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03|回复: 0

紫薇圣人点评道德经1.----老子是明心见性的大彻大悟者3.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4 09: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佛性即良心 于 2021-1-4 09:46 编辑

接上: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到达心境空明,万念万欲俱化为虚无的顶点,安守着至诚至信的宁静。身体内的气血顺经脉川流不息地运行着,身体外的世界也处于不停地变化、运转之中。我认真地体昧它们的循环往复、生老病死,做最深彻的观想:芸芸众生,纷纷回归它们的本原。到达了它的本原,明察了自己的本心【良心】叫做“静”,“静”叫做回复到自身的本来,天然的本性;保持纯真自然的本性、清静无为的本心【良心】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懂得这个规律并能切实施为称之为明智。不懂得这个规律而轻举妄动、恣性肆意,就会遇到凶险、危难;把握了这个规律就能深通一切,明察秋毫。融会贯通就能达到至大至正的境界;达到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充塞天地、纵横古今的境界;进一步天人合一:我即宇宙,宇宙即我,从而真正进入了道的境界。循道而行方能保得真正长久,始终不会失败,永远也不会灭亡。
点评:本章主要讲的是内修的方法和过程,达到最高境界以后能够从内心深处放射出无比强大的道德之光,照彻宇宙,与儒家“内圣外王”的原则殊途同归。【我点评,这个光也就是大慈大悲的良心之光,佛心之光,道德之光,此三者是同一个东西】
“致虚极,守静笃。”
内修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心灵修养要“虚”,就是要“虚其心”。前面已经说过,虚心就是谦虚、谨慎,没有主观成见。要把那些平时念兹在兹的杂念——“颠倒梦想”都从心里清出去。
如果能够一直把“心”往“虚”上修,就能到达一天二十四小时始终“虚其心”的境界。《十善业道经》中有一段话:“于昼夜常念思维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不分白天黑夜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内观自己的那颗“心”,要让“善法”在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中逐渐增长壮大,不要让哪怕有一点一滴的坏念头混在里面。到了那个地步,就可以叫做“致虚极”了。
“守静笃”,就是讲对心态的把握,首先要静——宁静、安静、清净,就是不起妄念。其次要笃——诚信、坦荡、无畏,对所有已经来的不去生出“分别妄见”,对尚未到来的不去期待担心。
这样,就“万物并作”了,我也可以“观其复”了。万物的这个“作”不是我让它“作”的,而是它本来就“作”的,原来我的那颗浮躁的“心”让我“观”不到,而现在我可以“观”了。“观”就是叫你老老实实地当一个“旁观者”,别去想主宰什么、指挥什么,你的任务就是保持住那个“观其复”的状态。
“观”到了什么呢?——“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原来什么东西最后都要回到他来的那个地方去的呀。回归到各自的根源就叫做“静”,也可以叫做“复命”,也可以叫做“常”。对于回归根源这件事来说,“静”说的是状态,“复命”说的是结果,“常”说的是规则。
这就是最大的真相,这就是“常”,“常”就是“道”。
知道这个“常”,你就是“明”的人。不知道这个“常”,就会“妄作”,
这样就会“凶”;知道了这个“常”,才能“容”。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
“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翻译得很清楚,这里不再多加解释了。这其实就是一个“天人合一”的过程,就是一个先“内圣”再“外王”的过程,是一个遵循宇宙大道的过程。
【我点评,这一章的解释已经接近了道心了,“致虚极,守静笃。此时,就是道心良心飞腾的时刻】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大德的内在及表现,完全依据道的准则。道的体现和作用,模模糊糊、混混沌沌而难于捉摸。在混沌模糊之中,好象有着道的形象,又好象有着很实在的东西。在那深远暗昧之处,有着非常纯粹的东西;这种东西非常浑朴纯真,有确实的依据和信验可以证明它的存在。从现在一直往古时考证,这种形象始终不变,可以用它来作为观察世间万物本源的依据。我是如何来了解万物本源的呢?凭借的就是这个东西。
点评:本章又是一篇对道的专题论述。开篇首先说了“德”是“惟道是从”的,然后开始讲道的形象和作用,进一步把道作为了解世间万物根源的工具。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孔”就是“大”的意思,“容”可以理解为表现、内容。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最大的“德”也要服从于“道”。“德”是什么呢?“德”就是具体的某个东西最本质的内在属性,比如火德是炎上,水德是润下,就是说“火”最根本的属性一个是炎热,另一个是向上;而“水”最根本的属性一个是滋润,另一个是向下。而这个根本属性是服从或者说从属于“道”的。那么“道”又是怎样的呢?
我点评,这里孔是洞的意思,圆孔,起码是个洞,是说,良心洞里的内容是什么,“容”可以理解为表现、内容。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良心洞里的德也要服从于“道”,而良心洞里有什么里,请参看我的另一篇文章,{各教高人来点评,万教归一主良心,人类未来良心仗,睦邻友好求大同}第一段}】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我点评,这些形容良心洞时开时合的状态,“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它是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它是时开时时闭的,它像一个洞的,其中有物的,它是忽有忽无的,它是有物的,是有大喜大怒大忧大思大悲大恐大惊的情的,它是有精神的,它的精神是甚真,确实是有验的,确实是可信的,它是活脱脱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飞腾着的,
后面两句中的“窈”是说它远,“冥”是说它暗,都是看不清的意思。其实道就是这样的,它不象世间万物,可以被“人”确确实实地掌握。等到内修到完全掌握它的时候,其实你早已超越了“人”的境界了。
第三,道是“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的。尽管看不清,但是多少还是可以看到一点的。就象雾里看花、盲人摸象,尽管不可得见全豹,但是也可得见一斑了。【这里的一斑吗,就是看到自己的良心了
这个“一斑”可了不得,光从这上面看就看到了“道”的共性:它是有形象的;它是客观实在的;它是世间万物的精华和精髓;它是有规律、有信验依据的。
这四条基本的共性,就是“道”的“名”——外在表现或者说作用。
【我点评,这里说的是良心洞时闭时开和良心时飞时停的状态和良心洞里所包含的内容是可信的,可应验的,它是“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的,请参看我的另一篇文章,{各教高人来点评,万教归一主良心,人类未来良心仗,睦邻友好求大同}】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他能够“执一为天下式”。其实,他真正懂的,只不过是“道”心罢了。
这里的道指的就是天人合一或天人同一的天理良心洞的良心,道心就是良心了】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有一种物体混混沌沌、无边无际、无象无音、浑然一体,早在开天辟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独一无二,无双无对,遵循着自己的法则而永远不会改变,循环往复地运行永远不会停止,它可以作为世间万物乃至天地来源的根本。我不能准确地描述出它的本来面目,只能用道来笼统地称呼它,勉强把它形容为“大”。“大”是指不停地运转、变幻,也就是说它无处不在、无远不至,穿行于古往今来、八荒六合,到达极远处又返回事物的根本。正因为道是如此无穷无尽,所以说道很大,从而遵循于道的天、地、人都很大。宇宙有四“大”。人也是其中之一。人必须遵循地的规律特性,地的原则是服从于天,天以道作为运行的依据,而道就是自然而然,不加造作。
点评:本章主要是说“道”,以及对“道”的形象、运作、功能作出初步的描述。建立了以道为首的天、地、人一脉相承的大格局。
【我点评,本章说的是天之道】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译文:懂得刚强的必要,有足以称雄的实力,而安守着柔和的状态不露锋芒,就会招来天下贤能之士的归附。不偏离永恒的德行,逐渐回复到象婴儿那样外表柔软而潜力无穷的状态。对万事万物都明察秋毫、洞烛千里,却表现出一无所知的样子,不以自己的看法、意志强加于人,不过于计较他人的缺失,才能成为天下的表率。不会背弃永恒的德行,慢慢回归到混沌一体的状态。可以达到荣华富贵、重权厚利的地位,仍能安守平淡的生活,身处世俗的低下之处,永恒的德行才算圆满,回归到纯真质朴。这种纯真质朴可以主宰万物,高明的统治者用它来治理天下。所以说最高明的统治是浑然一体的,无法分割。
点评:本章主要说的是如何将“道”用于为人处世的方法。老子用“三知三守”来说明这个过程,提出了“朴”的概念,和治国上的“大制不割”的理论。
我点评,这一章说的我没有异议】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2 11:45 , Processed in 0.1523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