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7|回复: 6

不要操心你的能力, 而是操心你的愿力, 愿力好了, 人就好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4-12-17 08: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时候,
       从你发念的那一刻起,
       就已经预料到了结局,

       所以
       不要操心你的行为,
       而是操心你的念头
       念头对了,
       人就对了;

       不要操心你的能力,
       而是操心你的愿力,
       愿力好了,
       人就好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08: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也说:爱有凡夫的爱,又叫饿鬼爱,是充满欲求、永无餍足的爱;还有一种叫法爱,法爱和敬爱相同,是清净、没有烦恼染污的、通往解脱的爱,它是完全的付出,没有丝毫的占有欲,又称之为大爱。人与人之间所谓的爱情,归根结底,它不是无私的,而是自私的;不是为了他人的福祉,而是为了自己的需要和快乐;它不是正直、温暖的,而是有条件的、痛苦的;它建立在对方对我的行为上,一旦这个前提条件变化,自己的情感就随之变化。但人们对此视而不见,依然被世间对爱的赞美所迷,徒然追寻着永恒的爱。世人真的非常可怜,所谓的爱只是一种虚妄、颠倒的幻觉,一种自心的执著。除此之外,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的爱。
    3、爱的作用爱的作用,有以下两点:首先,它让人痛苦。前不久,我遇见一位名人。他是一个佛教徒,各方面都很优秀,对佛理也有一定的领悟能力。但是他说,某某日是我结婚的日子,我一直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我很重视、很珍惜、很……我心想,到了那天,他会不会快乐呢?但愿他能快乐。世人把男女之情当作一生中是最光荣的、最伟大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们殚精竭虑。爱的另一个作用,如佛经中所说:“增上贪欲者,不知利非利。”贪欲炽盛之人,即使是在三宝面前发的誓愿,他也会抛之脑后;世间基本的**道德,他也会置之不理;自己的生活规律和准则,他也会彻底改变。在爱的驱使之下,有些人如梦如醉,浑浑噩噩,不辨是非,不知方向。我在一家医院住院时,有一个**心情特别恶劣。已经三天了,她的男友没有给她来电。她每天给她男朋友打电话,但一直打不通。即使在给我们配药时,她也在按电话号码。我们都特别担心,怕她配错了药。配完药,她过来给我们打针,打的时候,恶狠狠地,“啪”地一下扎进去。很多人和她一样,生活在可怕的噩梦中,但是,他们无力自拔。他们不了解爱的本质。
    4、爱的本质首先,爱是无常的。人们虽然信誓旦旦,要白头偕老,但实际上,他们更多的是在一起争吵不休、感受痛苦,直到无常到来。如《红楼梦》中,林黛玉一边扫花,一边唱着《葬花歌》:“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一首非常好的无常歌。佛经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佛陀在因地时,为度化众生化现为一个嫖客。第一天,他赐予一位名妓无价之宝;第二天,他付给黄金饰品;第三天,他仅付白银。**不服,状告国王。佛陀说:“她出卖的娇躯,在一天天衰败,价值当然一跌再跌。如同鲜花已经凋零,蜜蜂不再汇聚。人们的爱恋之情也是如此。万法无常,那些不知生老病死之痛苦、徒然毁坏自己肉身的愚者,所迷恋的女人的身躯,无非是筋络下一堆骨架而已。”听了这番话,国王赞叹不已,**也从此终止了卖笑生涯。著名摇滚乐歌星猫王说过:“我经历过世间的一切,到最后,一切都不过是仅此而已。”其次,爱的本质是憎恨。
    佛陀在《增支部》中说过:“爱可生爱,亦可生憎。”表面上,它是一种爱,但这种爱,会产生一种深刻的仇恨。为什么人们对所爱之人会有强烈的执著和控制欲?爱和恨之间,相隔只有一瞬间。莎士比亚在《英雄叛国记》中说:“最亲密的朋友,一瞬间就变成不共戴天的敌人。”的确,原来海誓山盟之人,可以以爱的名义,拔刀相向、毁容、把所爱之人变成残疾。这样的新闻,在各个国家的媒体中都时有耳闻。所以说,爱的背后,隐藏着一种特别可怕的憎恨。
    第三,爱的本质是痛苦。佛陀在《法句譬喻经》中说:“愚以贪自缚,不求度彼岸。”
    《楞严经》中有云:“如不断淫,必落魔道。”第四,它是心的幻象。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老密咒士与月亮童子》中,叙述了一个密咒士和月亮童子的故事。密咒士偶遇一位年轻美女,对她的贪爱之心如熊熊烈火一般燃烧。后来,美女与人私奔,他心里的痛苦和嫉恨无以言表。此时,文殊菩萨化现为月亮童子,出现在其前,带给他无比的荫凉。月亮童子让他了解,感情是无常的,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样,最初的甜蜜,注定会腐烂变质;任何一种情感带来的唯一只有痛苦,而非欢乐;并且,它只是自心的一种执著,而非真实。
    5、爱的对治佛陀在《法华经》中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很多人对感情特别耽执,实际上你所执著的,只是对方的肉身。在《毗奈耶经》、《大智度论》、《中观宝鬘论》和《入菩萨行论》等诸多经论中,对人体的构成和心灵的颠倒执著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供了不净观等多种修法,来疗愈我们的痼疾。“爱”只是一种传统、一种习惯、一种恶业执著、一种习气而已。从道理上明白这一点至关重要。在座的佛教徒就会发现:“啊!佛陀所说千真万确,只不过众生的迷惑和实执太深重了,无始以来,人们都把爱执为实有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08: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怕有出家人碎片许僧衣,尸陀林当中的鬼神也要顶礼和顶戴。
    ———《地藏十轮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08: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做三世怙主五百次唯一难得僧装这一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09: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不住相舍离和布施,功德大到不可思议?

    无所住,是相对有所住的。
    你看看,你现在不是就住在这儿住在那儿,心住在你挂碍的事情上,住在珠海,或者住在广州,住在你喜欢的人身上,住在你讨厌的人身上,或者住在你的状态,说我好无聊,我好寂寞,我好不舒服,我应该什么,不应该……,这都叫有所住。
    了了分明,做啥就是做啥,这叫无所住境界。这是从人类讲的。
    从空性的角度讲,你本来是空性的,往哪住?
    住,得有个地方。这个苹果,它有个平台,它才往上放;你有个我,肯定有挂碍;你有这个平台,它才有东西放。
    空性,根尘脱落的时候,就叫无所住。
    挂上,也叫不住。
    因为它是幻境,就算挂上了。两边都幻。幻境挂幻境,你还叫住吗?
    这个是果位上的无所住。为何不住相舍离功德大到不可思议


    要不住相舍离 否则就有烦恼
    在《金刚经》第四品《妙行无住分》中,佛对须菩提说:菩萨在修证佛法时,应无所住地施舍一切;在舍时,心不应住在色、声、香、味、触、法上,要不住于任何相来行布施。
    佛说的“色、声、香、味、触、法”,叫“外六尘”,是相对于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建立的。如眼观色,耳闻声,鼻嗅香,口尝味,身体有触觉,头脑有概念、认知和定义,即指法。
    众生要想成就佛果,当然对此世界的万事万物不能留恋,要能舍离。菩萨要能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但心却不能着相而舍,否则就有得失的苦恼。 
    比如,我过去喜欢画画,喜欢写诗,曾梦想当一位画家,诗人,当我修证佛法后,全部的时间、精力用来修禅定,读经典等,我认为我舍去了自己的爱好,是一种为了求道而牺牲了很多世间的名利、娱乐。如果像我这样地认知,菩萨就活得像烈士,因为有牺牲,这叫“住法布施”。
    再比如,有的人非常喜欢吃肉,为了气脉清净或培养慈悲心,而开始吃素食,这等于这个人为了修行,舍离布施了肉食。如果他“住味布施”,他就会觉得他舍去了美味,那现在的素食在口中也开始味同嚼蜡。其实他认为的美味,在有些人眼中只不过是洒满了种种香料的动物腐尸,尤其在天人眼中恶臭不堪。如果这位行者了知“美味”,不过是自我的觉受和认知,知道“美味”在本质上并非是他认为的那样,他就不会觉得布施了美食吃素有多么地烦恼或了不起,这就是“不住味布施”。
    再比如,你喜欢一位女子,喜欢看她的外表,喜欢她的声音,喜欢闻她身上洒的香水,喜欢她光滑柔软的皮肤等等,如果有一天,你为了成道,必须舍离这段情时,如果你认为你认知、体验、觉受到的一切真实不虚,那你就是“住色声香味法布施”,你一定会非常痛苦,你会觉得这是一种牺牲或失去。其实,你拥有的美女,真的是这样吗?俗话说,情人眼中,才出西施,只因为你着相了,动了情欲,才会觉得这个女人寸步不能舍离,如果有一天你移情别恋,这个女人就在你眼中变得丑陋不堪,你巴不得她离你远一点。 
    所以,不管你认为舍离了你喜欢的东西,或者是讨厌的东西,都是“住相舍离”。
    真相是:并非你真的舍离、放下了什么,你认知的那些相都是虚妄的。
    其实,在佛法中修布施,修舍离,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你通过舍,而能从这些人、事、物中解脱,不让三界六道的这一切困住你。如果你能了知一切相的虚妄,不住相舍离、布施,你的心就会在布施中安住,也才能把布施的功德,汇归于空性。

    不住相布施 功德大到不可思议
    佛在这一品中还说,如果菩萨不住相布施,所得福德,像四维上下的虚空,不可思量。
    为什么修布施,功德会这么大呢?
    因为,行者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等于外舍六尘而无尘相,也等于内舍六根而无我相。
    在佛学中,六根与六尘结合,形成十八界,如果六根空,六尘空,那十八界空。这样,行者通过不住相布施,已安住在了《心经》中说的大菩萨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的境界,证入人空、法空,基本上出离了三界六道,最后破法身执,即可进入佛的真空境界了。
    所以,功德当然很大,不可思议。

    无空性正见 不是菩萨真正解脱道
    在人间,纵观一位菩萨的修道过程,世间的五欲之乐无法尽情享受,名利没有时间去获取,而且还要不断地积功德,无所求地布施一切,如果对红尘万法不能安住在“毕竟空”的见地上,那所有的布施和舍离都是付出、奉献和牺牲,菩萨就很久无法尝到解脱的喜悦,在菩萨道上走得会异常艰难,故无空性正见,不是菩萨的真正解脱道。
    所以佛说,不应住于“世界万法实有”这样的角度去行布施,去出离。
    当然,世俗之人出离时,是还贪恋红尘的一切,从而有得失的烦恼。而阿罗汉们正好相反,是厌离这世界的一切。阿罗汉认为,六尘、一切娱乐,都应舍弃,都是障道的。如阿罗汉认为,钱是毒蛇,会令人贪婪。但是在菩萨道上,在舍去钱财时,阿罗汉必须明白钱“毕竟空”,它叫钱,叫毒蛇,叫贪婪,都是名相,厌恶、喜欢都是着相。众生如果着相去布施,所行的布施也是人间善业,只能得善报,不能出轮回。
    而菩萨的不住相布施才能布施后无所求,不求回报理解,不希求功德和果位,才能心不被境转,没有得失的烦恼,也才能尽快回归本来圆满、无得无失的自性真空。

    这是大菩萨出离心的基点
    佛谈完普度众生,就开始谈菩萨的出离,在佛法的整个修证中,很重视出离心。
    因为当一个人发心成就佛果时,首先应生起出离三界六道,出离轮回之心。
    但因刚发心众生有习气、欲望,所以舍离人世界喜欢、执着的一切时,心中都会有贪爱,粘连不舍,但如果仍贪恋三界六道的幻境,就会被困在这些时空中,无法回归生命的源头,无法成佛。
    所以大菩萨了知诸相虚妄,要能 “不住相布施一切”,这是大菩萨出离心的基点,是菩萨的真正出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20: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广阔无边的见解和一个小心谨慎的行为态度之间,从不会相互抵触。你对你的所作作为愈是小心谨慎,你就愈容易了悟空性;你的见解愈深奥,你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就愈清晰。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08: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全都不断被恐惧所牵引,恐惧往往隐藏在看似值得赞许的特质中,例如: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地位崇高的人且因而变得害羞,这不代表我们高尚;此乃恐惧。
    如果我们看见丑陋的人并对其感到厌恶,这不代表我们高人一等;此乃恐惧。
    当我们口若悬河但缺乏重点,这不代表我们是流利的演讲者;此乃紧张和恐惧。
    当我们写出花俏的文词却忽略其意义,这不代表我们有清晰的领会;此乃恐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2-27 23:24 , Processed in 0.1425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