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5|回复: 19

心中没有吝啬,就是布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4-12-16 07: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受用如贷  终无实义  立行殊胜施我们所受用的财富,如同借贷到期归还一样,只是活着的时候,暂时使用,临终时就人财分离了。所以,我们应该趁着还拥有资财的使用权时,多做一些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情,多做些殊胜的供养和布施。《入菩萨行论》中说:若须尽救众生贫,方名布施波罗蜜,现前今尚有贫人,诸佛云何到彼岸。
      如果竭尽全力救度天下所有的贫穷之人,使他们都富有起来,才叫布施波罗蜜。可是至今为止,还有很多穷人,怎么能说过去诸佛已经圆满布施波罗蜜了呢?那么如何才能称圆满布施波罗蜜呢?寂天菩萨说:把自己的一切及善因所得的果报,包括身体、受用、资财、功德等全部布施于他人,没有任何舍不得的吝啬之心,这才叫布施波罗蜜。心中没有吝啬,那就是布施,但要达到波罗蜜,则需要了悟和达到三轮体空——没有布施的对象、布施之物和布施者,一切缘起性空,皆如梦如幻。这样才能称为波罗蜜。波罗蜜意为到彼岸。
    为使我们的布施成为圆满的布施波罗蜜,当如是祈请:我为了一切如母有情的义利,必须速疾证得无上正等觉佛位。为此,当毫不在乎敬奉、名声等,对于正法匮乏的众生,尽己所能地行教示正法的法施;对于遭受人非人、魔怪伤害的众生,当施与从怖畏中救护出来的无畏施;对于穷困匮乏的众生,当不冀求异熟回报,断除悭吝,布施与其所需资具的财施。三种布施法行,悉应如理修学。总之,我为了一切如母有情的义利,必须速疾证得无上正等觉佛位,为此,我的身躯、受用及所有善根当毫不顾惜地施舍一切众生,如此有力行持,祈求师长佛加持。每次行施之前,皆做如是发愿。
    正方观点 (0)

    1

    VS
    反方观点 (0)

    1

    辩手:0 ( 加入 )
       
      辩手:0 ( 加入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07: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入了佛门,师父都会要求我们遵守一些戒律,无一例外。为什么一定要守戒律呢?因为只有守护戒律才能够产生一切功德宝藏。何以为据?龙树菩萨这么说过:“众德依戒住,如地长一切。” 戒律其实可以分成为三类:一是律仪戒;二是摄善法戒;三是饶益有情戒。就这三者可以含摄一切戒律。 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是什么呢?它们是相互关联的,有两个含义:一是自利,二是利他。为什么?大乘佛教的修行,归根结底地说就是两个内容:一是自己相续当中生起布施波罗蜜多、净戒波罗蜜多、安忍波罗蜜多等六波罗蜜多等等,让自己相续成熟。这就是自利。第二、利他。这又是什么?在自己生起的同时,让身边的这些人,让依附于自己的这些人,也生起这些布施波罗蜜多、净戒波罗蜜多等。摄善法戒指的就是让自己的相续当中生起这些功德,饶益有情戒实际上就是让这些人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一起在相续中生起觉受,这就是自利、利他。 那么律仪戒是什么?是多余的吗?不是。律仪戒的目的是什么?因为自己相续中生起这些功德和让他人生起这样的功德时,总有很多违缘障碍,为了扫清这些违缘障碍之故,就要修持净戒。净戒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违缘,摄善法和饶益有情戒是为了具足顺缘。所以戒律当中的律仪戒、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归根结底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内容:一个是远离一切违缘,这就是律仪戒;另一个是具足一切顺缘,这就是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认明我执呢?观察自己怎么执著“我”的。我们把自己执著成永恒的、坚固的、不变的、不生不灭的这样的一种我,从今生到来世永远不变的这样的一种我。怎么执的呢?书里边说不清楚,要在感觉当中寻找。什么时候会找到呢?当你特别害怕的时候,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会找到的。或者你特别高兴的时候,你如果留意的话,也会找到的。为什么呢?你不去找它的时候,这个我执处处抛头露面;但当你一找它的时候,它就隐藏起来让你根本找不到,越是找,你就越找不着我是怎么执的。然而当你非常恐惧,顾不得那么多了的时候,它就凸现出来,你就会找到。比如说你半夜三更一个人到尸陀林或者墓园里面,有那么一点风吹草动或者听到什么声音,那个时候你一害怕,一股凉气从脚心窜上头顶的时候,就会想:“我会不会被鬼吃掉?”这个时候那个“我”是最明显的时候。留一点点心思看看你是怎么执“我”的,那个时候你就能抓到我执了。
        为什么修空性的时候要修断法呢?就是为了让自己在出现一些怪异现象,内心产生剧烈的恐惧的时候找到“我”。或者有一个人平白无故“啪”地给你一耳光,你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呢,突然间你的这个“我”就跳出来了,“啊,我什么也没做,他凭什么这样对我?”那个时候“我”出现得最明显。或者你得到了一个连做梦都想不到的利益的时候,这个执我的执著又会凸现出来;因为你特别兴奋、特别高兴,就顾不得那么多了,“我”的执著会显露出来。那个才是真正的属于你的那个我执。而佛经里面介绍的我执只不过是让你如何去认识我执的办法,不是那个我执。你要在亲身体验中去找到我执才行的,不可以在书面里找。
        认明我执非常重要。你认不出我执来,你永远也摧毁不了这个我执所执的“我”。因为你都不知道谁是敌人,你怎么消灭敌人呢?你知道这个敌人身高是多少?胖瘦如何?脸是圆的、长的还是方的?什么民族?什么种姓?起码你要知道他有什么特征,弄清楚了,才能找到他。就像假如你只知道有小偷,偷走你的东西,但连小偷是男的女的都不知道,那你去哪里找哇?所以认明我执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08: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能忏悔,重罪也能清净
        我们相续中,先前未生的证德不能新生,已生的证德不久即退失,这归咎于我们的罪障在作怪。不仅如此,我们现、后世中遇到的一切不快之事都是罪业所致,要想摆脱这些麻烦,我们就必须忏罪。
        若能忏悔,就是像“无间业”和“定受业”这样的大罪也能清净。虽然“一切有部”说不能清净,但如是能净是“应成派”所许。《亲友书》中也说:先时虽放逸,后若改勤修,犹如云翳除,良宵睹明月。孙陀罗难陀,央具理摩罗,达舍绮莫迦,翻恶皆成善。
        经中说:智罪重亦轻,愚罪轻亦重。
        这也是指是否善巧忏悔法而言的。婆罗门绮莫迦(具乐)曾弑其母;央具理摩罗(指鬘)曾杀一千九百九十九人;达舍(未生怨王)曾弑其父造无间业,但这些人后来都见谛了,这是因为他们能猛力忏悔所致。所以,如果我们忏悔力量大的话,能从根本上清净罪业;力量中等的话,能使罪业变轻;力量小的话,也能使罪业停止增长。但如果不做忏悔,我们所造之罪将每天翻倍,这样一来,即使原先是很小的罪也会变成极大的罪。例如:我们在杀了一只虱子后不忏悔的话,十五天之后,此杀生之罪便是原来的一万六千三百八十四倍!这几乎和杀人的罪差不多了。
        我们不想忏罪,对罪业生不起恐惧心,是因为对业果没有信心造成的。如果有的话,哪怕是细小的罪我们也会耻于违犯,这就是为什么阿底峡尊者在旅行时,当他发现自己犯了一种小的“恶作”时,便立即命令全队停止前进而做猛力的忏悔。
        我们大多数人不相信自己有罪需要忏悔,这是因为对自己犯罪的情况不加思考造成的。如果深究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从今天清晨破晓时分到现在,自己的意、口已犯有多少瞋恚、绮语、粗恶语等;对我们这些出家人来说,除了“他胜”,仔细检查一下“僧残”以下的戒,可以发现所犯的罪堕纷若雨降。不仅如是,若不愿穿圆裙,而自称没什么要紧,即成完全的密宗“根本堕”;同样地,所犯的菩萨戒“根本堕”也多如雨降。别解脱“他胜”、菩萨“恶作”、菩萨“根本堕”、密宗“粗罪”和密宗“根本堕”罪,后者均比前者重十万倍。如果计算一下的话,从清晨到现在,我们已积集了许多圆满的恶趣因!所以,我们每天都在造十不善业和违犯三律仪制限。
        (帕绷喀大师进一步指出:那些造大罪业的人将受生于地狱中;造中等罪业的将受生于饿鬼中;造小罪业的将受生于畜生中。)
        这里所谓的“大”,不一定是杀人打马等粗显的罪业。以极强的瞋心称弟子为“老狗”等以上的罪,就是大不善业。对殊胜田毁谤等,是由福田门故罪业力大。所以,仅今日一天之中,我们便已造集了圆满的三恶趣因!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该怎么办呢?一味地害怕呆坐是无济于事的,我们必须在今生未死之前,勤修十万顶礼和十万《百字明》等,在无始生死罪业清净相未出现之前,努力地忏悔防护。关于净罪相的内容,系出自《准提陀罗尼经》,大家可以去参阅一下《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所引的文字。我们每天晚上临睡前,应配合“金刚萨埵修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及配合念诵《堕忏》做展礼等,努力忏悔。罪堕晨犯夜忏,夜犯晨忏,不与罪堕同行超过一整天。即便不修许多其他的法,专勤于此也未尝不可。若能忏悔现、后世一切痛苦根源——罪业的话,我们便能消除痛苦,证德也会自然地生起。
        现世中罹患疾病等,是因为能感病痛的不善业已经成熟,所以想靠做经忏等强行灭除,往往并无效应。但是,做经忏的果会在将来别的时候成熟,所以我们不要因为经忏无效而生起邪见。(在生病等时做经忏),如同豆子已经在田里长成,然后再往田里播撒麦子试图消灭它们一样。果一旦成熟的话,我们便无计可施。因此我们应在受果之前忏罪,就像消灭种子那样。
        忏悔能使小罪根本清净,重罪转弱,并使恶趣“定受业”代之以现世罹患大病等。总的说来,罪业无功德可言,但经过忏悔便能清净,也算是它的一种功德吧。所以没有一种罪是不能借忏悔来清净的,由于净罪程度的大小视忏罪的心、行强弱而定,所以我们应以强烈的追悔和防护心等来做。
        有些修行者在现世屡遭不幸之事,这是事实,但也是极好的征兆。因为他们那些后世将受的恶业(如感生地狱等),已在现世成熟了。有些修行者经常遗失或丧失财产,这表明他们那些将感生饿鬼的恶业已在现世成熟了;相反,有些作恶者却似乎时来运转,例如得享高寿等等,但这是将前生修善留下的果,提前在现世中消耗殆尽的征兆。所以,他们将来只会堕入单纯领受痛苦之处。仲敦巴法王在后半生中,也示现身患麻风病之相。所以,大家对这些情况不要有邪见,应对疾病等生起欢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08: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显宗的经典《般若经》里面提到了三种菩提心:牧童式的菩提心、国王式的菩提心、船长式的菩提心。

        牧童式的菩提心,先让众生成佛,而后让自己成佛。据说观音菩萨所发的就是类似于这样的牧童式的菩提心。虽然说观音菩萨的证悟早已达到了佛的境界了,可是他仍然表现为菩萨的形象来度人,那是因为在众生没有成佛之前,他不愿意把自己表现为成佛的样子。
        所谓的国王式的菩提心,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它的理论是,连自己都没有度脱,怎么能够引路呢?自己还没去过,怎么有能力做引路人呢?基于这样的一种理论,它主张如果想度人,首先必须自己先度脱。打个比方说,自己也掉在泥泽之中,想把别人从泥泽中解救出来,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自己在岸上,再想把这些人解救出来就比较容易了。如此,先自己成佛,然后度化众生比较合宜,这就是国王式的菩提心的依据。
        船长式的菩提心,就是共同成佛,大家一起干,最后就一起成佛,就是互相帮助。这就是坐在一条船上,船长到了彼岸,那肯定是船上的所有乘客也一起到了。
        这三种菩提心都难能可贵,但是我们绝大多数的经典,还是国王式的菩提心为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08: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基石,贯穿于整个修行的过程之中,还是大乘佛教最后要达到的结果。

        为什么说菩提心是大乘的基石?月称菩萨曾经说过,大悲心最初犹如种子。
        为什么要贯穿修行的整个过程?因为如果远离了菩提心,我们所修的一切法,将不成为大乘法。所以在《般若经》当中一再提到,以一切智智相应之心,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等等。一切种智之心,指的就是菩提心。
        为什么说它的结果也是菩提心?因为我们通过修行大乘的结果有三个:断大、证大、心大,何以见得?在龙树菩萨的《宝鬘论》中说:“众过已断尽,众德所庄严,为众作近护。”什么意思?“众过已断尽”,指一切所知障和烦恼障的过失全部穷尽了,断尽了,这叫断大。“众德所庄严”是什么意思?一切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等全部圆满,就是众多无量无边的功德所庄严之意,即证大。“为众作近护”是什么意思?我们要具德远过,做什么呢?度化一切众生嘛,这就是心大。因此,“为众生作近护”就是成佛之后,要度化众生。所以说断大、证大、心大。其中的“心大”,实际上就是菩提心。
        所以说,无论是道还是果,都离不开菩提心。总而言之,大乘从未入道者,令其趋入大乘道,靠的是菩提心;已入道者,令其成熟相续,靠的还是菩提心;成熟相续者,令其最后功德圆满,还是靠的菩提心。所以,不离菩提心无论是对道,还是对果,都非常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08: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前,佛在王舍城的时候,频婆娑罗王有一位大宰相,多次与国王一起前往佛陀的住处,听如来讲说远离贪欲的法。后来对他的妻子也渐渐冷淡了许多。妻子十分生气,找来毒药放在饮食中,想给佛吃。
        丈夫察觉到他的妻子怀有恶意,就向他的妻子索要有毒的饮食,妻子不肯给他,换给他无毒的食物。佛已经来到了,丈夫告诉佛说:“这食物不能吃!”佛问:“为什么不能吃?”回答说:“食物里有毒!”
        佛说:“世界上的毒,并没有比贪瞋痴三毒更甚的,三毒我尚且能消除,还有什么小小的毒药能够伤害到我呢?”佛就吃了那些食物,却一点异常也没有,当时宰相的妻子,就对佛生起了信心。佛为他们讲说佛法,夫妇二人就得到了须陀洹的道果。
        众位比丘无不赞叹这从未有过的奇迹。佛说:“不只是今天,在过去世,我也曾经教化过他们。从前迦尸国的国王,有一位智慧的大臣,名叫比图醯,常常用佛法辅佐帮助国王,以及众位大臣,使他们都修习善行。
        “当时有位龙王,名叫明相,经常来往于比图醯的住所,听闻信受比图醯讲的法语。如此一来,龙王与他的妻子便不怎么亲近了,妻子瞋恨恼怒,就说了这样的话:‘我发誓一定要得到比图醯的心来祭火,不喝他的血,我怎能活得好?’
        “当时有一个夜叉鬼,与这位龙王以及他的妻子,来往亲近,关系密切。夜叉鬼听了龙王妻子的话,就回答说:‘我能帮你得到它。’于是他就从龙王妻子所指的路,背上如意珠,化现成商人,来到迦尸国。
        “假商人到了国王身边,找借口与国王打赌,用如意珠作赌注。国王把国家的土地、国库的库藏以及大臣比图醯,作为赌注,用来对应他的如意珠。夜叉赌赢了,请求不要他的国土以及国库的库藏,只要带走比图醯,并把如意珠送给了国王。国王问比图醯:‘你想去吗?’比图醯回答说:‘我愿意去。’夜叉就带着比图醯走了。
        “比图醯问夜叉说:‘你把我要来,有什么用意?’夜叉不回答。比图醯反复地再三询问,夜叉就告诉他说:‘龙王的夫人,想要得到你的心用来祭祀火;想要得到你的血并喝掉。’
        “比图醯说:‘如果杀了我,带上我的心和血回去,但所有的人心和血都是一样的,又怎么能知道是谁的呢?你现在不要杀我,应带我去龙宫,要知道,需要我的心,是想要得到我的智慧,需要我的血,是想得到我的教法。’
        “听了这话以后,夜叉心想:‘比图醯确实是有智慧的人。’就带着他到了龙宫。龙王见了非常欢喜,比图醯就为他们讲说佛法。龙王夫妇以及众位眷属,全都生起敬恭敬信仰之心,接受了五戒,连众夜叉也一起接受了五戒。
        “当时阎浮提的龙与夜叉,带来大量的珍宝送给比图醯。比图醯得到这些珍宝,用来进献给国王,并且布施给国中的人民。如此阎浮提的人以及龙和鬼,都受持五戒,修行十善。
        “当时的比图醯,就是我的前身。当时的明相龙王,就是宰相善见。当时的龙王妻子,就是宰相的妻子。当时的国王,就是舍利弗。当时的夜叉,就是目犍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08: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倘若有人害我们,与我们为仇做对,难道对这些人也要慈悲吗?也要爱他们吗?是的,必须爱他们!这些人之所以会害我们,是因为我们过去曾对他们作过伤害。无数世来我们相续当中的贪欲、瞋恨、愚昧等烦恼为近取因;无数世来损害他人的恶的业力为俱有缘,由此因缘使他们产生恶劣的动机,作出种种欺倒的暴行。
        无数世来,我们损害过的有情不计其数!不要说过去,单单这一辈子我们就损害过多少有情啊!我们为了吃饭,导致了多少个有情的生命终止呢?又使多少有情遭受了种种煎熬种种痛苦呢?我们为了穿衣服,导致了多少有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呢?我们为了个人利益,做了多少损害他人之事呢?不应该有报应吗?
        所以说,总轮回、别三恶趣之中所受的种种痛苦归根结底不是因为他人,而是我们过去所作的恶业所致。如果我们具备了完善的智慧,就算是天下所有的妖魔鬼怪或者天下所有的坏人聚在一起害我们,也无法损伤我们一根汗毛。之所以他们能害我们,说明我们的功德不圆满。而且他们害我们,对我们只不过会造成很小的损害,但对他们来说却可能造成来世堕入恶趣等痛苦的果报,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相比之下我们还是受益者。正如寂天菩萨所说:由我业发动,于我作损害,彼若往地狱,岂非我害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08: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烦恼是最凶恶的“敌人”

        《经庄严论》中说:烦恼坏自、坏他、坏净戒,退损失利护法大师呵,斗争恶名他世生难处,失得、未得意获大忧苦。
        如此颂所说,烦恼的过患繁多:烦恼一生起,心即成不善体性;倒执所缘境;加强烦恼种子随眠;贪、嗔等同类烦恼相续不断生起;犯大德所呵责的罪过,造下令今生、后世均不得安乐之业;延迟解脱与一切智的获得;令善行衰败等祸及自他;戒律败坏;利敬减少;遭到诸佛与护法神的呵责;某些人更因此而杀人害命等,造成自他的痛苦;现世中因官司、诤讼等导致身败名裂;后世受生于边地或恶趣等。简言之,无边的过失都是烦恼造成的。所以,当烦恼生起时,应当立即认识到这些烦恼是元凶而设法予以歼灭。
        《入行论》中说:一切天非天,设与我为敌,彼不能令我,入无间火中。此大力惑敌,掷我入狱火,须弥若遇之,亦不留灰烬。
        烦恼是最凶恶的敌人。与敌人讲和,对方也许会息怒、不再伤害我们;但如果与烦恼讲和,烦恼反而会加害我们。我们过去所受的一切苦难,例如在无间地狱中被烈火焚烧等,全是烦恼造成的,而且今后还将持续受到那些剧苦的伤害。因为烦恼迫使我们在轮回中受苦,所以,比三界所有的仇敌更为凶恶。
        噶当派先德说:对烦恼,我们应该摆出搏斗的架势,尽力打击它们;对有情,则应开放我们的胸怀,尽力饶益他们。
        格西奔也说:我住在心的门口,手里拿着对治的短矛,它逼紧,我也逼紧;它放松,我也放松。
        我们也应该如此将烦恼视为主要敌人,随时运用对治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08: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说来,三恶道中的众生非常多,三善趣的众生非常稀少;三善趣中具八有暇和十圆满的人身少之又少,特别是我们得到暇满之身、心又趋向正法,更是寥若晨星、绝无仅有的了。
        也就是说,我们得到这样的人身,修习正法,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了知这些道理,在得到暇满、义大、难得的如意宝身时,我们应从多方面思惟,令生起摄取心要的善法欲。而我们要想通过这个身体摄取心要,方法即是要修习正法,因为我们都希望离苦得乐,而离苦得乐只有依靠修行正法才能得到。
        如果心存疑虑,认为:虽然要修法,但不知有没有这个能力呢?回答是:我们完全具备这个能力。因为我们既具足外缘,有大乘善知识的摄受;又具足内缘,得到了暇满人身。
        如果认为:来世再修也不迟吧!不应该有这种想法。因为这样的暇满人身在未来世,再也难以得到!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虽然佛法至今已经流传两千五百多年了,但又有多少人像我们现在这样,内因外缘都具足呢?
        有时外缘极差。由于历史变革等原因,内忧外患、战火四起、群雄争霸、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连肚子都填不饱,想修善积德谈何容易!有时适值太平盛世,人们生活幸福美满,贪恋沉溺于世间的名声、地位、权力、财富之中不能自拔。
        有时内缘极差。若是别人的奴婢、佣人,连听一天法的资格都没有;有时生为聋哑之人,想听法也听不了;如果是文盲,即便听懂一句半句,也无法成为修善之方便。通常历史从兴盛走向衰退的时候,人的内心非常懈怠,很少有人真心实意地生起修法之念。
        而咱们现在的时代,外部环境从恶劣逐渐转为殊胜。五、六十年代中国很穷,现在人们从填不饱肚子到慢慢富裕,有这样一个对比,因此很容易鼓励自己去行善积德。一个家庭走向兴盛之时,这个家的每个成员都非常积极;一个家庭从兴盛走向衰败之时,每个人都非常贪婪、自私。我们的国家、民族正在走向崛起和兴盛,每个人都有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在没有变成傲慢之前,很容易生起“只要我认真修,一定能行”这样的一种信心。所以,这是非常难得而又非常难遇的好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08: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在舍卫国时,降服了持邪见的外道六师,并教化了跟随他们修行的弟子们,彻底破除了这些外道。五百位尼乾派的弟子生起这样的想法说:“我们这些弟子众人,都破落分散光了。不如点火烧掉身体,结束生命后进入后世。”于是他们就积聚柴草,想要**。
        如来悲心广大,要救拔他们的痛苦,就让他们的火无法点燃,佛在他们旁边,进入了火光三昧。众位尼乾派的弟子,看到大堆猛火,心里生起欢喜,这样说道:“我们不需要点燃火堆了。”说完他们都一起投身火堆中。到了火堆中后,却觉得身体清凉,非常快乐;却见佛在火光中,于是加倍地欢庆喜悦,请求出家。佛说:“善来比丘。”于是,他们的自落须发,披上袈裟,佛就为他们讲说佛法,令他们都得到阿罗汉果。
        众位比丘说:“真是世间少有的世尊!竟然能够拔除这些尼乾弟子们自己烧身的痛苦,使他们得到阿罗汉果。”佛说:“不只是今天。在从前,舍卫国中有五百位商人,进入大海采集珍宝。当时有位商人头领,名叫比舍佉,带领众位商人,顺着风前往大海中。
        “等到了有珍宝的地方以后,他们收集宝物放在各条船上。众位商人因为贪多取珍宝,结果导致船太重了。当时比舍佉对众位商人说:‘往船上装的珍宝不要太重了,否则会丢掉你们的性命。’当时众位商人,不听从他的话,宁可与珍宝一同沉船而死,也不想减少珍宝。
        “商主比舍佉就把自己船上的珍宝扔到水中,让那些商人们上自己的船。结果其他这些装珍宝的船,都沉没到海里了。海神见这位商主能够舍弃珍宝营救众位商客,心里生起了欢喜,就拿起这位商主所抛弃的珍宝,背负着飞行在前面。海神出了大海之后,把这些珍宝还给了商主。
        “众位商人说:‘我们为什么不在珍宝沉没的地方和珍宝一起沉没死掉啊!’看到商人们这样的苦恼,比舍佉深深地生起了悲悯心,把自己所得到的珍宝,都分给了他们,自己就去出家修行,当即得到五种神通。
        “众位商人说:‘像这样的大士,不贪恋财宝,自己修行,坚持他的心志,得到很大利益,我们也应当学习他。’于是各自舍弃了珍宝,去到仙人所在的地方,修行他的法,都获得了五种神通。
        “当时的比舍佉,就是我的前身。当时的五百位商客,就是五百位尼乾派的弟子。” ——出自《杂宝藏经·尼乾子投火聚为佛所度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08: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经过一番磨砺,具备在各种条件下解决所遇到任何问题的能力,最后才能心想事成。然而,倘若没有人向我们发难,我们能否练成这样的本事?不可能的!
        平时不经历磨难,便不会获得解决困难的能力,更无法增长智慧来应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一旦遇到困难,很可能立即就被击垮。
        现在,我们之所以有足够的能力和敏锐的智慧,都是制造障碍者所赐。因此,彼等真的于我们有恩,诚为我们的大恩人呐!
        人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仰慕,都希望他人顺从和赞叹自己,可是,若没有人跟自己过不去,总是损害自己的利益,我们又从何去练就一颗宽容之心、包容之心、成就忍辱的功德呢?
        因此,我们的忍辱之心,乃至于忍辱的功德,正是所谓的“敌人”所恩赐的!倘若缺少了这位特殊老师的帮忙,即便我们将家产全部用作学费,请遍天下名师,也无法获得这类智慧的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08: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些地方虽然重视佛经,但是有个不好的地方,某些“老居士”说的话比佛还灵。有些人说:“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问他为什么呢,说:“是某某老居士说的,人家都这么说呀。”那老居士的话比佛还厉害呀,这并不好,如果有人这么说的话,你就问他:“有佛经的依据否?”如果没有,你就说:“那你承认某某老居士比佛厉害吗?”如果承认的话,你就离他远一点儿,因为他肯定是神经病,这是个原则问题。一定要记住:凡是学佛的人,必须在佛经当中找依据。

        其实,每次讲法的时候我总是是不厌其烦地找无量的经典依据,我虽然汉文读的不好,但我还是给你们读,给你们看,有很多人可能觉的不解:活佛以前自由自在地讲那么多法,现在怎么变成读来读去,没什么讲的呢?以前大家基础比较差,谈不上什么依据,先明白明白大致意思就行;现在大家的水平也有所提高,我也就越发谨慎。我承认佛比我有智慧十万、百万、千万倍,那简直是没办法比,就像大地和尘土一般,所以让你们看佛经是怎么说的,因为还是依据佛经为最稳妥最可靠啊,这很重要。大家也一定记住:不要瞎听某些“老居士”掺来掺去的话,要看佛经当中的内容,直接看到了,知道了,明白了才可以信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08: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贪欲,还是瞋恨,都来源于内心不明真相的愚痴,那愚痴的对治是什么呢?了知一切法如梦幻泡影,无有自性,真实的自性,空性修的就是这个嘛。比如说房子破掉了,或者拆掉房子,或者把房子的房基直接搬走。如果把这个房基直接给端走了,这个房子到哪儿去建?没有地方建。同样,一旦你把愚昧断掉了,修行空性,就能彻底地断除一切业力和业力因的烦恼等等,所以说消业障最根本的办法是修空性。而暂时把它压服的办法是四力忏悔文。这两个的区别在于哪里?比如说,有一碗种子,把它封存起来,不让这个种子沾水、肥料,这就相当于忏悔。因为忏悔就是不让它沾水,也不给它肥料,那它当然就长不出结果了。但是,要把它焚烧掉,那就修空性。为什么呢?烧掉之后,它不需要封存,直接就灭掉了,就把它损毁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它能毁坏恶业的原因,很特殊。严格地说,空性是规则之外的东西,所以它能彻底毁掉世间的一切引发善恶因果的规则。因为这个规则有一个前提是人我执和法我执的执著,破掉了我执以后,建立世间善和恶的基础就没了。所以说,一切恶业及其种子全都能够损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07: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有个说法,“想练双盘,要练三冬四夏。”“三冬四夏”不是说你一天坐二十分钟或者一个小时,一天要坐四到六个小时,连续坚持三四年才能练出来,真正让腿酸麻胀痛减轻。

        而且,并不是说你这一次坐了两个小时腿不疼,你以为就突破了,以后就不会再疼了。你之所以这次坐了两个小时不疼,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关系,可能是因为你身体的关系,可能是因为你修行的关系,也可能是因为你心情的关系,种种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才让你今天达到了两个小时不疼。

        但是下次各种因素变了,也可能心态变了,可能姿势变了,可能环境变了,也可能你没有修法等等所有的因素导致你还会腿疼。有的时候你在家里面坐两个小时可能腿都不会疼,但是到寺院里面半个小时就腿疼,因为那里的能量场、气场不一样,所以人的气血循环的速度也不一样。

        所以说不要把自己曾经达到的最好的状态当做常态,应该理解打坐腿疼才是常态。接受自己平时的状态,慢慢拉长时间,逐渐锻炼下去,终有一天会成的。

        ~~ 源慧法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07: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佛陀放心菩萨在三界里面轮回,因为菩萨能够历事炼心,然后生生增上!在唯识学上说菩萨种性的人,虽作恶业,速即能悔;若堕恶趣,终不久留。菩萨种性的人,他堕落烦恼罪业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自我反省的力量,他不会待太久,他那种增上惭愧力特别强。所以佛陀放心放这种人,说是三大阿僧祇劫历事炼心,不断增上,佛陀相对放心。

        ​~~~ 净界法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08: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法的人,最好修一点禅定,因爲我们凡夫的心很麤,碰到一些细緻的道理呢,就感到头痛,好像是通不过去了,简直不想看了,这是心麤的表现。
          
        心麤我们怎么对治?不要说,唉,我学不进啊,退堂鼓一打,走了,不学了。那就是没有志气的人。心麤的表现自己看到了,就是说如何使心细下去?细下去就通得过去了嘛。那么要心细嘛,就修禅定了。心静下来,静的最好的那个状态就是禅定。所以说鼓励大家学禅定。

        学法的人,戒、定、慧要同时进行的,当然有重点。初出家的,五年学戒,十年不离依止,那是以戒爲重点;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要入定了,定是重点了;在最高的时候,定已经修到一定成就了,就是重点要开发无漏智慧了,慧是重点了——但是进行的时候,同时进行,有重点、有次第。

        这个目的,要达到那个最高的无漏慧,就是般若现前,这才能了生死、度众生。但是你下手,非从戒下手不可。那么修戒的时候,也兼顾地要带一点禅定。因爲禅定对我们持戒有帮助。你得了禅定的定共戒之后,你不要防护,有些戒它自然不会犯了。

        所以说呢,戒、定、慧都互相促进的。持戒能够帮助我们入定,而入定之后能够帮助我们持戒,力量更巩固;到了无漏慧出来的时候,得了慧,无漏慧出来了,那么无漏的戒也来了,那个时候,戒更巩固了。

        所以说戒、定、慧,虽然行的时候有次第,但是它的效果呢,是相互促进、互相帮助。最后戒定慧全部圆满的时候,就是佛,那时候,戒定慧都达到最高的、圆满的高度,就是成佛的境界。

        ~~~ 智敏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08: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修行人经常有这些事情,这一天坐得很好,定的味道很强,甚至于可以看到一些东西。但是你明天希望再现这个境界,没有了,甚至一辈子都不现。为什么?

        偶尔得到的,过去的善根,一刹那一闪过就完了。这也是因缘没有具足,仅不过是偶尔这么现一下,你想把它保持下去是做不到的。
          
        你如果没有戒的话,得不到禅定,因为因缘不够。即使偶尔得到一下,也仅就是这一下子,不能保持,“得复失”,得了之后还会失掉。而若有戒的基础,就不会失掉,除非又犯戒。

        ~~ 智敏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08: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以隐居的形式,向世人标榜一种优雅、清高、精致的生活方式,那叫小资情调,与修行一点关系也没有。

        ~~~ ​补山老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08: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修行人经常有这些事情,这一天坐得很好,定的味道很强,甚至于可以看到一些东西。但是你明天希望再现这个境界,没有了,甚至一辈子都不现。为什么?

        偶尔得到的,过去的善根,一刹那一闪过就完了。这也是因缘没有具足,仅不过是偶尔这么现一下,你想把它保持下去是做不到的。
          
        你如果没有戒的话,得不到禅定,因为因缘不够。即使偶尔得到一下,也仅就是这一下子,不能保持,“得复失”,得了之后还会失掉。而若有戒的基础,就不会失掉,除非又犯戒。

        ~~ 智敏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2-27 23:10 , Processed in 0.1552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