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59|回复: 2

弥勒菩萨概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5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如居士
弥勒,全译梅达丽(Maitreya),又译为慈。弥勒是姓,名阿逸多,义译无能胜。公元前六世纪人,与释迦世尊同时代人。
据《贤愚因缘经》载,弥勒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辅相之家,生而庄严三十二相,十二种好,具足转轮圣王相,身紫磨黄金色,姿容挺特,聪慧异常。辅相欢喜,召相师相之。相师曰善。因尔立名。则问儿生时凡有何相。答言其母素性不能良善。怀儿以来。慈予今 苦见。相师喜言。是儿者必慈心。因此为立名。号曰弥勒。就弥勒之字,阿难曾问佛。此文载于《贤愚因缘经》中:何因缘故。得弥勒字。佛答。过去久远。于阎浮提中。有一佛出世。名曰弗沙佛。彼时有国王。名昙摩留枝。往佛所时。见一比丘。入慈心三昧。形身安静。放大光明。王见则问佛。此比丘。入何三昧。光明乃尔。佛答王云。此比丘。入慈心三昧。王闻此语。信增钦仰言。此慈心定魏魏乃尔。我亦修习此慈心三昧。尔时。昙摩留枝王。今弥勒是。于世则发此慈心。自此以来。常字弥勒。久习性故。至成佛时。犹名慈氏。

 下面这段摘自《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食肉经》中的经文,更能体现久劫以前弥勒修慈心三昧的慈悲特点,也更能说明弥勒“慈氏”的由来。在过去无数劫时,有一世界,名曰华敷,佛号弥勒。有一大婆罗门人名一切智光明,聪慧多智,广博众经,世间技艺六十四能,无不综练。闻佛出世,说《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即便信服,为佛弟子。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誓愿未来成佛,亦号弥勒。于是舍家入山,勤修梵行。八千岁中,少欲无事,乞食自活,诵持《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一心不乱。

 时世间有雨星现,连雨不止,洪水暴发,一切智光明仙人不得乞食。历经七日,粒米未进。时彼林中有五百白兔,有一兔王,母子二兽。见仙人七日未食,命不云远,法幢将崩,法海将竭,为护无上大法久住,不惜生命,投入火中,令己肉熟,供养仙人。仙人闻睹,悲不能言,心痛欲碎,即语慈偈:

宁当燃身破眼目,不忍行杀食众生。
诸佛所说慈悲经,彼经中说行慈者。
宁破骨髓出头脑,不忍啖肉食众生。
如佛所说行慈者,此人行总不满足。
常受短命多病身,迷没生死不成佛。

  偈了,更发誓言,愿我世世不起杀想,恒不啖肉,乃至成佛。制断肉戒。语已,即投火中,与兔王母子并命。

 以上这个生动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弥勒菩萨爱怜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弥勒菩萨不但自己身体力行,以金刚之志持修慈心,还制定了“断肉戒”,规定弟子不得食肉,开了古印度修行食素的先河。

 上述两则摘自佛经的叙述表明,母怀弥勒而能改其不善变得慈悲贤良,乃因弥勒久劫以前修行大慈的愿力所致。从昙摩留枝国王随弗沙佛修慈心三昧,至光明仙人拜华敷国佛诵持《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都说明了弥勒“慈氏”的由来。随兔王母子并命,“宁破骨髓出头脑,不忍啖肉食众生”,更体现了弥勒“慈氏”的含义。这既是弥勒“慈氏”的由来,也是弥勒修行的特点。

 因此,当他遇到释迦世尊,跟随他出家时,才能向世尊提出修慈心观的问题。这一问答,记载于《华严经修慈分》篇里。佛告弥勒:“善哉弥勒。汝于我所。常有所问。今所问义。最顺我心。汝今哀愍诸天及一切世间。无量众生。多所利益。多所安乐。故能问我如是之义。吾当为汝。分别演说。今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佛子。若有众生。为求菩提。而修诸行。愿常安乐者。应修慈心以自调伏。如是修习。于念念中。常具修习六波罗密。速能逮及诸忍之地。速得圆满无上正觉。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最上功德。庄严其身。尽于未来。常住安乐。亦能除灭。一切众生无始以来诸业重障…佛子当知。此修慈者。乃至未能离于分别。未能不知我我所见。常得六种梵天之福。若舍分别。离我我所。此则名为广大之慈。先世以来。所有罪障。皆得除灭。不久当证无上菩提。”

 这段世尊对弥勒首肯赞扬的经文,进一步表明修慈心观而上求佛道是弥勒一贯的思想。

 而弥勒名阿逸多,又译为无能胜,则体现了弥勒重修慧学的特点。“无能胜”译名的由来,是因其修唯识观而著称于世。万法唯识,一切唯心。弥勒修此观非始于现在,而是源远流长。在《楞严经》中,弥勒菩萨曾说:“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佛出家。时佛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历劫以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至燃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乃知尽虚空。如来国土,净秽无有,皆是我心变化所现。”弥勒的唯识观,不仅否定了婆娑世界外境实有,更彻底把尽虚空世界所有佛土,一笔勾销。一切染净因缘没有了,呈现诸法的‘我心’,又将安立何处!这种不定一法的精神,唯佛与佛乃能证知,非凡夫、二乘、权位菩萨所能胜过,故名无能胜。

 弥勒菩萨在佛教中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人物。不仅大乘信仰他,小乘也信仰他。这一论述可在大、小《阿含经》中略见一斑。有关他的事迹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弥勒菩萨随释迦世尊出家时,常与大乘菩萨为伍,和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菩萨等同事。在大乘法会上,弥勒菩萨都占有重要席位。如《华严经》中,弥勒故现楼阁,令善财入于法界;《般若护国》中,为波斯匿王酬量希相;法华会上,与文殊共任流通。他还得世尊瑜伽了义之教,九百年后由其弟子无著宏扬于世,此经乃《解深密经》。又创瑜伽学派,将自己的思想、修证的方法论全部付诸弟子无著,使其弟子得以汇成旷世巨著《瑜伽师地论》。后世学子根据此论又衍生出诸多门派,不断发扬光大。

 弥勒菩萨求道、行道、得道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佛语贤者阿难:“弥勒菩萨本求道时,不持耳鼻头目手足身命珍宝城邑妻子及国土布施于人,以成佛道,但以善权方便安乐之行得致无上正真之道。”弥勒菩萨行道的方法在于庄严国土,护法利生,宏扬释迦教法,拔苦施乐,开启众生智慧,宏播慈心。他取佛果的宏愿则是:使其作佛时,令我国中人民,无有诸垢瑕秽,于淫怒疑不大,殷勤奉行十善。
从弥勒菩萨的发愿、修行的过程可以看出,弥勒菩萨具有与众不同的大智大 慧。也正基于此,释迦世尊在他的众多弟子中,对弥勒菩萨总是另眼看待,并选中弥勒作接班人,予以授记,次当作佛。并重申,弥勒将来定成佛无疑,接释迦世尊之位,作众生的大归依主。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6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7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随喜功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5 07:39 , Processed in 0.14453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