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一中高级教师熊永良编著了课程资源书系《居住环境探究——风水中的地理》。不久前,一中在这本书的基础上推出了学校课程《风水地理》。这在全国可能是首例。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风水”挺有趣,挺实用,在居家生活中都用得到。
本报讯(记者 刘丽英)风水先生说的“验土”,其实是勘测土质;所谓的“凶宅”,可能是因为地辐射使人头疼脑昏……厦门一中近日开发的《风水地理》学校课程,使充满神秘色彩的风水文化走进中学课堂。
早在两年前,一中高级教师熊永良就编著了课程资源书系《居住环境探究——风水中的地理》,不久前,一中在这本书的基础上推出了学校课程《风水地理》。
熊永良说,传统的风水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那些“阴宅风水”,即“看坟地”,是没有实际意义、不科学的,但“阳宅风水”中不乏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总结。他在编写教材时,主要选择的是“风水”中可以用地理科学进行解释的部分,同学们结合地理知识,完全能够理解。
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风水”挺有趣,挺实用,在居家生活中都用得到,而且许多传统的“风水”观都可以用地理知识解释。例如,风水师认为,“龙脉”是风水中最为关键的,村落城市只有建在蜿蜒起伏的龙脉下才有生气,龙脉突然中断就是“走了风水”,变得不吉利。熊老师告诉同学们,所谓“龙脉”其实是对自然界各种因素协调和谐关系的概括。人为地改变地理环境,如移山填湖、滥伐森林,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这就是风水师说的“断了龙脉”。
在古代,风水师择地后,要开挖探井验土、辨土、称土,有的风水书讲到“入土实一斗,称六七斤为凶,八九斤吉,十斤以上为大吉”。其实,这说的是土质的密实性和地基承受力,土的轻重与土粒比重、含水量、孔隙率等有关。“凶土”是指有机质土,较松软,含有大量动植物腐殖质;“吉土”相当于砂土或黏土,十斤以上的大吉土相当于密实的碎石土。古人的土质称重法虽不太科学,在当时却是行之有效的,并不是迷信。
结合现代居家讲述的风水更令人兴趣盎然。风水文化认为,门与门不能对冲,客厅入门处不宜看到房间和后门,否则“前面进,后面出,无法积财”。其实,门与门对冲,空气对流强烈,家中老人小孩易得感冒;客厅入门处不宜看到房间和后门,符合现代人对隐私保护的需要。风水文化说,住宅不宜对着寺庙、道观,因为那里“阴气”重。其实,是因为庙宇的幽深气氛会让人产生恐惧感,如果香火太旺又会太喧闹,人来人往则难免有偷盗之事发生。
把《风水地理》列为中学学校课程,这在全国可能是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