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在世之後的兩個世紀裡,可以這樣說,基督徒之中「諾斯替派(Gnostic真知派)」的屬靈認知方面的教誨,與當時由保羅所建立的盲目信仰教旨,兩者各自並行發展。可是到了第3世紀,羅馬〔天主教〕教會的尼西亞公會會議(Council of Nicaea)決心採取行動,要徹底鏟除諾斯替派(真知派)及其靈性上的反教條式取向。
根據納.哈馬地文庫(Nag Hammadi Library)〔譯者註:於1945-46年在埃及尼羅河上游(Upper Egypt)發現〕中找到的《多瑪書》(The book of Thomas)所記載,基督告訴我們:「誰不認識自己〔self真我〕,就甚麼也不認識,但誰若認識自己(真我),就已經瞭解宇宙的奧秘。」試以此比較一下印度古代有關“自覺”的玄學論文經典《奧義書》的一段吧:「要知真我,非靠辯証……要把真我從肉身與思想那兒分辨出來。真我,即阿芒(Atman),萬有之至高庇蔭慰藉,在宇宙中無遠弗屆,亦居於眾生心處。那些得真我指引又恒常修鍊入靜者,必得永恒不變且自生燦爛的阿芒(靈體/真我)。如是作,乃因永恒福祐就在面前。」
在另一真知派文本《多瑪秘傳福音》(The Secret Gospel of Thomas)裡,耶穌基督向我們應許了屬靈的滿足:「我將給予你們那未有眼睛曾見的、未有耳朵曾聽的、未有手曾觸摸過的、也未有在人的思想中意想過的。」這描述與《奧義書》裏的經驗並無兩樣;「真我不生不滅、不老不枯、不受無常世事所移。真我超越時空;大者也未有大到它不能領受,小者也未有微小到逃得過它的意念。如是者,乃萬有全體之真我也。」
那麼西方傳統又如何?在《約翰秘典》(The Secret Book of John)裡,基督解釋說:在天父面前的救贖,乃要藉著上天的女性原理〔則律〕居中促成的,這原理〔則律〕他稱之為地母(Earthly Mother)。地母祛除子女的罪孽,令他們配得上繼承其上天的遺產;「當所有罪孽與不潔從軀體去除淨盡,你的血也將如同地母的血一般純潔;就像日光中閃爍舞動的河水飛沫一般純潔;你的氣息也將如香溢的鮮花般純潔;你的肉身也像樹上葉間紅紅熟透的鮮果肉一般純潔;你的目光也如普照著藍天的陽光一般純潔而明亮。此刻所有地母的天使將要服伺你,你的氣息、你的血肉,要與地母的氣息和血肉合而為一,而你的靈體也要與天父的靈體合一。因為實實在在若不是藉著天母,沒有人能到天父那裡去。如同嬰孩若非先得母親給他餵哺、洗澡、看護、安撫入睡、和養育,就不能明白父親的教導一樣。」地母是上天神聖的中介者,藉著她,「人子」(The Sons of Man),即求道者,得以提昇至天父那裡去。同文的另一處這樣說:「榮耀你的地母,並持守她的律法,則你在地上的日子可以持久;榮耀你的天父,就得享天國的永恒生命。因為天父要比所有血緣關係的父親偉大百倍,地母也要比所有生母偉大百倍」。然則,神的三位一體就是聖父(父神)、聖子(基督耶穌)、和看來就是指──母神。尤其是天母乃靈性進化的手段與力量之所在。
且看看《死海古卷》中《讚美詩冊》的一段文字:「我到達了內裡一個景象,藉著汝在我裡面的靈,我聽到了你奇妙的秘密,藉著你玄秘的洞察力,在我體內引發了知識的清泉,力之噴泉不斷湧出生命的活水,愛的洪流及擁抱智慧的洪流,就像永恒之光的璀燦」。文中「力之噴泉」、「知識的清泉」、「生命的活水」、「愛的洪流」、「永恒之光」全部在直接描述喚醒昆達里尼的體驗!又看看《納.哈馬地文庫》裡《腓力福音外傳》(Apocryphal Gospel of Phillip)中的一段:「生命之樹就在樂園中央,就如那抹聖油禮的膏油所來自的油樹一樣。膏聖油是復活之源。」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降生到這世上的神祗克里希納(Krishna 黑天)也曾詳述昆達里尼是一顆倒置的靈性之樹,其根躺於腦部。一向以來,「生命之樹」被公認為昆達里尼的象徵。同樣,耶穌在最後晚餐所用的聖杯也如是,它的象徵意義是基督得以持續乃源自一隻杯子,也就是說,一個擁有善於接納的特質的物件,它反映了上天女性化的本質──亦是另一項與昆達里尼並行相似之處。
很可能,門徒聖腓力的「抹油禮」同樣是商羯羅所描述的「棉紡」,或者與「無所不在至高無上的意識Parachaitanya」,或基督徒所說的「上帝的恩典」是同一意義的。在《平安福音》〔譯註:(Gospel of Peace)中譯本名為艾塞尼派的平安福音,采菊譯,明師出版社1998〕裡,基督解釋靈性的體驗最為重要;祂說經典只是用來傳達思維理智的知識,但我們要探取「活的知識」,也就是說我們個人自己的屬靈經驗。祂說:「不要追求經典上的律法,因為經典是死的,而律法是活生生的。我老實告訴你們,摩西不是從神的書信中得到律法的,乃是從活生生的道(word)而來的,那律法是活生生的神的活生生的道,為了活生生的人而給那活生生的先知。所有事物,只要是有生命,便有律法寫在裡面。……因此我老實的告訴你們,所有生物都比無生命的經典更接近神。……我老實告訴你們,經典是人的作為,但生命及其一切主宰是神的作為,故此,你們難道不聽那神的作為所寫下的神的道嗎?還是研讀人手所作的那死板的經典呢?」那就是說,追尋上天神聖的、超越定義的經驗,不要安適妥協於凡夫俗子對玄秘的超人體驗的詮釋。因此,基督的律法是活生生的、關乎宇宙的、親身體驗的、且是藉著喚醒求道者內裡的屬靈體驗而得到實踐體現的,而不是經由思維智力學習或跟隨那些本身也還未有真正體驗的人可以得到的。這與東方的學說相符,也是說「自覺」那一種純綷的靈性喚醒,是正直公義者可達成的,而且它本身又帶來更偉大之正義。再者,「自覺」是真正的、內在的靈性的轉化;它必須親身經驗才能瞭解,因為它存在於典籍或神學定義的領域之外。而因為它只能由天母(聖靈)的恩典才能獲得,所以它確實不可能以人的方式來把這經驗組織起來或把它制度化。相比之下,這與教會將基督信仰以「盲目信仰」、「服從教會」和空洞的儀式按號入座式的機械歸檔做法,形成了強烈對比。在那些未被「有組織教會」沾手的真知派經典裡,耶穌督促我們要自行親身領會和體驗宇宙穹蒼的井然秩序,而不要依賴那些所謂經典權威──例如教會──來為我們好像開藥處方那麼樣制定屬靈生命的框框。
心理學家容格(C.G.Jung榮格)承認上天的女性品格與東方人所說的昆達里尼原理之間的密切關係。他明白昆達里尼就是在我們每一個人內裡的女神象徵。聖靈就是昆達里尼嗎?莫非昆達里尼就是早期基督宗教的中心信仰原理所在?這種假設可以幫助我們重新闡釋主流聖經經文裡的許多部分。例如在《約翰福音》裡,耶穌向法利賽人尼哥底姆解釋:「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入上帝的國。」這個第二次出生,其實遠遠不是基督教中的基要派(fundamentalists原教旨主義者)自稱重生的教徒口中的一紙得救証書,而是更為玄秘,幽隱微妙無比。「從水和聖靈出生」正是描述喚醒昆達里尼。她常被描繪為神聖的母親(divine mother),當她在求道者脊椎上升時,會賜予他們在玄秘和真知(gnostic)的意識裡的重生;「神聖的水」就是它那帶來滋養的能量。當昆達里尼進入頂輪,便會把求道者的意識與真我或靈體的意識合而為一。這就是所謂體驗到人內裡的天國的無邊福樂。那麼,耶穌所言的「重生」信仰,也許其實就是指那些進入了直接經驗到上天的神性、達到「自覺」境界的基督徒。
看看這個概念:據德國的神學家說,「拿撒勒人耶穌」(Jesus of Nazareth)一詞並不是因為耶穌當時身處拿撒勒(Nazareth)而來。正確地理解原文後,就可以看出在語言學上這個詞是不可能的(雖然保羅的確如此使用)。原文應該是“Jesus the Nazareen”(拿撒林耶穌)。在阿蘭文 [Aramaic 又譯阿拉美語,是耶穌所用的語言] 中,拿撒林意為「一個虔心侍奉上帝的人」或「一個受膏者〔譯註:即受聖油在頭頂搽抹,以示祝聖〕。」試把它與瑜伽(yoga)的意義比較吧:「與上帝合一」,及「瑜伽士」(yogi)──即一個與上帝合一的人,或是形容昆達里尼被喚醒,「玄秘的膏油禮」。拿撒利人(Nazaria)是與耶穌同時期的真知派修行者。他們所教導的玄秘的靈性修行,與前述的東方思想很相似。有些權威學者提出,這個真知派的用詞最初源自印度斯坦地區的「拿撒」(Nazar)。這是瑜伽流派的用詞,指兩眉之間、鼻子上方(第三眼)的位置。許多古代聖者以此為冥想時持守的竅門。「拿撒倫」(Nazaren)就是觀想或察看之意。那麼「拿撒林耶穌」一詞的更精確意思就是「達到瑜伽或自覺的耶穌」,或是「冥想的耶穌」。有鑑於耶穌的地位是「神的兒子」,那麼可能更貼切的意思是:「作為冥想目標對象的耶穌」。是否耶穌本身就好像眾多東方文化中的神袛一樣,是靜坐冥想時觀照的目標對象?耶穌本身可能就是拿撒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