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回复: 6

一个有智慧的人具有哪些特点?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4-10-18 07: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有智慧的人目光远大

    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会着眼于眼前的蝇头小利,目光较常人看得更为高远,目标也更为宏阔,会把长远的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

    比如,古往今来的名人志士在年少求学时,往往历经千辛万苦,受尽各种磨难。如果他们贪求安逸和享受,就不会功成名就。

    相反,有些人只考虑眼下的一点快乐和利益,根本不为未来作打算。正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千秋与万代。” 那些贪图微小逸乐的人,不可能得到究竟的大安乐。




    2
    有智慧的人虚心吸取他人的长处
    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会以自己某方面的特长作为骄傲的资本,而是会虚心地吸取他人微小的功德,以弥补自己的短处。终其一生,有智慧的人都会好学不倦,广泛采纳别人的长处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然而,有些人却以为自己样样精通,门门在行,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了, 把芝麻大的学问作为自己傲慢的资本,实在是坐井观天,使自己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3
    有智慧的人经常阅读智者的书籍
    一般人都喜欢看世间的各类杂书,觉得这些以分别念写成的东西很相合自己。一个有智慧的人却会挤出时间,精勤不懈地学习古往今来相合真理的典籍。一方面借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智慧,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取人生、宇宙的奥秘。




    4
    有智慧的人明辨是非,知道善恶取舍古往今来,有智慧的人都重视一日三省,督察自己的功德与过失,力求减少乃至杜绝过失并不断增上功德,以保护自身免遭因果的损害。但是,现在的人却很少去思维、观察自己的功过得失,随心所欲而行,这样的行为是不明智的。没有学问不一定是愚者,有学问的人也不一定是智者。二者的差别,关键在于有没有明辨是非、取舍善恶的能力。
    5
    有智慧的人不会背弃自己的信念患难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才能显示出非凡的气节。当劫难来临,一个品行高尚、具有智慧的人,纵使生命遇到危难,也不会丧失自己坚定的信念,背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比如燕子在降雨之时,会直接享用上天赐予的甘露,不会去喝地上淤积的雨水。作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在绝望、危险的境地,也不会经不住考验。




    我们要观察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智者的行径?如果不是,就尽量改变自己,调伏自己盲目、傲慢的心态,向有智慧的人请教,阅读他们精辟的论著,随学他们的行为。

    当一个人的智慧越来越增长,他的道德品质也会随之增上。高尚的行为越来越增上,那么超越世间的一些功德,以及世间的名誉、福德等等,都会自然而然地增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8 07: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我们很多人而言,在真正达到娴熟的程度之前, 我们的修持还缺乏力量。这就好像开车,如果你还不是一个好的驾驶员,你依然会犯很多错误,你也可能出事故。

    成为佛教徒,并不意味着你能一夜之间摧毁所有的恶业。所以,过去存留的恶业当然还会继续,但是我们继续修持才能知道如何把所有的恶业全部摧毁。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8 07: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法之十种功德

    一、十善、六度、空性、诸菩提分法、四圣谛、四禅定、四无色定以及密宗能成熟的灌顶与能解脱的教言等出现于世,是正法的功德

    如果没有佛法,就没有十善的概念。虽然十善不是佛陀制定的,无论释迦牟尼佛和佛法有没有出世,善恶因果都是始终存在的自然规律。但完整、深入、正确无误的因果学说,却是佛陀创建的。有了佛陀的智慧,才有了因果学说;没有佛法,我们无法全面了解善恶因果,更不懂如何取舍。

    同样,有了佛法以后,才有了大乘六波罗蜜多的概念和修法。六波罗蜜多,也即六度,其中的“度”,是指依靠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等,引领众生顺利度过轮回苦海到达彼岸。佛法还未出世的时候,虽然也有给予、不杀生、不偷盗的理念,但不够全面深入,不能让我们获得解脱,所以不叫六波罗蜜多。

    佛陀成佛之前,也曾在有些印度外道禅师那里学过禅定,后来放弃了四禅八定去修空性,最后因证悟空性而解脱。另外,佛陀当年曾苦行六年,每月只吃一粒米、喝一滴水。之后放弃苦行,喝了牧羊女供养的乳糜,并最终获得了成就。佛陀如此示现,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四禅八定不是最终极的选择,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苦行只是对肉体的无谓折磨,也不能获得解脱。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内心。唯有证悟空性的智慧,才能让我们解脱。这些都是佛陀度化众生的方便法门,因为是以身体的举止来教育大家,故而称为身教。这与佛陀成佛后以讲法来度化众生的言教,同为教化众生的方便。

    唯物主义者认为,宗教都是建立在恐慌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古人不了解大自然的现象,无法征服大自然,所以建立了五花八门的宗教来安慰自己。但佛教却区别于建立在恐慌基础之上的宗教,而是建立在慈悲心的基础之上。

    关于这一点,佛经讲得很清楚:

    第一是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开始修行的时候,曾堕入地狱受苦,因为对同伴生起了悲心,才开始发心修学。在此基础上,逐步修行成道。

    第二是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以王子的形象在印度出现。因为一次在城外看到了生老病死的痛苦,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是要帮助受苦的生命解决痛苦。所以放弃了太子的生活,从皇宫逃出,到偏僻的地方去求法、修行。这一切,都是源于慈悲心,所以,佛教是建立在慈悲心的基础上的。

    佛陀出世前的印度,有非常多的宗教门派。其中有些门派甚至比佛教的持戒还严格,也有禅定,但都没上升到度过轮回苦海而解脱的程度。佛经描述的外道行为见解中,也有一些善行或禅定,但都是世间的、有漏的,没有一个是出世间的。

    如果没有佛法,就无法全面理解空性。一切有为法本来空性,这不是佛陀创造的,而是万法的真相。但当时的人们还不懂得真正的空性。虽然外道典籍中讲到了空性,但只是表面、浅层的理解,不是把抽象概念的我执描述成不可思议的自我,并称之为“大我”,就是把抽象化的自我和梵天、帝释或某一类神连接在一起,都没有证悟究竟的无我。西方哲学、科学和宗教,最终似乎都要找到一个可以抓住的东西才感觉踏实。

    佛法告诉我们,从感官的角度来讲,物质和精神等所有的一切都存在,但如果深究其本质,或从超越感官的最高境界的角度来讲,则物质和精神都不存在,这叫做空性。所有哲学、科学和其他宗教,都有所保留,没有像佛教这样否定一切。有了佛法以后,才阐释了这样的空性见解。

    菩提分法也叫做三十七道品,包含了从加行道到最后的无学道之间五道十地所修的所有内容,归纳为四念处等三十七种不同修法。另外,包括四圣谛,与空性无我结合在一起的大乘与小乘的四禅八定,都是在佛法诞生之前所没有的,所以都是佛法特有的功德。

    密法的灌顶和密法的窍诀。通过灌顶奠定根基,再通过窍诀去解决烦恼。密法的灌顶和窍诀,也是有了佛法才出现的。虽然在佛法诞生之前,印度教等外道的经典中也出现过“空性”“永恒”“清净”之类的词汇,但其本质却与佛教讲的截然不同。就像外道也修气脉明点,但修行实质却与密宗修法迥然各异一样。外道最终都会建立一个“不可思不可言的自我”,但外道所谓的“不可思议的自我”,也与佛教所讲的“不可思不可言”相差十万八千里。佛教讲的是真正的空性,没有意识所创造的戏论,打破了所有执著,所以叫“不可思不可言”,而外道的“不可思议的自我”,本身就是一种我执。

    综上所述,在佛法出世之前,所有的哲学、宗教,都没有以上概念。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闻思不够、眼光狭窄,就断章取义地将外道与佛教类似的词句视为等同。

    这一条,是从出世间方面讲的佛法功德。

    二、人中高贵的国王种姓、高贵的婆罗门种姓、高贵的施主种姓、四大天王等六欲天、色界十七天、无色界四天出现于世,是正法的功德

    在人类历史上,有过高贵的长者,有权有势的王族,有钱有福报的贵族以及智力超群的智者,等等。他们中的很多人有智慧、有福报、有慈悲心,又有高尚的品德和思想,是真正的大富大贵之人,并非“富而不贵”,就像今天所讲的那种“穷得只剩下钱”的土豪和贪官。从世间方面来讲,人间福报第一的,就是这些阶层的人群。他们能获得如此人身,都是过去行善积德的福报所致。而福报的源头,就是佛法。虽然在释迦牟尼佛的正法诞生之前,这个世界上也有高贵阶层,他们过去的行善不一定来自于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但有可能是因过去佛的教化而行善积德,并在佛陀时代成熟了善报。

    还有,四大天王天等欲界天人,色界的十七种天人以及无色界的四种天人的投生,都是因为过去行善积德和修持禅定的结果。虽然这些禅定是世间的四禅八定,不包含空性的成分,但也是佛陀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

    其实,全世界的很多宗教都与佛有关,外道宗教里也有佛的化身。因为众生的根机高低不一,若对有些人一开始就讲四圣谛,他们不一定能够接受。只有依靠外道津梁的接引,才能让他们逐渐进入解脱道。所以,佛陀要求众弟子不能诽谤外道,其中也包含了这些密意。

    所有的禅定,都直接或间接与正法有关。即使某些正法显现上不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法,而是诸如阿弥陀佛、药师佛的佛法,但所有的佛实际上都是一体的,是为了度化不同众生而显现出的不同身份。实际上,千尊佛所讲的都是佛法,尤其是空性方面的内容,更是别无二致。

    可见,天界不同生命层次的出现,也是仰仗佛法的功德。

    三、预流圣者、一来圣者、不来圣者、阿罗汉、独觉、遍知佛陀出现于世,是正法的功德

    小乘佛教的第一个果位,称为预流果。预流也叫做入流,即小乘佛教的见道。在此之前的凡夫,都是各走各路,但预流果以后,虽然没有证悟大乘佛教的空性,却证悟了人无我的空性。从此之后,就仿佛进入了一条河流,只会顺流而行,朝着阿罗汉的方向走。

    一来果,已经断除了欲界的大部分烦恼,只需再投生一次欲界,把剩下的烦恼全部斩草除根,从此不再流转轮回,所以叫做一来。

    不来果,即断除了欲界烦恼,无须重返欲界,而是投生于色界继续修行。欲界烦恼,是指六道轮回中欲界众生的烦恼,不是三界所有的烦恼。

    阿罗汉,小乘佛教修成的最终果位,就是阿罗汉。自此之后无须再流转轮回。

    以上所讲,为小乘佛教的四个果位。

    还有独觉或辟支佛,没有佛法的时候,辟支佛就会出现。但他们不会讲经说法,而是以神通、神变等方式,让有缘人生起信心,之后积累资粮,令相续逐步成熟,当下一尊佛出世时,立即可以证悟。在《百业经》《贤愚经》等经典里,可以看到诸多此类例子。

    小乘行人投生轮回的因素,都是烦恼,所以他们会励力断除烦恼。大乘行人的投生因素不一定是烦恼,也有愿力。投生到能够度化众生的地方,或者是需要的地方,是大乘菩萨的愿力。

    另外,佛的果位,佛出世转法轮,佛陀的化身和报身,也都是佛教修行的结果。没有佛法,就不可能有这些结果,这些都是正法的功德。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8 07: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以发心力及愿力大悲自现的二色身乃至轮回未空之间任运利益众生,是正法的功德

    佛法诞生之前,曾经历过无数次生死的人们只知道慈悲心,这是人类和所有动物一直都存在的一种高尚的心灵反应。但有了佛陀的教育以后,慈悲心才上升到菩提心的高度。因为佛陀的菩提心和愿力,才应化出各种佛的报身和化身来度化众生。

    金刚萨埵、阿弥陀佛等圆满身相,都称为佛的报身。证悟一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看到佛的报身。

    2500多年前,佛陀住世期间的人们非常有福报,能看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如今,虽然释迦牟尼佛已经圆寂了,却并不代表佛陀不存在。我们这些凡夫现在能看到的,是佛陀的化身。佛的化身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佛经、上师、善知识,甚至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另外,动物、植物、桥梁、船只、药物,甚至能使我们生起某一个善念的因缘,都有可能是佛的事业。只要众生与轮回存在,这些化身就存在。他们的事业任运自成,永不间断。

    五、众生维生应有尽有的一切资具是以菩萨们的愿力形成,因此是正法的功德

    仰仗成千上万的佛菩萨自无始以来的发愿成就,众生才得以享用各种福报。

    譬如,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痛苦,它的优美环境,极乐世界中的美丽身体以及种种幸福,就是承蒙阿弥陀佛的愿力与极乐世界众生往昔所积之福德而化现。

    我们的感官能够享受的许多美好,一方面与佛菩萨的愿力有关,同时也与我们的业力有关;世界的形成也不完全依靠佛的愿力,还与众生的业力息息相关。愿力和业力的结合,就有了世界。不过,因为地狱众生造业太严重,以致超过了佛的愿力,所以暂时会出现十八地狱等极度痛苦的世界。但三恶趣的众生最终也会在人天世界中,依靠正法成佛。人天世界的鲜花、水果、庄稼、药物、大自然等无数美好,都与佛菩萨的愿力有关。

    六、恶趣与无暇处也有暂时的少许安乐,那些也都是由善妙福德所形成,因此是正法的功德

    除了人天善趣以外,旁生、饿鬼等恶趣众生,偶尔也会有一些相对而短暂的快乐,只有地狱众生没有丝毫快乐可言。所有这些幸福快乐,都是行善积德所感召的。行善积德本来就是正法,所以饿鬼道和旁生道偶尔感受到的快乐,也是正法的功德。只是这些善法和功德是有漏的,属于人天乘的一部分。但无论如何,如果没有正法,这一切都不存在。

    七、所有恶人也会心向正法而住于圣贤种姓中,成为众人顶戴处,这是正法的功德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坏人遇到佛法以后,改过迁善、重新做人,一下子变成令所有人尊敬的贤者。只有佛法,才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所以当然是佛法的功德。

    八、以往恣意造不善罪业积累地狱柴之因者也会心向正法,从而触及善趣与解脱的安乐,这是正法的功德

    学佛之前,放逸散乱、肆意妄为,制造了众多堕地狱的因素,但学佛以后,通过忏悔,不但不会堕地狱,而且可以享受人天福报,甚至可以解脱。

    佛教认为,如果造了严重的罪业,以后又没有忏悔等其他因缘的改变,就一定会有果报,这就是定业。但如果其间发生了一些变化,遇到了一些因缘,果报的成熟时间、程度与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世上并没有什么命中注定。

    这就像农民种庄稼,若耕田、选种、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等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又没有发生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就注定会丰收。但如果发生了自然灾害等意外,结果就会有所变化。所以,命运完全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造罪以后,如果不忏悔,就一定会有恶果。假使情节非常严重,就一定会堕地狱。但如果努力忏悔,结果完全可以改变。无论外在的因缘,还是善恶因果等内在的因缘,都是一样的道理。

    《贤愚经》《百业经》等经典中,有大量类似公案。譬如指鬘王的故事,就是典型的改邪归正、转恶向善,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事例。

    指鬘王有一个邪恶的师父,他告诉指鬘王:“如果你能杀掉1000个人,然后把这1000个人的大拇指割下来做成一个项链——指鬘,那么当你戴上指鬘之后,就一定会解脱。”指鬘王信以为真,就一口气杀了999个人。最后在准备杀掉应化而至的释迦牟尼佛时,得到了佛陀的救度。当他知道自己身犯重罪、行将堕落后,尽力依照佛陀的教言真心忏悔。之后不但没有堕入地狱,而且现世获得了阿罗汉果位。杀掉999个人的大罪人,都可以依靠忏悔即生解脱,成为阿罗汉,这都是佛法的巨大功德。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8 07: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对于正法,仅信仰者、仅信受者、仅喜爱者或仅持装束者也会成为众人欢喜与恭敬处,这是正法的功德

    对佛法仅仅有一点信仰,或感兴趣,或心生欢喜,或穿戴佛教修行人装束的人,都被很多人所喜欢和尊敬,这也是佛法的功德。

    如果大家知道某人是一位真正的佛教修行者,是持有佛教慈悲心与智慧的人,就会对其心生尊重和崇拜,这也是佛法的功德,而不是个人的功德。

    十、舍弃所拥有的一切事物,弃俗出家并隐居诸深山静处,而生活资具样样齐全,这也是正法的功德

    放弃所有世俗的物质财富与社会地位,前往清静、偏僻的地方去修行,仍然可以过上满意的生活。

    大家会认为,佛教所讲的慈悲心、智慧、平等都超然卓绝。放下一切专心修持的人,生活自然不会有问题,因为人们会认可他是真正的修行人,所以会供养他,这也是佛法的功德。

    众所周知,很多世俗人即使辛辛苦苦奋斗一辈子,仍然吃不饱穿不暖,远远不及那些不为生计操心的修行人,这都是佛法智慧与慈悲心功德的具体体现。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8 08: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格力琼寺 于 2024-10-18 08:38 编辑

    末法时代守戒的功德竟然这么大

    有人说,自己既不是富二代,又不是高富帅,天资平平,能力一般,跟那些出身名门,又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相比起来,就是相形见绌,自惭形愧。
    而进入佛门之后,发现很多人可以用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做到上供下施,还有人有能力、有才干,学修得好,可以帮助学弟学妹们学法,而自己真是一无是处,要财力没财力,要能力没能力,扔在人群里就是一个路人甲,再奋斗也没有希望了。这种想法不但消极,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自己差,就应该放弃吗?你甘心吗?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凭空得来的成功。

    高考,大家都知道吧,年年都有高考,这是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寒窗苦读十年的检验。学习的时候苦不苦?很多人都有经验,尤其是年轻人。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就送到升学率高的寄宿学校继续读书。老师面对自己的新生,会讲这样一句话,要记住:努力,就会考上,哪怕你是最后一名!这句话给了孩子们很大的信心和鼓舞。

    想想啊,最后一名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呢?看看世间的人,很多人做大量运动、节食,挥汗如雨,忍饥挨饿,仅仅为了能减肥,有些人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仅仅是为了赚一点钱,为了眼前的这一点点利益,他们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辛苦,而我们生生世世好不容易积累了这么多福德,得到了八种有暇、十种圆满的身体,现在拜到了具格上师,值遇了宗喀巴大师的圣教——菩提道次第法,只要好好按照上师的引导,法的要求去学修,成佛之日不会太远了,可是偏偏要在这个时候放弃,那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你说,你比起优秀的人,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还有很多人连这个起跑线都上不了呢?就算是比起优秀的人,自己的根器、条件都差了一大截,那自己才要比别人更加努力呀,优秀的人尚且用功,自己却不肯努力,那怎么好意思呢?说得过去吗?所以,就算我们没办法赢在起跑线上,那就设法赢在终点线上吧。

    大家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本来是跑得很快的,要不人们都形容跑得快的人像兔子一样无影无踪了,可是乌龟从来没有停止爬动的脚步,而兔子却偷空睡大觉了,所以努力的乌龟取得了冠军。我们也要学习乌龟的精神。想要脱离轮回,获得永恒的安乐,要依靠增上三学,也许我们根器差,对于增上定学、增上慧学,实在是无法通达,但是增上戒学是定学和慧学的基础。佛说,“于我涅槃后,当以戒为师。”我们大家都受过别解脱戒,守持好自己的戒律,便是“住持正教者。”因为,听闻思维“教证法”,即是住持“教圣教”,住持“证圣教”,便是清净持戒。守戒的功德就是如此之大。目前是末法时代,虽然是五浊恶世: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可是越是这样的时代,持戒的功德也非常大,经中说“若经俱胝恒沙劫,净心以诸妙饮食,伞盖幢幡及灯鬘,承事百亿俱胝佛;若于正法极失坏,善逝圣教将灭时,昼夜能行一学处,其福胜前俱胝倍。”

    就是说,如果经劫累世的供养诸佛饮食、伞盖、幢幡、供灯和花鬘等,对百亿俱胝佛承事供养,这个功德和末法时代一昼夜清净守戒的功德,哪个更大呢?后者大于前者。经中还说,在南瞻部洲释迦牟尼佛教法下持戒一天一夜,比起东北自在王佛刹经劫守戒的功德,还是现在守持一天净戒的功德大。

    而于末法时代守护一个学处的功德,比过去佛法昌盛时期守护全圆学处的功德还大。由此可见,只要我们现在稍稍努力,就能积累无量功德,千万别自暴自弃,这个学修佛法的机会来之不易,今生这个身体,为我们成办正等觉位也是可以做到的,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万不能拱手不要,唐捐了一生。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8 08: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简欲望,不留死角

    “舍”是一门学问。不懂得“舍”的人,往往很难对生命产生真正的信任,也难以参透生命本身的无常。
    精简欲望,断舍离整理和清洁房间,不留任何死角。
    对物品(包括手机、电脑里的各类信息)进行清理,只留下必要的。
    精简人际关系,减少无意义的社交与娱乐等等。
    断舍离的好处很多:省钱省时、减少压力、提升生活质量。不仅自己活得更加清爽自在,也能更懂得把宝贵的时间留给生命中更重要的人事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2 09:45 , Processed in 0.1220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