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91|回复: 8

出家与在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21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在家与出家功德之比较

  佛陀、寂天菩萨和无垢光尊者等高僧大德都曾指出,得登地圣果以后,出家在家已无区别。但在登地以前,在家很难守持清净的戒律,故应发愿出家。这在《普贤行愿品》等经典中也有说明。

  在末法时代,如果不以出家僧人的形象而以在家人的形象来弘法,则很容易遭到诽谤。无垢光尊者曾说,一男人不出家而又想弘法利生,或一个僧人还俗娶妻生子,都会对弘法利生产生很大障碍,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在家人守持一百天的清净居士戒不如僧人守护一天出家戒律的功德大,这就象小孩的力量无法与青壮年的力量相比一样。从学法的层次而言,前面已提及无论显密,都说了地位最高为比丘,其次为沙弥,最下为居士。而且佛经中还明确指出佛法中的主人是比丘。

  有人以为作一个居士比较方便,可以随意而行,而出家则因戒律较多而倍感拘束,有的还因此发愿不出家,殊不知居士戒也是别解脱戒的一种,与出家戒一样,都必须以出离心为基础,才能真正得到戒体。若对轮回不但无出离心,还贪恋世间八法,那连居士戒都不可能得到,又怎么能得到究竟的解脱呢?

  有人以为自己若以出家形象度化众生则不会有很多有缘弟子,故还不如在家。如果是诸佛菩萨的化现,自然不拘于现出家和在家,而且还会以傍生、饿鬼、魔等形象来度生,但如果连自己相续中的烦恼还未调伏,还说自己的修证很高,已得诸佛摄受加持,已有能力去度化众生了,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已。

  其实居士更应比出家僧人注重戒律,因为出家僧人失去了比丘戒体,还可守持沙弥戒,失去了沙弥戒体,还可守持居士戒,而居士们若失去了居士戒体则什么也没有了。而且居士在受了菩萨戒、三昧耶戒后,所应守持的学处与出家僧人已大致相同,比如密乘十四条根本戒中的第五条,即已在淫戒上就规定得比较严格。

  从解脱方面而言,要获得小乘罗汉果,必须先具有比丘(尼)的戒体,因为只有比丘(尼)戒才能完全遮止一切的身口恶业,而沙弥(尼)戒、居士戒只是遮止了部分的身口恶业。如果不受持比丘(尼)戒而仍想得到小乘佛法的一切功德,则其见解已与外道拔无因果的见解相同了。

  如果发心出家受比丘(尼)戒的人越来越少,则佛法中的诵戒、羯磨等法事可能无法相继,佛法就会中断,如果许多本是出家僧人行持的事业只有在家居士在行持,则末法时代的颠倒衰败特征便呈现了。如果出家有过患,则首先释迦牟尼佛该有过患了。

  对于我们这些众生来说,无论听到还是见到出家僧人,都应该恭敬,昔日阿底峡尊者只要见到出家僧人,无论是大乘行人还是小乘行人,都要摘帽合掌恭敬承事,尊者还曾说过:只要身穿僧衣,就有一般俗人不具备的许多殊胜功德。我在此并非说出家在家一个好、一个不好,只是想提醒大家,如有决心出家的话,还是出家的功德较大较高,在藏地也有一名谚云:“数百在家人,不如一僧人。”

  人身难得,能以此难得人身出家修行,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无垢光尊者讲过,无始劫以来,我们不知已做过多少次帝释了,而作个出家僧人,却只有今生这一次。因此若想积累更殊胜的功德,最好还是出家,否则有些人学佛一生,到老时还是一个在家人,修行也没有进步,如此岂不是非常可惜。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定要出家,如莲花生大士也在我们凡夫面前示现居士身,但薄地凡夫不可能有莲师一样的神变幻化,大多数众生仍是因为业力所牵而无法出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有人担心出家后的生活会变得拮据,而不敢发心出家,其实这无异于杞人忧天,因为佛在经典中曾亲口讲过,在末法灾难深重时,只要是精进持戒修行的出家僧人,佛陀以他无比广大的福德力令弟子们衣食无缺,即使世人仅能在指甲般大小的土地上耕种,佛陀也会加持真正修行的佛弟子,使他们不会为饥渴等痛苦所困。
  有人因为家人不同意而不出家。虽然佛在戒律中规定,在出家前应首先征得父母的同意,但佛在《律本事》中同时又指出,若此人发心非常坚定,对家里已无牵挂之心,在寺庙或山林中住满了七天,且在此期间,其家人未作寻找或还未找到,他就可在此出家,可以完全获得戒体,和父母同意后出家的人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传戒的阿阇黎有一点轻微的支分罪,而这可在半月诵戒忏悔时即得清净。

  一般来说,出家是很难获得父母的应允的,但如果因此而退失出家之念,或有人把父母不同意作为不出家的理由,则无疑已因为自己而让生身父母造下了很重的业障。历史上释迦牟尼佛是背着父母去出家修行的,我们熟悉的虚云老和尚、法尊法师等也是背着父母而毅然出家修道的,因此我们应谨慎对待此事,不然学佛尚未有进展,却已增加了父母的业障。

  佛在《贤愚经》中说,若有人想发心出家,而另外有人给他制造违缘和障碍,使其出家不成功,这恶业极为严重,就象一个人掉进了黑暗一样,他会堕落到漆黑一团的黑暗地狱中受无量痛苦;就象百川汇归大海,恶业果报都集中到了制造违缘的人身上;就象劫末火烧毁须弥山,一点也不剩下一样,对别人出家制造障碍的人会被地狱中的大火烧得一无所余。佛经中还提出,一个人出家的功德等同于建造一千万个佛塔的功德,相反,阻止他人出家,其罪业有如毁坏一千万个佛塔。由此可见,如果自己发心出家或劝人出家,将获得很大的功德。真正发出离心出家的人,前世今生的很多罪业会逐渐消灭,增上自在安乐。

 -走 向 解 脱——别解脱戒品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旅途的脚印》索达吉堪布

绝  情
  从世间的角度来讲,绝情是不合常理的。有言曰:“非亲有意应可敬,是友无情不可交。”然而,真正看破红尘的修行人,不顾及情面,远离恶浊之熏染,是非常有利的。
  普穹瓦(1031-1109),曾依止种敦巴11年,是噶当派三大格西之一,也是噶当派口诀系的开山祖师,他曾说过:“如果孜孜不倦地实修,则如同铠甲上的鳞片,一旦掉落下来,就再也不能拼合复原。同样,真正修持正法的人,也不可能再与贪婪今世之凡夫俗子同流合污了。如果对迎合曲从之行深恶痛绝,就会与世间那些为魔所牵引的人格格不入。他们不高兴、不满意,是他们自己的事。即使他们诽谤讥讽,也决不低眉逢迎。哪怕除了一星半点的口粮之外,别无所剩,在此期间也应安闲从容地修持善法。如果善法增上,自然可利益他众。”所以,我们平时没有必要看别人的脸色,对别人唯命是从。要有自己的主见,小范围暂时的顾及情面,只会影响究竟的修法。如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就不划算了。
  亲友、眷属、财物、威望,这些世间人苦苦追求的目标,究其本原,都是痛苦的虚假幻象。臧巴加惹说过:“贪瞋的根源是故乡;痛苦的根源是家庭;贪欲的根源是财物;散乱的根源是顾情,这一切均应舍弃。”克怎巴针对眷属之过患曾感慨道:“侍者、厨师都是令善法散乱的因,今生不应交往其他人,顾及情面的墙应彻底坍塌。”巴瓦也说过:“威望越大苦越多,敬上护下事不断,关爱平等积财富,接送痛苦无了时。万物具备难得乐,以厌离心依静处。”
  作一个“绝情”的人,即使亲朋好友想不通,也只会对他们有利,而不会对他们有害的。
  壬午年四月初一  
  2002年5月1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旅途的脚印》索达吉堪布

绝  情
  从世间的角度来讲,绝情是不合常理的。有言曰:“非亲有意应可敬,是友无情不可交。”然而,真正看破红尘的修行人,不顾及情面,远离恶浊之熏染,是非常有利的。
  普穹瓦(1031-1109),曾依止种敦巴11年,是噶当派三大格西之一,也是噶当派口诀系的开山祖师,他曾说过:“如果孜孜不倦地实修,则如同铠甲上的鳞片,一旦掉落下来,就再也不能拼合复原。同样,真正修持正法的人,也不可能再与贪婪今世之凡夫俗子同流合污了。如果对迎合曲从之行深恶痛绝,就会与世间那些为魔所牵引的人格格不入。他们不高兴、不满意,是他们自己的事。即使他们诽谤讥讽,也决不低眉逢迎。哪怕除了一星半点的口粮之外,别无所剩,在此期间也应安闲从容地修持善法。如果善法增上,自然可利益他众。”所以,我们平时没有必要看别人的脸色,对别人唯命是从。要有自己的主见,小范围暂时的顾及情面,只会影响究竟的修法。如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就不划算了。
  亲友、眷属、财物、威望,这些世间人苦苦追求的目标,究其本原,都是痛苦的虚假幻象。臧巴加惹说过:“贪瞋的根源是故乡;痛苦的根源是家庭;贪欲的根源是财物;散乱的根源是顾情,这一切均应舍弃。”克怎巴针对眷属之过患曾感慨道:“侍者、厨师都是令善法散乱的因,今生不应交往其他人,顾及情面的墙应彻底坍塌。”巴瓦也说过:“威望越大苦越多,敬上护下事不断,关爱平等积财富,接送痛苦无了时。万物具备难得乐,以厌离心依静处。”
  作一个“绝情”的人,即使亲朋好友想不通,也只会对他们有利,而不会对他们有害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旅途的脚印》索达吉堪布



离  亲
  既想获得不退转之菩提果位,又希望能常伴亲友,很多人都打着这种两全其美的如意算盘。
  然而,从古至今,坐在自己家中,尚能获得成就者,恰如凤毛麟角。我等凡夫若想达此目的,更是异想天开。
  若居于家中,则时时有各种因缘困绕。今天婶婶家出事,明天舅舅家需要帮助,后天姑姑又下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就这样悄悄地从身旁溜走。修行之事也就这样一再拖延。
  《修行入门》中讲道:“虽然在行为上弃离亲友,心里却不能舍弃众生,而应当对他们生慈悲心,但必须断绝身体、受用的牵连。否则,修法就会一败涂地。要斩断牵连,若能得到父母的欣然应允最好不过。即便他们百般加以阻挠,大发雷霆、大失所望、怨气冲天,自己也不能退缩。自往昔的释迦佛开始,所有的修行人都是在亲友们的依依不舍、泪雨滂沱中抛下一切的,这是一种特定的缘起规律。”
  无著菩萨也说:“亲友等以爱心相敦促:操持今生圆满当勤苦。本欲利益反成损害行,彼即逐今生利之愚夫。为解脱故当看破今生,精进修习深广之妙道,为彼胜义今生皆放弃,前往静处勤修极关要。富贵之时匿遁亦追逼,衰落之日投靠却逃逸。儿子尚会轼杀亲生父,至爱亲眷何者可赖依?当面喜笑颜开和气状,背后种种恶语相中伤。利济反以损害相回报,凡愚伴侣纵亲定相欺。盛时媚笑阿谀且谄曲,权施巧计令自财物离;颓时颦蹙争斗无毫利,护养亲友悉皆为鲁迷。众亲兴盛联合摧他众,各自分离内部起贪瞋。紧要关头弟兄相残杀,亲友能成利乐实罕稀!”
  前辈大德们已为我们列举了亲友的诸多过患,速速从此羁绊中逃离,已成为浊世修行人的当务之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旅途的脚印》索达吉堪布



独  立
  城市里的人时常会对出家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能结婚吗?不结婚怎么行呢?不孤独寂寞吗?”仿佛世间的一切安乐都必须通过结婚方能领略。
  记得一位在家人曾向我倾诉婚姻生活的种种苦恼:人人都知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一旦结婚,恋爱时仅存的一点浪漫也灰飞烟灭,只剩下无止境的责任和矛盾。首先是生子,如果不生,别人会认为你身体或心理有问题。一旦生下来,就要为他的成长发育操劳。等他读了书,就要为他的学习操心。然后是他的工作、家庭、儿子,从此仿佛套在一副永远不能卸下的纤绳上,直至离开人世。
  是啊!人人都自以为这样才是在为社会尽责,但历史的车轮却永远也不会因你的婚姻生活而停滞。细想起来,婚姻生活又有何用呢?
  其实,出家的生活才是最潇洒、自在、快乐的。安乐不一定要在人群当中获得。天上的月亮,因为具有独立的品德而傲视群星;山涧的松树,因为具有不挠的精神而参天屹立;洞里的行者,因为具有快乐的源泉而获得大安乐。
  博朵瓦说过:“现在的人将大量的时间用于筹划未来,他们不懂得,一个修行人要耐得住寂寞,独立自主很重要。”臧巴加惹也说:“如果想幸福快乐,就应选择独处。食物丰盛的时候,就可以尽情饕餮,无须与人分享;如果(食物)匮乏,也怡然自得,不必担忧有谁需要养活,当然快乐无比。即使挨冻受饿,也由独自承担,所以十分幸福。”
  喀巴格西也说:“顽冥粗暴易怒自利者,增长有漏眷仆无则妙。吾之眷属乃智慧精进,成办一切所需无疲厌。”
  最后,再将巴瓦的一段言教赠与大家“具有财富名望之时,惟命是从随声附和;无力损害利益之时,以恩护养也相轻凌。恶时眷属极难有利,独自烹调世人皆知,不离亲眷乃自妙手,无须欺诳诈现威仪。独自享乐悠闲舒畅,苦行饮食无穷无尽。独自生计何处皆觅,独自衣衫怎样皆暖。绝地妙火炽热十分,独自安住何等亦胜,无我茅棚逸然温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
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相娱乐.时此王子.与诸婇女.在阁上共相娱
乐.耽於色欲亦复如是.尔时世尊.以一切智.闻彼乐音.告阿难言.我知此人.贪
五欲乐者.不久命终.却後七日.当舍如是眷属快乐.决定当
不舍欲乐不出家者.命终或能堕於地狱.尔时阿难.顶奉佛教.欲利益此王子故.次
至其舍.尔时王子.闻阿难在外.即出奉见.以敬念故.请阿难入坐.坐已未久.尔
时王子.起恭敬心.白阿难言.善哉好亲友来.今正是时.我今见汝.踊跃欢喜.汝
字欢喜.汝今当教告我佛所教法.令我欢喜.尔时王子.如是三请.阿难为欲作大利
益.默然无言.王子又言.鞞陀呵牟尼大仙.利益一切众生.有何嫌恨.默然无所说
.不见少告时第三师.持佛法藏.利世间者.惨然告言.汝今善听.却後七日.汝当
命终.汝若於此五欲乐中.不能觉悟.不出家者.命终或当堕地狱中.佛一切智人.
正语正说.记汝如是.譬火烧物.终不虚发.汝谛思惟.时彼王子.闻此语已.甚大
忧怖.愁愦不乐.受阿难教.我当出家.定且听更六日受乐.第七日中.我辞家眷属
.定必出家.阿难可之.第七日畏生
戒.即便命终.烧香毕已.尊者阿难.与其眷属.往白佛言.世尊此鞞罗羡那比丘.
今已命终.神生何处.时佛世尊.天人之师.一切智人.以大梵音.胜出雷鼓迦陵频
伽众妙音声.以八种音.告阿难言.此鞞罗羡那比丘.畏於生
.一日一夜.持净戒故.舍此世已.生四天王天.为北方天王毘沙门子.恣心受於五
欲快乐.贪受五欲.与诸婇女.共相娱乐.寿五百岁.五百岁已.命终转生三十三天
.为帝释子.具受五欲.极天之乐.天妙婇女.恣意千岁.寿尽生焰天.为焰天王子
.自恣受天色声香味触.快心欲乐.受天二千岁已.命终生於兜率天王子.恣心受於
五欲快乐.目视相欲.心自厌足.常谈法语解脱智慧.寿天中寿.满四千岁已.命终
往生自在天上.为天王子.受种种五欲妙乐.於婇女中.化应恣意八千岁.八千岁已
.命终生他化自在天.为天王子.此第六天.其中欲乐.下五天中.所不能及.生此
中已.受最妙乐众乐之藏.受此乐时.心极迷醉.具足受於诸妙胜乐.万六千岁.如
是受乐.於六欲天.往来七反.此毘罗羡那.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
狱饥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後人中.生富乐家.财富珍宝具足.壮年已过

.诸根熟时.畏恶生老病
放大光明.多有人天.生於善根.令诸群生种於三乘解脱因缘.尔时阿难.*手白佛
言.世尊.若当有人放人出家.若有出家者.任其所须.得几所福.若复有人.毁破
他人出家因缘.受何罪报.唯愿世尊.具尽告示.佛告阿难.汝若具满於百岁中.问
我此事.我以无尽智慧.除饮食时.满百岁中.广为汝说.此人功德.犹不能尽.是
人恒生天上人中.常为国王.受天人乐.若有於此沙门法中使人出家.若复营佐出家
因缘.於生
.尽寿问我.我至涅盘.说此功德.亦不能尽.佛告阿难.若复有人.破坏他人出家
因缘.即为劫夺无尽善财福藏.坏三十七助菩提法涅盘之因.设有欲坏出家因缘者.
应善观察如是之事.何以故.缘此罪业.堕地狱中.常盲无目.受极处苦.若作畜生
.亦常生盲.若生饿鬼中.亦常生盲.在三恶苦.久乃得脱.若生为人.在母腹中.
受胎便盲.汝於百岁.常问是义.我百岁以无尽智说是罪报.亦不可尽.於四道中.
生而常盲.我终不记.此人当有得脱时.所以者何.皆由毁出家故.或成就无边功德
.以破如是善因缘故.受无量罪.由障出家故.於此清净智慧镜中.为於解脱诸善法
故.若见出家修持净戒趣解脱处.破他出家.为作留难.以是因缘故.生便常盲.不
见涅盘.由毁出家故.常观痴等十二因缘.应得解脱.以毁破他智慧眼故破出家缘.
覆慧眼故.从生至生.常盲无目.不见三界.缘障出家故.出家应见五阴二十我见人
趣正道.破出家因坏正见故.所生常盲.不见正道.出家应见一切法聚善法住处.应
观诸佛清净法身.以破出家善因缘故.所生常盲.不能覩见佛法身.以因出家应具沙
门形貌及与持戒清净福田种佛道因破出家故於善法中断一切望.由是罪缘.生生常盲
由毁出家故.出家应善观察一切身心.皆苦无常无我不净破他出家.为作留难.则破
此眼.破此眼故.不见四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趣涅盘城.
是罪缘故.所生常盲.乃至不见空无相无作清净善法向涅盘城.是以智慧之人.知出
家者.应当成就如是善法不应破坏善法因缘.获如是罪.谁毁破他人如是出家沙门正
见因缘者.终不能得见涅盘城.所生常盲.若复有人满百劫中馀方出家修持净戒.若
复有人.於此阎浮提.出家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须臾.清净出家.於十六分.彼百
劫出家持戒.十六分中不及其一.若有颠倒婬姊妹女.不应婬处强生悭嫉.此中罪报
.不可计限.若有一人.能正思惟有出家心.欲舍诸恶.若复有人.破坏此人出家因
缘.不令愿满.是罪因缘增长於前.复倍百劫.尔时阿难.复白佛言.世尊.此毘罗
羡那.所种善根.生尊贵处.当受福乐.为过去世亦有善行.为但齐今一日一夜出家
功德受尔许福.佛告阿难.汝不应观过去因缘.於此一日一夜.清净出家故.此善根
.六欲天中.七反受福.二十劫中常受生

佛告阿难.我今说喻.汝当善听.譬四天下.东弗婆提.南阎浮提.西瞿耶尼.
北欝单越.满中阿罗汉.若稻麻丛林.若有一人.满百岁中.尽心供养.此诸罗汉.
衣服饮食.病瘦医药.房舍卧具乃至涅盘.後若起塔庙.种种珍宝花香璎珞.幡盖伎
乐.悬诸宝铃.扫洒香水.以诸偈颂.赞叹供养.所得功德.若有人为涅盘故出家受
戒.乃至一日一夜所作功德.比前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以是因缘.善男子当应
出家修持净戒.诸善男子.诸须功德者.求善法者.自受法者.不应留难出家因缘.
应勤方便劝作令成.时诸大众.闻佛所说.莫不厌世.出家持戒.有得须陀洹.乃至
阿罗汉者.有种辟支佛善根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庚二、出家持戒愿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愿我一切世中常能辞亲割爱、剃除须发、出家为僧。既出家已纳受清净戒体,如爱护眼珠与命根一样护持戒律,使戒珠如白玉般洁净光莹。在我持戒修梵行的过程中,一切染污戒体、毁破戒律、穿漏戒体的恶因缘全部远离。

  戒律是一切善法的生处犹如大地,戒律是一切善法的基础,戒律是菩提果的阶梯,戒律是人天善趣的根本,是济渡生死大海的浮囊。戒律是佛法长久住世的根本。而菩萨要成就菩提果,必须要修菩萨行,菩萨行葱蕹址鸱ā5?鸱ǖ某删捅匦虢?⒃谇寰唤渎傻幕?∩稀7鹪?滴胰舨怀智寰唤渎桑???昙跋?人身尚且无法得到,何况能成佛转法轮度化众生。《华严经》中也说:“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戒律若毁一切善法全部失毁,一切圣果永远无份。

  菩萨为什么要出家修行呢?因为在家狭窄逼迫如处牢狱之中,出家宽旷犹如虚空自由自在。《大智度论》云:“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鹤能远飞。在家虽有五欲乐,不如出家功德深。”《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佛对智光长者比较出家在家的胜劣差别。佛说:「出家菩萨胜过在家无量无边,无法相比。出家菩萨以正智慧,详细观察在家的种种过患。如拥有房舍宅院,财物堆积其中,不知满足,犹如大海容受一切大小江河无有满足。在家人常常妄想纷飞,执著外境,不能了达真如法性,无明昏醉,颠倒攀缘,常生恶心,善念难以发起。因为妄想生起很多烦恼,由烦恼而造业不息,所以转生漂泊五趣之中,生死不断。出家菩萨厌离世间,是真出家。」佛说偈言:“出家菩萨胜在家,算分喻分莫能比,在家迫窄如牢狱,欲求解脱甚为难。出家闲旷如虚空,自在无为离系著。”又说:“若有男子女人,一日一夜出家,二百万劫不堕恶道。”居家修行有很多的障难以及众多的罪恶过失,出家则能远离一切过患。要断生死,出家最为超胜,所以智者们都欢喜出家。若不出家也要思维在家过患出家功德,以此种下觉醒的好习气。在家人,富贵的守护财物极为辛劳,贫穷的追求寻觅倍受艰辛,根本无有一丝一毫的安乐,但他们因愚痴却执著有安乐,应当知道这都是恶业的果报。《本生论》云:“于同牢狱家,永莫思为乐,或富或贫乏,居家为大病。一因守烦恼,二追求艰辛,或富或贫乏,悉皆无安乐。于此愚欢喜,即恶果成熟。”紫柏尊者云:“多算胜,少算败,不如出家为僧快。”西藏的伽喀巴尊者也说:「如果能追随如来大仙之所行,出家住山苦行,这才是释迦文佛的真实养子。」霞惹瓦格西对不能出家的人采取的度化方法是:「我们要披解脱妙衣,让他生起出家快乐的心,种下将来出家的习气。」《勇猛长者请问经》云:“我于何时能得出离苦处家庭,如是而行,何时能得作僧羯磨,长净羯磨,解制羯磨,住和敬业,彼当如是爱出家心。”菩萨再三观察出家的功德和在家的过患,所以常愿出家。寂天菩萨云:“我未登地前,愿蒙文殊恩,常忆己宿命,出家恒为僧。”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略释愿海舟
  益西彭措堪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22 0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随喜功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5 07:27 , Processed in 0.1425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