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9|回复: 16

哪种方法可以把自己往昔的恶业果即生转化为成佛之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4-12-18 08: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往昔恶果报显现的时候极为难忍,但是值得欢喜的是之后的业果如何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为什么要修行忍辱呢?因为过去不但没有利他反而伤害有情的业报回来时,用忍辱就可以把过去的恶业变成大善业,甚至会有未来成就佛果的果报。可以说,转恶缘为大善业,忍辱是最不吃亏最了不起的行为了。

    如果我们遭遇恶报时用嗔恨应对,那么这次所承担的这个苦果就成为造恶和未来感受恶果的新缘起了。相当于苦白受了,我们不但不能说消业,更多是造了新的恶业,有些人会对仇人不断的反击,那么这样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编织新的痛苦果报罢了。

    忍辱是借着过去恶缘恶果的机会把这一恶缘起转为利益有情成佛的大因缘,这一过患反而转化成了大善因,这是多么殊胜的方法呀!

    如果我们今天遭遇了过去的恶缘恶果报,一定努力发大心,不要因此生起嗔恨心,我们应该完全认知这是自己往昔造恶的果报,此恶往昔为我所造,因此他人如何对我乃如是果报呈现,因着这个承受恶报的因缘,我们发心一定为了利益老母有情成就殊胜的佛果,因为只要有人造业就会有人受苦,我们的忍辱是为了救拔所有的痛苦有情。

    与其用怒骂和报复去应对所有遭受的他人非议与加害等,不如努力的发心去成就佛果,我们用忍辱来对治。

    今天这个有情伤害我,也是因为我们未能成佛并且未能利益对方的缘故,因为对方也会由于不断造业而未来感受苦果。

    面对一些严重的恶缘伤害,我们不生起嗔恨心本身就很困难了,但是因为业果未来如何呈现完全取决于我们现在全部的起心动念,因此我们一定要善护自己的心,因为我们每分每秒都可以向成佛而努力并且善巧的积聚成佛资粮。自己造的恶业反而因此转化为成佛的缘起,忍辱波罗密是如此不可思议的方便之道。

    勉励我自己和所有在成佛道路上努力的法友们,我们每一分对治和修心的努力决不会虚掷!

    佛说罗云忍辱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阿难曰:「吾从佛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鶖露子与罗云俱以平旦着衣法服、执持应器,入城求食。时有轻薄者,逢见两贤。意念曰:「瞿昙沙门第一弟子与罗云分卫。」即兴毒意,取地沙土,着鶖露子鉢中、击罗云首。

    师见罗云血流污面,师曰:「为佛弟子,慎无含毒,当以慈心愍伤众生。世尊常云:『忍者最快,唯慧者能。』吾闻佛戒,终身不犯,吾自摄心,以忍为宝;恣心履恶,犹自投火,贡高自见,愚者谓健,不计殃祸,当还害已。恣心之祸重于须弥,毕已年寿以当恶罪,十六分中未减其一。愚人作行恶,向清净持戒沙门,犹若逆风把炬火行,狂愚不舍,必自烧身。弊人怀毒,自以为慧。如比丘怙沙门四道,为佛弟子,常当伏心,恶生即灭,勇中之上。天神帝王,虽谓多力,不如忍恶,其力无上。」

    罗云见血流下交面,临水澡血而自说曰:「我痛斯须,奈彼长苦!斯人恶也,斯地亦恶,余无愠(yùn)心,悲奈彼何?佛是吾尊,教吾大慈。狂悖之人,志趣凶虐,沙门默忍,以成高德。凶者狼残,愚人敬焉;沙门守忍,狂愚是轻。斯人恶也,我焉能恶欤(yú)?轮转无际,岂一向乎?吾欲以佛至真之经喻诲愚惑,犹以利剑割彼臭尸,尸不知痛,非剑之不利,乃死尸之无知。以天甘露食(sì)彼溷(hùn)猪,猪舍之走,非甘露之不美,乃臭虫之所不珍矣。以佛真言,训世凶愚,不亦然乎。」

    师徒俱还。饭竟澡鉢,洗手漱口,俱到佛所,稽首佛足。鶖露子退坐,具以本末,向佛陈之。世尊告曰:「夫恶心之兴,兴己之衰。轻薄者命终,至于夜半,当入无择地狱之中。狱鬼加痛,毒无不至。八万四千岁,其寿乃终。魂神更受含毒蟒身,毒重还害其身。终而复始,续受蝮形,常食沙土,万岁乃毕。以瞋恚意向持戒人,故受毒身;以沙土投鉢中,故世世食沙土而死。罪毕乃出,得生为人。母怀之时,常有重病,家中日耗,生儿顽钝,都无手足。其亲惊怪,宗家皆然,曰:『斯何妖?来为不祥。』即取捐之,着于四衢(qú)。路人往来无不愕然,或以瓦石掷,或以刀杖,皆击其头,蹈(dǎo)脑穷苦,旬月乃死。死后魂神即复更生,辄无手足,顽钝如前,经五百世,重罪乃毕。后乃为人,常有头痛之患。」

    世尊重曰:「鶖露子!夫人处世不惟忍者,所生之处,不值佛世、违法远僧,常在三涂,终而复始,辄有劫数。若蒙余福得出为人,禀操常愚、凶虐自随,乃心嫉圣、谤毁至尊,为人丑陋,众所恶憎,生辄贫穷,仕不得官,愿与意违,天神圣贤所不祐助。夜常恶梦,妖怪首尾,飞祸纵横,所处不宁,心常恐怖。斯之所由,由不忍伏恶心,故使然耳。忍恶行者,所生常安,众祸消灭。愿辄如志,颜貌炜(wěi)晔(yè),身强少病,财荣尊贵,皆由忍辱慈惠济众之所致也。忍之为福,身安亲宁,宗家和兴,未尝不欢。智者深见,迮(zé)伏其心。心者误人,破家危身,王法所戮(lù),地狱烧煮,或为饿鬼,亦为畜生,皆心之过也。」

    世尊又曰:「宁以利剑贯腹截肌,自投火中;慎无履恶。宁戴须弥,迮(zé)毁其命,投于巨海,鱼鳖所吞;慎无为恶矣。不知其义,慎无妄言。佛之明法,与俗相背,俗之所珍,道之所贱。清浊异流,明愚异趣,忠侫(nìng)相讐(chóu),邪常嫉正。故嗜欲之人,不好我无欲(yù)之行也;宁吞然炭,无谤三尊,忍之为明,踰(yú)于日月。龙象之力,可谓盛猛,比之于忍,万万不如一。七宝之燿(yào),凡俗所贵,然其招忧(yōu),以致灾(zāi)患。忍之为宝,终始获安。布施十方,虽有大福,福不如忍。怀忍行慈,世世无怨,中心恬然,终无毒害。世无所怙,唯忍可恃。忍为安宅,灾怪不生;忍为神铠(kǎi),众兵不加;忍为大舟,可以渡难;忍为良药,能济众命;忍者之志,何愿不获。若欲愿为飞行皇帝典四天下,第二天帝释,及上第六天,寿命无极身体香洁,所愿自然。犹若家物取之即得。志愿清净沙门四道,求之可得,在己所向。吾今得佛,诸天所宗,独步三界,忍力所致。」

    佛告诸沙门:「当诵忍经,无忘须臾,怀之、识之、诵之、宣之。当宣忍德,以济众生。」
    佛说经竟,诸沙门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08: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无实的空性到底是什么?
    心性上的空性和万法的空性到底指的是什么?平时,我们会透过「寻找心」的禅修口诀来了解,透过观察心的颜色、形状,心的来去,观察心的生、住、灭各方面,观察心从何处生、何处灭等。这样观察之后,发觉找不到任何东西时,会知道这就是空性,由于什么都找不到,才会知道空性的意思。
    但是,这只是想象出来的空性,是透过思惟而产生的空性。其实,我们在思惟寻找心之前,都已经先入为主的认定一切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相信一定有一个什么东西存在,不会什么都没有的。
    因此,怎么样能够让存在的变成不存在呢?是靠刻意思惟做到的,大部分人的找心都是这样,并不是无造作的自然经验。因此,很多人刻意地努力思惟,想要把他认为「存在」的东西变成「不存在」,并且认定这样就是心的本质。
    事实上,这是空性吗?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我认为,事实上,一切万法存在的当下,它就没有实质性。自己一显现、一经验的当下,就没有真实性。这个「显而无实」,不是透过观察、分析而造成的,而是本来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因此,如果能够证知「显而无实」的话,不是透过思惟,大概才算是对空性有一些了解。但是,这个显而无实,首先,我们自己对空性都有先入为主的概念,因此我们总是会想要去空掉什么,却又偏偏空不掉,而觉得烦恼。
    就好像一个容器,你想要把它空掉却总是清不空,但是你持续费力的把容器中的东西拿出来,当你拿完了里面的东西,你会认为:喔,这就是空性了。事实上,那个容器本身,无论有没有东西在里面,它本身都包含有空的性质,这个空并不是指空性的空,是它本身具有的空的部分。
    但是,我们不懂得怎么样使用这个空,却固执地要把自己认为的空性给作出来,努力地清理东西,以为这样才能够得到空性。因此,虽然的确禅修前要对空性有一些知识,但是真实的空性,它是显而无实的,完全不须要刻意去思惟和分析。
    当你证悟「显而无实」的时候,你再也不须要去阻止什么,空掉什么,或者作出什么空性,而是万法存在的当下,或者说在你心中显现的当下,空性同时在你心中生起;空性生起的当下,你也知道任何显相都不是真实。我想这样应该就是「显而无实」的意思。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09: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同佛陀在《诸法无生经》中说
    在所有可能的蔽障中
    最微细也最强大的
    就是业障
    想要避免被业障染污的人
    应该避免批判别人
    而要随喜他人,
    并如此思惟
    我永远无法了解他人的心
    因此也无法了解他们的行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09: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想一杯泥水
    虽然水本身是纯净清澈的
    但被搅动时
    水与泥会混合在一起
    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泥泞的水
    同样的
    我们对正知正念的基本缺乏
    搅动起各种念头和情绪
    然后这些念头和情绪
    与我们纯净清明的心混合在一起
    使其变得混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09: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是觉悟或迷信
    目前很难区分
    现在我唯一可以与你分享的是
    你的证悟程度越高
    你就会越谦卑
    如果你越是迷信
    就会变得越自私自利
    自我会大到让每一个人都受不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09: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佛教徒,至少应该是一个正常人、一个好人。否则,说话神神叨叨,想法奇奇怪怪,行为颠颠倒倒,会让别人避之不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09: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烦恼怎么来的? 简单一点说,主要是欲望太多, 心胸太小,眼界太窄, 这叫贪、嗔、痴。 降伏贪嗔痴,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得靠串习。 先慢慢扭转观念, 再逐步养成新的行为习惯。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09: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觉悟人生,不是今天看到光,明天见到佛菩萨,而是树立完善的人格,知晓为人处事的道理,乃至认识自己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09: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心要低调,不应炫耀,不能用修心来引人注意或创造声誉,它是我执和烦恼的内在对治,我们要让自己的心成熟,不需让他人知道。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10: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识根本烦恼——贪

    【各别相中有十烦恼:贪者,谓缘内外可意净境随逐耽著,如油著布难以洗除,此亦耽恋自所缘境,与彼所缘难以分离。】
    各别相中有十种烦恼。这句是总说,前面刚解释了总相,下面进入别相,其**有十种,以下一一解释。首先是贪烦恼,指缘着内外的可意净境随逐耽著,就像油著在布上难以洗去一般,贪也是耽恋自所缘境,与所缘难以分离。

    (一)体相“贪者,谓缘内外可意净境随逐耽著”,贪就是缘着内外可意净境,心随逐而耽著其上。这里有所缘和行相两分,所缘是“内外可意净境”,即悦意的清净之境。贪是缘着悦意境而转,对它计执为清净。“可意”与“净境”是连在一起的,但凡执为清净的,内心就对它悦意;但凡悦意的,也都执为清净。如果是染污的,我们不会喜爱,心见染污就觉不可意,这是必然规律。“内外可意净境。”“内”比如自己的容貌、才华、学识等等;“外”是其他人或种种物品,最明显的就是异性,对她心里以为极清净纯洁,非常悦意,就缘之起贪,此外种种人或物品也是如此。行相是“随逐耽著”,即缘悦意境心随逐耽著。“随逐”是跟着它,“耽著”是心粘著在上面,执著不舍。合一起就表达了贪烦恼的行相,心会随悦意境走,粘著在上面松不开。比如贪一个人首先是把她见为“可意净境”,觉得特别纯洁动人、清净美妙,然后心就随着,见不到时心里想,她的音容笑貌浮现在心前,这就是“随逐”。浮现后心粘著不放,是“耽著”。没见时朝思暮想,心里时时浮现;见面时眼睛盯着看,舍不得放开,心也想靠近;等分开了还是想着对方,就是“随逐耽著”。世间说这是恋爱,很美好,佛法中讲是起了贪烦恼,是生死根本要断除的。贪物品也一样。比如最近看中了一款手机或电脑,特别喜爱,没买以前就随逐耽著,心想买后用起来多方便、时尚等等,买了心也粘在上面,玩很多天还歇不下来。其余种种人事物都可以展开观察。

    (二)喻显再以譬喻显明贪的体相。“如油著布难以洗除”,就像油著在布上难以洗除一般。布上染了油很难洗掉,今天还有洗洁精,可洗除一些,过去没有洗涤剂,很难洗掉,油会一直粘在布里脱不下来。以此譬喻显明贪烦恼的体相。“布”好比“可意净境”,“油”好比自心。油进到布里洗不掉,好比心随逐耽著境,难以分离。下面就讲此意。“此亦耽恋自所缘境,与彼所缘难以分离”,贪烦恼也是耽恋自所缘境,跟所缘难以分离。贪人或物时的状态叫“耽恋”,耽著留恋,即粘著不舍。“自所缘境”是贪的所缘,每种贪都有不同的所缘境,贪人、贪物、贪三宝、贪上师、贪佛法等,都是耽恋自己的所缘,不是其他烦恼也不是其他贪的所缘,这叫“自所缘境”。“与彼所缘难以分离”,与之难以分离,心粘著不舍,随逐耽著在上面分不开,除非对治了贪烦恼,否则乃至没有息灭之间都不能分离。刚才已经观察,贪人或物时心粘在上面很难离开,自然就粘著,因为贪烦恼的性相或特征就是这样。

    可以反观自心,如果心里浮现了某人或东西的悦意相,很喜爱,心缘着境分不开,时时现她的相,就要警觉:这是起了贪烦恼,应当对治!不管贪什么,人、物、事业等等,甚至是佛法、上师、三宝,都要断!因为贪是烦恼,是染污性,是生死之因!我们缘殊胜境起信心是对的,但不能起贪。以前分辨过,贪的所缘主要是有漏境,但也可缘无漏境。殊胜的三宝、佛法,缘之可以起信,也可以起贪。由信发起的欲乐是清净的善心,贪是烦恼,二者很像,但本质完全不同。现今多数人缘上师、三宝、佛法起的欢喜可能是贪,不是信、欲。这是顺带一提,比较微细,须长期观心才能认识。贪主要缘有漏境,这是现在可以观察的。

    下面再依《成唯识论》解释:云何为贪?于有有具染著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谓由爱力取蕴生故。什么是贪?对有和有具染著为体性,能障碍无贪,出生苦为业用,这是指由爱力而生起取蕴之故。这里对贪的体相做了精微的解释,首先讲体性,其次讲业用。首先体性,“于有有具染著为性”,同样是所缘、行相两点。所缘是“有有具”。“有”是后有,“有具”是后有的因或资具,《唯识述记》解释为:“中有、烦恼业及器世等,或无漏法。”首先“中有”,即中阴,经过中有才有后有,所以包含在“有具”中。其次由“烦恼业”推动才引生生死,这是集谛。再者还有“器世等”,即整个外器世间。有和有具合一起就包含了一切的苦集二谛,即一切有漏法。“或无漏法”,无漏法也可算在有具中。为什么?缘无漏法可起邪见、嗔恚、贪爱等烦恼,以此导致后有。证入无漏法会截断后有,但缘无漏法未必起善心证入,也可起烦恼,那就引入生死,因此摄于“有具”中。这样贪的所缘就有一切有漏和种种无漏法,既可缘生死有漏法,也可缘无漏法如三宝、佛法、涅槃等。这是大乘法相中的不共讲法,小乘说贪只能缘有漏境,大乘讲可缘无漏境,所以不要自欺,说我的是信心,是否是信心不能单从所缘上看,要从心的状态看,三宝、佛法、上师等境虽然殊胜,缘之照样可以起贪。贪的行相是“染著”,染污耽著,心粘著在上面随逐不舍,前面已举例。

    其次是业用,“能障无贪生苦为业”,贪能障碍无贪善根,出生苦为业用。业用有两点:

    一、障碍无贪善根,有贪,无贪的善心就起不来;

    二、出生苦,由贪会出生生死众苦,所以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为何生苦?“谓由爱力取蕴生故”,由爱的力量而生起取蕴之故。“爱”即贪爱,贪爱有发业润生的功能,发业是由烦恼推动会造业,由业感生死;在业感生死时,贪爱又润业种而有后有的生,即受生,因此有了贪爱生死就无边际。入于生死只有受苦的份,没有安乐可言,所以生起取蕴就意味着受苦,即“贪以生苦为业”。《成唯识论》圆满抉择了体性、业用两方面,此处宗大师依《集论》等只解释了体性。看清业用就知道每种烦恼的过患,加深对烦恼的认知,有时也能辅助理解体性,所以有必要补充。在贪烦恼上可广为观察自身,现今几乎是不离贪欲,接触种种人事物时,一不注意就由非理作意引生贪烦恼。这时要醒觉!没学时会把贪视为功德,比如世人都鼓吹爱情、美好生活等,实际是说要起贪而追求。我们长期串习贪烦恼,最初入佛法修学时,也会以烦恼缘取清净的无漏境——三宝、佛法等,经论中也说:“爱佛贪灭。”我们都认为自己对佛很有信心,可能真有一点,但很多时是贪烦恼,因为把佛执为亲友,缘佛起贪爱,对涅槃灭谛也以是贪心想求得,对种种教法等更有贪欲。

    所以不要以为缘上师、三宝等的喜爱都是清净的。有些开示中也说:贪世间法不可以,贪佛法没问题!这种讲法要细辩,缘佛法的喜爱不能叫贪,按标准法相讲,那是信和欲,先有信心,再以信心推动产生善法欲。这跟贪不一样,贪是烦恼态,善法欲是清净的善心。体相上一点不能混,要辨清,否则学法多年可能吃亏了,一直认为缘佛法可以贪,因为只要喜爱就会一直趣入;事实不然,喜爱如果是贪,当下有杂染成分,会导致生死,而信、欲不会。



    恭摘|归乡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10: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弘一大师:悲欣交集

    弘一大师:虽以持律闻名,但笃志念佛,晚年时神采气力渐衰,自知将要往生,因而尽力弘法,时常劝人听时钟念佛,依照时钟滴答滴答的声响,设想为阿弥陀佛四字。若是念六字佛号者,则以第一个滴为“南无”,答为“阿弥”,第二个滴为“陀”,答为“佛”。他的听时钟念佛,不失为一个摄心念佛妙法。公元一九四二年春天,弘一大师前往灵瑞山讲经。不久之后,住在温陵养老院,在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为大众讲经,并向院中的老人讲说净土法要。二十三日示现些微疾病,拒绝医药及探问,只是专一念佛。二十七日绝食,只饮水。二十八日写遗嘱,交代妙莲法师负责后事。九月一日下午,在一张纸上写著“悲欣交集”,交给妙莲,并嘱咐注意:如在助念时,见我流泪,并非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悲欣交集所感。说完话,仍默念佛号。四日戌时(晚上七时至九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地往生了。时年六十三岁。荼毗后获舍利子一千八百粒,舍利块有六百块。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10: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其他的佛出世之时相比,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年前,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的时候,这个娑婆世界已经是五浊最为成熟的浊世。
    佛陀曾经在无数世前发菩提心,据说当时在大能仁佛面前发菩提心的弟子有一千多位。这一千位弟子发愿说:将来娑婆世界人的寿命多少多少的时候,我愿去那里度化有情,这些度化有情的好时期全部被其他的弟子选了。最后释迦牟尼佛发愿的时候,他发现在一个末法时期,具有五浊,众生贪瞋痴等烦恼非常粗重,世道非常糟糕,人的寿命非常短暂等等。没有人发心度化这一时期中的有情。所以就发菩提心说,将来娑婆世界人寿百岁,具有五浊的时候,由我去那里度化那里的众生。据说当时释迦牟尼佛发愿的力量很强大,所以当时的菩萨们称他为大心力菩萨。
    佛陀来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是非常恶浊,那么到现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已经有2500多年了,还会存在2400年左右。2400年之后就不再会有佛法了,直到56亿4千万年之后,弥勒佛才会出世。在2400年之后到56亿4千万年之间一直没有佛,也没有佛法。因为佛法存在与否,要看它对这个世间有没有真正地做到饶益,如果不起作用的时候它自然就不会存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10: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已是一百一十七岁高龄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开荒的地方巡看,并亲自指导,还要接待来自各方的人士。晚上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以后,开始翻阅来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时一天多达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一一过目。若是重要的函件,他便亲笔回复;若是一般书信,他说明意思,就由我们代覆。平常都要深夜十二点左右才休息,翌日凌晨两点又起床打坐,直至打四板,即大约三点半,才起床洗脸。他不用牙刷牙膏,只用温水漱一口水,然后吐在毛巾上,先洗双眼,再洗整个面部。他说这样洗,可防止眼疾,且能增加视力。洗过脸后,就到佛前礼拜,之后又回到床上打坐。那时,我们就开始上早殿了。早殿后稍为休息一会,闻打梆声大众就往斋堂过早堂了。当时,山上的生活很艰苦,开发的田地不多,收成的谷子也很少。因为红薯粗生,收成较多,每年七月份开始,直到第二年的三月,都是吃红薯的季节。而红薯的叶子和枝干,就是我们的小菜了,有时连蕃薯根和叶也没有,就只有炒咸盐,加进稀饭里吃。每天过早堂吃的稀饭,只是一点点的米,混了多多的红薯一起煮的。中午吃饭呢?虽然当时师傅们吃饭吃得很多,也只是随便弄一点小菜,有青菜已算是很好的了。晚上,是没有饭或面的,只有煮一些蕃薯或是马铃薯,放在斋堂里面,要吃药石的就自己去弄一点,但是吃的人很少。老和尚吃的稀饭和菜,都是由我们从大寮里打的,跟大众师傅们吃的一样。如果没有客人的话,他从不多加一道菜。他老人家那种节俭简朴的生活,我们现在想起,还记忆犹新。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10: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参老和尚:红白喜事千万不要做这些

    命终人,未得受生,在死后之内的七七四十九天,还没有定他是下地狱、生人间。在很多经上说,造的恶业猛利,不经过四十九天,这个断气,那个神识就堕地狱了,是造的业很猛利,恶心猛利,不经过七七四十九天。这是一般的。所以在死亡的人,在七七四十九天这个时间内,他希望他的子女,或者父母、六亲眷属,给他做点福业,或者给他念念经,请僧念念、拜拜忏。但是世间无知,我遇见很多办红白喜事的时候,甚至我们和尚给人家念经吃荤,坐席桌,那个斋桌摆席桌,红白喜事摆席桌,杀猪宰羊,都如是。那有善知识制止说不可以杀生,都做素席,做素席就很好了,那就没有造这个业。特别是杀生业,杀报。这个大家应当劝我们的亲友,社会上不要做红白喜事包席桌。现在遇着红白喜事,在自己家里做很少,都到饭庄去酒店去做,特别杀小生物,鸭、鱼生命无量的。咱们过去是杀猪宰羊,杀猪宰羊那个大动物命还有限的,特别鱼鳖虾蟹、飞禽走兽,看社会上那业就如是。过了是日之后,随业受报,把这七七四十九天过了,那你造什么业定案了,受什么果报。这一定了案,千百岁,就是千百万年,没有解脱的时候。若是犯了五无间罪,堕大地狱,那就千万亿劫了,时间就不知道,永远受苦。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10: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参老和尚:红白喜事千万不要做这些

    命终人,未得受生,在死后之内的七七四十九天,还没有定他是下地狱、生人间。在很多经上说,造的恶业猛利,不经过四十九天,这个断气,那个神识就堕地狱了,是造的业很猛利,恶心猛利,不经过七七四十九天。这是一般的。所以在死亡的人,在七七四十九天这个时间内,他希望他的子女,或者父母、六亲眷属,给他做点福业,或者给他念念经,请僧念念、拜拜忏。但是世间无知,我遇见很多办红白喜事的时候,甚至我们和尚给人家念经吃荤,坐席桌,那个斋桌摆席桌,红白喜事摆席桌,杀猪宰羊,都如是。那有善知识制止说不可以杀生,都做素席,做素席就很好了,那就没有造这个业。特别是杀生业,杀报。这个大家应当劝我们的亲友,社会上不要做红白喜事包席桌。现在遇着红白喜事,在自己家里做很少,都到饭庄去酒店去做,特别杀小生物,鸭、鱼生命无量的。咱们过去是杀猪宰羊,杀猪宰羊那个大动物命还有限的,特别鱼鳖虾蟹、飞禽走兽,看社会上那业就如是。过了是日之后,随业受报,把这七七四十九天过了,那你造什么业定案了,受什么果报。这一定了案,千百岁,就是千百万年,没有解脱的时候。若是犯了五无间罪,堕大地狱,那就千万亿劫了,时间就不知道,永远受苦。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08: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广大听闻中,若过去造有许多恶业,当此业障来了,不管你怎么学,也抵不住。虽然你很用功,很努力,但是罪未忏净,便不会有什么进步,甚至于退道。业障来时,则会使你害病,或者出魔障,甚至还有生命的危险。

    如过去传说中,经常听到某些人,念书多年,去京城赶考,在其考试房间里,若过去有怨业,便会出魔障,以前的冤鬼找上,使他考不上,甚至命也送掉。在佛教里,这种情况也很多,尤其在受三坛大戒时。最现实的,我们这里的XX师,他在五台山受戒时,出障,有一天他眼睛一晃,见一人来,此人是他以前针灸治病扎瞎了眼的。见后,两眼就开始发炎,继而两眼红肿如球,最后渐成两块蛋白似的,如果在登坛前不治好,便不能受戒,幸亏他通过佛前忏悔求加持,又由几位师父的说明,去台山针灸,才化险为夷。在大型传戒法会中,几乎每次授戒,都会有人出障。有些人明天就要登坛,而今天便死掉了。这些都是以前的业现起,障碍他们趣向清净解脱。

    所以要忏除身口的恶业,便是要集资净障。而侍候上师,为上师执事,则是净除罪障最好的方法,这其中身口意都包括了。如所举之仲敦巴,因为承事上师,使他成为阿底峡尊者弟子中成就最大的一个。

    ~~  智敏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08: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自杀到底算不算杀生? 
    圣严法师:算。用自己的意志、自已的精神、自己的心力,来杀死自己的身体,就是杀生。当一个人沉溺在自杀的情绪里,很容易陷在阴影中不可自拔。要想跳脱出来,首先要明白:死亡不能解决问题,死亡是更多问题的开始。
    佛法说:人身难得。我们这个身体是用来还报和还愿的。还报是要报答那些于我们有恩的人;还愿则是要完成我们来到这世上希望达成的心愿。所以我们应该要非常珍惜、非常感激我们有一个身体;我们并没有权力来杀死自己。 
    问:佛教是反对自杀的吗?

    答:是的,在戒律之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杀,如果自杀,那是有罪的。(见《四分律调部》之二及《律摄卷二》)此所谓自杀,是指为了厌恶此一生命的存在,误以为自杀之后,便可得到解脱而言。
    因为佛教徒主张因果定律,若不证悟诸法实相,若不以修持的功夫解脱生死,自杀是没有用的,业报未尽,即使自杀,也将再接受另一期的生死,正像一个欠了债的人,为了躲避债主的追讨而将户口从甲地迁到乙地,那是不中用的,迟早一些债主仍会找到他的。
    所以,佛教徒反对自杀,佛教鼓励人生的建设,利用这一生的存在而做修善的努力,以改造现实的乃至未来的命运。
    然而,佛教不是鼓励自私的宗教。如果为了救济众生,在必要时可以舍身;并且,一个真正的菩萨道的实行者,应该是头目身肉,无一不能施舍的。
    比如释迦世尊在往昔生中的菩萨阶段时,曾经屡屡舍身,如《法华经》中说:“未有一微尘如芥子许非菩萨舍身命处”,便是最好的说明。其实《杂阿含》卷三九及四七,就有三位罗汉舍身,佛陀倒是赞成的。
    问:决定自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就是想以死来摆脱一切。请问法师,人死以后真的就能一了百了吗?

    圣严法师:“人死一了百了”,这种对生命的错误见解,普遍存在于一般人的心里,因此常见有人在遇到无法排解的困难或挫折时,就消极地想要自杀,希望以死来摆脱一切。
    其实,人到世间投胎为人,都是带业而来;现世所受的顺逆、好坏境遇,都是自己前世、今生行为造作的结果,应该直下承担,才能随缘消业。如果遇到困难、苦厄,就以自杀来逃避,不但不能消业,而且更造恶业;如此旧业未消,又造新业,人生如何能解脱?如何能一了百了呢?
    所以,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自杀只有增加问题,甚至只会增加痛苦。比方说,我自杀了,即刻就会带给我的家人、朋友、亲戚、同学,乃至认识我的人无比的痛苦,有时还会把一些未了的责任加诸给他们,增加他们的负担。
    再说,国家栽培我、大众成就我,正当能为社会服务的时候,却因故自杀死了,这就是社会成本的浪费。因此,一个人的自杀,不但造成社会的损失,并且拖累了许多人,辜负许多关心我、爱护我的人,真是情何以堪。
    再者,自杀也会留下很多的后遗症。例如,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个前辈是因自杀而死亡,虽然隔了几代以后,后代的子孙都会觉得不荣誉,不但在他们的心里留下拂不去的阴影,有时还会起而仿效。所以我觉得社会上有时候发生凶杀案,被人杀死还可说是不得已的,自杀是不可原谅的行为。
    因为遭受外力而死是没有办法抗拒的事,可是自杀则是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愚痴,是因为一时想不开所造成;由于自己的愚痴想不开,造成了家庭、社会的损失,所以基本上自杀是不值得同情而令人感到遗憾的事。
    尤其,自杀者当时的心情,必定是带着一种心灵的创伤,是在痛苦、哀伤、无助、绝望、焦虑,甚至是愤怒、嗔恨、懊悔的情绪中死去,就凭当下这么一念,死后必定堕入地狱、恶鬼、畜生,这就是《俱舍论》所讲的“业道”。
    所谓“业道”,亦即贪、嗔、痴三业,彼此之间由贪生嗔,由嗔生痴,由痴生贪;前者能够成为后者之道,或者互相辗转为道,如此成为六道轮回之通路。也就是说,我人造作的业,自然会产生一种力量引生结果;
    业本身就像道路,随着善业能通向善的地方,随着恶业通向恶的地方。因此我们不要萌生自杀的念头,就不会有自杀的行为与结果。
    人在一生的数十年岁月当中,难免会遇到种种的问题,虽然让人感到生活艰苦,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在思想上、心情上千生万死,从中慢慢进步。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困难,就想一死了之,总以为死了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不对的想法。
    人,只要有信心、有勇气、有慈悲、有智慧,世间其实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因此希望社区里的一些有德之士,能够经常举办各种联谊、讲习,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让邻居之间彼此互相关心、鼓励,从心理上建立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如此才能防范自杀悲剧的一再发生。
    问:请问法师,人在自杀的时候,乃至自杀死后有痛苦吗?
    圣严法师:人一有了烦恼、痛苦,就想要自杀,希望就此一了百了;也有的人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觉得“生不如死”,因此也想以自杀来结束生命,总以为死了就能获得解脱,但是当他自杀死后就会知道,其实“死更不如生”。
    根据《醒世千家诗》记载:“吴江蒋某,与人争气不胜,服毒自杀。后来凭在他的妻子身上向人道:我不当死而死,罚入枉死城,火床铜柱,惨苦万状。方知在生一日,胜死千年,劝大家宁可气死,切莫自杀,以致后悔无及,大哭而去。”可见自杀只能逃避一时,但是却因此更增无边的痛苦。
    另外根据《认清自杀的真相》一书说,自杀者所感受的痛苦,千百倍于生前所受的苦,非语言所能形容。例如投河窒息而死者,江水急进,肺气外逼,内外交攻,苦痛不堪。自缢而死者,气管闭塞,血流逆行,身如刀割,继而浑身麻痹,痛苦万状。服食农药、盐酸等药品中毒而死者,五脏坏烂,极痛难忍。服食安眠药而死者,头眩气促,五脏翻搅,有时暂时停止呼吸,心脏也停止跳动,与死无异,可是经过一段时间,悠悠醒来,却早已入殓,欲出无门,于是辗转棺木之中,恐惧痛苦而死。
    另外也有研究报告指出,开棺检视服食鸦片而亡者,伏着居多,侧者亦常有,唯平仰者甚少;此乃埋葬之后,鸦片毒退,棺中辗转挣扎而死之故。
    从以上记载可知,自杀的方法虽然有种种的不同,但自杀者自始至终,痛苦了了在心,而且在将死之时,意识转清,过去和现在的景象,映现分明,因此所感受的痛苦也就更加的深刻。
    自杀的人,在自杀前想当然尔一定是感到很痛苦,不痛苦就不会想要自杀,他因为熬不过痛苦,遂想要以自杀求得一死来解决。但是自杀将死未死之际,不管是上吊、服毒、刀割、枪杀、投河、跳楼,或是烧炭等,尽管方法不同,但其结果都是痛苦不堪。
    就以上吊而言,不是那么一分钟就死了,死前的一刻,呼吸闷绝,有时后悔了想要自己解救都没有力气,想叫也叫不出来。可以说上吊的过程中,真是千百种的痛苦,难以尽述。
    自杀者不但在弥留之际要受无量苦痛,就是死后所遭受的痛苦,比临死时还要增加千万倍。甚至死了固然苦,得救了还是苦。现在有愈来愈多的人以“烧炭”来自杀,他们以为烧炭自杀可以安详地在睡梦中离去。
    不过根据马偕医院及高雄长庚医院的医师表示,这类自杀幸存者可能因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造成迟发性神经精神症状,部分甚至无法恢复。曾有患者在获救一个月后出现意识混乱、幻听,甚至拿抹布洗脸、将电话当成饮水机、大小便失禁、无法自理清洁等症状;有些人则留下反应迟缓、记忆力减退等后遗症。
    自杀也是犯了杀生戒,即使如愿自杀成功,死了以后仍免不了要受杀生的业报。杀生乃天地所不容之罪,即使阎王老爷也不会给您好脸色看,所谓“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自杀者有什么面目见人?所以,自杀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死,不是痛苦的结束,死并不能“一了百了”,生命是随着个人的善恶业报而一再相续不断的。所以佛教讲“善终”,唯有善终,才能往生善道,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2-27 23:09 , Processed in 0.1396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