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15|回复: 1

美国《时代》周刊:我们还会吃肉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22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对许多人来讲,肉类不仅是食物还是享受。但这在将来的世纪中,可能会发生 很大变化。我们已经开始警惕为香烟业而付出的代价,也将不会再忽视为大量生产牛、禽、猪、羊和鱼类所付出的代价。这些代价包括极低效率的淡水和土地的利用、 牲畜排泄物的严重污染、日益增加的心脏病和其他退化疾病,以及毁灭我们星球赖 以生存的森林资源。
    首先来看一下对淡水资源的影响。生产一磅可食用的牛肉,需要用七千磅水来生产 七磅粮食饲料。少吃一个汉堡,就会省下用低流量喷头洗四十次淋浴的水。在美国, 百分之七十的小麦、玉米和其他谷类都用来饲养牲畜。在世界范围内,随着越来越 多的水用于饲养猪和鸡,而不是用来生产人类直接食用的庄稼,使得数以百万计的 水井正在乾涸。印度,中国,北非以及美国都面临淡水不足的问题,人们以抽取更 多的地下水来补充超出雨水所能提供的淡水再生的部份。当缺水地区的人口不断增 加,政府将不得不采取措施,把水源仅用于直接供人类食用的粮食和蔬菜,而不是 饲养牲畜来减少水源赤字。这些新政策将使肉类的价格涨到只有富人才买得起的水平。
    这样的前景无疑会遭到强烈的抗议,因为人们认为粮食不能提供与肉类相同的蛋白 质。但营养学家会证明,富裕国家的大多数人现在从肉类中吸取的蛋白质远远超过 了人体的需求,而且还有很多植物,包括粮食,能够提供我们所需的蛋白质。
    事实上,所有这一切不仅是个生产力的问题。大量生产肉类还产生了巨大的污染源。 近年来,牲畜粪便污染了水,导致了大量鱼类死亡以及某种怪病的爆发──这种病 可使接触污染水源的人们的丧失记忆,意识模糊,皮肤敏感烧灼。
    在美国,牲畜产生的废物相当人类的30倍。就以犹他州的一个猪场为例,它产生出 的废物比洛杉矶全城所产生还多。这些大型农场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大量增加,其废 物正在污染饮用水。在其他地区,从印尼到亚马逊,热带雨林正被烧掉,以给牲畜 让出更多的空间。农业是世界上森林减少的头号原因,而不断增加的对肉类的需求 是发展农业的最大动力。
    人们已经证明,任何使星球生存所不能承受的负担,也是该星球上主导物种所无法 承受的负担。在中国,近来肉类饮食的增加,与肥胖病,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和直肠癌的增加有着直接的联系。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人员也宣布了世界其他地 区的类似发现。这些现象带给人类日益增加的担忧:吃那些被饲以各种荷尔蒙和抗 生素的动物的人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些担忧看来似乎与人们的直觉相反:我们是从猎人进化而来。从史前起,吃了几 十万年的肉,我们是自然食肉。然而,今日农场饲养的那些基因改变了的、充满化 学药物的牲畜,与我们祖先猎获的野生动物远非相同。当我们自以为聪明地从野外狩猎,转向系统放牧和耕种时,我们已不可逆转地改变了自然平衡。这种转变使我 们能够生产出盈余的食物,但这些盈余也使我们异常繁衍。当这样做的时候,我们 人均所能拥有的野生土地,迟早会小得无法满足维持食肉量大的物种生存的起码条 件。
    当我们的星球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农场和废物所覆盖,我们已经危害了其他同样需 要空间的食肉物种。虎与豹正在被挤出,有可能过不了下个世纪。而我们至少有灵 活性,有无所不吃的胃和创造性的头脑来适应。我们可以从食物链下移,食用需要 更少的水和土地以及比牛和猪污染少得多的食物。在久远的将来,我们会忘记自己 曾是食肉动物,会像数以百万计的素食者那样,心满意足地品味各种植物饮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3-22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以食为天”,反映在食物上,最明显的莫过于肉、蛋、奶类消费量的增加。有资料统计,1977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费仅8公斤,1990年上升为24公斤,1994年为32公斤,1997年达到50公斤。肉食的美味使相当一部分人欲罢不能,也使一些少年儿童养成无肉不吃饭的坏习惯。

饲料:

  由于人们对肉食品急剧大量的需求,靠传统的一户农家养几头猪、十几只鸡的饲养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目前消费的肉食绝大部分来自饲养场。要让家畜、家禽快速长肉,除了各类营养添加剂、生长激素外,主要靠消费大量的谷物。在美国,生产1公斤可食用的猪肉需要6.9公斤的玉米、黄豆等谷物,即猪肉的转化比是6.9:1,牛肉的转化比是4.8:1,鸡肉为2.8:1,蛋为2.6:1

  某些发达国家为了换取动物性食物,耗用了世界玉米产量的2/3,小麦产量的1/3以及几乎全部的大麦产量。全世界大约38%的谷物用于饲料,美国高达70%,我国是20%

  有人作过这样的测算,1990年我国人均消费鸡蛋100个,到2000年若达到200个鸡蛋的人均标准,13亿人就是2,600亿个鸡蛋,而生产这些鸡蛋所需要的谷物将超过目前澳大利亚全年的谷物产量。

  我国是在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专家们指出,随着人们在食物结构方面发生的转变,发展养殖业将需要消耗大量粮食,为此我国人均占有粮食每年不得低于500公斤。目前,我国京、津、沪、穗四市人均占有粮食已达600公斤。而从全国来看,1993年的人均占有粮食为387公斤,到2000年若粮食产量达到农业部预测的5亿吨,按13亿人口计算,则人均占有粮食也只有385公斤,到那时我国用作饲料的谷物缺口总量为5,000万吨。我国对国际市场粮食的需求被称为“中国影响”。199488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当中国的一个贸易代表团今春抵达芝加哥时,大豆和小麦的价格大幅上涨。这个代表团回国,没有宣布任何购买决定,大豆和小麦的价格一下跌了回去。”

  如果我们对肉食需求的增长与结构保持不变,如果5,000万吨的谷物缺口全依赖进口,那么全国将有10%的粮食依靠国外,每人每10天中就会有一天的食物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以我国台湾省为例,从1950~1990年,台湾人均肉类消费增加了6倍,相应的人均谷物消费也从170公斤增至390公斤,以至台湾从粮食出口省变成了粮食进口省,其中74%用作饲料。

  种植用作饲料的谷物需占用大面积耕地,我国人均占有耕地1.2亩,不到世界人均占有耕地的1/4。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难怪有人惊呼:“在吃的方面,我们不能采取高肉食方案,没有更多的粮食转化为肉食,普遍的奢靡性豪宴无异于吃人肉!”

  谷物的生产还离不开水,生产1公斤牛肉的需水量是1公斤面包的25倍,生产一个美国人一天食用的肉、 、奶要用掉380公斤的水,一年就是14万公斤的水。以此类推,我国的高肉食消费也要付出水资源的代价。

畜牧:

  现在世界上的家畜、家禽总数已超过世界人口的3倍,仅牛的数量就达到15亿,牛的总重量超过全球人口的总重量。尽管如此,商业赢利的诱惑仍使人们不顾及土地的承载力,持续增长的牛群已对地球生态系统构成的巨大灾难。

  自60年代以来,中美洲为向美国、欧洲、日本等国提供牛肉,将25%的的森林砍伐变为牧场。1993226日,《青年参考》转载了一篇英国文章,文中写到:

  “中美洲瘦肉型菜牛个大肉多,味道鲜美,价格便宜,一直是美国快餐业的抢手货。……为饲养这些菜牛,中美洲成片的森林被夷为平地,辟为牧场。据说,每制作一个美国汉堡包,就要毁掉一片相当于一间小厨房大小的森林,而在这块土地上可以生长18余米高的大树和50棵珍稀树苗。”

  发展畜牧业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限于珍稀热带雨林的消失,过度放牧是导致土壤荒漠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广袤的草原上,上亿头牛正在吃掉多年生牧草,造成草场严重退化。由于过渡放牧,地表没有植被固着土壤、储蓄水分、循环营养,土地受到风雨的严重侵蚀。

  牛群活动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土壤微生物及昆虫的稳定,减弱了土壤构成的基础。牛的偶蹄对牧场内微生物及昆虫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厚度仅5厘米的表土层内生活着数十亿种细菌、螨、蚯蚓、藻类、真菌、线虫及其他昆虫,它们在保护土壤肥力和建造新土壤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过度放牧消灭绿色植被,使动物王国的其他成员――昆虫、鸟、哺乳动物没有了足够的食物和居住地。环境学家菲利浦·弗诺德肯说:“无数的偶蹄和嘴长年累月对西方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的改变,超过所有的水利工程、采矿、发电厂、高速公路……”

  我国有60多亿亩草地,其中有20多亿亩牧场,是世界第二大草地国。但专家们指出,我国的草地资源大多分布在高寒、干旱、偏僻的山区,条件很差,再加上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建设滞后、放牧过度,草场退化面积已达60%,其中严重退化已占30%

  农业、畜牧业发展的高度机械化需要消耗燃料。美国畜牧业的能耗占农业能耗的一半。在导致温室效应的4种气体中,因家畜、家禽产生的气体就占了3种:甲烷、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集约化的畜牧业生产还造成严重的粪肥污染。众所周知,荷兰是世界上著名的奶制品、肉制品、皮革制品出口国,每年在有大量产品出口的同时,还造成粪肥严重过剩。粪肥中的氮以气态形式进入大气,形成酸雨毁坏大片树林。据我国1992年所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太湖流域因饲养家禽全年产生的粪尿相当于611万吨猪粪,其中约有200万吨排入太湖。粪肥污染通过地下水进入人体,导致神经功能损伤、癌症等疾病。

  国外有学者指出:如果将所有的生态费用,如矿物燃料消耗、环境污染等都包括在内,那么肉类产品的价格将增长2~3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4 23:33 , Processed in 0.1484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