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148|回复: 14

西藏小知识..摘自《与西藏有缘》一书.作者:林聪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3-21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没有「喇嘛教」这回事!
  藏传佛教常被人以为是一种具神秘及原始民族色彩的宗教,一般人把它称为「密宗」或「喇嘛教」,其实这些称呼并不恰当,也令更多人误解了藏传佛教的教义。藏传佛教是佛教各宗派中的一部份。佛教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由本师释迦牟尼佛弘扬,传至今天,主要分为南传(即缅甸、泰国及斯里兰卡一带之佛教)、北传(中国、韩国、越南及日本等地盛行)及藏传(西藏、尼泊尔、不丹等国家盛行)。佛法在传入各地以後,或多或少都因为风俗文化而演变成为具地方色彩之宗派,但其教义与本师所弘传的并无分别,只是在表达上及仪式上有所不同。

  藏传佛教主要分为四大主流派别,分别为:格律派、萨迦派、宁玛派及噶举派。在汉地,这四主流派别因其服饰及建 物之特色而被俗称为「黄派」、「花派」、「红派」及「白派」。早十数年曾经有人在港台两地大事宣传自己为「密宗黑教唯一传人」,这其实是颇为粗拙的走江湖「招牌」。「黑教」是藏族的苯教之俗称,是一种佛法未传入西藏以前的本土民族信仰,与「密宗」及佛法毫无关系。再者,本教其实只是一种祭祀大地山河的泛灵信仰,与世界各文化之原始信仰及类似「降头」或茅山术等等法术有极类似之处。在佛法传入西藏之後,苯术已被大部分藏民排斥而转信佛法,其中部分教士吸收了一些佛法名词及教义而重新包装,才可以生存至今;在西藏,苯教不是甚麽令人敬仰的宗教,而且早已式微。但虽然苯教已是奄奄一息的情况,其信仰者也仍有一定数目,单只在川北一带就可以遇上不少苯教法师在大街上散步闲谈,所以这位台湾人绝不可能是甚麽「唯一传人」。由这位台湾人的着作中也能见到,他的教义只是把气功、术数及风水等杂为一谈,与西藏佛教或苯教都根本扯不上关系。

  「喇嘛」一字解作「无上」,被用作任何一位法师之尊称,等同汉地人遇到德高望重的僧人时会尊称为「师父」一般。时至今天,我们把任何西藏僧人都称作「喇嘛」;乃至在印度,有些人把任何西藏人不论老少僧俗男女都称作「喇嘛」,甚至有人以「喇嘛」为姓氏的,这些都是後期之文义衍变,与原来之定义无关。「喇嘛」并非西藏法师的独有称号,西藏的人把汉地法师称作「汉喇嘛」(Gyalama),由此可见,「喇嘛教」这一个名词并非藏传佛教的一个恰当名称。

  藏传佛教包含了完整之小乘及大乘戒律及教义,故此也包含了密宗的教义在内,但并不是说藏传佛教就等於「密宗」。密法只是藏传佛教的一部份而已。一位西藏的僧人未必就一定学过密宗,所以把藏传佛教各派统称作「密宗」也是不正确的名称。有些人依西藏的法师而皈依,就自称为「密教弟子」;皈依的对象其实是佛、法、僧三宝,不是「密教」,也不是授皈依的法师,他们其实是「三宝弟子」;其所受之皈依与汉地佛教徒无异,只是授皈依的法师并非汉地法师而已。


「活佛」是「活」的「佛」?
  与藏传佛教打过交道的人,少不免会听过「活佛」这尊称。有些人盲目地以为「活佛」就是「活」的「佛」,也有好些人感到不以为然,怀疑怎麽在西藏会有这麽多「活」的「佛」呢!

  「活佛」一词,可见於不少明、清文献之中(在汉传佛教中也采用这尊称,但那就不在本文谈论范围内了),例如清朝皇帝赐予好几个西藏高僧的封号及印章中,就的确能读到汉文「活佛」二字。着名的章嘉国师是乾隆皇帝的上师,文史中亦常以「章嘉活佛」之名尊称。这些历史上的封号,全出於皇帝的册封及尊崇。

  在西藏,其实没有「活佛」这种尊称。现今我们听到在汉语中称为某某「活佛」的人,在西藏其实被尊称为某某「仁宝哲」或某某「祖古」。「仁宝哲」 (Rinpoche,亦作「仁波切」及「宁波车」等)一词直解为「宝」,并不一定是称呼人物,也用作指称其他的事物,例如「轮宝」(Korlo Rinpoche)等。在被用作尊称人物时,也不一定就表示被称呼者是一位转世者。一般来说 ,转世者固然被尊称为某某「仁宝哲」,但好些并非被认证为转世者的重要人物也被冠以这个称号,譬如一寺之长就不论是否转世者,一律尊称为「堪仁宝哲」(Khen Rinpoche,意为「方丈宝」)。「仁宝哲」一词只解作「宝」,其中完全没有「活佛」的含义在内,被冠以此封号的人也从未说过自己是佛,只是汉地译员往往习惯性地把「仁宝哲」译为「活佛」,例如把「贡唐仁宝哲」称为「贡唐活佛」等译例,也有把此词译作「佛爷」的先例,这都是与藏文原字完全拉不上关系而习非成是的译法。

  另一种情况是,藏文中的原字是「祖古」(Tulku,也作「朱古」及「祖固」等,蒙文中称Hutukutu,汉译为「呼图克图」),意思是「转世者」或「化身者」。「祖古」并非一种尊称,被用於被认证为某大修行者之转世化身的称呼。所以,一位「仁宝哲」不一定是一位「祖古」,但对任何一位「祖古」我们都可以尊称为「仁宝哲」,但被称呼者依传统只会自称为「XX祖古」而不会为己尊称。在近代,这个情况有少许改变,有好些转世者在自称为「XX祖古」时(例如在电话中自报身份或回信签名时),汉人往往以为是另一个陌生人,而不知道此自称「XX祖古」者即为「XX仁宝哲」,所以闹出不少笑话。笔者就见证过家师与访者间这样的一段对话:

访者:「请问您是祈竹仁宝哲吗?」

家师:「对,我便是祈竹祖古,有事吗?」

访者:「噢,我不是要找祈竹祖古。我要找的人名叫『祈竹仁宝哲』。但你的名字跟大师差不多,你大概是他的一位亲戚吧?」

  所以近年来,不少转世者为了省去麻烦,在与汉人或洋人打交道时,只好也自称为「仁宝哲」了。不过不论是「仁宝哲」或「祖古」任何一词,也都完全没有「活佛」之意在内。当然,笔者不能否定在转世者当中没有佛的化身在内(即使在凡夫当中也可能有佛之化现在内)。而作为弟子的人,视师为佛(不论师者是否有「仁宝哲」或「祖古」封号)也永不会是错的。这 要指出的只是,把「仁宝哲」及「祖古」称为「活佛」,并不是正确的翻译。事实上,「活佛」这个词本身亦甚有不合逻辑之处,难道佛还会有死、活之分吗?这几十年来,不少高僧也开始注意上「活佛」这种称呼之不当。达赖喇嘛及班禅大师两位,便曾多次公开指出这种称呼之不正确之处。在台湾及香港,近年来也少见再有人把「仁宝哲」及「祖古」二词译为「活佛」了。但这种风气在中国内地仍然普遍。

  谈到活佛及转世者,还想提一提另外几个概念。有些汉人一听到「仁宝哲」或「祖古」这些封号,便盲目地视为圣人。其实在西藏,也有不少具封号的人并不显得就一定是大修行者。家师亦提过,具转世者封号的人中,有些的而且确是圣人的化现,有些则是比较有修持证量的人之转世,但也有纯为继承某位已往生而有权势及影响力的宗教领袖地位而被册封的情况,并不可说具备这种封号的人便不需修学,肯定便自幼便是圣人(即使是真正的转世者,一样要接受严格的佛法修学过程才堪为人师,而且其教育往往比普通僧人更为严格)。反过来说,在没有这等封号的人当中,也一样可以有佛的化身或有证量者的再来。所以拜师必须观察其修持及学问等,而并非看他有否封号。

  中国内地也常用到「转世灵童」这种称呼,把某某转世者称为某某的转世灵童,这也是令人费解的一回事。最滑稽的是,在转世者长大後,「灵童」这词便变得不合用,大家便索性改称他为「活佛」了。在藏文中并不存在这种矛盾,一律称为「转世者」或「化身」。这 所说的「转世」,当然是指有修持证量者之乘愿再来(但刚才也已提及,很多「转世者」只是名号之合法继承人,并不一定就是名号原用者之乘愿化身再来),并非指凡夫受业力牵引而无奈地轮回之情况。

  在汉地,还有另一种不太健康的情况,往往把任何西藏僧人都一律称为「喇嘛」,或把转世者称为「法王」。「喇嘛」一词意为「无上」,严格地说只被用於堪为人师者(倒也不一定必定是比丘僧身份)之称呼。在西藏,一般称比丘僧为「既朗啦」(Gelongla,Gelong是「比丘」之意,la是尊称)。在不知对方是比丘还是沙弥时,多称呼为「固淑啦」(Kusula,意为「贵体」)。称呼所有僧人为「喇嘛」,本来也并非有大不妥之处,在汉传佛教中亦有不论任何出家人都尊称为「师父」的习惯,但在西藏传统上一向只会称堪为师者为「喇嘛」(近年来藏人与洋人及汉人接触多了,也开始随俗而姑且称所有僧人为「喇嘛」,以省去解释其分别的麻烦)。至於「法王」一词,在历史上似乎只被用作尊称少数的几位宗教领袖、已圆寂的一代大师及某几尊护法。近年来,内地南方及北京一带,一年便不知有多少「法王」经过弘法,好像在西藏「法王」比普通和尚还多似的。笔者认为这是信众盲目吹捧、过度尊称及某些好名利者的自我吹擂而致。在西藏就肯定绝对没有这麽多堪称和被称「法王」的宗教领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3-21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依附藏传佛教混饭吃的神棍
  利用藏传佛教行骗,自古以来早已多见。在五十年代,就有一个自称「洛桑伦巴」(T.Lobsang Rampa)的人,出版了一本叫「第三眼」(The Third Eye)的书,疯魔了欧美各国。这本书引起了西方人对藏传佛教及东方学术的好奇,可说是为佛教(不单藏传宗派)的西渐起了 桥的作用,但其作者却是一个骗子。在书中,作者自称出身西藏十大贵族,自幼被达赖喇嘛选入寺院进修,又在额上进行了头骨手术,植入了水晶石英片,令他的天眼得以开通,成就了天眼通、他心通及神游等能力云云。这本书自推出後(当时出版商早已知道作者之自传式小说是虚构的),被译为多种文字,至今销售了数千万本,连台湾正信佛学出版界老前辈也误以为它是一本正信藏传佛教书籍而代为译成中文版,至今仍在流通。在西方国家,只要是年近七十的读书人,绝大部份都读过这本书。在书店中,只要一问这本书,老经验的售货员肯定知道。在该书出版後,有学者聘请了一位侦探追查,结果爆发了惊人的发现:该书作者根本不是西藏人,也从未去过西藏,他的虚构自传只是在图书馆中零星收集回来的西藏及佛教片面所编成的。他不过是一个失业的前度水喉匠,一生中根本未出过英国国境。後来达赖喇嘛亦曾公开表明西藏并无此人。

  在事件被揭发後,出版商及作者却利用当时的热潮进行了巧妙的宣传。作者改了口风,声称「洛桑伦巴」确有其人,但英年早逝,以「灵魂转移」的方式在他的身上「转世」了。这个真名为荷士健(Hoskins)的爱尔兰水喉匠,後来陆续又推出了约二十本虚构的「佛法」着作,甚至包括了他以「他心通」代其家猫着作的神秘学书籍!这些书都卖得很好,作者本人则移民加拿大多伦多,开办了一间「寺院」,吸引了好一群至今仍然信他的洋弟子,还出售一些禅定速成法器等。

  在现今末法时期,这一类的神棍不计其数,其中有些自称已成佛果,为弟子进行子无虚有的「遥距灌顶」,又透过大量捐款的方法与一些西藏喇嘛拉上关系,利用合照等推广手法证明自己的地位。在他们的着作中,有好一些坐在床上及带着僧帽的照片,解说为「活佛坐床仪式」及「被赠以法王帽」。其实对藏传佛教有多少认识的人一眼便看出他们的幼稚。所谓「坐床」,实指升座仪式,但神棍们提供的照片只是他们坐在藏式的睡床上作客喝茶的照片而已。他们所谓的「法王帽」,其实只是普通的西藏僧帽,大寺中的僧人各有一顶,与宗教地位无关。有些自称「活佛」的汉人又利用与达赖喇嘛及甘丹法王互赠哈达的合照,以图说明自己身份备受真正的大师们承认。其实只要预早约好及曾作捐款,任何人都能得到达赖喇嘛及法王的接待及致赠哈达。在这种致赠哈达的情况下,只是赠者对施主的礼貌外交式接待,与以恭敬心供养哈达或承认对方地位之事完全扯不上一点关系。日本邪教的麻原章晃就曾被同样地接待过,此外每天也就有几十位记者、施主及访客受到同样的外交接待,不足为奇!

  还有些人剃光了头、披上法衣便自称「仁宝哲」,又以高僧赐以天衣等法器的照片作为地位之证明。其实在无上密的灌顶中,这只是仪式的一部份,单只香港及台湾恐怕就有几万人曾参加过同样的仪式,接受过同样的五佛冠及天衣,这当然并不代表他们就此成为了「大师」!

  台湾有一位自称「时轮金刚传承持有者」的人,同样是利用捐款方式拉关系,靠与高僧合照而证明其地位与高僧同等。另一位则自称「藏传佛教黑派唯一传人」,实情是:黑派根本不是佛教,而且更大有传人,单只四川就有好几千个苯教的僧人。

  内地神棍圈子内也「人材」济济,有「大威德无上密函授课程」、「密宗光环大师」(在香港也曾推广,但效果不大)、自称高僧也对其顶礼的「神医/画家/高人」、自称是「达赖喇嘛之师兄」的「法王」及自称受「班禅大师承认」的「大喇嘛」。

  这些神棍,略有经验的藏传佛教徒一眼就能看出。其实他们的开示并不太高明,但却往往能骗得弟子无数、家财千万,受欢迎程度比真正的大师们还高!

  利用佛法行骗的现像,在藏人中现今也能见到。台湾的「宗喀巴再世」本来就是一位真正受承认为「仁宝哲」的僧人,但却不知怎地便自称为「宗喀巴再世」及「文殊再世」起来,令藏传佛教界也极为难堪。在东南亚,有不少尼泊尔及西藏在家人,剃光了头便充着僧人、喇嘛甚至「仁宝哲」。不少迷信的东南亚信众总以为凡是西藏僧人便是高僧(事实上这些「高僧」中有好一些根本连出家戒亦未受过),所以这类人亦骗得不少好处。

  发心修学藏传佛教的人,还是先参考《菩提道次弟广论》中的择师条件(即「明师十德」),耐心地巧作观察一段长时期为上。不要在随便看了报纸广告後便盲目地追随,否则只会自断慧命、误入邪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3-21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礼拜的大学问
  在电视的西藏纪录片中,常常见到藏传佛教信众在寺院中作虔诚的五体投地敬礼,令人误以为这种朝礼方式是西藏佛教独特的风俗;其实五体投地是印度的一种敬礼方式,在佛教未出现前早已为婆罗门教采用,而在佛教中,亦继承了这种表达敬意的方式。在南传、汉传及藏传佛教各宗派中,都以大同小异的礼拜方式向佛像或法师等作敬礼。

  在藏传佛教中,礼拜的动作要求颇为严谨,每个动作的细节都有其定义及表徵。首先把双掌合什於胸前,十只指头表义十种圆满具足,双掌合什代表悲心和智慧并具方能成就无上正觉之佛境,合什时姆指放於掌中,不同於世俗上以双掌合贴道谢的礼仪;然後合什的双手置於头顶,表义积聚因缘当於未来成就佛陀各种相好庄严中的「无见顶」;再置自己眉心之间,代表当於未来成就与佛陀一样的眉间左旋白毫(以上所提及之「无见顶」及「眉间白毫」是佛陀之「三十二相」及「八十随形好」,即种种威严的身相特徵;当我们忆记及积聚因缘於未来成就同样的特徵时,就等於是在积聚未来能具有佛陀一般的身相之因缘);接着下来以合什的双手触口部或喉咙,代表成就佛陀之妙音(佛陀的妙音除了柔和声好以外,同时能令闻法者各各依己方言听到佛的金语开示,而且依个别根器程度听到适合自己根性的妙法);再以合掌触胸前,表义成就佛之遍一切智(亦即无所不知的真正智慧境界)。以上的一系列动作代表忆思及积集善因以成就佛陀之身、语及意,亦表义忏净自己身、语及意之罪业。

  在拜下时,分为五体投地礼拜或大礼拜两种;在五体投地时,双膝着地,双掌分开贴於地面,以额头同时触地,双膝、双掌及头加起来就是「五体」投地了;若作大礼拜,则把上身向前伸延,双臂向前伸出,全身贴着地面,以表彻底的皈敬礼拜。不论作何种礼拜,一着地即马上以手掌着力支撑而重新起立,不应稍卧休息,表义要迅速由轮回苦海中解脱出来;如是者重复三次为一个单元。除了以上两种礼拜方式外,以恭敬心合什低头也是一种礼拜的方式。

  在佛教传统中,三宝弟子除了对佛像等佛陀之代表作礼拜外,对自己的师父及具德法师也作同样的礼敬;在听闻佛法开示之前後,亦会对作开示之法师各作叁次的礼拜以示对佛法的尊重。

  在藏传佛教中,真正修持的僧俗皆十分重视「加行」之修持,其中一项就包括了 十万次大礼拜之修持,作为忏罪的法门及消除我慢心的一种对治方法。


扫地的证悟
  很多人误以为藏传佛教就叫做「密宗」,而且往往以为藏传佛教只修持很玄秘的法门,这是一个大谬。藏传佛教并不一定是「密宗」,这一点在前文中早已谈述过了。至於藏传佛教所修持的是否必是玄秘莫测的诡异法门呢?则也不一定;藏传佛教中固然有高深奥妙之法门,但也极重视一些最基本的细节。我们就来谈一谈格律派所极重视之打扫清洁功夫。

  格律派的修行人(尤指僧众)不论境界高低或学识地位,一律皆视日常每天之打扫为修持,力行不辍。在拉萨布达拉宫中,可以见到展示了一些秃毛扫帚,扫帚的木柄系有黄丝带,这些是历代达赖喇嘛私人用作打扫的扫帚。由此可见,即使贵为宗座,他们仍然坚持每天亲手打扫,乃至扫帚也被用得秃疏。

  打扫修持源自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时代。当时有一位僧人叫「小路」(即十六或十八罗汉中的「注荼半托迦」,後世尊称为「小路尊者」),天性极为愚钝,长老教他念一句经,他背诵竟日也做不来,在记得上半句时忘了句尾,在背诵得句尾时,又忘了句头,到最後连天天在不经意中听到他背学的附近文盲也懂得背诵了,他还未背好!佛陀对他生起慈悲心,嘱他为僧人抹鞋而由众僧人同诵章句,直至他学懂了後,又嘱他每天打扫庭园。在每日工作时,佛陀以他的神通力,令到刚扫完的地方顷刻又满布落叶及垃圾等。如是者,小路天天打扫都扫不乾净这小小的庭园。突然有一天,他的业障因着天天的打扫功夫而终於被净化了,他突然心生疑问:「佛陀命我打扫『尘垢』,但到底是指外在的『尘』还是内心『尘』的呢?」,然後他顿然生出了证悟,随口便诵出了叁偈:

  尘非土尘贪欲尘,尘名贪欲非土尘;智者永离是尘垢,是于教法不放逸。

  尘非土尘瞋恚尘,尘名瞋恚非土尘;智者永离是尘垢,是于教法不放逸。

  尘非土尘无明尘,尘名无明非土尘;智者永离是尘垢,是于教法不放逸。

  此偈文之意思是:佛陀教导我们去清洁的并非指外在的尘垢,而是指内心的贪欲、瞋恨及无明,精进修持的智者必须永离这些贪瞋痴之「尘垢」。

  在小路得此证悟後,佛陀便命他往比丘尼处开示。由於小路一向被人取笑为愚钝,这事令尼众以为佛陀随便叫一个没学问的人来教她们以敷衍她们之要求,便故意做了一个很高的法台而不设阶梯,意欲令小路出丑及知难而退。小路尊者在见到这法座时,便以神通令手臂变长,把说法台压了下来再坐上去,然後幻化多个身体在天上各方,大声宣示:「佛陀教我这一偈,我用了叁个月才参透,现在我来以七日七夜为你们解述!」。七天七夜後,尊者才把偈文解释了一半,但却有一万二千人见道,多人即时证入罗汉道及大乘菩萨道等等。从此,小路尊者这位单以扫地而成悟的僧人便名声远播,最後他更成为了十六罗汉中之一员。

  这是一个佛经中记述之历史,影响至藏传佛教人士之重视基本修行,打扫时会念诵上述偈文作为一种修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3-21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皈依之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有人说:「我皈依了某某法师」、「我皈依密教」、「我皈依了某某喇嘛」等的说话,其实这个观念并不完全正确。

  在皈依仪式中,最主要的皈依对象是叁宝。三宝即为:

  (一)佛宝——所有证得圆满正觉的觉悟者,又即诸佛;

  (二)法宝——诸佛所体悟及开示之法理;

  (三)僧宝——已得证空性之修持者。

  很多时候,人们把皈依三宝与汉地传统的拜师仪式混淆了,以为法师就是唯一所皈拜的对像。毫无疑问,一经法师代表三宝而依传统授予皈依後,弟子必须也视法师为师长及具足叁宝的依止对像(尤其在特别注重事师之道的藏传佛教宗派中,要视师长的意为佛宝、师长的语为法宝);但同时,受皈依的人仍然必须弄清楚,皈依仪式中的依止对像是佛、法、僧而并不是单指拜某法师为师的意思。如果一个人并不皈依三宝,就不是一位佛教徒。

  在皈依仪式後,即使没有受不杀生、不偷、不邪淫、不妄语及不饮酒等五戒,弟子仍有一些事是要注意的:

  (一)因已皈依佛宝,不可依止世俗天神及鬼灵等;

  (二) 因已皈依法宝,不可作违反佛法之事,尤其不可杀害任何生命,如杀虫、钓 鱼等行为;

  (三)因已皈依僧宝,要避免与损友来往;

  (四)不可售卖佛像以图私利或不敬佛像;

  (五)不可把佛经放不清净之地,如地上或脚下等;

  (六)不可不敬僧尼众。

  我们一般称佛像为「佛」,把佛经称为「法」,出家之僧尼称为「僧宝」,其实这些并非究竟义上的真正叁宝。佛像并不是佛,只是代表了佛;佛经非法,却代表了法;真正了悟空性的,不论是僧是俗,才是真正的僧宝。但为了积聚功德,我们把佛像、佛经及出家人敬为「住持三宝」而恭敬供养。

  既然佛像代表佛宝,我们不可以世俗眼光视之,不应依其世俗价值而分别为多一点恭敬或少一点恭敬,在心态及言语上也应小心避免不敬,例如评论一尊像之艺术价值时,应说工匠之手工高或下,小心避免说出:「这尊佛很丑!」等无意的不敬语言。

  很多佛教弟子以为开佛品店是理想的工作,其实佛经中有很多清楚的指示:三宝弟子因已皈依佛宝故,不应为私利营生而贩卖佛像或佛经。还有一些商人把佛经印於笔、皮带扣或杯碟上,这不单并非弘扬佛法,反而是不敬佛法之行为。

口传仪式
  藏传佛教特别注重传承来源的问题,所以除了灌顶仪式及讲经开示以外,还有一种叫作「口耳相传」的仪式。

  在口传仪式中,先由求法者恭敬顶礼法师三次,然後向法师呈上一点供养,并请求某部经、某论、某一仪轨又或某一句咒语之传承。法师有时会马上答应及即时传授,有时会答应而择日传授,有时则会不作答允,待求法弟子叁请之後方作传授;当然,若求法者所求的项目并不适合他时,法师是会拒绝或传授另一部经论或另一些修持法门的。

  口传仪式本身并不繁复,通常只是弟子恭敬礼拜法师三次、法师诵念所传经论或咒语、弟子仔细听闻,最後师徒共诵回向文即完成了。一句咒语之口传可能只需一分钟,但有时,法师会应众弟子所求,口传全套《甘珠尔》及《丹珠尔》经论(相等於《大藏经》全套),则需每天诵念十多小时,耗时一年半载方可完成。在以前的蒙古,会举行数年一度的三藏一切佛法口传仪式,由政府及长老共同推选一位具德法师为数万僧众同时口传全套三藏佛法,以避免佛法失传。在历时数月之法会後,传法的法师会被封以「经王」的尊称。

  在单纯的口传仪式中,所传之内容一般并不包括其讲解开示,例如《般若心经》的口传,只是由法师以藏语念诵此部经典一次而已;讲解开示会在弟子请求之下另行举行,故并不属於口传仪式的一部份。

  口传仪式之真正意义并不在於弟子是否能清楚明白所传授的内容,而在於历代师徒口耳所传 ——由佛教本师释迦牟尼,中至历代祖师及传法之法师,传至求法者的耳中,二千五百多年来不断地由上一代读诵、下一代听闻地,一字不变的传下来。事实上,法师读诵所传内容时之速度一般会很快,求法者不易听到所有内容。在现今,藏传佛教已弘扬至很多西方国家;在口传仪式中,法师仍以藏语念诵,求法者所需要做的只是要去仔细听着即可;由此可见,此仪式之主旨不在於理解,而在於亲耳听闻。

  在日本的佛教宗派中,有一种传法的仪式与藏传佛教之口传在意义上类似,传法者会威武地立於跪着的受法者面前,手持梵本形式印刷之佛经(类似手风琴之连贯摺叠式),然後把梵本之贝叶一页页地放下至求法者双手中,代表佛法之传流。这种庄严的仪式之意义亦在於代表清净不变的历代授受,与理解其内容并无直接关系。

  藏传佛教弟子会从师先受口传,再求开示,然後才阅读及尝试去理解经中的内容;不同於现今许多人,随便买一部佛经,自行阅读理解而不重视依止明师的诠释。


「灌顶」是甚麽?
  藏传佛教宗派中,常常有灌顶法会举行,大多数汉族信众会一窝蜂地涌去参加,总以为到场坐一坐马上会得到甚麽好处似的。

  不幸地,很多汉人都只希望在灌顶仪式中得到一些世俗上的益处,例如增长财运、趋吉避凶等等,却不理解此仪式的真正意义。

  灌顶仪式有数种意义:

  (一)加持:令受灌者得到上师及本尊的加持;

  (二)随许:授权予弟子观想自己为本尊、持咒及作本尊手印等之修持;

  (三)授记:令受灌者种下在未来成为本尊、证悟佛境的意思;

  (四)净化:清净受灌者之身、语、意罪障。

  在灌顶仪式中,法师必须先把自己观为本尊及以仪式驱除法会之魔障等阻碍,弟子则要以甘露水漱口,象徵以洁净的身、语、意受灌,再对法师恭敬礼拜三次,然後供养「曼达」(代表整个宇宙的供品)求授灌顶;仪式中通常分为若干部分,例如分出身、语、意各部灌顶等;最後弟子再一次供养「曼达」以谢师,师徒双方同念诵回向文等等。

  授灌顶的法师必须具备特定的资格。除了德行等操守外,法师必须曾如法受过同一个灌顶、通晓灌顶仪式的技术性细节及曾经作过该部密法之闭关而得到成就;弟子方面,亦必须有一定之资格,如必须了悟显乘法理(出离心、菩提心及空性正见)或至少对其有一定之理解及对灌顶法师与该密法本尊生起信心。

  传统上,弟子不会随便参加灌顶(随许法会、长寿灌顶及某些特别因缘下所举行的集体大型公开时轮金刚灌顶可说是例外情况),必应首先研修显乘佛法,至有一定程度後,再谨慎地选择合资格的明师,从旁观察一段时间後(传统上是叁年),才会向法师求请灌顶;作为法师的,亦会观察弟子一段时间(也是叁年),决定弟子的确有资格接受该灌顶後,才正式举行灌顶仪式,一点也不能马虎。

  一旦从某位法师受过灌顶,受者必须终生敬其为师长,自视为弟子;即使现代的法师可能弟子过万而不可能认识每一位弟子,作为弟子的绝不可忘师或生起不敬的心;弟子虽然可以另从其他法师学法,但绝不能离弃原来的任何一位师父。由此可见,灌顶并不是一项可以随便趁热闹参加的佛教活动,欲求灌者必须善择明师及谨慎考虑是否能遵守仪式内所授之戒条,否则很易造成过失!现今不少藏传佛教中心,为吸引信众及维持收入,天天举行灌顶,变相鼓励信众随便参加而不清楚说明戒条及意义。这种行径与传统已偏离很远,只可说是末法恶世的一种可悲现象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3-21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坛与供品
  在传统佛教中,一个如法摆设之佛坛代表了诸佛之身、语、意,是供我们瞻礼恭敬以积聚功德的神圣物品,其放置排列有一定的规格。佛坛通常放於屋中最好的一房间内或索性置於大厅中央,坛中央为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释迦牟尼为佛法之来源,故供於佛坛上最重要的地方);此外亦会供放一尊祖师圣像(以格律派弟子举例,坛上会安供宗喀巴祖师,其他宗派亦各有其祖师像供置坛上),以表敬师及祈请传承历代祖师加持;坛之左方供奉一本佛经或佛法论着,例如《金刚经》或《菩提道次第广论》等;右面放一佛塔;中央佛像与左、右面之经与塔分别代表了佛陀之身、语及意,缺一不可称为如法之佛坛。其他圣像如观音、文殊等等,依其各别身份而依次排列,最高一排为佛,如中央之释迦佛的同排可供药师佛、弥陀佛等,次排可供各类菩萨像,依次第再排下来为罗汉、护法等等,绝不混乱。一个佛坛不一定有很多的佛像,只要具备本师释迦佛及祖师像、一部佛经及一个佛塔,已成为一个完全合乎传统之佛坛规格;反之,不论有多少精美佛像,上述四者若不齐备亦不能称作完整地代表了诸佛身、语、意之佛坛。

  佛坛上一般会供上一些供品,例如水、花、素品、香及油灯等等。传统上并无要求供品一定要十分丰富,一般不论供品之种类及数量多少,最重要的是注意供品之清净及供奉心之清净两要点。

  供品之清净并非限於指供品必须十分乾净,而是指供品之来源必须清净。如是以杀生、妄语、邪淫等事业而赚取回来之物品即属於「不清净」之物品,不适合供奉,除非是生悔愧而欲供养出来以求忏悔之情况为例外;心之清净是指供奉珍贵物品时不生吝啬等悔意,亦非为了祈求一己之世俗利益而做;只要能保持以上两种「清净」,不论供养多少都能称作圆满无过之供品,能积集无量功德。

  供养诸佛是为了修持的人自己积集功德而作的,并非因为诸佛需要饮食或喜欢我们去讨好取悦他们。

  在西藏及藏传佛教中,最常用之供品为清水。因为水的本质十分乾净,而且它随处可得,故绝不需要以种种恶业换取;另者,因为水并不需要高价购买,故供养时绝不会生出吝啬心;所以在供水时,供品之清净与供养心之清净皆不成问题。水之八种特性又各有吉祥表义:

  凉——表持戒清净;

  甘——表能享百味食;

  轻——表身心壮健;

  软——表意念柔顺;

  清——表心清明;

  无臭——表除一切障碍;

  益喉——表语美妙;

  养胃——表身无病


敬师之道
  藏传佛教十分注重师徒之间的关系,更要求学佛的人在一开始就要了解敬师之重要性。

  在传统上,於未建立师徒关系以前,弟子必须观察一位法师的德行及学识叁年之久,而法师亦会观察考验弟子之质素三年,绝无草率拜师或收徒的情况。

  弟子必须在观察期间,了解法师是否具备了堪为人师的十种条件,它们分别为:一.戒行清严;二.禅行精湛;三.智行具足;四.证悟高於弟子;五.尽心育扶弟子而非为求名利供养而收徒;六.精通佛理;七.证得真如;八.开示清楚;九.身体力行及;十.渡众生不生厌倦。由此可见,要寻得明师的确不容易。同时,要成为一个弟子也不是易事,必须尽心力地去侍奉上师,接受任何形式之教法而完全信赖所依止的师父。在西藏大师密勒日巴传中提到:大师依止玛尔巴祖师,经历了整整十二年的非人磨练,才得到祖师正式的传法,却能於首次听闻教法时马上得到证悟。

  在现代,大多汉人崇尚「即食」式的师生关系,为徒的不再愿意任师父差役,要求在短时间内学到学问,但这种师生关系并不能有效地加於佛法之延续上;佛法在二千五百多年来都以父子般之师徒关系传授,因为很多佛法教义并不由课堂式的教学活动而传弘,而是师徒之间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体验出来的。有很多人会质疑:「在现今是否仍有可能与一位师父建立父子般的师徒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愿意以诚意去对待侍奉一位具德的明师,今天与古代并无太大的不同。在古代,一个人要拜师往往要耗尽毕生积蓄,由西藏徒步走去印度求法拜师,一学就是学上大半生,与师长共住共食,绝对不比在今天建立师徒关系容易。笔者依止家师至今已十五年,回顾过去,大部份学得而又能对生活有所启示的法理都是在侍奉家师左右时学得的,在讲经及一些正式开示讲座中学得的反而只占少许。

  在藏传佛教中,传授的过程与师徒的关系之重要性往往比得上所传的内容,但不幸地绝大部分现代的汉人只想学到那内容,传授过程及传法的恩师对他们来说完全无重要性。在香港、台湾及内地,汉人藏传佛教圈子中少见真正敬师的弟子,很多人都是随便去参加灌顶、皈依及传法等法会,法会完了就连师父的名字也记不起,根本不知道敬师是修行的根本基础。更有不少人,参加了皈依、传法或灌顶等仪式後,竟不把传法的法师视为师父,有时还会在背後批评。这种态度与传统背道而驰,亦不利於修持佛法。另外也有很多汉人倾向於单只从书中学法,并不依止明师而求作传统诠释;在佛教近二千六百年历史上,倒还未见有人可以靠看书而成就佛境的!不求师而自学,绝不是正确的成佛途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3-21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加行与九加行
  藏传佛教各宗派的典籍中,常有提及「加行」或「前行」之修持(ngondro),又常有人说到「四加行」、「九加行」等名词,这往往令初入藏传佛教之门的人摸不着头脑。

  「加行」一词,是指修持的基础。在佛教的修持中,尤其是大乘宗派中,修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就佛境,而要成佛就必须首先令自己自无始以往轮回以来之罪障净化及要积备因缘与资粮,而各种加行正是为了忏罪积资的基本工作。它们既可被视为作重要修持前的一种准备功夫,也同时是终生修持乃至成佛以前都必须不断修习的法门。

  在格律派中,在作长达数年的闭关修持以前,修行人多会先作另一个略短的闭关,完成九种加行至少各十万次之多;而在大部分本尊修持广轨中,都包含了九种中较为主要的五种加行在内。

  九种加行分别为:

  皈依——念诵皈依文,观想皈依境。

  曼达供——供养整个宇宙予功德资粮田(即上师、本尊等众)。

  大礼拜——多以《叁十五佛忏》为仪轨,重复对佛恭敬礼拜。

  金刚萨 忏罪法——念诵忏罪本尊金刚萨 百字明咒。

  上师相应——诵念上师或祖师名咒。

  水供——供养一杯一杯的清净水。

  造佛像——亲手制造小佛像、佛塔或印造佛经。

  金刚空行火供——作护摩火供并持金刚空行咒。

  三昧耶金刚法——持叁昧耶金刚咒。

  皈依加行之目的在於令修持者对三宝确实生出坚定不移之依止心。水供、造佛像及曼达供养是为了积聚资粮令行者修持之路得以顺利迅速及具足各种顺缘。大礼拜是忏罪及消除对治我慢心的最佳方法。金刚萨 与金刚空行都是极为有效的净化罪障之法门。上师相应加行令行者得到传承历代祖师之加持。叁昧耶金刚法则特别是为了净化行者事师、敬师上的过失而做的对治法门。

  以上九种法门中,以前五种为主体的修持。有些派别则以皈依及礼拜合并称为一个加行,故称为「四种加行」。

  有人以为只有初基的行者才需要做各种加行修持。事实上,高如创立格律派之宗喀巴大师者亦日日为之。大师供曼达时精进以臂拂拭曼达供盘,至手肘皮破见骨,另又曾作大礼拜三百五十万次。在西藏,至今仍能朝拜大师在洞中礼佛後石面被磨至清楚见到祖师身形之圣迹。又有人以为加行各做十万即够。事实上。十万只是作为一个单元以方便计算。我们一天未成佛,一天仍需修持加行以忏罪积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2 0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喇嘛钦诺!!!!!!
随喜功德,扎西德勒!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3 0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好帖!
扎西德勒!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4 0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扎西德勒!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30 0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5 0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贴,随喜功德.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0-13 12: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2-26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20 0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2-1 0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3 21:52 , Processed in 0.1572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