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76|回复: 1

慈心与悲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18 2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讨论修习慈观与悲观,亦即对治贪求寂灭之乐的方法。所谓贪求寂灭之乐者指想自己一个人获得涅槃。因为对众生缺少悲心,所以不立志去行利他之事,这就是小乘的作风。颂曰:



“由贪自利故,舍诸利他事,



利己首要故,自私为第一。”



但是,如果心中生起了慈心与悲心,就会爱眷众生,不会只求一己之解脱了。因此我们需要修习慈观与悲观。上师文殊德称:按蟪诵腥耸橇?簧材嵌疾换崂肟?缺?牡陌。 崩???率窃诖缺?牡纳慊ぶ?拢?拍艹晒Φ模?皇浅鸷匏?芮骷暗摹?p>


兹先讨论修慈心观的方法:



颂曰,



“差别所缘及相状,修法功德成熟相,



由此六门而述说,无量慈心之法门。”



第一慈心之差别,此有三:



(一)缘想众生而生之生缘慈——此大部指初发心菩萨具足之慈心。



(二)缘想法理而生之法缘慈——此大部指已入菩萨行之菩萨所具足之慈心。



(三)(离一切缘想之)无缘慈——此指已证无生法忍之菩萨所具足之慈心。



以上为《圣无尽慧经》所云。



生缘慈是说慈心的对象乃一切众生,慈心的内含则是:愿众生都能得到快乐。修习此慈心的方法,是时常忆念众生对自己的恩德,因为生缘慈的根本是建筑在“忆念恩德”之上的。



一般说来,今生此世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要数母亲了。母亲的恩德究竟有哪些呢?概言之有下面这几种:(一)授体之恩;(二)难行之恩;(三)予命之恩;(四)教导之恩。



《圣八千颂》云:



“何以故,母生我故,为我苦行苦,予我以命故,示我世间诸相故。”



母亲生长我的身体之恩德,应该这样去想:“我的身体不是本来就是体躯完备,肉骨充满,和容颜焕发的,而是由母胎中,从小肉球、小肉块等阶段慢慢的渐次长成的,是由母亲的血肉和食物的精华时常滋养长大的。是由母亲忍受种种病痛和羞惭的苦痛才能长成的。从一个小圆球的阶段直至长到像牦牛一样大的时期,都是在母亲的养护下长大的啊!



母亲为了我们所经历的艰难是这样的:“我不是一来就有衣服披在身上,有珠宝戴在头上,有财物装在口袋中的。我最初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除了一张嘴,一副肚皮外,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带来!我是来到一个陌生的地区,谁也不认识,一个熟人都没有的啊!怕我饿着,母亲给我食物;怕我渴了,母亲喂我饮料;怕我冷着,母亲给我衣服穿;怕我没有钱用,母亲给我财物。再者,并非母亲自己不要或用不着,才将这些东西给子女的。她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不行布施,牺牲了今生的许多快乐和来生的享用,她是这样舍弃今生和来世之种种利乐,不顾一切的去养护子女的啊!进一步说,她的这种眷护不是在闲逸宽舒的境况下行之的,而是在忙迫苦痛的情况下行之的。为了养护子女,母亲不惜作种种的罪行,例如:行捕鱼和屠宰等不善业来养育子女。



母亲所受的苦痛么,她不停的在田地中工作,在市场上交易,不分昼夜的任霜露沾湿了她的鞋子,她以天上的星星作毡帽,以自己的腿踝作乘马,以毛衣作鞭子,把小腿布施给恶犬,把容颜布施给人们,以这样辛苦赚来的钱来养育子女。对她期望甚深的父母,师长和有恩之人,在她的心中都没有这个不知名,不知所以的小儿来得重。她用慈爱的眼光盯视着他,用柔软的暖衣来温暖他,用十个指头抚弄他的小嘴,用柔美的声音叫他:“儿啊!乖呀!***宝贝啊!”



关于自己的寿命乃母亲所赐与的,应该这样的思惟:“我最初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健壮,会用自己的手和嘴,什么事都能作的。那时我的身体像一个小虫一样可怜兮兮的,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做的。母亲那时没有抛弃我,却把我放在膝上,抱在怀中,百般的照料我。她怕我被火烧着,被水淹着,怕我跌下崖去,怕我被伤害,怕我病,怕我死,她用种种的方法佑护我,她又为我烧香还愿,算命卜卦,(请僧人来为我)诵经息灾、修法。他是用难以计量的方法来养我成人的。”



母亲的教导之恩,应该这样去想:我最初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并不是具有众多智识和能力的,而是一个只会对亲人啼哭喊叫的稚婴而已,除了手和脚会动会踢之外,其他是什么也不会的。我不会吃的时候,母亲就教我吃,不会穿的时候,母亲教我穿,不会走路、说话,母亲就教我走路、说话。由母亲的“这样去做”和“莫这样做”两句话,我学会了许多事,得到了许多知识。母亲使我能与众人看齐,把我从不如人处,提升到与人平等。



最应提醒和注意的是:不仅是今生的母亲对我恩重如山,而是由无始以来,在这无尽轮回中飘荡之时,那生生世世,无量无边的母亲们都是对我恩重如山的!《无始轮回经》云:



“如果有一个人把大地的石头和泥土,以及一切草木和树林都转变成(同体积的亿万个)枣核,另外一个人再把这些枣核一个一个的数下去,等到他全部数完时,所得的数字,还远不及任何一个众生曾为我母之次数来得多!”



龙树《诫王经》中亦有同样的训示:



“假使以大地,尽搓成枣丸,



其数难匹敌,为母之数量。”



母亲既然对我恩重如山,我心中自然就会发生悲感,一心想念怎样才能使她(离苦)得乐呢?进一步说,一切众生都曾经作过我母亲,其恩德与今生的母亲一样。再进一步想,众生的数量,到底有多么大呢?答案是,虚空无边,众生就无边。



《普贤行愿品》云:



“虚空无边难可量,众生无尽亦如是。”



因此,我们要发心利益等虚空之无量众生,使他们都能得到安乐。这样的发心就是慈心。《庄严经论》云:



“菩萨视众生,如其亲生子,



深心怀大慈,常令得安乐。



当慈心涌生的时候,就自然会流泪,浑身的汗毛也会直竖,这就是大慈心生起的现象,当此大慈心能平等的普及一切众生时,就是慈无量心了。修习慈心得到成就之象征是:当完全没有为自己求安乐等心意,时时只有一心一意的为众生求安乐时,那就是慈心成熟的象征了。



修习慈心的功德是难可计量的。《月灯经》云:



“于亿万刹土,广兴无量供,



供养最胜士,比慈心功德,



万分难及一。”



修习慈心片刻功夫之功德,也是难可计量的。《宝鬘论》云:



“每日三餐以妙食,供养尊长三百数,



若能片刻行慈行,其福胜前百千倍。”



修习慈心的人,在未证菩提以前会得到八种利益。《宝鬘论》云



“天人多以慈心向,时时并为作佑护,



心常安逸快乐多,毒药武器难加害,



无须勤苦诸事成,能生梵天之世界,



纵然未能得解脱,慈心能护此八利。”



修习慈心能够保护自己得到安全,就象大施婆罗门的例子一样。修习慈心亦能护佑他人,就象慈力大王的故事一样。



修习慈心若得熟练,则修习悲心就没有任何困难了。



修习悲心之方法,简言之如下颂:



“分别缘境及相状,修法证量及功德,



依此六事今宣说,悲无量心之义理。”



悲心之分别可说为三:



(一)生缘悲——缘想众生而起之悲心,例如缘想恶道众生之苦痛而生起之悲心。



(二)法缘悲——缘想法理而起之悲心。例如自己因修观四圣谛法而知因知果,能舍常一之见之执著,其他众生则不明因果,亦不能舍离常一之执。看见众生这样迷执颠倒,就自然生起悲心,(因为这是缘想法理而起之悲心,所以名为法缘悲)。



(三)无缘悲——是由离一切缘想而起之悲心。这是指自己在入定之时,心证一切法空性,此时自然对执着诸法为实有之众生,生起增上悲心,是名无缘悲。颂曰:



“菩萨入正定,修行串习力,



(慧观)得圆满,此时悲心起,



哀悯诸群生,为(痴)魔所缚,



执法实有者。”



在这三种悲心中,现在要谈的是第一种生缘悲。生缘悲之缘境是一切众生,其相状是历受痛苦和挣扎着想出离此苦。修习此悲心的方法是,配合观母亲之恩德而修观之。心念:我的生母现在正在(地狱中),被人砍杀焚煮,或是在极端寒冷的情况下,全身冻起冰泡,皮肤龟裂,诸根损漏,深可悲悯,地狱中的众生,都曾为我母亲,他们在这种痛苦的情况下,肢体被截裂,我怎能不起悲心呢?一心想念他们的痛苦和造成此痛苦之因素,决心为之减除,因而生起诚挚之悲心。饿鬼道的众生亦复如是,也都是我的母亲,他们时时都在受那样剧烈的痛苦,怎不令人悲怜呢?我一定要使他们脱离苦难。后应思惟,畜生道的一切众生也决定是我的母亲,他们经常在痛苦中受煎熬,深可悲悯。我一定要使他们脱离这种痛苦。



再继续想,这个世界上,我有许多如母众生,现在都正在受饥渴和疾病的痛苦,他们都生活在各种怖畏、焦虑和不安中,或是在衰老和卑贱的情况下生活,或是受人奴役,毫无自由,他们被殴打、被虐待,甚至无辜的被杀害,这样去思惟,怎会不生起悲心呢?



又想,我的母亲正在一个危崖旁,其下千由旬处有极险恶之危险区。她不知躲避,也没有人指点她离开,一旦跌下去,就会受大剧苦,难以脱离,她越来越接近悬崖,实可悲悯。与这类似的情况,天道,人道和阿修罗道的众生,也有堕入三恶道极苦之危险。他们不知制止恶业,又无善知识去领导,一旦堕入三途就很难出离。我应该领导他们脱离此苦抵安全处才好。该这样去思惟修观悲心。



悲心熟练的象征是——那珍爱自己,以自己为本位的欲执之绳已被切断,非惟口说,心中确确实实的生起要使一切众生脱离诸苦的悲心。能生起这样的诚挚悲心,就是悲心已经熟练的象征了。



悲心的功德是难可计量的。《说观世音证境经》云:



“若具此法,则一切佛法皆如置掌中。何者此法,大悲心是也。”



《集正法经》云:



“薄伽梵!如转轮圣王若具足轮宝,则一切兵宝皆悉具足,如是菩提萨垛若具足大悲心,则亦具足一切佛法。”



《如来秘密经》云:



“秘密主!一切智智乃由悲心之根而出生者也。”



综上所述,令一切众生得乐者慈心也,令一切众生离苦者悲心也。不为自己之寂灭安乐,而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而向往和争取佛位,此心此志乃对治贪执寂灭等之唯一良方也。此心若能生起慈悲则爱他人尤胜于己。颂云:



“确如诸苦故,能推己及人,



发志除众苦。是为最上士。”



这是最上士者(的发心)如大施婆罗门的轶事中所示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19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师兄功德,扎西德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2 14:36 , Processed in 0.1386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