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61|回复: 6

九 乘 佛 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6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索甲仁波切 著
郑振煌 译


诚如大家所知道的,佛陀的大悲和方便,自然表达在逗机施教之上,让每一个人都能修习佛法。因此,由於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所以就有各种修行法门。同时由於修行者的境界不一,所以佛陀就开示了不同程度的道,这些道都反映不同境界所强调的法门。无论如何,一切道都同等珍贵,都以觉悟为共同目的。

在藏传佛教里,三乘都要讲授。嘉华仁波切说得好:「由於佛法在西藏的流传过程,以及历代大师对特殊经典的强调不同,因此就有宁玛、噶举、萨迦、格鲁四大派的出现。他们称为西藏佛教的前弘期和后弘期。除了上述的不同之外,它们也强调不同的禅修方式,有时候表达的名相也不同,譬如各位大师所发展出来的经验,……不过,四大派都同样强调整体佛法的修行,包含经续和密续。印度佛教因为强调的哲学观点不同,所以有四大宗派(毗婆沙宗、经部宗、唯识宗、中观宗),但西藏佛教四大派就没有这些基本差异,因为他们都遵循中观派的哲学立场。」

宁玛派的意思是古派,修习从梵文译成藏文的原始经典,这些经典的译者有多位,最后一位是第十世纪末的念智称。他们称为「古译派」,有别於噶举、萨迦、噶当和格鲁等「新译派」,后者修习大译师仁钦桑布(九五八─一○五五)以后的新译经典。

宁玛派把全体佛法分为九乘,次第修习直至觉悟成佛。在开始解释宁玛派的九乘佛法之前,应该先讨论「三乘」,这是所有西藏佛教宗派共通的见地和修行。然后依据经续和密续的分类,简述九乘,此中,又将密续分为外密和内密。


三 乘

「乘」的意思是车辆,这是进化或修行的工具。佛法通常分为三乘:小乘、大乘、金刚乘。小乘为修道的基础,继之以大乘,开展觉悟之旅的视野。金刚乘是大乘的特殊法门,让行者即身成佛。

大圆满传承通称小乘为基础乘,以希求个人解脱为宗旨。小乘的主要修习是四圣谛:苦、集、灭、道。一切众生都要快乐,不要苦。离苦得乐的方法是修习戒、定、慧三学。持守别解脱戒,可以保护行者的心不受环境干扰,平息情绪和烦恼。修习止观,则可以生起无我的智慧。在禅修乃至一生当中都修习戒定慧三学,可以让行者既不伤害自己,又不伤害别人。小乘的禅修经验,构成九乘修行的基础。

大乘扩展关怀的领域,不仅个人求解脱,更发愿息灭一切众生的苦难。大乘的重心是发愿成佛,以此作为帮助一切众生解脱痛苦的唯一方法。这种发愿称为「菩提心」,可以从胜义和世俗二个层次证得。胜义菩提心是空性的证得,了知一切万法都是缘起,自性不可得,不能以自己的力量独立生起。这是胜义谛的证得。世俗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发愿,从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观想入手,而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为修行方法。

透过这种修行,可以成就福德和智慧二资粮。福德以世俗谛的见为基础,以六度为修行的方便。智慧以胜义谛的见(诸法皆空)为基础,以离戏论为证得的方便。智慧资粮的圆成,可以获得法身;福德资粮的圆成,可以获得色身。法身利己,色身(报身和应化身)利人。

金刚乘又称「秘密密续金刚乘」,并不是离开大乘另有一个乘,而是大乘之中具有殊胜方便的法门。事实上,大乘分为二乘:经续乘和密续乘。菩提心的基本动机,以及胜义空性见,在经续和密续二乘之中并无差别,不过密续乘却使用适合行者根器的特殊法门,迅速圆证空性和大悲。密乘有一项殊胜的特质:饶富方便。因此,行者能够轻易成佛,不过只适合大根器者修。

经续乘包括小乘和大乘教法,又称为因乘,因为修习经续是为了建立觉悟的因。六度、三十七佛子行和各种戒律的修习,都是为了达成最终的果位。当这一切因都具足的时候,佛性就会显现。经续乘认为,这时候的心就圆成智慧和福德二资粮,分别是证得法身和色身的因。

密续乘也称为果乘,因为密续乘的道不再以建立因为基础,而是与果相应。本自清净的心,称为佛性,被经续乘认为是开悟的种子。密续以如下的见为起点:果自始就已经在心中,却被无明和烦恼所蒙蔽了。

经续和密续都以成佛为终极目标,二者最大的差异在方法。虽然经续乘也有观空性的修习,等於观「法身」,却没有密续乘不共的「本尊相应法」修习,后者等於是观「色身」。

在本尊相应法中,行者首先观空性,然后以那种证空性的心,作为生起佛的基础。智慧心以佛的形相显现。因此,这一个心既是智慧,又是方便。透过本尊相应法的修习,行者同时就圆成智慧和福德二资粮。这种特别的本尊相应法称为「果乘」,因为智慧和方便同呈现在本尊之上,而本尊相应法把自己观成本尊,就是让自己可以证得道果的方便。 密续乘的要义,就是包容一切的明觉见。透过本尊坛城的灌顶,行者可以把世界观成净土,把一切众生观成佛。透过金刚身的脉、气、明点相应法,密续行者可以生起乐和空合一的经验,让心直接开悟。在密续乘中,烦恼并不须要舍离,而是要转化为智慧的燃料。一切经验都被转化为智慧,也就是道果。所以,金刚乘称为果乘,因为它确实以果为修行之道。

九 乘

宁玛派把小乘、大乘、金刚乘又进一步分成九乘:

三经续因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前二者合称小乘,后者又称大乘。

六密续果乘:三外密、三内密。三外密包括事密、行密、瑜伽密;三内密包括玛哈瑜伽、无比瑜伽、无上瑜伽。

后弘期三大派将密续分为四部:事密、行密、瑜伽密、无上瑜伽密。无上瑜伽密又分三部:父密续(如秘密集会密续、密续之王)、母密续(如大黑天、胜乐金刚)、不二密续(如时轮金刚)。

因 乘

小乘的第一个乘是声闻乘,行者听闻苦、集、灭、道四圣谛。苦谛是生命中的一切苦。集谛是苦的因。道谛包括归依佛法僧三宝、亲近善知识。灭谛是苦的息灭。声闻乘证得人无我,了知人并无常住的实体,却主张法(现象)由真实的极微元素和最微细心所构成。

小乘的第二个乘是缘觉乘或独觉乘,行者首先要深入分析苦和苦因。所有经验都要分析得非常微细,最后发现我只不过是五蕴的集合,行者以十二因缘追究苦的原因是对於诸法实相无明。辟支佛了知人无我、法无我,但仍然主张最微细心是一切经验的实质基础。辟支佛因为是自己发现见和道,所以称为独觉。

第三个乘是菩萨乘,行者首先要发心不只是为自己,还要为一切众生而成佛。菩萨证得人无我、法无我,发现一切诸法皆空无实性。菩萨道的中心思想是智慧和方便合一。行者要以六度圆满般若智慧,证得空性胜义谛和方便世俗谛。行者更以止观逐渐清除智慧的障碍,最后破除烦恼障和所知障,证得不二空性,能所双泯。

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等小乘教法,出自佛在鹿野苑的初转法轮。大乘教法则出自佛在灵鹫山等地的二转、三转法轮,包括般若和唯识教法,后来发展成中观和瑜伽行。


外密续

菩萨行所表现出来的方便和智慧之合一,在密续里则成为显相和空性的不可分离性,而以密续本尊的形式呈现。密续道的修行,首先要对本尊的坛城灌顶,并受三昧耶戒,将行者的一切经验视为坛城的本初清净显相。在密续的修行中,行者要将自己观想成三昧耶萨埵(发愿者),将本尊观想成智萨埵(智慧者)。行者将智萨埵的绝对性,融入自己的知觉和经验之中。因此,现象的绝对真理(本初清净),就可以在行者的相对显相(本尊)发现。观想时,从毕竟空中生起本尊,称为「生起次第」。随后,行者要将本尊的显相化为空,住心於毕竟空性中,称为「圆满次第」。这二个禅观次第,构成一切密续修行的基础。

事密续(外密续的第一乘)的见:在胜义谛中,一切现象都要视为显相和空性的不可分离性;但在世俗谛中,本尊和坛城的显相,却变成全然的清净经验。在本尊的清净和自己的染污之间,有明显的不同。因此,行者要将本尊(智萨埵)视为在自己(三昧耶萨埵)身外,而且优於自己。「事」的意思是行动,所以在事密续中,强调的重点是外在行动,譬如清净的仪式,以便能够从证悟者得到加持和智慧。

行密续的修行,与事密续相同;不过,它是瑜伽密续的见。本尊仍被视为在行者身外,但行者这时候把本尊视为朋友,二者的显相同等清净。在行密续中,行者以外在的清净来平衡内在的瑜伽行。因此,它是事密续和瑜伽密续之间的过渡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6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瑜伽密续是外密续的第三个乘,它的胜义谛之见: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显示明光和空性的不可分离性。「瑜伽」的意思是相应(统一),因此表现在世俗谛上,就是智萨埵和三昧耶萨埵的相应。行者将自己观想成三昧耶萨埵,并迎请智萨埵融入己身,就像「水灌入水」。瑜伽密续把重点放在内心的瑜伽行。


内 密 续

与三外密续有关的密续经典,通於旧译派和新译派。宁玛派的不共法是三内密续:玛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大圆满)。其教法,有些见於「甘珠尔」(佛语),此外另有法汇,称为「宁玛派密续法汇」。

在外密续的修行中,二谛仍然有区别,而且是次第修,并非同时修。反之,内密续的修行,从一开始就把二谛视为不可分离。敦珠仁波切说,内密续的特徵是:

……行者体证本觉(智),这是方便和智慧的完全统一,也就是世俗谛和胜义谛的统一。透过本觉的显现,像烦恼和苦之类应予舍离的世间法,由於方便的施设,都被用来当做修道的一部分。但这不是鼓励烦恼心的生起,而是不必刻意「舍离」烦恼,它们就被本觉自动所超越了。

在外密续中,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是分开修的;但在内密续中,二种次第是合为一体来修的。因为显相和空性的不可分离性,所以把自己观想成本尊,住心於本尊的金刚三昧(自身清净本性的金刚庄严)。随后,行者将此显相化归空性,住於心性的净觉。敦珠仁波切进一步说明:

……事实上,三密续是互相交涉的,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的安立,只是为着突显彼此的重点不同。玛哈瑜伽的特色是生起次第,阿努瑜伽的特色是圆满次第,阿底瑜伽的特色是於一切法体证空性。不过,三密续皆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和大圆满(无上)次第。

玛哈瑜伽(内密续的第一乘)的中心是生起次第,强调以观想的清晰和准确为方便。生起次第包含三方面,称为「三三摩地」。

玛哈瑜伽的修行,首先要观空性「实相三摩地」,一切现象都要观成自性本空。这是「胜义菩提心」的成就。从此生起无量悲心,称为「大悲三摩地」。这是「世俗菩提心」的成就。两者的统一,称为「因三摩地」,从中生起一个种子字,又从种子字中出现光芒,净化整个轮回世界及有情众生为空性。行者的心变成种子字,种子字又转化成本尊的清净显相。坛城被视为本尊的宫殿。本尊的形相,则是方便和智慧不二的显相。一切经验都被看成本尊的眷属和事业。当行者证悟到一切知觉、声音和思想「是」金刚性时,就住心於此金刚庄严中。

「修持内密续,」顶果钦哲仁波切说,「行者必须了知一切诸法皆是本初清净。因此,一切外在事物都不可视为寻常之物,而是五尊女性佛。身内五蕴也不可视为寻常之物,而是五尊男性佛。同样情形,八识及其相对的八尘要视为八尊男性和女性菩萨。如此,行者不仅可以见到一切现象的清净,还可以见到『轮回和涅槃大平等。』因此,轮回不被视为应予舍离,涅槃不被视为应予证取,而是平等和平等的大统一。此一境界不须等待重新营造,而是无始以来就已法尔如是。

「玛哈瑜伽的要义,就是要视一切显相为本尊,一切声音为真言,一切心念为法身。这是无上道,行者可以藉此证得佛的一切身语意清净行。」

玛哈瑜伽密续传承的中心人物是邬金国国王──渣王,他在定中见到金刚萨埵和金刚手而受灌顶。他从无垢称得到口传,无垢称则在斯里兰卡的摩罗耶山接受金刚手的密续教授。这个传承传给大成就者库库王,又经由觉密集传给无垢友和莲花生,再传给他们的西藏弟子。

玛哈瑜伽分为密续部和修部。密续共有十八,根本密续是《金刚萨埵幻化网密续》。修部有八大本尊坛城,在教传和岩传经典皆有。

阿努瑜伽的重心是圆满次第,强调脉、气、明点的内在瑜伽。对於本尊的观想,是即时生起的,不像玛哈瑜伽是透过次第生起。在它们的相对显相中,一切现象都被视为男性本初佛普贤王如来的坛城,这是当下成就的坛城。在它们的绝对性中,它们被视为女性本初佛普贤后如来的坛城,这是本初空性的坛城。了悟一切现象都平等住於这二个坛城的统一之中,不分不合,便是大乐坛城(菩提心坛城)的证得。

阿努瑜伽也是渣王从金刚萨埵和无垢称所得来的。他再传给成就者库库王,又传给努佛智,此后传入西藏。无比密续分为四「根本密续」、六「支分密续」和十二「希有密续」,例如《密意总集经》。


大圆满阿底瑜伽

阿底瑜伽的教法源自本初佛普贤王如来。大圆满的根本是六百四十万颂,实际的密续有二万二千。大圆满可以分成三部:心部、界部、口诀部。心部是诸密续,界部是密续的分类,口诀部是上师的经验教授。

大圆满的传承,由法身佛普贤王如来传给报身佛──五佛族和普贤王如来的化身金刚萨埵。这是心直传。传无上密於人间的第一位祖师俱生喜金刚,出生乌仗那,定中得到金刚萨埵示现和加持,教他写下大圆满密续。后传文殊师利友、吉祥狮子和智经,称为持明的相传,由莲花生、无垢友、遍照护传於西藏。从莲花生以下,称为口传。

文殊师利友将大圆满六百四十万颂分为三大部:心部、界部、口诀部。吉祥狮子又分口诀部为四:外部、内部、密部、心髓部。口诀部的核心是「心要」教授;此中,最重要的心髓是:无垢友在西藏教授的《无垢心髓》、莲花生在西藏教授的《空行心髓》、无畏洲所发掘的大圆满大师龙青巴教授《龙青心髓》。许多西藏的心髓修持者都证得虹光身。心部和界部主要是由遍照护和无垢友传入西藏,口诀部则由无垢友和莲花生传入。三部的施设,是为了适应学生的根机。譬如,性喜知识或分析者,授予心部;性喜自然和简单者,授予界部。

比较重视心的自然状况的教法,被文殊师利友归类为心部。心部共有二十一个主密续,譬如《遍作王》即是。由遍照护译成藏文的有前五续,由无垢友、仰智童、玉声藏译成藏文的有后十三续。界部教法的特徵是「无作」,其中最主要的密续是《大界无央王》。胜於心部和界部的口诀部,有许多法本,主要是十七心髓密续,此中的根本续是《声应成》。口诀部有二行道:且却、妥噶。且却的意思是「立断」(抗拒、固执、坚硬、紧密)或「突破」。修且却可以显露本净见。妥噶的意思是「顿超」、「顿近」或「跳跃」,可以在此生迅速证得三身,消除业障。修妥噶可以得到「自性现前」,但只有且却修得稳定者才能办到。有一句话说得好:「且却不成,妥噶不登。」因此,大圆满的「基」是「本初清净」和「自性现前」的不可分离性;大圆满的「道」是且却和妥噶,修且却可以证妥噶,修妥噶可以证且却;大圆满的「果」是证得佛身和智慧。

顶果钦哲仁波切描述大圆满的道如下:

「大圆满或无上的修行,是为着证得无始以来即存在於众生自性中的如来藏或佛性。此时,专住於作意的思维是不够的;必须完全无作无愿,才可以证取佛性。修行只是要证得明光,这是智慧的自然表现,超越一切思维观念。这是绝对性本来面目的真实悟证,是至高无上的果。

目前我们的觉性在心中被烦恼所覆盖了,完全被心的妄想造作所包裹和障蔽。透过且却(立断)和妥噶(顿超)的修持,行者可以揭开这个觉性的面纱,让它的明光生起。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须要修『四量瑜伽』(四种安置诸法於自然清净的方法),藉以成就妥噶行。此时会自然生起『妥噶四见』:光轮、光明、本尊、佛土。这些四见会从连接心轮和眼睛的这段中脉次第生起。就像月轮从阴历的初一到十五逐渐增大,这四见也是逐渐增长,从见到光点,一直增长到报身佛土的整个呈现,使得空和觉的显现达到最顶点。

这些经验与过去的经验不同,无关乎意识或知性;它们是觉性的真实呈现或光芒。之后,就像月轮从阴历的十五到三十逐渐缩小消失,所有这些经验、见和现象将逐渐消失,融归毕竟空性。此时,二元分别的无明心将消失,超越思维的本初智将逐渐扩张。最后,行者将证得本初佛普贤王如来的圆觉,显发六通。

这是为上根者所施设的道,可以当生成就。为中根者所设的道,则是令他们在『中阴』阶段得到解脱。事实上,中阴有四种:从受生到死的中阴;死亡中阴;法性中阴;受生中阴。

受生和死之间的中阴,就是我们目前的状况。想要在这个中阴摧毁见思惑,至高无上的法门就是大圆满阿底瑜伽。此中有且却和妥噶二主要道,如上所述。这种法门的无上果是五蕴身化为『虹光身』或『金刚身』,了无遗物。

但如果无法在当生证得此种无上成就,还有可能在死亡时证悟。临终时如果有我们的上师或善知识在旁,就可以提醒我们有关心性的教授。如果我们能够忆起修行经验,安住在心性之中,就可以证悟。因此,不必经过中阴身阶段,当下往生佛土。否则,法性中阴将接著生起,出现法身的地光明。如果能够融合地光明(母光明)与道光明(子光明),就可以解脱进入法身。

如果此时得不到解脱,就会出现无数的显相:声音、光明和光芒。亡者会因而产生巨大的恐惧,但如果修行得好,就知道没有什么好恐惧的。他知道不管什么忿怒尊或寂静尊出现,都是自己的投射。了解这一点,就可以保证在报身佛土获得解脱。否则,亡者就进入受生中阴。此时如果修持得宜,就可以解脱进入化身佛土。

总之,普贤王如来的本初光明性,就像证悟的基或母性。上师介绍给我们的性,就像子性。当两者会合时,就可以得到完全的证悟,掌握觉悟的堡垒。

凡夫如果不能在此生或中阴身获得解脱,也有可能在化身佛土得到解脱。

简单说来,且却和妥噶可以让行者在当生证得无上法身,这是本初佛普贤王如来的开悟境界。这是最好的情况。否则,可以在其他的三个中阴(死亡中阴、法性中阴、受生中阴)得到解脱。即使办不到,也可以藉著大圆满教法的功德或加持,解脱痛苦,得大自在。凡是与大圆满有缘者,就可以获得下列利益:见到教法或上师而解脱;听闻上师或教法而解脱;接触或佩带大圆满的珍贵真言和经典而解脱;尝而解脱。结果,行者可以得到解脱,进入五化身佛的净土。」

大圆满和其他乘

从大圆满教法的角度来看,包含在九乘系统内的道可以归纳为三道:出离、净化、转化。经续道全属於出离道,主要是在身或化身的层次用功。密续主要是在精进或语或报身的层次用功,分为二个清净道:外密续的事密和行密。转化道始自瑜伽密,并包含内密续的玛哈瑜伽和阿努瑜伽。大圆满则是自我解脱道,在意或法身的层次用功。

出离道依思维建立胜义谛的意义,并依止观次第开展智慧。出离的意思是起心动念要有所抉择,譬如正面的心要培养,负面的心要对治。净化道对负面的心,以净化代替对治,显露它的本初清净性。净化道让行者得以接受智者的加持,因而净化自己。在转化道中,行者利用负面的能量,转化自己进入本有的觉悟境界。对於负面的心,既不舍离,也不净化,因为它的性质本自清净;若想悟证这一点,就要把自己和环境转化成本尊和坛城的显相。

自我解脱道是安住在不变的本觉中,让一切经验自然生起。不攀缘,不执着,不作意,不论生起的是什么,当下就自我解脱。相对的显相,在它们生起的地方,自然就於自身解脱了,因此不须要出离。因为这种本初状态不会被相对显相所染污,所以没有什么好净化的。因为显相本来就是清净的,所以没有需要透过观想把相对的显相转成清净的见相。因此,大圆满含摄并超越出离、净化、转化三道。无畏洲如此描述大圆满道:「这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所修的道。这是一切道的巅峰,八清净道以心为道,它们的见并未触及。」大圆满超越心,以本觉为无上乘。

敦珠仁波切常常提到毒草的故事,说明各种法门。毒草象徵烦恼或染污心。一群人发现他们的后院长出一株毒草,知道非常危险,所以开始感到痛苦,想把草砍掉。这是出离的法门,有如小乘去除我执和烦恼。另外一群人来到,知道毒草危险,但砍掉毒草并不够,因为它的根还会再长出芽来,所以他们就在根部撒炽热的灰,浇滚烫的水,防止毒草春风吹又生。这是大乘的法门,以证空性对治无明(我执和烦恼的根)。另一群出现的人是医生,看到毒草时并不害怕,反而很高兴,因为这正是他们找了好久的毒草。他们知道如何转毒为药,而不是把毒草摧毁。这是金刚乘的密续法门,不舍弃烦恼,反而利用转化的力量,把烦恼的能量用来开悟。

最后,一只孔雀飞过来,看到毒草就高兴得跳舞。它立刻把毒草吃光,转成美丽的羽毛。西藏人传说,孔雀是因为吃了某种特别的毒草,才变得那么漂亮。孔雀的天性能够吃毒,并且可以藉着毒而兴旺;所以它不必转化毒,而是直接吃下毒。孔雀代表大圆满,这是自我解脱道,一切九乘的果和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2-20 0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9-29 0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18 0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2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2-2 0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3 22:08 , Processed in 0.15527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