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69|回复: 1

[原创]答麻三斤——不学和绝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5-31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贴转自中国老子网,供参考:

我很愿意和严师诤友交往,理辩则明,欢迎挑刺。

6:不学和绝学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按不同的强度比例可以混合成白光或光谱系中任一颜色的光;染料和颜料的三原色是黄、青、紫,不同的细度、比例可以调配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把握了这两种三原色的原理,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支配世界的多彩,而对万紫千红、光怪陆离的世界再无疑惑,这样在色彩世界当中,算是达到极致的程度了,没有疑问了,这种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所掌握运用的程度,就称为“不学”。


这是道向万物方向为学日益时,对一事一物的研究所达到的深度,而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无为的程度,是把握了万事万物背后的规律,从而可以做出深根固柢、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决策,到了随时可以透过现象抓本质的程度,就是总体方法的“不学”程度。


如果从万物追究到道,再反观万物的生住坏灭的演化,就会对世之兴衰、物的衰壮等因果循环问题,不再疑惑,并且总是能使自己为人处事处在道之厚、之实的方面,不居其薄其华,则是对“不学”的运用程度有了质的飞跃,能够称的上“绝学无忧”了。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欲不欲,大小多少,抱怨以德。把握根本,而不在枝节上费心;顺应时事人心而为,即达到目的又不引起反感,有个寓言“朝三暮四”就是指此;真味必淡,恬淡养生,想想医院为病人准备的饮食可以理解此点。味无味引申指不挑食,无特别喜好,既一碗水端平的能力;真欲必素、必朴,这是对身心最适合的状态。欲不欲也指不加入自己的意愿,如果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就可以保持平静、客观、公正;再能抱怨以德,消祸无形,厚德载物,则可以长久。这些“不学”如能运用纯熟,到了成为本身素质的一部分,才可以称为真的“绝学无忧”了。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达到“不学”的程度,才有能力潜移默化地引导众人顺应客观规律的发展,而不强为。


说到这里,从《道德经》的角度来讲应该够了,可总觉得还应再拓展、引申一下,有些技痒难耐,但又怕落入以佛研道,以儒研道,以道研佛的怪圈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是指互为借鉴理解上,而不应是全盘代替,佛家也讲无学和绝学,但层次就要深多了。如果讲道和万物的关系,称为绝学的话,那限于此一世界自然的范围,而对于道之前,道的根源又是怎么样的情形呢?这就进了佛法的范围,了解掌握道的性质,在佛学中相当于见到娑婆世界的根本,但离三界六道十二类众生之根还要差一点,而见到三界六道十二类众生的根本,在佛学上还不能称为“无学”,这只是看清了“空与色”的源头,是自性显现的时候,而理解此根本来源于自性的时候,也就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程度,才可以勉强称为“无学”,为什么勉强呢?因为只是明白了道理,还不能运用自如,在果位上相当于菩萨的境界,还有最微细烦恼没有去除,虽无疑惑,但福德、智慧还未全满,因此要再入世作六度菩萨行。此时有一种修法叫观幻法,也就是“空和色”的转化问题,此阶段不是停留在观念、见地上,而是真的能无中生有,真空生妙有,这一步练成了,才可说是对“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有了实践的检验,到此才可称为“无学”。


佛的智慧有一种功能,称为“大焰光”,如同火焰一样,任何东西丢进去都会被融化吸收为其所用,丢的越多,火焰会更盛,只有洞彻“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深悟如来藏识清静寂灭和无明妄动的两种性质,才可以三界六道任意进出,度世而不迷,即保持自性常驻寂灭大海,又可随时运用三界万法的程度,才是真正的“绝学无忧”。


想正确理解不学和绝学,还要有几个观念需要整理一下:也就是唯心与唯物的问题,这看似两种对立的观点,其实在佛学来讲是心物一元的,同来源于“自性第一义”中,如果世界真的完全唯物的话,我们就不可能随心所欲的改造它,最简单的意到、力到、气到这一道理就不可能实现,就不会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古语;而如果真的完全唯心的话,就可以随时让眼前的事物消失,也可以随手金银、山珍海味应念而至,纯唯物、纯唯心的世界会自毁灭亡,“心物一元”如同“鸡生蛋,蛋生鸡”一样,也是同时具备的属性,如来藏识本身具有无明妄动而生三界万法的能力,同时也有清静寂灭觉悟的潜力,二者同体而异名,只是隐显不同,三界万法主要是无明妄动的力量,而佛主要处在寂灭清静的觉悟中,而众生也是两种能力同时具备,因此,才可以改造世界,也可觉悟出离。


同理,关于矛盾论也是这样,凡有对立说在佛看来都是世论,哲学在佛学中称为边见,是不全面的,都不是从“第一义”的高度看问题才会有的看法。


而人们普通的理解,将唯物、唯心又和有神论、无神论混淆起来,就更片面了,其实有神论也好,无神论也好,正确的态度都应是“敬鬼神而远之”,敬不是依靠,而是靠自己,佛的慈悲度世全在三藏十二部经中,敬佛也是敬法,要学法自度,而不是求佛帮助,佛法的威力如同暗夜中走向灯光一样,走的越近,眼前越亮,看的越清楚,佛保佑你也就是为你点亮了一盏灯,利不利用全在你自己,受益多少也全在你付出的心血程度和研究的深度而定。


唉!说的远了,不过还要提醒一下,就是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忘了真正的道理。肉体的使命是繁衍,精神的使命是传承文化思想,要善于把握本质的东西,宗教所要传播的思想和从教人员谋生的手段要区分开来,太极拳可以练成少林拳,少林拳也可练成太极拳,关键的不在招式而在心法上,所以不要被外表迷惑而失去了得悟大法,获取真知的机会!


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能够真正解脱出离世间者毕竟是凤毛麟角,而绝大多数是世间人,因此,要走好人间世,还是要运用世间法才行,出世之法虽高远,就象一个指示灯,是一个努力方向,千万不要将世间、世外混淆,那样就画虎不成反类犬,全乱套了。


噢……还有一点提个醒,就是“禽之制在气”一章中的内容,如果参照佛学“渗漏”的观念,会好理解一点,也易正确把握。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22 0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2 10:56 , Processed in 0.1425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