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48|回复: 2

读经的功德利益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7 1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经的功德利益

■台湾/传西


各位大德:阿弥陀佛,今天诸位能于百忙之中,来参加念佛法门“无量寿经”的研讨,因缘特别的殊胜。佛法常讲:‘一切法不离因缘。’经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也就是宣讲这一部“无量寿经”。我今生学佛的因缘特别的殊胜,一九八六年一月五日,广钦老和尚正准备往生的时候,幸运的我,参加往生大会,亲眼见到他预知时至,正念分明,身无病苦,亲自带领我们念佛,现场如同西方极乐世界,所有菩萨皆来迎接,场面感人,因缘殊胜。



我亲近老和尚前后十年,他只教我念佛,而我业障深重,无法信受奉行,眼看著师父就要走了,心中是又难过又著急,泪流满面,希望他能够再住世,但是他往生的因缘已经成熟了,不过他很慈悲的介绍我听经,因而认识了这一部“无量寿经”,才知道念佛的殊胜。



我们学佛首先要认识佛教,佛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因为我们称佛为本师,而学佛者自称为弟子,佛与我们是师生的关系,学佛是在恢复我们本有的无量智慧与德能,能够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认识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那么我们学佛该从那里下手呢?首先,我们要‘一门深入’读诵主修的功课,也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因为这部经份量适中,事理因果详明,老实依教奉行的人,无不快速的感应道交。



我先将“无量寿经”的大意,简单的介绍一下。“无量寿经”将极乐世界的来源、历史、蓝图、依正庄严以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殊胜功德,讲得很详细。全经共分四十八品,第一品到第三品是序分,第四品到第四十二品是正宗分,第四十三品到第四十八品是流通分。修学的结果,全部都在经题上,也就是‘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正觉’。本经从第四品‘法藏因地’开始,介绍极乐世界的缘起,叙述法藏比丘如何的发愿,如何的修行。我们读这部经,最重要的是‘信愿解行’要同佛,我们每天读这部经,在日常生活中,对照自己‘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是不是与经典相符合,如果违背了经典的教训,就要修正,这就是修行;修行真正的意义,就在于改正自己错误的身、口、意行为。



我们要效法法藏比丘在因地的修行,也就是极乐世界的成因,这样才能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相应,思惟法藏比丘是如何的积功累德。



第五品‘至心精进’中,他自己亲眼看到了宇宙间一切的国土,他慢慢的思维,将十方国土的优点全部采纳,缺点全部舍弃,做为建立极乐世界的蓝图,也就是弥陀的四十八愿。他发愿之后呢?再依照四十八愿去修行,愿愿都圆满成就,才成立了极乐世界,成立到今天,已经十劫,而且天天都在讲经说法,他希望我们赶快到那里去修学。



第六品‘发大誓愿’,是法藏比丘修学的成绩报告,全经是四十八愿的解说,西方世界是愿力成就,与十方世界业力成就完全不同,为什么功德利益无比殊胜呢?因为阿弥陀佛以自己修学的利益,来帮助一切众生信愿持名,带业往生,用他一生西方就圆证三不退来供养大众;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又能够常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没有恶缘及退缘,天天与观音、势至等觉菩萨在一起学习,所以能够一生成佛。极乐世界的一切无量,以无量寿为第一殊胜,这是净土第一的超胜,因为寿命无量,有长的时间修行,所以能够不退成佛,这一品是本经的核心,核心中的核心。就是第十八愿的十念必生,也就是这一句佛号,这是十方诸佛所共同宣扬赞叹的,我们若宏扬此经,即为十方诸佛所护持与赞叹,此乃第一得度之大经也。诸位今天能有这么好的因缘遇到此经,能够信受奉行,并非偶然,正如大经中所说,无量劫来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善根相续,善珍惜故。



第廿四品‘三辈往生’,讲到上辈、中辈、下辈往生的条件,皆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三辈九品以“观无量寿佛经”说的最详细。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我们希望到极乐世界去成佛,就必须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因为‘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就是往生的正因。往生必备的条件如下,第一就是净业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身三:不杀、不盗、不淫;口四: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不贪、不嗔、不痴。)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三条十一句话好比十一层楼,后面包括前面,第一条是根本,由此得知孝敬是大根大本,成佛是孝敬扩充到究竟圆满,第二是六和敬有六条,这是与众相处的规条。一者见和同解,二者戒和同修,三者身和同住,四者口和无诤,五者意和同悦,六者利和同均。在团体生活中共事与和合是相当重要的,小至家庭、公司,大至社会、国家、世界,有和才有平,有平才有安,有安才有乐。第三是戒定慧三学,也就是勤修戒、定、慧,用读经一次完成,初学的时候,用读诵三千遍打基础,心定了以后,即生智慧。第四是菩萨的六度,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是看得破、放得下,把心安住在一句佛号上。第五是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最后一段世尊告诉我们,目前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五浊恶世,人们身心的污染都非常的严重,世间争名夺利,汲汲营营,离不开忧喜苦乐,人人都怕忧、怕苦,但他不知道什么是忧、什么是苦,他认为争不来的是忧是苦,其实争来的,才正是苦呢!任何人都好喜、好乐,世间那有喜?那有乐呢?我们处在世间好比待死之囚,囚到监牢混吃等死,不知道到那一天,就提你去枪毙。有什么可喜?有什么可乐呢?又好比鸡笼里的鸡一样,鸡贩一伸手,就得要受一刀之苦;众生也是这样,您看那个鸡,虽然眼看就要被杀了,它为了争一粒米,互相还打架,我们看起来实在可怜,待死之囚,有什么可喜?可乐呢?世间人都喜欢成功,但他不知道成和败,互为因果,唯有智慧者知道,所谓成是败成,所谓败是成败;没有败就没有成,有成必有败。我们看看世间实在可怜,为了争成功,打破头、打破脸,成和败是孪生姐妹,当你成功的时候,就是失败的开始。



从卅二品到卅七品,可以做为我们每天生活的反省,检讨身口意三业的行为,如我们犯了过失,就要依照经训修正。这六品道尽了目前社会的状况,是五恶、五痛、五烧、五浊的世界,道德伦理的丧尽,我们眼前的生活不知道那一刻就破灭。世间人都说是养儿防老,可是世间无常,一般是父亲死,儿子哭,可是儿子死了,父亲哭的也很多,夫哭妻,妻哭夫,兄哭弟,弟哭兄,虽然说是骨肉团聚,可是终归免不了大哭一场。众生行善的少,造恶的多,把世间搞得非常恐怖,偷的、抢的、杀的、害的,由恶业因缘堕入三途。活的时候,眷属一起,命终之后,各走各的路,互不相关,凡此皆属因果报应。所以劝众生应该止恶行善、精进行道,进而求生西方净土。经云:‘心净则佛土净。’念佛法门是易行道,此法门带业往生,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一念皆可往生。佛更劝我们,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今生不向此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接著是流通分,从第四十三品非是小乘,很多人觉得自己关起门来,读经念佛是自私自利,小乘自了汉的作法,没有行菩萨道,其实这是很大的误会。以我自身的经历,当初自己关在家中读诵得到真实利益,而后转变命运才能离苦得乐,自行化他。



今天来到此地,希望大家也能普受其益,以自己修学的成果来供养大众,这就是行菩萨道,我自己努力依教奉行,十几年来读经不间断,因而感动了我八十岁的父母亲,这两年来,他们也是天天从不间断的读诵,天天法喜充满。持诵本经的人,心地会真正的平等广大,因为只要你依教奉行,不管时间早晚,极乐世界广大无边随时等著我们去,一去到极乐世界,人人平等。如果说极乐世界有名额限制,好像联考一样只招收三万人,那么我们就会有竞争的心态,彼此会有嫉妒心,比较谁修得好?谁经读得多?然而了解事实真相时,一切疑虑我们都扫除得干干净净,走在前面的人会帮助后面的人,就像经上说的:‘心无下劣,亦不贡高。’因为只要老实依教奉行,每个人都一定会往生极乐世界,真的是万修万人去,大家都能平等成佛;因为知道有这么殊胜庄严的地方可去,在世间这一切的名闻利养,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争、去求、去比较的呢?有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应当爱乐修行,生希有心,所以世尊屡次劝我们要认真依照本经的教训,真正实践在日常生活中。



从第四十四品中,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由经文得知,此生能遇这一部经,因缘非比寻常,应善加珍惜。第四十五品独留此经,一切法都灭尽了,这部经还留世百年,从此可知,它的契理契机,对治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性,此乃末法救度众生唯一的明灯,我们一定要很珍惜这部大经,于此经中生导师想,常常感念佛恩浩瀚,师恩难报,必须认真的修行,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本经的殊胜,是能接引无量无边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就得不退转。其实只要认真的修行,你在这个世上,就已经不退转了,而且每天都会法喜充满。



当起精进,听此法门。我们将理论方法,了解得很清楚很明白,信心才能够坚固不已,所谓理明信深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我们绝对不要用欺骗的心态去修学,因为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每天自己检讨一下,面对境界的时候,自己的分别、执著、贪、嗔、痴、慢、疑是不是淡了,是不是轻了,我们绝对不能欺骗自己,而必须用真诚心、恭敬心,真正依照经典教训修行。设入大火不应疑悔,只要我们读诵此经,阿弥陀佛就会派遣廿五位菩萨日夜护念我们。所以没有比持诵本经更快乐,更吉祥的。



如果持诵本经之后,还有不顺利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警惕到这是重罪轻报;如果没有遇到此经,我们遭受的果报,一定比现在更大更苦,所以我们不要产生疑悔,一定要努力精进,克服一切的困难。经上说:我们过去曾经供养无量诸佛,才有这个殊胜的福慧遇闻此经,既然我们过去生生世世的修行,又供养过无量诸佛,为什么今天还只落个凡夫身,必定是生生世世修行的成绩单都不及格,没有一次考试过关。知道这个事实,我们不得不警惕今生能够再有这个无比殊胜的因缘,一定不能再错过这部经。要冲破一切的难关,一切的考验,绝对不要再空过此生,何以故?彼无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因为连十地以上的菩萨,都不离念佛。像文殊、普贤这些等觉菩萨,都是修学净土法门。



我们这才明白,千经万论处处指归,都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净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为‘阿弥陀经’,做了一部疏钞。当他晚年,一切都通达的时候,他说出这段话,‘三藏十二部让与他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因为他自己已经找到最稳当,最快速,最究竟的念佛法门,一切放下,专精才能有成就,以后印的经书,是给那些不相信念佛法门的人看的。



第四十七品中,‘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真信因果,把握今生,当生成就。佛教导我们,从早到晚,处世待人接物,要觉正净,他的标准,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因此,我们要天天读诵,读熟了,才能常常想佛,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每天读诵感觉皆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天天有如置身于清净庄严胜境,徜徉于莲池宝树之间。如此圆满的经典,古大德赞叹为净土第一经,理事因果都讲得非常的清楚明白。只要我们能够一门深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今生必定能够往生。



现在我们开始谈谈修行的方法,我们用读经与念佛的方法,来除去妄想转变烦恼。所以读经有两个目的,第一,圆修戒定慧,戒律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果没有造十恶业,就会和西方极乐世界相应。当我们读经的时候,心里不起任何的妄念,就是诸恶莫作;经典是佛陀从真如自性中流露出来的真言,是善中之善,故读经正是众善奉行。读经的时候要专心,这是修定;念经的时候,自始至终念得清楚分明,没有念错念漏,或者颠倒,就是修慧。读经的时候,很容易发现妄念纷飞,妄想很多,随著你天天不间断的读诵,慢慢的是妄念由多而少,读经遍数的增加,妄念会越来越少。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读经就是忆佛,起心动念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这就是忆念,也就是一心,直到妄念少的时候,就可以改成持戒念佛为主,读经为辅。念佛的方法与读经是相同的道理,也是须要每天有定课,佛号由少而多,要记数不能够间断,当你念佛的时候,必须是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唯有这个法门,可以抵挡生死,因为三藏十二部的大经大论,都是讲解这一句佛号的功德利益,所以善导大师教我们念佛三要诀:身要礼阿弥陀佛,口要称阿弥陀佛,心专想阿弥陀佛,身口意三业若是专修,万修万人去;相反地,若是杂修则万人中难得有一两个人往生。



读经念佛,最重要的是在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由此我们得知专精的重要,二六时中起心动念,只有一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念专一佛号才能有功夫,才能伏得住烦恼,念到功夫成片的时候,就有把握往生。



第二,经念到内容熟透,就能随时将佛的教诲,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依照经典的教训做标准,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见解、思想、行为,使我们能够心同佛,愿同佛,解同佛,行同佛。梅老居士序文中写到,‘欲弘净宗必须先弘大经,果能人人持诵,则因果自明,身心自解,劫运自转,太平自治’,理不明要弘净土即难也,故大经适时出现,诚如彭二林居士所云:能遇到此经,此实无量劫中,希有难逢之一日。为什么说这一部‘无量寿经’是这么殊胜呢?因为末法时期的众生,根器已经很弱,好比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你用一般的药物,已经不能够治疗他的病;而且就算是有真正的好药,药效太慢,也同样来不及救他的命,一定要用又快又好的特效药,才能救这个病人。



这部经的殊胜,就在他的感应,非常的快速,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半年就有效应。什么样效应呢?就是心渐渐清净,妄想执著淡了很多,待人处世变得有智慧。诚如经上所言,心常谛住度世之道,手中常出无尽之宝,这就是读经的好处。读经时必须用恭敬心、真诚心,而且每天都有定课,由少而多,并且合记总数,一天都不能够间断,依照你目前所能空出来的时间,来定定课,刚开始读诵的时候,前五百遍是最困难的,这是因为以前自己的业障非常的重,所以必须要用很大的耐力跟坚持,去冲破这些难关。



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他的秘诀在于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不管再怎么苦,每天的定课,都不能间断,真肯老实依教奉行,当你读到超过一千遍以后,境界就非常殊胜,真正是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依报正报都会随著转变,事事顺心,身心健康快乐,心想事成。只要你真肯用功,用一年的时间,就会觉得自己心地清净很多,妄念很明显的少了很多,心清净妄念少,精神好,少病少烦恼,而且更有智慧。



像我本来是一位家庭主妇,刚刚开始读诵的时候,家庭事情还是很烦杂,因为这是我的依报,没有多大的福报。第一年我一天定三部,不间断的读,一年下来,就读一千多部,心定了,身体也开始转好,感冒也少了。以前一身都是病,最近渐渐觉得身体慢慢的好起来,家庭的工作也比以前轻松,经济情况也越来越好,事业也很顺利。当时我并无所求,只是老实依教奉行,自己并不觉得这就是感应,第二年一天开始就增加读了五部,一方面也因为读熟了,也快了,读起来快多了,很快就读到三千部。那时的感觉,更是殊胜,身体很轻盈,睡眠少,一年当中,连感冒也没有了,福报越来越大,心想事成,时间越来越多,妄念越来越少。第三年,睡眠更少,早上三点就起来,一起来就开始读经,一坐下来连续就读五部经,读到一部经妄念剩下一两个。



以前最早刚开始读的时候,整部经因从头到尾,几乎都是妄念,所以身心非常不健康,精神也非常的不好,所以开始读到有效用以后,自己就欲罢不能,也尝到清净心的好处,心地清净,天天身体轻松愉快,真正体会到妄念少心清净的自在。有一天读到下午一点多,就读到十一部,非常的法喜充满心清净,第二天开始,就一天读十二部,真是无比快乐自在。一直读到四千五百部的时候,动了一次大的手术,手术当中不思议的顺利,真是重罪轻报,因为我从小杀业非常重,身体又很不好,又贪口腹,以前连打嗑睡的时候也做恶梦,早晨睡到十点,精神还是提不起来,每天昏沉散漫的,妄念又多又杂,梦也很多。现在梦少了,精神又好,每天睡觉时间很少,吃东西也很少,天天读经念佛,拜佛听经,日子过得非常快乐自在,正报依报皆有大的转变。感恩老和尚的慈悲,他深知我理不明不能信受,知道我学佛没有得到真实利益,理明信深愿切,几年来我努力用功依教奉行,每天用功十六个小时改变命运,改变体质。诚如经中所言,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若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



十几年来,有很多同修,天天如理如法,努力的读经依教奉行,不造十恶,用此方法读经念佛,不管在身体健康、子女教育、婚姻事业,都有圆满的结果,与经中所言,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忧恼,莫不解脱,非常相应,真正感应道交不可思议。现在我们才知道,天天不间断的读诵‘无量寿经’累积到至少三千遍,是有多么重要,一门深入,将心长期安住在这部经上,才能得定,心定则生智慧。任何人都要求万般顺我意,他不知顺我意的时候,就是造业的时候。人活在世间,受了几分的委曲,那正是往生的资粮,成佛的根本。



现在人学佛,还常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觉得只读一部经,什么也不懂,这样怎么能够成就呢?其实我们用五年学戒,先只读这一部经,这是培养根本智,学佛一定要依照四弘誓愿的次第,先要发愿,发了大愿以后,必定要从断烦恼下手,而后才能修学无量法门。培养根本智,就是断烦恼,有了根本智,后得智就能很快的得到。有了一部经的基础,再去博览群经,那会是事半功倍,这是古人常讲的,一经通一切经通,也是华严境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读到后来我们才明白,原来广博与专精是一不是二,专精乃是修学之妙境,快速稳当,容易有成果。



我们能在末法一千年的今天,遇到这部‘无量寿经’,实在不能够再错过,一定要用这一生,努力将经训彻底做到,不要再空过这一生。我们能在三年中,老实的念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会真正体会到读经的重要。以前佛号不能够持久,而今佛号念念生欢喜心,相续不断,为报佛恩报师恩,更当勤修无懈倦,努力勤精进。几年来,我们天天认真的读诵,就是完全用这部‘无量寿经’,作为修学的根本,第一阶段:把经文熟透了,第二阶段:彻底了解经义,第三阶段:就要按照经文中,佛教导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老实在生活中一一做到。所谓修行,就是改掉自己的毛病习气,把经文教训,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圆满的处世待人、接物,这才是学佛真正的目的。



希望由我们自己开始真正做到,将来改变社会风气,进而来拯救今天的世界。只要我们真正受持、读诵,不仅自己往生有把握,对家庭美满、社会安乐、国家富强,乃至于世界和平,整个人类的幸福,都有极大的帮助。这部‘无量寿经’,就好像我们移民到极乐世界的签证,每个人手中,都已经有一份,问题是我们还没有填上自己的名字。希望今天,大家回去以后,就开始填写,保证一定往生极乐世界,在此与各位同修,互相劝勉。谢谢各位大德,阿弥陀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9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2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扎西德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5 00:51 , Processed in 0.1494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