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32|回复: 1

猴的古典记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2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十二生肖中,申为猴。象形造字之初,“申”像两只母猴相对之形,因此,申字可以说是猴的象形字,“申猴关系”可以推溯到苍颉造字的时代。

  猴在古书里常写作猿、猨、蝯等。周索氏《孝子传》曰:“蝯,寓属也,或黄黑通臂,轻巢善缘。能于空轮转,好吟。雌为人所得,终不徒生。”这基本上说出了猴的特征与习性。细说起来,猴的种类也很多,且生性各异。《毛诗草虫经》曰:“猱,猕猴也。楚人谓之沐猴。老者为玂猢。玂猢骏捷也,其鸣噭噭而悲。”《尔雅》曰:“累猴似猴,南海人名为累猴也。玃似犬,色苍黑,持人,好顾盼也。玃父善顾。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威夷长脊而泥,蜼卯鼻而长尾。”“豽无前足。狙,玃属也。獿如豹而形似猕猴,多须奋迅,其头举石以摘于他人也。”“蒙颂似猴而小、紫黑色,可畜以捕鼠,胜猫。”《吴书地理志》曰:“果然,蝯豽之类也。色青赤有文,居树上。”刘欣《广州记》曰:“猦母似蝯而无尾,见人若惭,屈颈扣头,打杀得风而活。”《括地图》:“猩猩,人面豕身。知人名也。”

  传说猴是善变的,《抱朴子》曰:“猿寿五百岁,则变为玃;千岁则变为老人。”而一些神话故事中的老人恰为猿猴所变。《吴越春秋》曰:“越王问范蠡手战之术,范蠡曰:臣闻越有处女,国人称之,愿王请问手战之道。于是王乃请女。女将北将王,道逢老人,自称袁公,袁公问女:闻子善为剑,愿得一观之,处女曰:妾不敢有所隐也,唯公所试。公即挽林内之,竹似枯槁,未折堕地,女接取其木。袁公操其本而刺处女,处女应即入之,三入,举杖击袁公,袁公则飞上树,化为白猿”。此所谓袁公,即猿公,为白猿所化,在与处女的较量中现了原形。

  神怪故事中的猴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喜欢盗取人间妇女为妻室。《搜神记》曰:“蜀中西南高山之上有物与猴相类,长七尺,能作人行,善走逐人,名曰猳国,一名马化,或曰玃。伺道行妇女,年少辄盗取将去,人不得知。若有人经过其旁,皆以长绳相引犹,故不免。此物能别男女气臭,故取女,男不知也,若取得人女,则为家室,其无子者,终身不得还。十年之后,形皆类之,意亦惑,不复思归。若有子者,辄报送还其家,产子皆如人形。有不养者,其母辄死,故惧怕之,无敢不养。及长,与人不异,皆以杨为姓。故今蜀中西南多姓杨,皆是猳国马化之孙。”故事显系杜撰,但何以古人就认定猿类有盗人间妇女的习性,并借以繁衍后代呢?或许是朦胧地猜测到人与猿的亲缘关系吧?

  《续搜神记》有一则故事,说晋朝太元年间,丁零王翟昭在自己的王宫养了一只猕猴,与宫中的歌伎优伶一班人住在一起。不久,宫中有六名歌妓竟同时怀孕,先后生了十个孩子。翟昭心中惊疑,暗中观察。很快发现这十个孩子跳跃不安,很象猕猴,才想到是这个猴子干的风流事。于是,怒杀十子。六名歌妓一时悲伤号哭,对翟昭说:“我们当初都是见到一位黄衣少年,轻衫白帽,英俊可爱,言语笑貌和人一样呀!”翟昭爵封“丁零王”,其生前为人恐怕也颇丁零,所以给得罪的文人杜撰了故事嘲笑。《续搜神记》本来就是一部记载神怪传奇的书,这个故事记载的是一个猕猕成精的传奇,而且象人一样风流。其实,古灵精怪大多是人类所为,因为猴子酷肖人类自身,而人类又自鸣清高,偏不将自身与猴类相融,人做了丑事,当然最好的办法是让猴子蒙羞。

  类似的记载,我们在其它古籍中也能找到。如《纪闻》中记载,一个隐居的文人姓张,博学多才,常常住在当时的一位朝廷大官家中。但是,这名大官的宅院却是凶宅,大官不敢住,悄悄搬走了。张姓文人出外喝酒,大醉而归,不知道大官一家人已经搬迁,便睡倒屋檐下一间书房内。半夜酒醒,看守宅院的仆人告诉他宅院已空,心中才害怕起来。不多一会儿,发现有人悄悄拿走书架上的书。张姓文人吓得躲在一旁偷看,看到昏暗里一群鬼围在写字台边。想打鬼,手边却没有凑手的东西,就大喝一声。鬼也呶呶应声,并不走近。文人大着胆子上前胡乱打起来,终于抓住一鬼的脖子踏在脚下,便嘶声大叫:“我抓着鬼喽!”仆人闻声拿来灯火,才发现他抓住的是一只猕猴。哂笑之余,不由得暗怪这个张姓文人,本来已经隐居,却又依附豪门。豪门官僚为富不仁,疑心生暗鬼,所以举家避祸;而一介书生如此心虚,即便有胆打鬼,看来也是势穷情急。

  猴子好动,自古被视为聪明伶俐的形象。神医华佗首创五禽戏,即仿效动物姿态的一种体育治疗法,《后汉书·华佗传》记他的话:“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猨即猿,这里是说运动时模仿猴子的姿态动作。三国时代,曹植写诗《白马篇》,吟咏马上习武的豪爽,其中“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之句,颇富动态感,是因为借助了猴的形象。猱,猿一类动物,攀授树木敏捷若飞。

  古人还认为猿猴爱喝酒,李贤注释《后汉书·西南夷传》引《南中志》说,土人常于猩猩出没的山林中,放置酒糟,猩猩明知这是有意引诱他们,但仍然禁不住酒的诱惑,直至大醉而束手就擒,土人将其关入牢中,待取用时则对猩猩说,你们可以“自相推肥者出之”,猩猩则“相对而泣”,可惜悔之晚矣。此故事讲猴,可是人是否也应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呢?

  在十二生肖中,猴与人是最相似的了,它的行为举止也多与人相仿,因而神话传说中的猴与人来往自如,似乎没有什么阻隔。上面的猴娶人间之女为妻的故事就能说明这一点。当然,人是高等动物,不会轻易引猴为同类,那些刻意模仿人的猴却成了人们笑柄,“沐猴而冠”的成语就是证明。沐猴即猕猴,传说它喜欢着人衣,仿人状,学人礼。但在人看来,却是滑稽可笑的,因而它成了那些装模作样却存心不良的人的蔑称。

  猴非家畜,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比不上“六畜密切”,可是,尽管国内外的生肖名单参错不一,但总少不了猴;中华各民族的生肖名单不尽相同,也总是将猴列为一员。申猴的生肖配属,在日本学派生出《三猿像》图画来。画中三只猴子,一只捂耳,一只掩嘴,一只蒙眼,表示不听不说不看。此图画题材,源自守庚申习俗。中国道教认为人体中有作祟之神三种,叫三尸虫。《太上三尸中经》:三尸虫“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间,上告天帝,以记人之造罪”。为了防止三尸虫殃人,逢庚申之日.夜晚不卧,守之若晓,这就是古代的守庚申风俗。守庚申的风俗传到日本,人们取三尸虫之数——三,和庚申之申的属相——猴,绘出三猿图像。画画上猴子捂耳、掩眼、蒙眼,该是针对三尸虫在天帝面前进谗言而构图的。

  在古代,猴子的可爱,还与“猴”“侯”谐音有关。封建社会,拜相封侯,显而且贵,是最为荣耀的人生价值取向。这就使猴成为一种祝福吉祥的符号。古代绘画,猴常以吉祥符号的角色入图。一幅猴子骑马画,寓意马上封候;猴向枫树上挂印的图画,寓意为封侯挂印;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子背上,其寓意是辈辈封侯。这些画连同这些话,都能讨人欢喜。

  中国古典文学画廊中,光彩夺目的猴形象是孙悟空。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美猴王。七十二般变化,一筋斗翻出十万八千里,他入地府,闯龙宫,闹天宫,神通广大而又天不怕、地不伯。他嫉恶如仇,西行取经路上,降妖除怪,化险为夷,顽强坚韧。这个文学形象,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孙梧空的原型,有人认为采自印度,印度传说中有神猴哈奴曼;也有人指出,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在中国传说故事中的无支祁的基础上,创造了孙悟空形象。其实,元代杂剧《西游记》描写孙行者,就有“巫无祁是他姊妹”的话。宋代《太平广记》收录的一条唐代材料说:“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语言,辩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请看这“形若猿猴”的无支祁,反应快,善言辞,能辩江淮深浅;眼睛闪金光,恰应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伸脖能长到百尺,这手段孙悟空不在话下;力大超过九只大象,孙悟空自有这般能耐,腾空跳跃,轻捷若飞,正为孙猴的看家本领;“视闻不可久”,看也好,听也好,总是左顾右盼不安静,这猴的特性在孙悟空身上反映得却也充分。应该说,无支祁的形象特点,是可以为孙梧空的塑造,提供粗线条的、轮廓式粉本的。

  在所有关于猴的传说中,有—个堪称猴的千古绝唱。《宜都山川记》曰:“峡中猨鸣至清,诸山谷传其响,泠泠不绝,行者歌之曰:巴东之峡猿鸣愁,猿鸣三声泪沾衣。”就是这几声情切哀愁的猿鸣,引发世代文人的无限感慨,也给文学创作添置了“猿鸣”这一千古吟唱的题材,尤以诗歌描写得恳切动人。梁沈约《石塘濑听猿啼诗》云:“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不知声远近,唯见山重沓,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谷。”陈萧佺《赋得夜猿啼诗》云:“桂月影才通,猿鸣回入风。隔岩还啸侣,临潭自响空。挂藤疑欲饮,吟枝似避弓。别有三声泪,沾衣竟不穷。”唐以后的诗文词赋中吟咏猿啼的作品更多,以至于三峡之猿的几声猿啼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

印 度 神 猴
  在印度神话中,有一只猴王哈努曼,具有非凡的神力,有人甚至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其原形就是哈努曼。在《罗摩衍那·美妙篇》中,人们对猴王赞美道:

  猴王呀!谁要是象你这样,
  具有这四种优秀的品质:
  坚毅、目光锐利、聪明和机灵,
  他就不会有做不成的事!

  有趣的是,孙悟空曾钻入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将其制服,哈努曼也曾钻入女妖的肚子里将其杀倒:

  猴子身躯坚如金钢,
  她(女妖)的嘴大大地开张,
  大力猴子把身躯缩小,
  一下子跳进她的口腔。
  悉陀和大上歌手看到,
  他钻进女妖嘴里,
  就好象在月圆时分,
  罗睺把满月吞下去。
  这猴子用他的利爪,
  撕她身上软弱的地方;
  他又飞快地跳了出来,
  快得象思想一样。

 

朝 天 暮 四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 们商量说:

  “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

  “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猴 子 复 仇
  《灵保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尚书薛放的曾祖父当过湖南刺史,大致搜刮民财习惯了,罢官闲居,还挺善于治家。每天早晚,他一定拄着拐杖巡视宅院。

  有一天清晨,走到厨房,发现里边灯火通明,他就训斥烧火的仆人:“这么早就点灯烧火,给谁做饭?”等到走近一看,却是个猴子,身长才六、七寸。面前放一只一尺方圆的大盘子,里边装了许多精致的小食品,还搁了一盏灯,正在偷食。惊骇之下,便挥杖击打,却老是撵不走。叫来家人僮仆一群人,都不知这猴子从哪儿来的。猴子旁若无人,将灯放在盘中,用头顶着盘子走到大厅门口,放下盘又象方才那样吃起来。

  此后天天如此,薛家的人也赶不走。无奈,派人访求道士来捉。谁料想,仆人出门便碰见一个道士骑驴而来,于是请到家中,但猴子见了毫无惧色。道士说:“看来这只猴子是您的积世深冤,这样呆在宅院里,为祸不浅呀!”薛家人赶紧哀求。好一阵子,道士才又说:“唉,幸亏碰上贫道,就给你家祛除了吧!不过,待会儿可能要劳驾这家主人,有辱威仪。”

  薛家人一听有办法,一迭声答应。道士就安排薛放的曾祖父头顶猴子的大盘子和灯盏,让那只猴子在他头顶的盘子上继续吃。家人嫌这办法有辱官宦家的体面,让道士另想办法。一连想了几种办法,终于让薛放的曾祖父进到厨柜中站着,然后让猴子坐在厨柜的顶上继续吃。关了柜门,薛家人环绕厨柜,都忧形于色。转眼一瞬间,道士突然不见;再看柜顶的猴子,也不见了。薛家人赶紧打开柜门,却发现柜里空空。几日之后,薛家只好举丧招魂,全家号哭,抬着厨柜埋葬。

 

猴子的浓情
  猴,因其“先祖”——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神通而闻名华夏大地。因此素有金猴、神猴、灵猴之美誉。民间传说石猴本是王母娘娘途经傲来国花果山时,突然体内行经,滴在仙石上一滴经血。这仙石受天地日月之精华,有了灵通之意,孕育仙胎。天长日久,仙胞迸裂,孵化出一只石猴。石猴出世后,便到三星洞拜膊师习武,有了七十二变和“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神通。后来又引出大闹天宫,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广细流传。

  传说猴子母子情笃,堪为人表。《太平御览》引周景式《孝子传》云:“余尝至绥安县,逢徒逐猴,猴母负子而没水。水虽深而清,以戟刾之,自胁以下中断,脊尚连。抄着舡中,子随其母傍,以手扪子而死。”

  还有这样一件感人之事。传说一个叫邓芝的人外出打猎,看到树上母猴紧抱其子,便举弓射母猴,但见母猴怀里的子猴却不逃。邓芝见状,感动异常,将弓箭丢入水中,从此不再打猎。

  《淮南子·白猿》中载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荆王有一只白猿,有一天,荆王弯弓搭箭射它三次,都未射中。荆王又派神射手养由基去射,箭还未射出,白猿早已泣不成声了。

  猴子是有情有义的动物。唐代剑南一带生活着一种长尾猴,只要捕捉到猴群中的任何一只,其余的猴子都要去搭救这只猴子,落得全被捕捉的下场。古人发现,这种猴子性情仁爱,讲义气,不忍心同类受害,舍己也要搭救同伙。

  明代正德年间,有一对夫妇以耍猴为生,住在嘉州白塔山。十多年时间,这对夫妇与猴子有了感情。后来,主人死了,葬于塔山左,猴子日夜哭号。妇人又招一个乞丐为夫,猴子举首嘲弄之,妇人耍猴让猴子献技,猴子伏地不动。于是,妇人举鞭抽打,并训斥猴子。夜里,猴子跪到主人墓地,一边刨土一边悲号。没过几日,猴子便死了。

  猴子的长辈死后,活着的猴儿往往表示深厚的“悼念之情”。老猴一死,活着的猴儿一个个围着它凄然泪下,然后一起动手挖坑掩埋。它们把死猴的尾巴留在外面,风一吹,猴尾摇动,猴儿们会立即把死猴挖出,百般抚摸啼叫,盼能复活。当见到死猴毫无反应时,再重新掩埋,往往要反复十来次之多。

 

猴子充军破敌
  明朝抗倭将领戚继光,是立了赫赫战功的民族英雄。他熟知兵法,经常打胜仗。

  一天,他率领部队来到福州南面的福清县,这里乃是个近海山区,山上野果繁多,猴子成群。而且猴子见到人也若无其事,甚至拉住人的衣袖讨吃食哩。

  深夜时分,戚继光正在挑灯攻读《孙子兵法》,忽听得一位值夜军士大嚷着闯进帐内。结结巴巴地说:“戚……戚将军,军内一面大鼓被抢去了!”这大鼓是作战的指挥号令,大鼓被抢,这还了得?戚继光忙问究竟是怎么回事?值夜军士镇静下来,缓了口气才说清楚。原来抢大鼓的不是敌人,却是山上的一大群猴子。戚继光感到好奇,立即来到帐外,只见一群猴子活蹦乱跳地围着大鼓,几个猴子在用猴拳击鼓。旁边另一群猴子学着白天士兵操练的模样。现在借着月光见戚继光等众人赶来,猴群才尖叫着纷纷散去。军土们正在疑惑不解,戚继光传令:明晨准备大网、挠钩,上山捉猴。

  士兵们捉来了许多猴子,戚继光命令把它们关进铁笼子,放在操场旁边,故意让猴子观看士兵操练。时间一长,戚继光便派人专门训练猴群,让它们学着施放各种火器。经过训练猴群真的成了一支能听从指探调遣的“特种”部队了。

  有—天,倭寇又来侵犯,戚继光指挥队伍在峡谷处埋伏,又发给猴子各种火器,把它们分散在附近的各处山上。倭寇在峡谷不远处安营扎寨。刚要埋锅造饭,猴子兵从四面八方闯入敌营,到处施放火器,敌营里立刻火势熊熊、浓烟滚滚。埋伏在峡谷处的土兵此时一下子冲向敌营,砍砍杀杀,把倭寇全部消灭了。

  打了胜仗,猴子兵排起整齐的队伍,高兴地领取戚将军奖给它们的犒赏品——野果子。


猴 与 民 俗
  台湾高山族传统习俗中有猴祭,是高山族卑南人十二、三岁少年入会时禳灾纳吉的传统祭仪,又称“第一次入会所仪式。”通常在十一月间早稻收成后举行,为期十天,其中第三天杀猴,旨在崇尚武勇,培养少年胆识,是祭祀的主要仪式,故称猴祭。祭前,少年清扫道路及杀猴圣地。黄昏,身缠芭蕉叶,面涂锅灰,持棒挨家逐户捣腾搅扰,以示驱除邪魔。第三天清晨,捉一山猴囚于木笼,祭司率少年围绕木笼,以竹竿刺死山猴,抛掷猴尸,以示弃旧图新,祛邪纳吉,然后抬猴尸至敌首处举行安葬仪式,齐唱猴祭歌。猴祭歌内容包括“祭猴”与“葬猴”两部分,前部分在杀猴仪式上吟唱,后部衷谠岷镆鞘缴弦鞒??璐饰?萍赖旌镏?隽椋?锤床?鲮?朱钚埃?透0部档闹魈狻:锛辣希?倌昝窃谇嗄瓿职艏喽较侣址?腔嶂裉ㄍ焓指栉瑁?敝良漓虢崾??褡既牖崾苎怠<漓肫诩洌??吓?越?牖崴??br>
  汉民族传统认为猴是吉祥动物。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只猴子爬在枫封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又如—只猴子骑在马上,取“马上封候”之意;再如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取“辈辈封侯”之意。

  民间以为猴年收成不好,是灾年。俗语曰“饥猴年,饿狗年,要吃饱饭是猪年”,所以忌猴年。

 
猴 的 成 语
  虫沙猿鹤 旧时比喻战死的将士。也指死于战乱的人。也作“猿鹤虫沙”。

  猢狲入布袋 猴子进了口袋。比喻行动失去约束。

  惊猿脱兔 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尖嘴猴腮 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教猱升木 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沐猴而冠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猕猴骑土牛 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弄鬼掉猴 比喻调皮捣蛋。

  穷猿奔林 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也作“穷猿投林”。

  杀鸡儆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也作“杀鸡吓猴”。

  树倒猢孙散 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随从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心猿意马 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猿猴取月 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意马心猿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猿穴坏山 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造成大灾祸。

  朝三暮四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3 0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不错,顶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4 00:32 , Processed in 0.1337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