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13|回复: 2

没有比愤怒更大的错误,也没有比忍辱更大的戒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3-9-27 12: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轮回是如何产生的呢?当我们用五官来认知周遭一切,种种喜爱或厌恶的感觉在心中生起,由这些感觉产生了轮回。单是对事物的认知,并非造成我们在轮回中徘徊的原因,而是我们对这些认知的反应及加诸其上的解释,使轮回不停流转。密咒乘的不共特征是:与其让轮回以这种方式继续下去,不如让我们养成一切现象是智慧清净化现的认知。
    当你对某人起嗔心时,你的嗔恨或怒气并非与生俱来地存在于这个人身上,而只存在于你自己的心中。当你一瞥见他,你的念头便全落在他过去曾伤害你、未来可能会伤害你或现在正在伤害你的种种想法上;连一听到他的名字都让你生气。如果你紧抓住这些念头不放,怒气就会爆发出来。那时你会有一股无法抵御的冲动,要捡起一块石头丢他,或抓住某样东西打他,心里想着:『我真想杀了他!』
    愤怒似乎非常强悍,但它是从哪得到力量,可以如此轻易地压倒你呢?是某种外在力量,有手有脚、有武器和盔甲的东西吗?如果不是,那是在你体内的某个地方吗?如果这样,那它在哪里?你可以在大脑、心脏、骨头或身上其他部位找到它吗?虽然不可能找出他的所在位置,愤怒却仿佛非常坚实地存在着,一种强烈的黏附令你的心冻结成固态,带给你和他人极大的痛苦。犹如云朵般毫无实体,不能支撑你的重量或当做衣服穿,却能使整个天空变暗,遮住太阳。所以同样地,念头会障蔽觉性的本然光辉。藉着了悟空心的清澄本性,便能回复自由的本初状态。如果你了知愤怒的本性是空,愤怒就失去其一切伤害力而转成『大圆镜智』。但如果你不能了知愤怒的本性,任它脱缰恣行,它就无异于地狱寒热折磨的根源。
    人们老是认为击溃毁灭敌人是一种积极的成就,但毫无疑问地,这并不是佛法的观点。当怒气爆发时,不要追着它,转而注视愤怒的本性。它只是心的空界中一个虚有的捏造。无数世以来,你被自己的嗔恨所奴役,累积了数不尽的恶业。从现在开始,请更加谨慎。记住,愤怒是一切地狱痛苦滋生的种子。根除愤怒,就不再有地狱道。因此,你嗔恨的真正目标应是嗔恨本身,而非所谓的怨敌。
    如果你不追寻愤怒的感觉,如果你不用愤怒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如果你的愤怒能解脱回到其真正本性,那便是『大圆镜智』。在此镜中,他人皆是自身的映照。纵有愤怒的念头曾在观世音菩萨心中生起,也只会使他的智慧更加灿亮。再者,当你清楚了解愤怒不可能天生存在于外在事物上,且内在愤怒之心也非任何有形存在,你将油生一股遍及所有众生的悲心,特别是对那些饱受愤怒之心折磨的众生。
    很久以前,在佛陀前生中有一世,他是一位示现蛇身的菩萨。一些残忍的小孩抓到他,把他折磨至死。如果他愿意的话,只消看一眼就可以摧毁他们,但因他心中了无半点愤怒而不可能那样做。相反地,他祈请藉由杀他的因缘,使他们能在未来成为他的弟子,让他带领他们直至证悟成佛。这个勇气与忍辱的示范,是他完全了悟空性与慈悲的结果。
    愤怒是解脱的致命大敌,因为刹那的愤怒能毁掉累劫以来积聚的善业。所以,消除愤怒是菩萨的主要目标之一。努力持守忍辱戒,持诵六字大明咒。正如所谓:『没有比愤怒更大的错误,也没有比忍辱更大的戒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27 12: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修行可称为大丈夫?佛陀这样回答

    佛陀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一位比丘来到佛陀的住止之处,恭敬地顶礼佛足后,退坐一旁,然后向佛请法:“世尊!常听闻佛说‘大丈夫’。请问世尊,什么样的修持足以称为大丈夫,又如何不能称做大丈夫呢?”佛陀告诉比丘:“太好了!你能问如来‘大丈夫’的真义。请仔细听!并且用心思惟我所说的道理。”“如果比丘集中心念专注修习身念处观——观身不净,当他修习身念处观后,内心仍然离不开种种欲望,不能从中得到解脱、尽除一切有漏烦恼,这种修行人就不能称其为大丈夫。为什么呢?因为心被欲念缠缚,不得解脱。再者,如果比丘修习受念处观——观受是苦、心念处观——观心无常、法念处观——观法无我,可是内心仍然离不开种种的欲求、想望,不能得解脱、尽除一切有漏烦恼,这种修行人也不能称其为大丈夫,为什么呢?因为心被种种欲念缠缚,不得解脱自在。”“如果比丘专注一心修习身念处观,心因此能够远离种种欲望而得到解脱,并尽除一切有漏烦恼,我说这种修行人,足以称之为大丈夫。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已经得到解脱自在。相同的道理,如果修行人修习受念处观——观受是苦、心念处观——观心无常、法念处观——观法无我,当他依身、受、心、法四念处专注修持、落实观行,使心远离贪爱、欲染,并从中得到解脱、尽除一切有漏烦恼,这种修行人足以称之为大丈夫。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已经解脱烦恼缠缚,得到自在。所以,这就是大丈夫与非大丈夫的区别。”
    佛陀开示后,在座的比丘们闻佛所说,皆法喜充满,顶礼佛足,退而离去。


    本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一四)》


    省思:
    《大般涅槃经》中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依何住者?……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行者对于外在境界及自身,当以“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处,在行住坐卧中精勤思惟,触物即照,以正智、正念调伏世间上的贪着、忧恼,进而从有念达到无念,心始终安住在觉性上,日久功深,定能漏尽无明烦恼,成为真正离欲解脱的大丈夫。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29 11: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塔精美亚克力佛塔身内含一部华严经一部僧伽咤经,有缘者免费恭请133108958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1 17:31 , Processed in 0.1367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