诚;不过,先有虔诚而后理智也可以。不幸的是,有些弟子一开始就具备虔诚,但是从此以后再也懒得去问或分析任何事;这种弟子接受老师讲的全部都是对的,可能只因为老师符合弟子心中老师的形象、或者可能老师很有名、或者弟子幻想老师知道一切从而得到一种安全感。这种无法鉴别错误的心,就和永远要挑错误的心一样地偏差。只有当这个人碰巧撞到正确的老师与正确的法门时,这种「白痴似地虔诚」才有作用~ 他就好像是被好的导游沿着平直大路带领前进的盲人一般,无疑地,他能走到目的地;否则的话,非常有可能会发生不幸,因为他很可能遇不到好的导游或者道路险峻难行,很容易失足坠落而死。这种人也很难利益其他众生,因为他没有分析过是非好坏,根本不清楚向哪里走以及为何向那里走;就像是个盲人,无法告诉别人依道而修是件好事,因为在他抵达最后目的地之前,连自己都不能确定。
我们可以崇拜外在上师或对他祈请,但不应该因而造成与内在上师的失联。我们并非向着全能、独立的创造者去祈请;有个外在上师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勾出内在上师,就是要教导我们进入过去念头与未来念头之间的空间,而且可能的话,安住于其中。这个当下就是内在与秘密上师。即使我们曾经如昙花一现地遇见过这个状态,能安住其中超过一刹那,是非常稀有的。我们甚至没有想要达到这种状态的习性。对上师的虔诚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这种习性。但我们不能期待上师帮我们完成这项工作。我们可能由于上师的魅力、法力、顶冠、法座高度、头衔,以及其他所有的道具而对他敬畏无比,我们可能觉得他总是会引导我们、照顾我们而感到心安,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利用外在上师来开发出内在与秘密上师的话,那么我们就永远留在原地踏步。若是如此,我们只会天天被是否会中彩券、男友是否跟另一个男人眉来眼去等这种烦恼,不断地疲劳轰炸而已。 摘自《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