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131|回复: 12

惟贤法师文集选《念佛与悲智兼修》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5 1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惟贤法师简介

    惟贤法师,俗姓邱,名兆红,生于公元1920年7月6日(农历庚申年五月廿一),重庆蓬溪人。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市佛学院院长、重庆慈云寺方丈。法师父母早逝,少小失恃,倍尝人间苦辛。七岁读私塾,熟通《四书》《五经》。十至十二岁在蓬溪县白塔寺拜定光法师出家,深得爱护。十三岁至十五岁时,在王恩洋先生创办的龟山书院学习。1936年法师到重庆缙云山,考入太虚大师创办、法尊法师主持教务的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由普通班至专修班,循序渐进,学识精深,才华横溢,诗文并茂,并学习了藏语、英语。法师在《海潮音》《佛化》周刊上发表唯识、因明诸多论文,深得太虚、法尊大师的喜爱和器重。太虚大师对惟贤耳提面命,给予了他极大的教益。1938年法尊法师为惟贤授沙弥戒,二十一岁在开县大觉寺依止松雪法师受比丘戒。1941年毕业后即开始弘法事业,随松雪法师在开县创办了大觉佛学院,先后任教授、教务主任、副院长等职。同时创办并主编《大雄》月刊,著有《心经讲录》《唯识纲要》《因明纲要》《淡泊诗集》《大觉诗稿》《中国佛教青年之前途》等著作。建国初,法师任重庆能仁寺佛化学校教导主任兼重庆市佛教协会筹备工作组秘书长。期间,慈航法师在台湾主持佛学院,来信请法师去任教,由于当时国内形势,大家都劝法师前行,惟贤法师在给慈航法师的回信中写道:“总有一天大陆会佛法重兴!我要留下来。”不久,法师蒙冤受屈。三十四岁的他以对佛法坚定的信念,在铁窗里度过了二十六年零十个月的光阴。1980年法师回到重庆慈云寺,领时命、顾大局、理万机,投入到弘法利生的繁忙工作中。修复一新的慈云宝刹,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重点寺院,成为当代著名佛教正信道场之一。法师秉承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的遗志,毕生提倡和实践人间佛教精神,主张佛法要为现实人生服务,要用佛法的智慧建设如法的人生,才会让人生充满解脱、快乐和幸福。为了体现人生佛教的精神,法师身体力行菩萨精神,于国内最早创办佛教希望工程,先后成立佛教慈善功德会,开展救助贫困母亲工程,组织僧伽培训班等等利乐有情。惟贤长老不顾年事已高,不辞辛劳,受邀于各地弘法传戒,走西北、下江南、登天台、上庐山,并出访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法音遍布海内外。惟老为佛教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为慈善事业的开展四处呼吁,为佛教人才的培养竭尽全力,凡接触和了解惟老的人们无不钦佩和感动。


================================================================================

                                 念佛与悲智兼修
                                    ---惟贤长老为四川遂宁广德寺念佛会歌咏队的开示


    利用这个时间,给大家讲一讲念佛与悲智兼修。你们念佛很诚恳,昨晚上听到你们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难得,这种精神是很不错的。净土宗所主张的一般来说就是念佛往生,但有些人忽略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念佛还要有资粮。念佛当然很重要,但是念佛还要积累资粮,在《观无量寿经》里讲,要用心念佛,我们一般念呢,心、口、耳朵都要结合,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保持念佛的正念,三结合很重要。口念洪名,心观想西方三圣,耳朵听自己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一句是一句,这就可以做到心不散乱,如果你光是口头念心里乱想,耳朵也不听,这就结合不起来,就念得不专一。三结合就是这个方法。但是还不要忽略了佛说的三心念佛,什么三心呢?第一个正直心,第二个深心,第三个广大心或者称发愿回向心,这三心很重要的。这个三心念佛就说明念佛不能只是口头念,着重是内心,心与口相结合,除了我刚才讲的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方法以外,重要的是要保持三心,以三心念佛就是真正的念佛。什么是直心?直心就是真实的心。正直嘛,佛经讲直心是道场,什么是道场呢?道场就是修道之场,是佛的境界,所以禅宗讲你在生活中保持平常心就可以见道。什么是平常心,也就是直心,不虚妄分别,不攀缘外境,内心不邪,不歪曲,这与佛心就相合了,你有这种心,正直心、真实心,不是歪曲心、不是虚妄心,一点虚假来不得,一点歪曲来不得,一点邪恶来不得,这个就与佛心相合了,所以,第一要保持正直心,直心相当重要的。第二叫什么心呢?叫深心。深心就是很深广的心,深啊,如大海的渊深,就是广行善事,一举一念都与广大善事相结合,不忘善法,起心动念都在一个善字上。这个‘善’字的定义在佛经来讲,凡是以利人为前提而不是以损人为前提,结果是他利自也利,自他俱利称之为善。善有三种:一、人天善,五戒十善即包括在里面。二、解脱善,就是修解脱行,声闻、缘觉、罗汉求身心解脱。三、菩萨善,要修六度四摄。佛家讲的‘善’要包括这三个内容,不比普通人说的,我做点好事叫善,佛家的定义很深刻,范围很宽广,内容广大而深微这叫做深心。起心动念与善法相应,不管小善、大善,不管人天善、解脱善、菩萨善,起心动念无不是善法,很深微的,无所不见、无所不闻,在暗室之中,内心都保持一种善良,这个就是深心。第三是发愿回向心,又叫做广大心。什么是广大呢?有智慧有慈悲就是广大,智慧不迷于因果,懂因果的道理,不昧因果,在这个基础上处处能够去掉我见,消灭自私自利的观点,具足无我见,即是智慧。有了智慧就有大悲观,众生平等,冤亲平等,因此我要尊重众生,报众生恩。大悲心表现在方便行上,处处与人方便,以各种方式救苦救难,别人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别人的安乐就是我的安乐,这叫做无缘慈同体悲。无缘慈就是不分对象,不像世俗之见,要分别有钱无钱,地位高低,有力量没力量,这个民族那个民族,这个国家那个国家,慈悲心就不分这些,也不分别是鬼是神,是人是畜生,悲心是广大的,他人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他人的安乐就是我的安乐,这叫无缘慈。视别人的安乐为我的安乐,别人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叫同体悲,因此自己念佛,要处处想到苦难的人、苦难的众生,以自己所做善事的功德和念佛的功德回向他们,不据为己有,使他们都能同沾利益。而且在实际行动上处处方便人,解除别人的苦难,这叫做发愿回向心,又叫做广大心。我刚才讲的两种方法相当重要,一种就是口、心、耳结合,保持正念,二种在发心基础上要保持正直心、深心、广大心,这样结合,就能达到真正念佛,不是嘴巴念,心头又另外想其他事,或者恶念没去掉,处处损人的,这个与念佛都不相应。这就是我第一点讲的保持三心念佛。

    第二点讲正念与助念。正念就是执持名号,像你们昨天晚上都在念佛,这就是正念,这是念佛的正因。六字洪名功德很大呀,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也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正因。但正因不能离开助因,助因就是天亲菩萨《往生论》里讲的包括礼拜、赞叹、持诵、观察、发愿回向。礼拜就是要拜佛。你们歌咏佛的功德也属赞叹,早晚上殿唱赞子都是赞叹佛的功德嘛。持诵就是持诵经典,净土经论或其他大乘经典,要与诵经相结合。观察就是内心要有正确地观察,例如《观无量寿经》指示十六观,最简单的观察就是观察佛像放光明,西方三圣像放光明,其他如佛法的基本观点,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叫四念处,这是正确的观点。一切是变化的,没有常住的,人有生老病死,宇宙有成住坏空,事物有兴衰成败,这一切变化属于心法现象,就是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一切法无我,包括五蕴无我,没有一个实在的我体,这就是四念处观。学佛的人就要基本保持这四念观,在四念处的基础上再观佛像,他就很恳切,这是观察。发愿回向,要发愿度众生,发愿成佛,发愿学修佛法,发愿断烦恼,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四宏誓愿。回向就是以自己的功德,念佛或者修善法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人,回向就是法布施,以法施人,以你的善法功德施人叫做回向。我们如果只是念佛,这是正念,结合礼拜、赞叹、持诵、观察、发愿回向,就是助念,就是一种助行。有些人说念佛不要诵经啦,这是错误的。不要看经啦,也是错误的。净土宗的大德,根据经典就提倡要持诵,怎么能不诵经呢?最低限度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你要读诵,不能说不读嘛,这是助念,也是助行,这是我第二段给你们讲的。

    第三段是《观无量寿经》讲的三福业。三福业就是念佛的资粮,实际上的助行。修三福业,这三福业就与现实是相结合的,要注意这个问题,也是我今天要讲的中心思想。念佛人修行,除了念佛以外,就要结合现实,结合社会,结合你的生活培修福德。有些人认为我关门念佛就算了,但根据佛的教义不是那么回事,那是片面化,念佛怎么能与生活脱节呢?怎么能与社会脱节呢?若是脱节,一个是你念佛没种资粮,缺乏资粮就缺乏生西的条件,二个世间上的人难免要讥议,批评你念佛人百事不管,什么都不关心,只是等死,生西方极乐世界。别人误解学佛是消极、迷信,所以关门念佛是完全与佛经不相应的,佛经所讲的念佛要修三福,三福业就是实际行动,不与现实生活相违背,特别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世出世间要相结合,出世间智、无漏智是建立在世间智上面的。二谛融通是什么意思呢?二谛是胜义谛与世俗谛,胜义谛就是出世间智,世俗谛就是世间智,我们佛法讲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缘起就是世间智,性空就是胜义智,两种要结合,没有缘起你见不到性空,有性空才能真正了解缘起,这叫二谛圆融。所以世间智讲因果缘起,讲因果缘起你就不能违背因果啊,你不能不种善因呀,种善因就应有实际行动呀,不能说一天念佛就无所事事,好事都不做,什么都不管了。怎样才是真正学佛呢?不违背因果法则,止恶行善,要合这个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证入胜义谛,这是两种结合。根据这个原理,我们为了证得世间智、胜义智,首先要通达世间智,那就不能违背因果,不能违背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履行正道,有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明因识果,止恶行善,履行八正道,进一步学菩萨发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修六度四摄。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四摄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行布施就能舍,救苦救难。爱语就是与人相处和合、团结。利行就是行为正当,处处是利益别人,广利众生,这叫利行。同事就是与众生同甘共苦,生活上处处能够扶助别人,六度四摄就是在行动上的表现。在净土经典里,修三福业是很具体的,三福业包括一切善,即人天善、解脱善、菩萨善。第一个福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人天善。要孝敬父母,恭敬师长,你念佛不能不孝敬父母和恭敬师长呀,另外要修慈悲心,广行十善,十善范围广得很,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说四众坏语言,在意识上戒除贪嗔痴,这就是人天善,是学佛的基础。你不履行这个,你就丧失了学佛的基础,也就不能完成人格。你品德都没有了,学什么佛呢,念什么佛呢?这是第一个福业。第二个福业:“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叫做解脱善。学佛的人,要达到身心解脱,意业清净、身业清净、口业清净,那就是不污染。我们这个内心像明镜台一样,保持干净,随时打扫,随时拂拭,那就要修戒定慧,第二条就包括戒定慧。受持三皈要以三宝为终生的皈依,要具足众戒,你们居士就要各自守好五戒、八关斋戒或居士菩萨戒,内容很多呦,这些都是有利于众生的,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作为一个佛教徒,念佛要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什么威仪呢?行住坐卧要端正,不要染污,不要歪邪,这叫做解脱善,达到三业清净,做到身心解脱,身解脱不为业障所累,心解脱不为烦恼所迫,慧解脱不被无明所染。使内心净化,就要好好守戒,这就与生活相结合了,与履行正道相结合了,这是第二条福业。第三条福业:“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菩提心是广大心,学佛人最终的目标不是想来世好,不是生天,也不是成仙成神,因为那些都是不彻底的,仍然在三界之中,我们的目的是完成佛道,要成佛果,但如何成佛呢?首先就要度众生。怎样度众生呢?就是把自己这个生命奉献于众生,在群众中做好事,救苦救难,广行六度四摄,这就是成佛的因,所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以化众生而成佛,这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包括广大的智慧和广大的慈悲,所以第三个福业第一句就是要发菩提心,这菩提心就不是关起门百事不管,各人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那是不行的。要处处想到别人的苦,要把自己投入群众中。佛在世时,有一个弟子问怎样才能使一滴水不干枯,佛告诉他把一滴水投入大海之中就不会干枯。这个比喻很好,要让我们慧命相续,使我们的生命发生真价值,就必须把自己奉献于众生,那么这个人的生命就永远不干枯,生命就会永远有价值。《楞严经》上讲:“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要把我们这个身心奉献于整个十方尘刹国土众生,才是真正报佛恩。报佛恩就是要学佛法,以佛法的行持来报答佛,你真正能履行佛法,就能真正报佛恩,若不能根据大乘经典指导自己走大乘道路,你不能够报佛恩。所以发菩提心内容很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对因果的道理要深信无疑,因果道理是佛家的根本准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善多福,行恶遭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经常要读诵大乘经典,大乘经典意义很深,范围很广,目的很高,必须要以大乘经典为行持。净土法门属于大乘法门,因为他目的是成佛,成佛又来度众生,与现实相结合。最后一句是劝进行者,我们不但自己这样修,还要劝有缘人这样修,使大家都能进一步提高。我以上讲的三福业就是净土资粮,资粮就等于是我们上路必须带干粮,以免路上饥饿没有吃的,这三福业是净土资粮。不妨再明确的说,第一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与生活完全有关系,处家庭、处社会都应这样。第二个“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就是说以三宝为自己的皈依处,不能违背,重要表现就在于护持众戒,不犯威仪,你学了佛就要守戒,要清净身心,使内心净化不染污,虽在六尘境界之中,而不染污六尘境界,身心才能达到解脱,这叫做超尘出俗的精神。如我们到市中区解放碑去,一般人看到好吃的,好穿的,听到好听的,他们就迷惑了。学佛人到解放碑就不同了,不会贪恋这些东西,生活方面只是衣食具足够用就算了,少欲知足,生活简单朴素,用不着贪,他的精神追求就与普通人不同,这叫超尘出俗。保持这种精神,三业清净,这就是护持众戒的根本。既不染六尘,也不是离开六尘,而是在中间做佛事,什么是佛事呢?在六尘中度众生,与众生不相脱离,这就是佛事,不一定说敲木鱼、念诵才是佛事,这也是与实际生活相接触的,相应的。第三进一步说明大乘精神,“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学菩萨,修菩萨乘。作为佛教徒,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要搞文化事业,慈善事业,凡是有利于人民,有利于众生的事,我们都可以搞,不能光顾自己,不顾别人,只是关门念佛不管门外的事。所以,能这样念佛很重要,一定要有正确的观念。

    现在有一种歪门邪道,那就是本愿法门,我给你们讲讲。本愿法门来自日本,日本京都有个东本愿寺,还有个西本愿寺,是日本真宗建的。日本真宗的祖师是谁呢?叫亲鸾。他的生活行为是吃酒吃肉,而且娶得有妻室。现在的日本和尚,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有家室的,而且这个家庭在庙上,不像我们中国的出家人,不像我们中国的寺院。我们的出家人,是在外面招收的,他用不着招收,生的儿子就是自己的徒弟,自己的夫人就在庙上,他们的佛教就是这种佛教。真宗的内容把净土里面的修三福业,守戒、发菩提心,都不讲了。你要发菩提心,读诵经典,要守戒,要培功德,要做好事,他认为你这个是杂修,你想他好歪曲佛家的理论哪。他提倡什么呢?就是念一句佛号。他的理论就等于我们准备坐火车去某个地方,什么都不用带,念一句佛号就等于买了火车票,就可以到那个地方去,不管你念多少,你打麻将赌钱也可以念,吃酒也可以念,你只要念一句佛号就行,这个理论多歪曲啊,简直歪曲的很!虽然他提倡念佛,但实际与佛的经论,与净土法门是完全违背的,那恶人就可以尽量作恶,只要念一句佛号,临终就可生西,这第一点与我们的佛理本义相违反。第二点就是放纵恶人,以念佛的名义掩护罪恶。现在有人在提倡本愿法门,但是处处遭到反对,其中一个人叫圣苏。这个人来过重庆,也去过乐至,他最初在江西提倡本愿法门,他是九华山人,因为他在九华山提倡这个法门,他的师父就教育他、批评他、呵斥他,他不听,就被撵下山。这次我遇到他师父,老法师给我讲:这个家伙邪知邪见的,乱宣传,我把他撵出去了。这件事,好多居士不知道,他出来后到江西,后到四川宣传本愿法门,江西宗教局、公安局都要找他麻烦,可是他东窜西窜又窜到四川乐至、重庆来了,他宣传的是一种邪法,一种歪门邪道。有正信的居士,是看得清楚的,你们一定不要相信。你想只是念句佛,生活行为不讲究,这些人不孝父母,广行杀戮造罪,只要念句佛就生西了,这是什么理论啊?净土经典所讲的要有助行,要有资粮,要修三福业,就是包括人天善、解脱善、菩萨善,要持戒,要发菩提心,要广种福田,广行善事,念佛人不讲这些怎么行呢?本愿法门与现实不相结合,与佛说的不相应,与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以及赵朴老提倡的人间佛教,完全是背道而驰。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是在做人的基础上把人格提高,再行菩萨道,救苦救难,就是我刚才讲的广种功德、广行善事,包括文化事业、慈善事业、福利事业、赈灾救苦等等。这就必须要与现实相结合,这就是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和赵朴老提倡的人间佛教的重点思想。

    今天利用这个机会,给你们讲念佛要不忘悲智兼修,有悲心就有福,有智慧就可以不染,内心达到清净,这就是必须与现实相结合。因此,你们在遂宁成立念佛会,除了念佛以外,还可以讲经,讲开示,另外成立歌咏队,还有一点就是搞慈善事业、福利事业,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救济贫穷,赈灾修路,施衣施药,那么这样做下去就真正与念佛相结合了,希望你们念佛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能说念佛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念佛要结合三心,要有直心、深心、发愿回向心,以这种心念佛;在行动上有正行、助行,正行就是念佛,助行就是礼拜、赞叹、持诵、观察、发愿回向;另外还有资粮,就是三福业,这几种接合起来。生西方分为九品,上三品、中三品、下三品,根据观经来解释:要生下品,首先要保持人天善,修五戒十善,把人做好,与人处好,与人类达到和谐,做到这一点念佛临终可以生下品。再进一步,你能持戒,清净身心,清净三业,修解脱善,念佛临终就可以生中品。再进一步,你能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与三福业相结合,修四摄六度,发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念佛临终就可以得上品往生,上品往生就与佛菩萨接近了,这是很高的位置。所以根据这些讲法,九品善或三种福业都要与现实相结合,与你们行为相结合,不能说我只念佛,其他百事不管,那是不可以的,这个观点要改变,要纠正过来。希望你们一方面念佛,一方面福慧双修。修福要有悲心,广行善事,广种功德,救苦救难,有这个悲心就有福。修慧要多闻经典,多听、多研究、多思考叫修慧,你能懂因果的道理,懂缘起性空的道理,就有智慧。念佛人要福慧双修,才是真正的念佛。在现实中间既可净化自身,又可净化他人。所以,我们要发心净化自己,也要净化他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在行动上有所表现,这是很有道理的呀!这是真理。希望你们能够本着这个精神来念佛,结合慈善文化事业,这样达到真正的念佛。

    末了,祝你们福慧双修。



                                                                                                                       2000年5月21日惟贤长老于重庆慈云寺宣讲
                                                      净业学人正诚 恭敬整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0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顶一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8 21:2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9-19 0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22 0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法师指点.

    南无阿弥陀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27 0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法师指点.

    南无阿弥陀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4 0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28 0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13 0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14 0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6 0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27 0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5 05:26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