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84|回复: 0

本尊专修开示-------智敏·慧华金刚上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7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密宗,行者在菩提道上,大分有两种修持的方法:一种是解脱道,一种是方便道。

  解脱道,是以诸佛自己修证成佛的方法来修持,亦即安住明空三摩地,而证无上正觉,如祖师所言:“安住圆觉一心,修持万行无失”。又如《圆觉经》所说:“远离诸幻,觉心不动”,住于不动心。不论上座之修持,或下座于日常生活之行住坐卧,皆应如是安住任持,历境验心,既安住于不动心,即易离开心意识,无念而又不昏沉,久久自性光明自然现前。即使未到自性光明现前的时节因缘,亦有各种形相、各种颜色的明点,或多或少,或大或小,自然现前。若于修持当中,不能离开心意识,不能无相、无念、无作,此时即须持咒,承本尊咒力之加持,护持自己息妄显真,开悟、保任、澈证、度生,十地菩萨倘需咒力护持,何况地前?



  而方便道,乃随顺众生的喜好、习性而修持的方法。在密宗,如各种事项仪轨、气脉明点,乃至最后双运。这个修持方法,流弊很多。修气脉明点,如果没有师父在身边指导,恐有偏差。至于双运,假使不能无住、不能没有欲念,则反有堕地狱之险。试想我们既是血肉之身的凡夫,谁能既双运而又没有欲念?这通常要到七地以上的菩萨,才能有此功力,以光蕴身双运,以表自性与法性双运。。



  至于本宗的修持,承华藏祖师融合了藏密宁玛巴的无上密心法和中土的禅宗、净土宗及天台宗的菁华,而成了我们的专修和心要,亦即“圆觉一心”的修持方法,这是祖师所累积的成功经验。我们在修持当中,对外不住相,这就是外觉,在禅宗为“无相三昧”、在天台为“假观”。不住于相,了知一切相是幻,即是如幻三摩地。最近的七佛,他们修持成佛,留下了成佛的偈语,都不离如幻。而内不住心念,这就是内觉,在禅宗为“无念三昧”、在天台为“空观”。内觉不住心念,亦即离开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了知身心都不可得乃至外不住尘相、内不住心念,双离空有两边,这就是直觉,在禅宗为“无住三昧”、在天台为“中观”。因为离有边的缘故,所以不住幻化,离空边,即不住空相,如在净境,亦不住净相。如是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当下直观此“圆觉普照、寂灭不二”的真心,则能直显法界真空之体性。



  体性,本离言说相、离心识相。但可藉言说为喻,作标月之指,则此真空性,即如华藏祖师《心要经》中所说:“无相无不相”。摄用归体,无一切相;由体起用,则如幻地显现一切相,现情世间之六道有情,现器世间之山河大地,现时世间之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究其根源,则又如《心要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我们的真心、自性,名为“一心”。这个“一”,并非指数量而言,而是绝待之义,没有对待、无可比拟。此一心,又分三大:体大、相大、用大。



  体大,即法身,四圣六凡本来圆满具足,无生灭、常断、增减、来去,永恒不动,犹如虚空性,究竟遍满十方,超思量、离言说,无相,无染,无思、无见,无始、无终,非生、非灭,成住坏空四相不能迁移,无来、无去,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不能更易。能如幻地现法界一切相,又能如幻地起法界一切的大用。



  相大,又分净相和妄相。净相为报身,即自性本具、万德圆满之依正二报;具有破无明之大智光明,遍照法界;具有真实了知诸法如幻、自性清净不染之真智慧。至于广义来讲,此相大包含一切的妄相,即遍满法界之情世间、器世间、时世间之一切相,以及妄心、妄境、能所分别、是非动静,一切诸相,乃至见境、见智、见光、见佛,悉皆统摄于情见,皆为情见妄相。



  用大,也分净用和幻用。体大为法身、相大的净相为报身,而用大之净用则为化身,能随缘引领广度一切的有情。此即圣者在尘不染,既俗而真,不住生死、不著涅槃,不离本际、不舍大悲,体用如如,理事无碍。至于用大的广义,就包含幻用在内,即是十方三世尽法界,所有情世间的生老病死、器世间的成住坏空、时世间的生住异灭,无一不属于自性起用。



  而体大、相大、用大的总合,即谓之一心、谓之本性。是以一心含摄如如不动的本体(体大)、四圣六凡十个法界、一切的净土秽土(相大)、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以及一切生物的生老病死、一切物质的成住坏空、一切时世间的生住异灭(用大)。在理上讲,一心三大,一念马上就到;而在事上来讲,一切相都是同时如幻而现。以是之故,凡是真正证到体性者,旷劫无异一念,无量的劫在他心中和一念是一样的,这叫做“念劫圆融”,一念和无量劫是圆融不二的。之所以能够圆融不二,只因深住体性,   一念之明空寂照与无量劫;明空寂照不二。因为不论亿亿万万的劫,都是如幻而现。而汇归于体性,就是究竟不动,无相、无念、无住。



  此“一心”,又分为“心性”和“心识”两种。心性是体,心识是用。心性为佛性、菩提心、不生灭心、不动心、无住心,能起种种的净用、广度众生之用。而心识则为众生心,由此生起能所心、分别心、是非心、对待心、人我心等等,乃妄用。所以修心成佛,唯有转众生心为佛心,即不动心,时时住于不动的体性。在日常生活中,六根六尘绝缘,清静的心性自然现前。



  此“圆觉一心”之修持,虽直截究竟,但众生无始尘垢厚重,故须兼仗密法,承三根本、三宝之加被护持,始能即身证此一心。而本宗的本尊法,简修、专修、心要,就是融摄此二者,既得本尊与三根本、三宝之加持以为外缘,复依“圆觉一心”之修持而内证,实为至圆至顿之无上心法。



  本宗的本尊法,是以莲师和度母为本尊。我们之所以要以莲师、度母为本尊,就是要依莲师、度母法报化一体三身的悲智力愿而修持,做为外缘。为什么要以本尊为外缘呢?因为佛性乃众生本具,并非外来,但以六尘遮障,不能显发。是故修持之行者,须承本尊三密无上的加持力为外在之因缘,而显发自心本有、本具的佛性。因为佛性虽然是众生本有,但被烦恼障、所知障所遮蔽,不能实际接受到法界诸佛法流的加持。唯有修习无上密法,令众生心垢渐除,最后自性光明乃能自然显露。如是即能上承无量诸佛的法流,与十方诸佛同一体性;下摄一切众生的心念,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摄用归体,一切即一;由体起用,一即一切。摄用归体,一切都归到一,摄归体性;再由体性起用,一即一切,体性能现一切万法,起一切的悲智力用。



  专修法的每一段,都不离密咒、智光、悲愿。即使仅修此专修,亦能成就法报化三身。但绝非单以言说、意解,或散乱修持所能证。必须仰承上师、本尊及护法的加持力,自己的大悲愿力及精勤修持的功德力,以及法界的体性力。法界的体性力不是外有,而是众生本具。众生之所以能成佛,正因为自己心中,本具此生佛不二之佛性。此佛性住于众生的身心,犹如父母的遗传因子,是众生本有。这个基因,不因父母在生而有,也不因父母过世而灭,永恒常住于众生身中。犹如法界之体性佛性,恒住于一切众生的心中。本宗的弟子们,所修即是修此体性,依此体性为根本而起修,时时处处、心心念念不离此体性,乃至到最后证果,亦是证此体性。此即体性法,   修处即证处,所修与所证不二。然而,修持固然是修体性法,但实证此体性,尚须有深厚的善业因缘,积聚广大的福德资粮,才能现证。



  亲证体性,除了祖师所传的“一心三观”之外,莲师还传过一个极其简要的口诀。我们常说:“法身犹如虚空”,但是虚空却不是法身。唯有虚空与我们自己的“觉”合在一起,才成为法身。而此“觉”究竟为何?就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没有妄念、没有昏沉、没有无记的思想。如何将我们的觉性与虚空相融合?就是把我们的念头,一直去观照宇宙的大空。我们若能总是将自己的心念,住于虚空,如此久久,忽然之间,就忘记了色身的存在。因为我们平常所想的,都是自己的身体,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也都是自己这个身体。倘使我们把自己的意识,都注念于虚空,总是去观照宇宙无边的大空,渐渐地对自己色身的执著自然日渐减弱,到最后,忽然之间,忘掉了自己色身的存在,此时即泯除我执。众生所以不能成佛,只因我执为碍。既然忘掉了自己,唯存觉性与虚空,则觉性自然与虚空融合,契入法界大空,当下就证到空性,乃至汇归毗卢性海,证到诸佛的法身。证得法身是为根本,再依过去所发的菩提大愿,由体起用,现报化二身,广度众生,究竟圆满。这个成佛的方法,何其简单!只要时时把自己的心,注念于宇宙的大空。   如果福德因缘不够的人,恐将掉到空定里,以空为足。所以一定要作种种的善业,发广大的菩提心,要以度尽众生为己任,即能不滞于顽空。



  当忘掉色身,唯存觉性与虚空融合,当下无念而又明明了了,此其时,要自己认证:这个明明了了而又无念、汇归于空的觉性,就是我的本心、本性。经云:“佛在自心”,即指这个佛性就是我们的真心。现证此心,需时时住于法界大空,无相、无念、无愿,而又不昏沉、不无记。假使不能当下如此,我们当依法持咒观修,承本尊三密的加持,而到此妙明境地。



  现证佛性,既然这么容易,为何在显宗要三大阿僧祇劫,而在下三部的密法,也要十六生之久?只因为众生不知道:宇宙的大空跟自己的觉融合在一起,就是自己的本心、本性。又因众生菩提心不发,念念为我谋求,能所对立,不能悟入。而且限于宿业,不能从解脱道直入,而喜好在事相仪轨中迂回。又不信世间梦幻泡影。明明看到有这么多的事事物物,这么多的六道有情,这么广的山河大地,怎肯相信这些是虚幻的呢?人类的习性,已不是一朝一夕的累积,已经是无量劫的习性。这根深蒂固的思想习性,多不可计。所以有缘修持无上部密法,实多生多劫的福德,方能承本尊的加持,令自己此生默契体性。



  修持中有一点特别要注意。自性光明忽然现前,与法界光明打成一片,此时非常重要,成证与否,就靠这一点:此时绝不可高兴,一高兴这个光明就隐掉了,需了知此法界光明,乃自心法尔所现,为自心本有的光明,不取不舍。平时或有种种形象的光明、或是有种种的境界,也都是自心所现,是自心本有。一切的光明,都是内光外显,都是自心的光明;乃至不论什么境界、证境,晓了一切一切,都是自心所现。但以智慧照了而安住;并非住于光明,亦非不住于光明,乃智照光明体性的不动恒寂,明空双运,圆觉普照,寂灭不二。



  平时或有种种形象的光明,时时如是观想安住,成为习惯,最后舍报之时,自能安住此明空双运,而证寂灭。十方无量诸佛,也都是如此入灭。诸位仁者啊!这点非常要紧,务必牢牢记住。安住于此明空体性入灭,这就是华藏祖师讲的:舍报的时候,禅定安住,就能证入实报庄严土,也就是十地菩萨的境界。此即明空大定。《心要经》上说:此明空三摩地,是成佛的不二法门,也是一切众生入大解脱之门。



  此明空双运的明空三摩地,其境界,正如同明朝的大德张拙所写的一首诗:



  心光寂照遍恒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去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华。



  自心的光明,遍照于整个法界,如恒河沙那么多的诸佛刹土。其中一切的四圣六凡,都和我同一体性,是融合在一起的。我们要达到这个明空大定,唯有无念,自性光明自然会现出来。当自性光明现前之时,或安住明空大定之时,只要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对六尘,略微攀缘,这个自性的光明,就突然灭了,不现了。



  假使想:“我要把烦恼断除”,则你永远断除不了,因为你又多了一个心,多了一个“我要去除烦恼”的妄心。因为烦恼本来是幻的,只要安住明空三摩地,就没有烦恼了。假使你不安住于此明空大定,而只想除烦恼,一天一天一直除,这个烦恼灭了之后,那个烦恼又一直来。所以从无上乘来讲,这不是减病,反而是增加病,增加众生的烦恼病。



  倘使又想:“我要证到真如、体性”,如此也非正道,为什么呢?因为一存此心,就不能达真如。真如不是“想”就能到,反而正因为有“想”而不能到。因为有个“我”在想,有能、有所、有对待,不能泯除能所。当然对于刚开始学佛的人来讲,有这样的发心,是很了不起。但是真正修一乘法,就不正确。这样想,别说这一生,即使百千万世也不能到。必须除想,要无念,自能契入。自心本即包含所有法界,遍满于法界,只因为一念不觉,才游荡在三世六道之中,于是我们须得“循原路回家”,若能放下妄念,又不昏沉而明明了了,则当下就到。但这个当下到,也必须有福慧资粮。愿力、三根本、三宝的加持,精勤的修证,再加上我们自性本有的、内在的佛性。佛性恒常都在众生心中默默地薰习,令众生迅速觉醒。只因无始的尘障太深了,所以要修无上密法,要发大菩提心,以恒常久远的心来修持,才能成就。证得体性之时,即使宇宙间一切的珍宝,都不能比拟。



  自心时时安住明空三摩地,或于行住坐卧、见闻觉知一切境上,时时返闻自性,时时住于不动心,而外在的色身起用,则随顺世间的因缘,对一切境如幻应对,如《坛经》所言:“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因了知如幻,故当随顺世缘、诸根起用之时,仍能安住不动心,自性不染,是以不为一切惑业烦恼所侵损,故无所挂碍。生死涅槃不二,都是如幻而现,所以不耽染于生死、亦不欣慕于涅槃。安住于明空大定,即超越生死、涅槃两边,于此二边法尔不住。起用之时,因不住涅槃,故能随顺世缘,因不住生死,故能无所挂碍。但是我们随顺世缘,不是随缘流转,而是要随缘度众,要发心广度众生,以度尽众生为己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3 23:44 , Processed in 0.1230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