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1-25 08:17 |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
佛法里面的烦恼是指能令有情众生身心不得安宁,使其颠倒失去正念的心理功能,在唯识里面叫心所有法。心所一共有五十一种,其中善心所十一种,烦恼心所六种,随烦恼二十种。烦恼心所和随烦恼心所也有人称为恶心所或者不善心所。
烦恼心所是指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这六种烦恼也称为根本烦恼,是生死轮回的根本。随烦恼是指从六种根本烦恼而生起的烦恼,他们都是属于心所生法,一共有二十个。随烦恼就是跟随着根本烦恼而生起的烦恼。随烦恼根据作用力的强弱又分为三种:大随烦恼,中随烦恼,小随烦恼。小随烦恼的作用力最弱,但是他是最容易发觉的,相反,大随烦恼作用力最大,但是却很难觉察。
小随烦恼一共有十种:忿,恨,恼,害,嫉,狂,骄,悭,覆,谄。
1,忿:愤怒或暴怒,能引起粗暴行为的一种心所。这与根本烦恼之一的嗔心是有区别的,嗔心的对境无论在不在现前,一想到它就能引起恚恼心,但忿怒的对境必须在现前,是一种立即要骂人或打人等引起粗恶行为的心所。古德高僧用这样的比喻来区分嗔与忿:嗔如火,忿如火上浇油。
2,恨:对过去的忿境怀怨不舍,在内心热恼的心理。心里常怀恶念不舍,总想着伺机报复,这就成恨了。
3,恼:是恼怒,心中愤愤不平。当忿与恨时,越想越苦恼,身心烦躁恼热。
4,害:恼后就没有悲悯心及爱心,常以打,骂,杀,恐吓等手段逼害众生。
5,嫉:即嫉妒,不能忍受他人的成就,优胜而内心不平。
6,狂:为贪图名利,伪装言行,欺骗别人的狡诈心计。像有些人假装自己很有修行而大言不惭,以骗取别人的供养或者名利这就是狂。
7,谄:谄曲不直的心理,以言行隐藏过失,并奉承他人,以免名利有损。
8,覆:有意隐藏过错的心理活动。谄与覆的区别,覆是隐藏自己的过失,不让别人知道,但是并没有对他人有特别的意图。谄是当你知道某人给予你利益时,就隐藏自己的过失,以便对方相信你,希望从对方那里得到好处。
9,骄:对自己的学问,财产,成就等等染着喜悦,沾沾自喜,而生起骄傲的心理。骄与慢的不同:骄是自己做事有成就产生高傲的心理。慢是自己跟别人对比,认为自己更厉害,更高一筹。
10,悭:就是吝啬,对于财施法施悭吝的心理,它能障碍布施。贪是希求多,悭是拥有多而不舍得施与他人。
以上十种心理都是贪嗔痴引起的,属于小随烦恼。
中随烦恼:与一切不善心具起,我们心中有不善的大,小随烦恼生起时,因为心中无惭愧,令其他的烦恼继续活动。它的作用力比较重,所以称为中随烦恼。中随烦恼有两种:无惭,无愧。
无惭:对自己的过错不感到羞耻的心理。
无愧:对自己之过失及缺点, 他人指责非议不以为耻。假设一个人要偷东西, 怕他人知道, 而放弃偷盗的念头,则称为愧。
在一个人的修行过程中,小随烦恼最容易被发觉和对治,中随烦恼比较难,大随烦恼更难对治,根本烦恼是最难的。一个修行者如果还经常生起忿,恨的烦恼,说明修行还不到位,如果他现前没有忿,恨等烦恼的话,还有下面的大随烦恼,这些烦恼与修禅定,念佛都有密切的关系。
大随烦恼:一共有八种,遍一切污染心,也就是说当小,中随烦恼生起时,几个大随烦恼也必然存在,他活动的作用力比小,中随烦恼大,但又比根本烦恼弱,所以被称为大随烦恼。
1,不信:对四圣谛,三宝的实,德,能(真实,功德,自能修行),不能信受。
2,懈怠:与精进相反的懒惰心,即不积极,不断恶的心理。对已做,未做之善业不努力。
3,放逸:不警觉烦恼之生起,不约束自心,放纵它去造业。与懈怠相似,懈怠是懒惰不做,放逸是贪,嗔,痴驱使你不做。
4,惛沉:于所观境,或者念佛时神志昏暗,不能了知。即是没有足够的心力保持所要修的境。
5,失念:于所观境,不能明记清楚。多指修行时,对于现前之念没办法掌握,不能记得他。念佛有时候也会失念,有时候念着念着就忘记念了。
6,散乱:贪,嗔,痴等烦恼使内心妄想纷飞,流散杂乱。佛说我们的心就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的,一下子想这个一下子又想那个,心猿意马,心安定不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