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37|回复: 2

你的烦恼苦痛,在这《八万四千问》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3-10-3 13: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人或许对他很陌生,我也是从易立竞、梁冬等人的采访中了解到他及这本书。

    百度百科说,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不丹的藏传佛教徒,被认为是第三世宗萨蒋扬钦哲的转世,以及文殊菩萨的化身。

    藏传佛教我是完全不了解的,吸引我的是他特立独行的风格。有人说,他是不断打破概念的佛教徒,是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上师。



    他泡过酒吧,拍过电影,酷爱音乐和足球,甚至还交过女朋友。他仿佛在努力挑战,世俗眼中的传统佛教徒(非出家人)形象,不想被标签定义。

    就像这本书,以自由问答的形式,用现代化的语言传达佛教对当下问题的解答。

    对于佛教初学者,这本书也可视为一扇了解佛法理念的窗口。

    1
    修行的目的
    我们修行佛法不仅仅是为了成为一个好人,而是为了让自己得到解脱、了悟真理,然后使得其他人也能了悟真理。毕竟,很多慈悲善良的人不一定都是佛教徒。

    慈悲与智慧是要共修的。这对每一个人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习佛法也好、身心灵也好,都容易培养柔软的慈悲,但是要生发出智慧,以应对世间各种问题,甚至超越生命看到本质,是不容易的。

    如何修炼智慧?
    作者给出的方式:闻思和修行的训练。

    闻思顾名思义,是听闻佛法、思考佛法,在藏传佛教中非常强调上师的重要性。

    但我想,对于普通人来说,现在通过手机、图书等媒介,也可听闻很多大师讲法,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具备独立思考、独立批判的能力,去分辨、思考、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而在修心方面,我们平时练习中的观呼吸、觉察念头、觉察身体的练习,都是在修心,这在上一本分享的《正念的奇迹》一书中有更为详细的方法。

    这里作者也讲到,我们必须学会专注,长时间地专注。这是让心调柔的关键。

    当我们安静下来,什么都不做,哪怕一分钟,都会觉得心烦意乱,按捺不住想看看微信,就像被惯坏了的顽童般的心在像孩子般嚎啕大哭,倘若你可以继续保持什么都不做,只是观察这颗心,会发现它随着时间,会慢慢变化。

    作者说,如果你能够每天坚持这样做,你的心就会变得像是可以被揉捏成中国面条的生面团一样。

    修心的目标,是真正懂得一切事物的真理。

    在此刻,是心在持续地把假的和幻化的事物信以为真。那被称为错觉,可以通过修心得到解除。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 13: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最终,我们如何衡量,闻思和修行好的标准呢?作者给出了他的回答。精通佛法和修行好的人有两种外相表现。精通佛法最好的表现就是变得谦逊,修行好最好的表现是没什么烦恼——不会激动或愤怒。如果你没有这两种表现,那么你就没有学好也没有修好。我想我们都还差得远,都在路上。同时需注意,谦虚或平和,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然结果。2因果与轮回这一定是佛法中最常被提到的概念。其实因果轮回就存在当下、存在现实中,只是大部分人忽视或者理解错了。中国人最爱讲“命运”了。真的有一个“上帝”在安排我们的命运吗?作者讲到,无明的持续的习性看上去无处不在,感觉几乎像是命运,但事实上并不是。我们感觉那是命运,只因我们拥有某些习性已经很长时间。事实上,被认为是所谓“命运”的一切事物,都是我们通过自己的无明制造的。然后我们忘记自己创造了它,很久以后,我们认为它是不知怎么就随意发生的“命运”,对此我们不会受到责备,也不需要担负责任。我们忽视了每一次小的争吵,直到最后情感关系破裂,我们怪命运让自己遇人不淑;我们忘记了每一次熬夜、贪吃、情绪消耗,最后身体出现状况,开始责怪命运如此不公;有因必有果,只是有的因果关系明显,有的不明显而已。扩展到更广阔的生命维度,就是轮回转世。我们记不住上一世发生了什么,但我们却能保留着那份习性。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会理解成每个人不同的气质类型,以及有的人生来乐感就很强,有人则善于数学逻辑等。但这绝不意味着此生就要活在无明中、活在习性中。作者说,我们总是可以选择通过训练来断除无明。可悲的是,我们大多数人不会选择那种严苛而枯燥的训练,因为我们是如此地被各种诱人的娱乐所左右,正如同飞蛾扑火而丢掉性命。何时火会熄灭?当木头完全耗尽时。当木头越来越少,火也会越来越小。但是由于不安全感,我们会倾向于添加更多木头。随着你在修行路上日益进步,会日益努力不去添加木头。所以自然地,当火没有燃料,就会变得越来越小。我想,我们很难说,让自己此生就修得圆满,但是我们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少给自己“添柴火”。最直接的,就是改善自己的习性。这个习性里包含了旧有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当我们改变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改变了伤害自己的思想行为、敢于尝试和突破,敢于面对欲望和恐惧,我们就改变了因果。我们可能改变不了几世轮回,但至少可以改变当下的命运。3无常与无我作者说,当你越来越深入接近因和缘的真相,就会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一个明显的事实——没有一个真正存在的、究竟的因和缘。这样的认知使我们更加接近佛教空性的概念。因为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真理本身,所以会给很多事物、现象、道理贴上一个便于我们认识的标签。“自我,”也是个标签。人类为了便于更好的生存,与他人、与世界互动,所以产生了“自我”的概念,但也因此固着在这个概念里,又产生很多烦恼。“我觉得”“我应该”“我失去了”“我获得了”“我认可”“我不同意”。。。一切都和这个“我”有关。为什么佛法认为“无我”,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今天的我不同于昨天的我,当下的我也不同于上一秒的我,一切都在变化中。只是我们很难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很难感受到身体这个庞大的躯体,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我们觉得今天和昨天没有不同呀~明天我还是照常起床、去上班、去面对相同的人、相同的生活;我们想不到,也许,就没有明天了,也许这一次再见就是永别,而实际上,即便生活看上去在重复,每一个当下,都是独一无二,去了就不会再回来的。作者也很诚实的说,“按理说我是教授出离心的人,但即便是我自己,也会忘记每一刻我都在老去,每一刻我都距离死亡更近。我的健康像是草上的露珠,取决于非常多的条件,而其中很多条件都不在我的掌控之中”。这也让我想到《日日是好日》这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每个当下,都是今生仅有一次的机会。我想,若我们能真正理解“活在当下”,也就理解了“无常”,便会放下“自我”,接受“无我”,从而活出一个更加灵活的所谓的“我”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10-4 18: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误以为,除了中观以外,还有一个与中观完全不同的大圆满。其实,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面讲过:在证悟空性的境界当中,人间的所有痛苦、快乐全然消失,就像虚空当中一无所存一样。通过修行亲身体会到这一点,就叫做大圆满;通过故事或理论懂得这些道理,就叫做中观。两者之间距离非常近,没有太大的区别。[慧灯之光八:幻化故事的启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1 19:27 , Processed in 0.1347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