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30|回复: 2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介绍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29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九九○年净空法师主讲于香港
  今天因缘殊胜,再次在港九长期弘法的道场,与诸位同学探讨如来度生的第一部经。诸位所读到的这部经,才是真正的畅诸佛之本怀。这次讲经的时间不很长,所以我们介绍这一部经,采取重点的讲法。重要的部分我们细说;次要的部分,很容易理解的部分,就略说。虽然时间不长,这一部经还是完整地介绍出来。
  本经在海内外,我们曾经讲过很多遍。这一次我们不讲「玄义」,而以梅光羲老居士的「序文」来代替玄义。
  重印无量寿经五种原译会集序
  在序文里,将这一部经的来历以及重要性,都介绍出来。序文相当长,在两小时当中不能完全地细说。我们选几个重点介绍。
  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极谈。众生本具之化仪。一乘之了义。万善之总门。净土群经百数十部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也。
  先简介作序的人。这一篇序文是梅光羲老居士写的,梅老居士在老佛教徒当中,大概都能了解他。民国初年,中国佛教在家学佛的老居士当中,他是有声望、有地位的,号称「南梅北夏」。「南」是南方,他是江西南昌人,南方代表就是梅光羲老居士;北方代表是夏莲居,就是本经的会集人。这两位老居士当时都称为「大士」(我们称观音菩萨为大士),所以尊称为大菩萨。
  在近代,有不少同学知道台湾有一位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就是梅光羲的学生;在北京有一位黄念祖老居士,都是现代的真正善知识。黄念祖老居士是梅老居士的外甥,也是夏莲居的学生与传人,他有一部《无量寿经》的注解,我们在台湾印过两版,现在印第三版。这个本子许多同学都曾经读过。
  梅大士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德,在《近代往生传》里有他的小传。我们简略地只能介绍到此地。
  他一开端就把《无量寿经》的本质说出来,这是『如来称性之极谈』。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所有一切大乘经论都是从真如本性里流露出来的。像《华严》、《法华》,在中国称之为经中之王,但是还没有到达极处。这部经是到达「极」处了,没有比它再高了。
  在唐朝,日本的佛门大德,曾经对於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作一个比较,皆以《华严》为第一。《华严经》要跟《无量寿经》作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就晓得这一部经确实是「如来称性极谈」。因为《华严经》到最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达到登峰造极。这一部经自始至终完全讲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华严》的归宿。
  唐朝日本道隐大师说:《法华》、《华严》不过是本经之导引而已。这一句话也就是说,《华严》跟《法华》我们尊称为经中之王,它是《无量寿经》的引导,真正的归宿是《无量寿经》。如果以佛经三分来说,《华严》、《法华》是序分,《无量寿经》是正宗分,《阿弥陀经》是流通分,我们就知道这一部经在佛教里所占的地位。
  所以这一部经不但是我们的本师,而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今天我们同学是真正有福报,也是无量劫来善根、福德、因缘成熟,蒙诸佛如来加持,我们才有这样殊胜的机缘遇到第一法宝。希望大家要珍惜它,要认真地来学习,真正认识古大德所称的第一经。
  『众生本具之化仪』。如果只有如来的极谈,我们现在是博地凡夫,烦恼一品也没断,我们能不能学习?能不能在这一部经上得真实的受用?这是大问题。如果说是「众生本具之化仪」,我们就有份了。我们是众生,是我们自性里本来具足的,跟如来真性里面所流出来的无二无别。也正是说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至文殊、普贤都念佛求生净土(在《华严经》里看到的);下至阿鼻地狱众生,临终一念、十念也能往生成佛,这真是不可思议!上至等觉,下至地狱;我们上面比不上普贤,下面比地狱是好太多了,我们当然有份,决定有份!
  本经在整个佛法里,占的是什麽样的份量?是『一乘之了义』。一乘经典实在是不多,在中国大家所公认的一乘经有三部:《华严》、《法华》,另外还有一部《梵网经》。殊不知这一部经乃是一乘之一乘,因为《华严》、《法华》最後都导归极乐。
  『万善之总门』,专讲净土的经论有三部经,就是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佛讲其他经,附带讲净土的有二百四十多种。所以梅大士在此地说:『净土群经百数十部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也。』
  道隐大师说,一切经作比较,《华严》第一;《华严》跟《无量寿经》作比较,《无量寿经》第一。《无量寿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本子,里面一共有四十八章。那一章是第一?第六章第一。第六章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亲自说的。所以这一部经是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两尊佛说的。四十八愿中那一愿是第一?古大德公认,第十八愿第一。这把佛法归纳到顶点了。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如果说学佛难,十念就往生,难在那里呢!往生就不退成佛!难在没有人肯信肯念啊!
  这个法门诸佛都说,是「易行难信」,不容易相信,可是做起来是真容易。这讲到究竟、方便。譬如《法华》、《华严》,究竟、但不方便,学起来很困难。有一些小乘《方等》,方便、但不究竟。什麽叫究竟?这个法门能够在一生当中,帮助我们成佛,这是究竟。帮助我们证阿罗汉果、证菩萨果,不能算究竟;一定要帮助我们成佛,才算究竟。本经是究竟、方便。如果从这个标准来看,整个《大藏经》里面只有这一部经,是「究竟、方便」四个字,都具足了。其余的经,究竟则不方便,方便就不究竟。这是「一乘了义」,真是一乘之一乘,了义之了义,非常稀有难得。
  我自从出家就开始讲经,讲了三十多年了。最近三、四年完全讲《无量寿经》,其他的经都不讲了,因为我找到一乘了义的经典,比《华严》还要殊胜。希望诸位深深体会这个意思。
  《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本经的注解。本经是《华严经》的精华。我们何必还要去念八十卷的呢?念本经就好。《华严经》是整个《大藏经》的精华,这一部经是精华当中的精华,所以此经就是全部《大藏经》的浓缩,展开来就是『一大藏教之指归』。念这一部经就把整部《大藏经》都念完了,一部也没有缺少。诸位真正认识明白了,你在一切经里去选什麽经读?当然会选《无量寿经》。不但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经,本经是总纲领;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一切经典,都离不开本经。本经乃诸佛如来弘法利生的总纲领!我们今天才得到。这是何等的幸运!
  不但统摄事理因果。融会显密性相。
  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在这一部经之中。说得浅显一点,这一部经的内容说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大乘经里所说的诸法实相,全在此经之中。
  详陈苦乐。照真达俗。
  这是非常之难得。诸位把本经念几遍之後,就晓得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对於我们今天的社会,就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真的不可思议!),指出我们一条离苦得乐的道路。这个乐是真实之乐,是究竟之乐。
  是以我佛屡说。
  世尊当年在世,一切经只讲一遍,没有重复讲的。唯独本经是佛当年在世多次宣说的,不是一次。可见得这部经典的重要。
  诸师竞译。
  中国人与佛有缘。佛虽然没有出现在中国,佛灭度之後一千年,佛法传到中国。这一部经是早期流传到中国,安世高大师有译本,我们在《藏经》目录里面看到,可惜这个译本已经失传了。本经自从汉朝一直到宋朝,八百年间一共有十二次的翻译,所以在一切经里,翻译最盛的无过於本经。宋朝以後,十二种译本里有七种失传了,现在剩下来的还有五种,在《大藏经》里我们可以看到。
  五种译本里的内容出入很大。如果是同一个梵文本,纵然是多次的翻译,内容总是大同小异。像《金刚般若》,它有六种译本,但是里面内容大同小异,我们看得出来确实原本是一个,译的人不相同。唯独本经出入太大了,所以古人依照译本来研究,判断当年到中国来的梵文本,至少有三种完全不同的本子,证明是佛三次所说的,所以才有这样大的出入。以後在《大宝积经》里有无量寿会,说明佛讲《大宝积经》的时候,曾经讲过本经。这是非常有力的证明,证明佛当年确实是多次宣说,不是讲一次的。
  东来最早。译本独多。
  小本《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还没有翻译出来,远公大师在庐山就建莲社了,专修、专弘净土,是我们中国净土宗的创始人。东林慧远大师创净土宗所依靠的就是这一本《无量寿经》。那个时候净土宗只有一部经,三经其他两部还没翻译出来,可见得这一部经在净土宗里面确实是第一经。我们现在所看到净宗依据的是五经,五经怎麽来的?诸位一定要晓得,原本只有三经一论。
  在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位魏源居士,他将《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附在三经之後,成为净土四经。这个作法实在非常了不起,因为《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经》的浓缩,把《华严经行愿品》附在净土三经之後,是把《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跟《华严经》等量齐观。古人称本经为中本《华严》,称《阿弥陀经》为小本《华严》,确有见地。
  到民国初年,印光法师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又附加在净土四经的後面,成为净土五经。我自己学佛,年轻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是专攻《楞严》。《楞严经》我讲过很多遍,但是都没有注意到这一椿事。以後读净土五经,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的经文不长,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少(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印祖这样一拈出来,我们就警觉到了。这一章经不但是净土宗的心经,实在是一大藏教的心经;不仅是一大藏教的心经,是十方三世诸佛如来的心经。我们过去读《楞严》,从来没发现过。诸位能把《无量寿经》念通了,就恍然大悟,才晓得成佛之道,是多麽地简单扼要。
  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面,称大势至菩萨为净土宗初祖,我当时一看就明白了。大势至菩萨是净土宗初祖,这从那里说的呢?是从尽虚空、遍法界提倡专修专弘净土的确是大势至菩萨。在我们娑婆世界,净土宗的初祖是普贤菩萨。为什麽?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二七日中,在菩提树下,他在定中讲《华严经》。鹿野苑五比丘还没得度以前,他早在定中讲《华严》。《华严经》末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世尊成道第一部宣讲的是《华严》。在华严会上提倡专修净土的是普贤菩萨,所以在娑婆世界,普贤菩萨是初祖。在我们中国,慧远大师是初祖。所以净土宗初祖就有三个人,一个是法界初祖,一个是娑婆初祖,一个是中国初祖,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
  我一看夏莲居的本子,就能明了,他说得很有道理。大势至菩萨讲,他与五十二同伦(「同伦」就是志同道合的意思。同什麽志?专修净宗),确实是像本经里面所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大势至菩萨做到了,所以他教我们的话非常重要。我们修这个法门能不能成就,要把大势至菩萨的话牢牢地记住。他老人家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都摄六根」,简单的意思就是专心,收摄六根不再向外攀缘,也就是我们讲一心一意。「净念相继」,「念」要净,就是不怀疑、不夹杂。如果你对念佛法门怀疑,你的心不清净;你夹杂,你的心也不清净。「相继」,是不间断!
  《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说得好,念佛人最忌是夹杂。我们看许多修净土的人,早课念《金刚经》、念《地藏经》、念《药师经》、念《普门品》,念好多种,唯恐有一样没有念到,得罪了佛菩萨。其实,他真是挂一漏万,得罪的佛菩萨太多了。为什麽?《大藏经》没全念遍,顶多念十部、八部,《大藏经》里有三、四千部,你得罪多少人!又是要念经,又要念咒,又要做法会,还要说一些没要紧吉凶祸福的话,又搞神通,有些佛教徒还去练气功。这些都是夹杂。既夹杂则心不清净专一,往生难了。所以念佛一定要清净专一,心里只有一尊阿弥陀佛,只有一部《无量寿经》,或者是《阿弥陀经》。
  这些年来有很多同学来问我,希望一生往生,应该读些什麽经典?我就告诉他们:上上根人只念一部《无量寿经》,或者是《阿弥陀经》,依靠一句阿弥陀佛,决定往生。如果觉得这一部还不够,还想多念一点,我就介绍他念净土五经。我最近编的《净土五经读本》,是有感於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本经,所以把《无量寿经》九种不同版本都印在一起。这个机缘是非常稀有,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有福报,有缘份,能看到《无量寿经》九种本子。这是上中根人。如果觉得还不够,可以再加上《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这是下根人。如果还不够,还想多念一点,则希望这一生往生,就没指望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去不成了。同学们听了之後,愿意做那一等人呢?学大势至菩萨,「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还了得吗!「不假」是不需要藉任何一法门来帮助,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念到明心见性。「心开」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大势至菩萨教我们的方法。还要搞其他的干什麽?
  莲池大师到晚年彻底大悟。他老人家说:「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莲池大师晚年只有一部《阿弥陀经》,与一句佛号。他彻底放下了。这是真正觉悟,是我们的榜样。他老人家说的这几句话,我相信很多人都晓得,但是真正能体会这两句话深义的人并不多。他要能体会,他一定跟莲池大师一样。
  我这两年也印《大藏经》赠送大陆各寺院团体。我自己则全是流通《无量寿经》。三、四年来,大概印了三十多万册,原因是我认识这一部经。从前摆在眼前不识货,现在才搞清楚,原来这是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
  莲社已建於庐山。唐宋以前。净宗之盛。莫不以此经为宗尚也。宋元而降。古册散佚。十二译中。仅存五本。文词互有详略。义谛不无异同。初心学人。遍读为艰。仅持一译。莫窥奥旨。
  《无量寿经》在中国将近一千多年没有人提倡。净宗的经论,大家所依靠的就是《阿弥陀经》。《观经》虽然流通,讲的人少,读的人也少;依照《观经》修行的人,我还没听说过。净土宗这样重要的经典,为什麽没有人宣扬?就是因为它翻译的本子太多。要是五种本子都合起来看,在过去的确相当不容易;如果单单看一个本子,意思不圆满。这是大经不能普遍流通的原因。
  在台湾,李炳南老居士一生弘扬净土,五种原译本他只看过两种,还有三种他没有见到过;四种会集本里面他看过三种,魏源居士的本子他没有见过。所以九种本子里面他总共只看过五种,还有四种一生当中没见到。
  道源老法师一生也是专弘净土,他老人家一生,九种本子里大概只看到四种,五种没有见到。其他不是专修专弘的,就可想而知了。确实遍读很难,因为没有单行本流通,要想读,除非是读《藏经》。现代人印的《藏经》字都很小,老法师、老居士年龄大,看起来很吃力,就不看了。也正为这个原因,我们将九种不同的本子,五种原译本、四种会集本合印在一起,让现在同修每一个人都有缘份,人手一册,这比古人幸运得多!古人一生遇不到,我们在这个时代完全收集到,福德因缘确实超过古人太多了。
  王龙舒居士是第一个作会集本,他会集的本子题名《大阿弥陀经》,有单行本流通,会集得很好。可是印光祖师对於王龙舒的本子,彭际清的本子,魏源的本子都有批评,可见会集本流通确实是不容易。他批评得很有道理,序文里有说明,诸位仔细看就明了了。会集不同於翻译,翻译里面用的词句自己可以斟酌;会集是别人翻译的,决定不能更改原文一字。这三位大德把原文字句更改了,改得比原译还要好,可是印祖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在那里?他们的程度是不成问题的,是怕他们开这个例子,以後的人随便改经。譬如程度不够,看经上这一句不大好懂,我把它改几个字好懂。我改几句,你改几句,这个经传到後来,就完全变质了。所以此风不可长,此例不可开,这是印祖非常反对的原因。
  这一部经是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也是个会集本。我得到这一部经是在民国四十八年,我亲近李老居士的第二年,刚刚出家。老师把他从前讲过的大经的眉注略解给我,我看了之後非常喜欢,带到台北就想开讲这部经。我最初十年讲经,每一次讲经都要向他老人家报告,当时李老师告诉我,说这部经现在你不可以讲。什麽原因?因缘没成熟。他说你现在在佛教里面,声望地位都不够,这部经是会集本,是印光大师所反对的,你要讲,佛教界里一定有很多人批评。我听了之後,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把这一部经就放下了,讲《楞严》、讲《华严》。《华严经》讲了十七年,再开始讲这部经,没有人说闲话了。
  确实我的基础是从《楞严》、《华严》上奠立的。所以以後再读这部经,才有真正深刻地理解,极力来弘扬。虽然弘扬,在台湾、在海外只有我一个人讲。前年在美国华盛顿遇到黄念祖,他老人家也在讲,总算找到一个同志了,他欢喜,我也欢喜。我才晓得他在国内弘扬这部经,我在国外弘扬,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人。
  由此可知,经典不是不能会集。会集是决定应该的,就是不能改动原译的文字,这是很大的忌讳。其次,就是会集的时候,取舍是不是恰当,这是知见、是学问。如果说不该会集,第一个会集的人是王龙舒居士,《龙舒净土文》前面的画像,他是站著往生的。由此证明,会集是应当的。会集得妥善不妥善,那是另外一椿事情。由於前面三家会集本都有弊病,都不是尽善尽美,所以夏莲居居士这才发心重新再校对,重新来编排,做新的会集本,就是这本经。
  王彭魏三家节会之本。皆未尽美尽善。诚如黄超子居士所云。
  既然不是尽美尽善,里面有瑕疵,所以後人对他们的本子有批评。
  可见会集此经非易事也。
  下面梅老居士说了六个会集所具备的条件。具足这六个条件,才有资格来会集。
  一须教眼圆明。照真达俗。
  这是相当不容易的条件。一定要有修有证,有修没有证是不行的。禅家讲「明心见性」,净土讲「一心不乱」,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
  二须淹贯群籍。深於文字。
  就是对於世出世间的典籍,都要能通达。你不是通宗、通教,也难办此。
  三须於净宗法门。有久修专功。
  本经是净土宗第一经。对於净宗要没有真正修行,没有真正达到一心不乱(不是事一心不乱,而是理一心不乱),也是做不到的。理一心不乱,就是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所以决定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四须於五本原译。了然胸次。五须於王彭魏三家节会之本。洞鉴得失。
  这就是对五种原译,以及过去三家会集本,他们的好处、缺点,都已明了。
  六须於宋明迄清。南北各藏以及中外刊本。详审校勘。始可著笔。
  这六个条件,太难了,尤其前面的三条是功夫。後面三条是学问。学问,现代人努力还能做得到。前面三条是法身大士的工夫。阿罗汉也做不到,连权教菩萨都没份。你就晓得夏莲居老居士是什麽样的人了。黄念祖老居士不肯把他的传记发表,我个人的猜测,夏老居士不是等觉菩萨,也应该是十地菩萨再来的,绝对不是普通人。他的使命就是来会集这一部经,度末法时期千千万万的众生。没有这一部会集本,《无量寿经》确实很难读。这一部经才是《无量寿经》之集大成,的确是尽善尽美。依照这一部经来修学,感应真正不可思议!
  具此六者。惟吾学佛老友夏莲居师兄。庶可当之无愧。
  这是梅光羲居士所说的话。梅老居士到晚年还拜夏老做老师,这件事情很少人知道(这是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的)。可见梅大士对他这位师兄佩服到极处了。
  吾常慨夫今之习净宗者仅持小本。於小本仅持秦译。
  秦译就是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小本经还有玄奘大师的译本。
  问以法藏因地不知也。何者无量寿。何者无量光。茫然也。叩以浊世恶苦。往生正因。与夫持名方法。亦多瞠然无以应也。乃至询以依正庄严。修行次第。亦仅能粗举七宝八德三辈九品四十八愿之名目。而於其内容仍不知也。
  这是一般修净土的现象。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那里?诸位读这几句就可以了然了。这个法门古人讲「万修万人去」,为什麽现在一万个人修,只有两、三个人去呢?道理就在此地。是对於这个法门并不完全透彻了解。
  理既未明。信何能深。
  道理没搞清楚,「信」心当然不够,「愿」更谈不上了,「行」或有或无。这样修净土,只可以说与西方极乐世界结法缘而已,这一生往生是不可能的。
  而欲使之普遍宏扬。而欲以之折伏魔外。而欲使科学知识阶级。低首降心於净宗之门。此尤难之又难。几於不可能矣。
  一九八三年,我初到美国弘法。美国的同学告诉我,你千万不要讲净土法门,因为没有人相信;如果说念阿弥陀佛,会被人讥笑。我说那讲什麽呢?他说此地的风气是禅、是密,所以我到美国就讲《六祖坛经》、《金刚经》、《华严》、《法华》。我讲完之後,再跟大家介绍净土。
  我说你们不要小看净土经论。我在台北,第二次讲《阿弥陀经疏钞》,留了一套录音带,总共是三百三十五个九十分钟的录音带。一部《阿弥陀经》,一天讲一次差不多要讲一年。我还没细讲,细讲加一倍还不止。大家听了才不再讲话。所以一定要把理论透彻地明了,然後一门深入,才能自利利他。
  且莲公此本。
  就是这个本子。
  正欲导行者遍观各译。广获法益。扩心目。坚信向。使无人持诵之古本光显於世。此其惨淡经营报佛深恩之苦心也。
  我就是看序文这几句话,才发心编印《净土五经读本》,将五种原译本、四种会集本都收在一起。《弥陀经》有三种本子:罗什大师的译本,玄奘大师的译本,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两种译本的会集本)。将《阿弥陀经》三个本子,《无量寿经》九个本子,都印在《净土五经读本》里,供养诸位同修。就是看到这一段,才想起确实有必要,使大家对这个本子,能产生真正的信心。印老所指的毛病,这个本子上都没有。很可惜,这个本子印出来流通之时,印老已经往生了。否则的话,印老看到这个本子,一定点头,认为可以流通。
  老法师不在了,只有把所有的原本摆在诸位面前,让大家自己去品嚐,你才认识这个本子确实是好。过去三家的缺陷,这个本子上都没有,我们对本经才能产生信心。如果有怀疑,就得不到利益。
  余与莲公同官十稔共学三十年。
  梅老居士跟夏老也是老朋友,他们同在一起作官有十年,同在一起学佛有三十年,是三十年的老同参。
  同受皈戒。同参叩於宗门耆宿。同受灌顶於密宗大德。同於慧老法师座下得受印证。生平友朋。深於儒佛两教者。首推莲公。
  夏老是他一生最敬重的一位老友。此地所提的「慧老法师」就是慧明老和尚,他有一个小册子《慧明老和尚开示录》,流通得很广。就是慧明老法师给他们两个印证。
  至其力屏万缘。掩关十载。
  「掩关」是闭关。夏老居士会集这一部经是闭关十年,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不是很草率的成就。
  於净宗要旨穷深极微。发前人未发之蕴。艰苦卓绝。为法忘身。实有足令人惊叹敬佩者。其会集此经之动机与苦心。并所具六点特点。所谓教眼圆明。深於文字。专功久修。遍探原译。洞窥诸本。网罗各藏等。悉见前文所述。而其始终敬慎。心精力果。以迄於成。
  他会集的时候认真负责,经过这麽长的时间。他的初稿,是闭关三年完成,以後不断地再修订。我们现在的本子是他的定本。初版是在民国二十五年流通的,慈舟法师曾经在济南讲过一遍,而且还有科判。慈老有两个学生在台湾,也都很有名气。一位是道源老和尚,已经往生了。另外一位是忏云老法师。
  慈老的科判,我是今年才看到,黄念祖老居士保存了一份,他这一份就送给我了。我在台湾印的《无量寿经》,就把慈老的科判附印在後面。从慈老的科判里面,我们能看到初版的面貌,跟现在我们所读到的定本有不少差别。这是夏老以後增订了不少,而且再分章目。初版的时候没有分。
  故其於九万五千七十字之五种原译内。
  这是五种原译本的字数,他都算得很清楚,总共是九万五千七十个字。可见得夏老心很细。
  玄义微言。深文奥旨。无一语而不详参。无一字而不互校。务使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于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
  这一段是梅老居士对於会集本的评语。这个评语,决定不过份,恰如其说,才知道这个本子会集得好,会集得是真正不容易,若不是再来人,决定做不出来的。因为会集,比译经难,甚至於比注经更难。
蕅益大师,我们不知道他是什麽人再来的?他老人家作《要解》,印光大师对《要解》赞叹:「即使古佛再来,给《阿弥陀经》作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我们晓得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我们猜想,蕅益大师不是阿弥陀佛再来,至少也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否则的话,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还得了吗!
  中国人有幸,确实是多逢诸佛菩萨再来,应化在我们世间,替我们整理典籍,重新建立我们的信心,使我们这一生能得度!这样的大恩大德,的确是粉身难报。
  往往因一字之求安。浃旬累月而不决。
  这是指取舍。五种本子里为了取那一个字,十天(「旬」是十天)、累月,都很难决定。所以他会集这个本子,一直到完成,用了十年的时间。这个本子字数并不多,十年的时间才完成!以他的学问、修行的功夫,还要花这麽长的时间,的确是不容易的事情。
  日日祷於佛前。时时萦诸梦寐。此其敬慎。虔恭状况。皆光羲与慧老法师所目睹者也。
  这都有证明,是慧公梅老亲眼看到的。
  故其精诚所感。屡现瑞徵。兹恐骇俗。姑不具引。
  这几句话非常的含蓄,他的感应实在是多,而且不可思议。我们印的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里面有一张夏老居士的照片,这一张照片曾经多次地翻印,不太清楚了,但是还可以看得见,他头顶上有一尊佛像,鞋子底下放光。原来的照片上很明显。
  现代人求感应、喜欢神通的太多了,所以黄老居士对於这一些事情一字不提,是很有道理。感应瑞相决定是有,可是不要去理会它,这不是重要的事情,重要是我们的心得清净。经题上面讲「清净平等觉」,心地清净、平等、觉而不迷,这才重要。
  从序文里面,使我们看到老一代的含蓄,决不以神通感应来夸耀!所以老居士的事蹟,一直到今天,黄老居士不肯公布,也只是私下给我们谈谈,还一再嘱付不要对外人说。老一代跟这一代不一样,这一代没有瑞应也要说一点,免得人家瞧不起。还造谣生事,怎麽得了!过去的人,有这些事情,不肯说,也不愿告诉你。
  是以及其告成也。
  这是会集成就,这个本子完成了。
  文约而义丰。
  「文」是文字。文字简约,经文不长,而且文字并不深,几乎人人都能看得懂。这个太难了,是真正不容易。「义丰」是意思圆满。
  理显而词畅。
  「理」,看起来并不很深,都能看得懂。词句非常通畅,读起来很流畅。
  醒眸爽口。易记易持。无艰深畏难之虑。有殊胜易往之感。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
  这确实是《无量寿经》最善之本。我在北京,黄老居士告诉我,在这个时代,同修贵精不贵多,所以他不主张热闹,主张清修。道场重实质,不重形式(外表形式如香火很盛,信徒很多,皆不应重视);修行重一心不乱,重在净念相继。不重感应,不重神通。念念教我们真正修行。他虽然是密宗的上师,他告诉我,大陆上这四十年来,十亿人,学密成就的只有六个人,太难了。所以凡是跟他学密的,他都要求必须要读三部经:第一是《无量寿经》,第二是《弥陀经要解》(蕅益大师的《要解》),第三是《普贤菩萨行愿品》,发愿求生净土。这三部经,学密的人要不认真去读诵、修学,不可能成就。
  修净土宗的,他就只教一部《无量寿经》,要熟读、要依教奉行。而且告诉我,他有十几个学生,他们有病,或遇到困难,不看医生,也不吃药。全家念《无量寿经》,念观音菩萨圣号,一直到病好。学生都给我作证,确实是如此。这部经可以治病!我相信。
  所以这些年来我常常教人,这个法门是大家最希求的。求什麽呢?第一不老,第二不生病,第三不死。你要不要呢?这个法门是不老、不病、不死。你要肯相信,你也能做到。这部经的功力实在不可思议。能相信我的话,照我的话去做,都有效果。而且效果之快,实在是不可思议。三个月就见到效果,六个月你就有坚定的信心,业障消除。
  什麽叫业障?从前每天精神提不起来,头昏脑胀,遇事糊里糊涂,三个月之後精神饱满,耳目聪明;以前一天十二小时都睡不够的,现在睡三、四个小时就够了,这是业障消除的现象。很多人得到这个效果,真实功德,经中讲的「惠以真实之利」。得到了证明。
  这部经上讲什麽?简单讲,经上讲三个真实。「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就是禅宗里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住真实慧」,你念这部经、念阿弥陀佛,你的心住在真实智慧里,就是般若智慧里。「惠以真实之利」,这部经是佛给我们最真实的利益。在一切经里面,讲三种真实的很少,唯独本经具足。
  每一持诵。恍若置身於清净庄严之域。
  这是老居士自己说的感受。每一次,用恭敬心、用清净心、用真诚心念本经时,就像自己在西方极乐世界一样。
  徜徉乎华池宝树之间。如觐慈光。如聆法语。诵者忘倦。听者生忻。随分领解。各如其量。摄凡浊介尔之心。入圣众俱会之境,易全真成妄之念。为背尘合觉之行。果能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不但拔将来之苦果。实已获现前之福利。非真修净业者。不觉其妙。非曾涉教海者。莫窥其深。
  最难的关口是在四百遍到五百遍。能够通过之後,即使要劝你不念,也都做不到了。现在在台湾从北到南,念这部经的人很多。一天念五遍的人非常多,还有一些念十遍、十三遍的,有人在四年当中念满一万遍的。确实消业障,开智慧!
  不管是修学那一个法门,佛法从那里入?从清净心入。心不清净,不能入道。念经就是把你的分别妄想业障念掉,恢复到自性清净。我们所求的「无量寿」,我们所期望的「庄严」(就是美好、圆满,生活上样样没有欠缺,事事如意),从那里去求呢?「清净」心、「平等」心、「觉」心,都在经题上!心不清净怎麽行?要如何能恢复清净心?读《无量寿经》。
  专修净业的人,在台北、在美国、在南洋,我们的早晚课跟一般道场不一样。我们早课念《无量寿经》第六章(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念完之後,念佛、回向、三归依。晚课念《无量寿经》三十二章、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等六章。念完之後,也是念佛、回向、三归依。我们的早晚课是这样作法的。我们只有一个目标,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专修专弘,这样才真正做到大势至菩萨讲的净念相继,不夹杂、不间断。
  吾尝谓欲弘佛法於今日。必须提倡净土。欲弘净宗。必须先弘大经。
  「大经」就是《无量寿经》,这是净土宗的大经。此四句真为具眼知识。
  果能人人持诵。则因果自明。身心自洁。劫运自转。太平自至。
  这都是我们所期望的,如何能达到呢?如何能变成事实呢?受持《无量寿经》非常重要,我们心里的愿望都能达到。学佛的同学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消业障。要想消业障,先要知道什麽叫做业障?好像我们抓贼,一定要认识贼是谁,才能把他抓到。业障就是妄想,就是贪、瞋、痴、慢,起心动念就是造业,业就障碍你的清净心,障碍你的平等心。果然能把贪瞋痴慢都断掉,业障就没有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来的业障?这些说得容易,做起来很难。
  佛教我们这个法子好,一天到晚念经,一天到晚想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讲的「忆佛,念佛」。「念」是「心念」,口不念没关系,心里要念,心上真有。「忆」是「想」。只要将经念得很熟,常常想念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想阿弥陀佛自行化他无量的功德。常常想就不想别的;常常念佛,就不念别的。这样你的心才会清净,业障才会从根拔除。所以为什麽教你要多念?为什麽教你要熟念?你念熟了,起心动念都是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才相应!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经不熟,怎麽可能相应?
  一天到晚与「人我是非、贪瞋痴慢」相应,这是六道轮回的业因。不能与西方极乐世界相应,就与六道轮回相应,没有第三条路好走。这两条路摆在我们面前,由我们自己选择。
  我们求的是「因果自明」。刚才我给诸位报告,早晨念第六章,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要把阿弥陀佛的本愿,变成自己的本愿,我的心愿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我们目的在此。晚课念三十二章到三十七章,就是明了因果。古德提倡的持戒念佛,这六章经文就是戒律,里面讲因果报应。使我们起心动念,处世待人接物,都要用经典作一面镜子,时时刻刻检点自己的过失,改过自新!
  佛门常讲「开悟」。什麽叫开悟?天天都知道自己的毛病,这个人就开悟了。能够把自己的毛病改过来,就叫「修行」。心地清净平等,这人就「得道」了。身心清净,怎麽会生病?病从那里来的?病从身不清净来的。身怎麽不清净?心不清净,身就不清净,什麽毛病都生出来了。果然身心清净,没有理由生病,没有理由衰老。所以现在一些退休的人,他心里不想佛,他天天想老,想自己一年一年老了。他怎麽会不老,当然老。又想老了就该有病,所以毛病都生出来了。老是自己想来的,病也是自己想来的,死还是自己想来的。这是打妄想。如果念头一转,转成专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有病,阿弥陀佛不老,阿弥陀佛也不死,就都转过来了。就看你会不会转,关键在此。
  前清盛时。万善殿常课此经。故得宫廷整肃。政治清明。由彼时群知因果。故能上下相戒。朝野相安。咸同而後。此经辍诵。朝纲紊乱。国势随衰。
  清朝开国的皇帝,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人真正了不起,在我们中国历代帝王当中找不到的。我看过他们所批的奏摺(就是批的公文),真的是爱国爱民,念念都是为老百姓福利著想,真难得。他们不是人民的公仆,他们是人民的父母,以父母之心爱护老百姓,像爱护子女一样。读经就是他们发起的。宫廷里面读经,读《无量寿经》,大家没有不服的。不是读皇帝的诏书,也不是念他的语录,而是念《无量寿经》,上下都跟阿弥陀佛学。宫廷里面每一天课诵《无量寿经》,所以上下相安,因为大家知道因果,建立共识,社会安定。
  「咸同而後」,咸丰、同治之後,慈禧太后专政,大概看这个经里面说的都是她的毛病,她听了很不舒服,於是辍诵,不要念了。清朝国势就这麽衰落的,背弃了因果,胡作妄为。如果真正遵守祖宗家法,恐怕到今天还是清朝,不会有民国。所以清朝怎麽亡的?亡在慈禧太后的手上,这是一点不为过的。这麽好的制度被废弃了。
  今此本既出。不但为净宗前途贺。且可为世运前途幸也。
  在末法时期,唯一能使我们享受真正利益,连学佛的人也不例外,要求快、要求新、要求变,这三个要求都在这一部经之中,它确实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很可惜的,认识的人不多。所以凡是依照本经修学,尤其得到真实利益的人,一定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你自己没有得到真正利益,你就不必说;得到真正利益,真正的好处,一定要告诉别人。我们希望大家都好。
  每忆沈谷成居士。有众生福薄。大经尘封。提倡无人。佛恩难报之语。辄生慨愧。
  这是梅老居士当年看到前人所说的话,自己非常感慨惭愧。亦是为此经作序,冀报佛恩万一耳。
  今幸因缘成熟。宝典放光。本经有云。值此经者皆可得度。
  这一句经文是在第四十五章。不管在那一个时代,遇到本经,能够依照这一部经的理论方法去修行,没有不得度的。
  彭二林曰。
  「彭二林」就是彭际清居士。
  此实无量劫中。希有难逢之一日也。
  二林居士这句话是对於《无量寿经》的赞叹。他著有《无量寿经起信论》,台湾有单行本流通。彭际清也非常了不起,他是世家子弟,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相当於现在的国防部长。他是贵族出身,一生学佛,佛法的造诣非常之深。《华严经》那麽大的经典,他归纳《华严经》修行的方法,写成一本《华严念佛三昧论》。他著有《无量寿经》的节本,而且给它作注解,叫《无量寿经起信论》。他能有幸遇到这本经,很感叹地说:「此实无量劫中,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今天遇到了,确实也如此。无量劫中希有难逢,我们今天遇到了。
  然则遇此经者。可不宝诸。
  所以遇到这一部经,一定要知道珍惜,要宝贵。要熟读、要精解、要依教修行。
  有智之士。幸勿忽诸。
  真正有智慧的人,千万不能够疏忽,不能轻易放过。
  梅序竟。
  夏莲居老居士有三首偈,我们在这里念一念,作为今天我们开经第一次的结论。明天跟诸位介绍经题。
  传译独多来最先。五年读校亦前缘。慈尊加被成斯本。
  这是赞叹本经。「传」是从印度传到中国,「译」是翻译。传来的原本是多种不同的梵本,翻译共有十二次,所以说是「独多来最先」。即使我们今天面对这个经本,我们能够宣扬,大家能够听得懂,能够解其义,也是诸佛如来神力加持。没有佛的神力加持,我们讲不出来,诸位也听不明了。
  遍放神光照大千。
  这是有待於我们大家努力,把这个经本普遍介绍给一切众生。无论在国内、在海外,这是我们本分应当要做的。方法要善巧方便,特别是接引外国人。外国人能接受,而且很欢喜接受。
  在美国我作了一个实验。我们的道场开了一个宴会,把附近一条街上的外国人都请来,用素食点心招待他们,告诉他们,我们在这个地方作些什麽,让他们了解。他就问我,学什麽的?我告诉翻译,不要讲净土宗,介绍我们是学阿弥陀佛的。他就问,阿弥陀佛是什麽意思?我说阿弥陀佛是「长寿」的意思。他点点头,他们也喜欢长寿。阿弥陀佛是「智慧」的意思,智慧他也要。阿弥陀佛是「快乐」的意思,这更要了。怎样才能得到长寿、智慧、快乐?心要清净,身要清净。他点点头,他都要。我说,都要就好办了,净土宗在美国弘扬就不会有障碍了。
  所以在外国,讲经说法要求简单明了,我所讲这四句话都是经上有的。无量寿是长寿,无量光就是智慧,清净平等觉就是心清净,极乐世界就是快乐。都是经上有的,他都要,这好办了。
  此是净宗第一经。
  前面跟诸位介绍过了,此经不但是净宗第一经,是释迦四十九年所说的第一经,也是十方世界诸佛如来所说的第一经。
  我过去学佛,对於佛法始终有一个怀疑,就是佛是不是真的万德万能?佛如果是真的是万德万能,假设一个人造很重五逆十恶的罪业,马上就要堕地狱了,佛能不能教他立刻成佛?如果佛有能力教他立刻成佛,那我就佩服,佛确实是万德万能。佛要没有办法,那佛的智慧德能还是有限。到读了本经之後,才知道佛是真的万德万能。阿鼻地狱众生,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不退成佛,这还有什麽话说。问题就是你肯不肯接受。不怕你造再重的罪业,你肯不肯相信?肯不肯接受?肯不肯依教奉行?如果你肯,佛确实有能力帮助你立刻成佛。你看看那一部经,那一个宗派法门有这样殊胜,这样快速?找不到。所以方便究竟,第一圆满!它确实是第一经啊!十方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第一法门,你不能接受,不得已,才讲第二、第三。
  所以能相信这个法门,能够接受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修行,没有一尊佛不护念你,没有一尊菩萨不佩服你。为什麽?多少菩萨想求这个法门,求不到。这是经上所讲的,这是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文殊、普贤、观音、势至都佩服你。因为文殊、普贤修了多少生、多少劫,才遇到这个法门,你怎麽一学佛就碰上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地位平等。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真实不可思议!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跟观音势至地位完全相同。
  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博地凡夫,一身的罪业,怎麽几天就跟观世音一样?没人相信。不但你不相信,阿罗汉、一般菩萨都不相信。可是这是佛说的,佛不说假话,句句真实。所以这个法门是真正难信之法!
  详赅圆顿括三乘。
  「括」是包括,是把整个佛法都包括在里面了。这是一切佛法的精华,一切佛法的纲领。
  若非夙植福兼慧。虽欲暂闻亦不能。
  如果不是过去生中修福修慧,没有极深厚的福慧根基,你想暂时听一次,都没有这个缘份。由此可知,今天与会的同学,你们过去生中福慧因缘成熟,这一生成佛的机会到了,现在就看你们愿不愿意成佛了。你能把握住这个机缘,这一生必定成佛。
  此事本来也太奇。顿教一念越三只。
  「一念」就是阿弥陀佛这一念。「三只」是三大阿僧只劫。依照其它法门来修学,从凡夫到成佛要经历三个阿僧只劫。我们现在的修学不算,三个阿僧只劫从小乘初果算起。初果是三不退中的「位不退」,从这一天开始算起。你要没有证得初果以前,都不算。证得小乘初果之後,三个阿僧只劫才能修成佛。可是我们这个法门则不必要,就一句阿弥陀佛就成功了,就超过三大阿僧只劫了。你说小乘阿罗汉、辟支佛怎麽肯相信?当然不能相信。
  佛云难信诚难信。
  真的难信啊!这不是假的。
  万亿人中一二知。
  这确实太难了。诸位要是能够相信,能够接受,你是万亿人中之一、二。所以诸佛欢喜,菩萨赞叹。希望同学们要珍惜这一会。
  这一会时间虽不长,可是对我们这一生修学是关键的一会。我们这一生能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在这一生当中圆证不退成佛,就在这一念之间。所以希望同学们珍惜,希望在这一会里建立坚定的信心,把净宗的法门搞清楚,认真努力地依教修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29 1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扎西德勒.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4 0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吉祥如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5 00:57 , Processed in 0.1464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