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3-10-13 12:22 |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楼主 |
发表于 2005-6-17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卡瓦格博(上)
作者/来源: 经典人文地理 发布时间: 2005-04-29 15:57:53
卡瓦格博(上)
【主持人:】
你好这里是《经典人文地理》,1986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到藏区去,跟一个藏族兄弟坐在一辆很旧的吉普车上,飞奔在沙石路上,开着开着他突然指着汽车窗户外头,一座貌不惊人的小土山,告诉我说那是神山,我第一次知道神山也可以长的很平凡,他们告诉我,在神山的脚下,不能砍木头,不能淘金子,不能去放牛羊,在其后我逐渐对藏族兄弟的文化有了了解,我才知道在整个藏区有几千座神山,其中有8座神山是最伟大的,有一座在云南,叫卡瓦格博,我们这一期就要给大家讲卡瓦格博的故事。
【字幕:】卡瓦格博(上)
【卡瓦格博山峰】
1、卡瓦格博位于横断山脉的腹地,在云南和西藏交界处,海拔6740米。是藏区最重要的神山,在当地文化里她是神灵的寓所,不希望人类染指她的圣洁,1990年一次重大山难,打破了神山亘古的宁静,也展开了一场登山届前所未有的争论。
2、远在佛教尚未传入藏区的时代,卡瓦格博便是当地的本教神山。公元8世纪以后,卡瓦格博皈依佛教,经莲花生、历代噶玛噶举派和其他教派大师的点化推崇,成为闻名全藏区的八大神山之一。但对于登山者来说,攀登一座从未被攀登过的山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雪山只是一个高度和海拔,一个挑战自我的对象。
3、1990年8月的夏季,一支陌生的队伍驮着大包小包来到了雪山脚下。
4、村民不知道他们是谁,来干什么的。
【同期】
(阿茸)
我们都奇怪
东西这么多
不是收菌子的
以前来过收菌子的
收菌子的用塑料桶
他们就说
哦 可能是收菌子的
(张俊)
走到什么地方
后面带着一大串尾巴
跟着很多人
男男女女 老老少少跟着看
都没见过这些人
看完之后走都不想走
再追上来再看一下
(阿茸)
我们问 你们是哪里的
他们说我们是中国登山队的
来这里登山的
我们不知道
村里人都不知道
我也没什么感觉
登山是什么呀
我们什么都不清楚
(阿南主)
那个电波架起来
3号 3号请回答
【登山队在整理东西】
5、与村民的好奇一样,这支队伍也对这座美丽的雪山和村民独特的生活方式惊叹不已。
【同期】
(张俊)
我和那些日本人说是
走 走 走
到某某家去
不要睡我们的睡袋了
睡他们的家
我们带上我们的衣服
睡在火塘旁边就行了
(阿茸)
他们跟着我来到我家
他说我跟你一起玩
你家是哪里
我说我家在这里
来这里玩了以后
他们就住在我家
91年他们登山来的时候
他们都住在这里
住着20多个人
他们借我家的房子
他们的东西驮回来到这里
睡也是睡在这里
当时这边没有盖好
他们睡在这里
有两个人他们睡这里的时候
脚伸在这里
我说我们藏族人
火塘边不能伸脚
我就把它放回来
头放在这里
脚放在这里
两个人在这里
其他人全部睡在这里
我把地铺搭起
他们有睡袋的用睡袋
一直睡在这里
那个时候我们没看过睡袋
他们的睡袋很奇怪
(张俊)
那些日本人
从来一辈子没见过
那个我们叫鼻虱 虱子
他们用镊子 胶卷盒去装
一夜不睡觉 找啊找这些东西
一粒一粒地弄到瓶子里
【藏族的村庄】
6、淳朴的藏族村民用自己的方式,款待了来自远方的客人。
【同期】
(张俊)
坐下来以后
梁上挂着的生肉 烟熏的肉
啪嗒一块拿下来
你一把刀 我一把刀
两杯酒一倒
青稞面一放就聊天
用刀撕下一片肉来
放到嘴里去嚼
然后一口酒
就这样聊天
【藏族的村庄的小院子】
7、青稞酒酿造的友谊一直持续着,直到藏民知道了他们的来历。
【同期】
(扎西)
当时他们来
对外宣传是
他们要攀登梅里雪山
当时我们藏民族
很多的藏民族
不知道什么梅里雪山
因为我们藏族人
这个雪山不叫梅里雪山
就叫卡瓦格博
【藏族在祷告】
8、当藏民们知道了他们要攀登的梅里雪山就是他们心中的神山“卡瓦格博”的时候,他们受到的震惊是前所未有的。
【同期】
(扎西)
那时候是老百姓没有办法的情况下
老百姓是主动烧香
每天早上
天天都在历史悠久的太子庙
经常烧香
(阿南主)
老百姓我们天天念经 绕山
神山 卡瓦格博
你给我们面子
你千万不能让他们上去
【神山下的寺庙】
9、这是一次特殊的出发仪式。从日本出发的时候,当地的寺庙为每个队员送了护身符,在飞来寺喇嘛们为所有的队员祝福。这一次出发,就像他们的登山生涯中若干次出发一样,没有谁觉得它有不寻常之处。
【同期】
(曾彩云)
到现在都忘不掉
因为他要走的那天
相当忙
6点多些就回来了
儿子在做着作业
我一进家就看见
花瓶里插着一大束花
我讲 是哪个买的花
他说 妈妈
这个是我爸爸买给你的花
我就有点纳闷
结婚这么多年
他也没说送我一束花
会买那么一大束花摆着
我也没说什么就去做饭
那天晚上凌晨一点多他回来了
他就说 彩云 我要走了
明天去登山去
我说 你去你的
你又不是第一次去登山
说完第二天他就走了
【中日国旗飞扬在梅里雪山下】
10、这支登山队,由中国和日本联合组成,主体是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这是一支实力强大的队伍,有日本大财团的支持,队员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有8000米以上的登山经验,并配备了最先进的卫星云图接收仪器,队长是日本著名气象专家井上治郎教授,副队长是中国登山家宋志义,他创造过无数次中国登山记录。
【主持人】
海拔6740米,其实对于真正的登山者来讲,这个高度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卡瓦格博,第一它是一座处女峰,从来没有人攀登过,没有人站在它的山顶上;第二它是在地理情况非常复杂的一个地区,所以它有相当高的科考价值。从80年代,日本的登山队,美国的登山队就来过这儿,攀登它,尤其是一次日本登山队,三个月的时间,浓雾、大雪、冰雹,根本连卡瓦格博主峰的影子都没看见,就失败了。第二年,美国登山队又来,沿着明永冰川往上走,也同样没有走到他们所期望的最起码的海拔高度就撤退了。
【日本登山队员的笔记本】
11、1990年冬天来临的时候,中日联合登山队再次侦察了上山线路,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条新的攀登路线。
12、按照计划,一、二、四号营地的建立还算顺利,但在选择三号营地时,中日队员之间发生了争议。
【主持人】
这次攀登实际上从一开始非常顺利,很快地就把一号营地和二号营地都建立起来,四号营地的点,也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但是三号营地,到底选在什么位置,中日双方产生了争执。这就是卡瓦格博,这样看更清楚一点,一号营地在这个地方,二号营地在这个地方,四号营地在这个地方,中日双方没有争议。现在三号营地建在哪儿,日方要想往上一点,这样他们在突击登顶的时候,可以节省体力。中方觉得如果要安全,就要往后撤一点,因为这一带整个都是堆雪区,有可能发生雪崩,然后争执不下,日方队长,就派了一个队员上山考察,到底三号营地建在哪儿,结果这个队员上山的时候,运气不好,浓雾密布,什么都看不见,回来跟队长报告,于是队长采用了东方式的思维方法做了决定,把这个三号营地建在中日双方争执地点的中间,这个决定其实为以后埋下了隐患。
【同期】
(段建新)
我当时是厨师
是负责后勤
那么在当时的分工是这样的
大本营以下的整个安排
是由中方来整体负责的
日方不参与的
【梅里雪山山角下的营地】
13、四号营地建立在5900米高度的一个大冰壁前,登山队以此为基地曾经攀登到了6210米的高度,并观察了最后冲顶的地形,结论是:已经没有克服不了的难点了。登山队摆酒庆祝,因为,6210米,对攀登卡瓦格博峰来说,已经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了。
14、一位日本队员在给家人的一张明信片中写到:“11月10日,从神户出港,经过天津、北京再次来到云南省。我们的登山队到今天已经在德钦8天了,现在是旱季,持续了10天的晴朗,11月27日,两队合流,12月初就要开始攀登梅里了,我们预定1月初登顶,我高兴地期待着回国以后的会面。”
登山队员王建华的妻子和儿子已经在准备着他的凯旋归来。
【同期】
(曾彩云)
元旦时候我带着儿子
想着如何准备迎接他爸爸回来
他还在家里
当时只有7岁零4个月
做了几朵小红花
然后跑到门背后
自己操练几遍
一会跑出来
一会又躲在门后
准备爸爸回来就跑出来
说欢迎欢迎这个意思
【藏民们在崇拜梅里雪山】
15、藏民们很快得知登山队即将登顶的消息。
【同期】
(扎西尼玛)
那几个老头 老人家哭得不行
一天跺脚 他们烧香
跺脚 然后又一会在地上
又哭又打滚
他们很生气的样子
他们就跟神山卡瓦格博说
卡瓦格博爷爷
现在是到你该耍威风的时候了
把你的威力使出来
把你的神力施展出来
把那些登山队撵下来
你必须要做出一个反应
你如果做不出什么反应
老百姓就要骂这个神山了
(扎西尼玛)
如果今天没有把你的威风使出来
把你的神力施展出来
我们以后就再也不敬你了
108编辑:施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