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回复: 12

学法修行不能只看今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前天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智敏师
    学法修行不能只看今生,如六祖等,亦是往昔积集广大资粮,今生才能一闻千悟。我们修行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并非就此一世。但就我们来讲却是很难肯定宿世是否具有广大听闻,但以自己行持表现来看,大概可以知道自己宿世习气是哪一方面比较重。故末法时代是两个方面都要做,广大听闻要做,积聚资粮也要做。
    若是一闻百悟,这说明你过去曾广大听闻,反之,感到一窍不通,甚至苦闷,或理解错误,便说明过去没有多闻。所以什么都不学,开悟从何而来?我们要想有果实,首先要有种子,种子要发芽,芽长成树,然后开花,最后结果。种子都没有,芽也没有,芽无则树无,无树则不能开花,没有前面这些,果实从何而来?
    这些道理《广论》里面都有,但各人因缘不同,很多人对珍贵的佛经论典,因难以了解,而得不到好处,但对世间具体的事理,有时却易得领悟。
    讲一个小路尊者的公案
    小路尊者当时出了家之后,什么都学不会,一句偈,四句话,念了前头忘了后头,记了后头忘了前头。没有办法,佛只好叫他扫地。扫地,就是把心里的烦恼扫掉。他倒很听话,佛的教诫,非常听从,他就扫地。那个时候,僧团里的规矩是要轮班说法的,说法的时候铺个高座,就坐在那里说法。
    这一次轮到小路尊者说法,他的笨是出了名的,大家就看热闹去了。所谓高座,就是把自己穿的衣堆在一起,这次小路尊者说法,大家就把衣服全都拿出来,堆了个高高的座,让他坐上之后出洋相。佛叫小路尊者上去,小路尊者上去之后,竟然很聪明地说了一套非常微妙的法。
    大家很奇怪,去问佛:小路尊者那么笨,怎么一会儿说得那么好?佛说:他从前是大法师,本来是精通三藏的,但因为吝法,自己笨掉了,有好的法不肯传给人家,不肯教给人家,自己就笨下去了。笨下去之后经过忏悔,又恢复了。所以说登了座之后,一讲就讲得非常好。但是前面没有忏悔干净的那一段时间,他是愚蠢得不得了。什么坏事没有做,只是因为吝法,就感了这么大的果。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告诉诸位一个方法,如果你犯了根本戒,那你必须要取相忏,就是拜八十八佛、或拜大悲忏,每一天至少拜一部。这个地方有两种情况,第一、见好相,就是你在梦中,见到你在洗澡,或者梦中看到光明,看到莲花,看到佛菩萨等等,这第一个叫见好相。那你这个时候,可能拜个三个月、五个月,你这个罪就消了,就可以重受了,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没有见好相,你拜了一年都没有见好相,每天拜一部都没见好相,那么你只要拜满三百六十五天,拜满。按照蕅益大师、弘一大师的说法,也可以重受。但前提是你不能再犯了,就是这个以后,这一年之内不能再犯了,要断相续心,至诚恳切忏悔一年,断相续心,没有再犯的迹象,可以重受。就是这个业已经沉淀了,一年之内都没有再犯,而且忏悔心已坚定生起了,虽没见好相,也可以重受。再给你一次机会。

    这个就是我们犯了根本以后要重受的条件,两种条件:

    第一个,不管你的时间长短,以见好相为期,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见不到好相,就以时间为期,拜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那么这个时候,佛陀允许你重受。

    但是这三百六十五天你不能再犯,再犯就重新再算,前面的天数统统不算,那就重新开始,只要犯一次,重新开始。那么这个就是,我们在受了戒犯戒重新开始的一个情况。好,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重受的。我们就简单讲到这,也欢迎大家能够受个菩萨戒。

    ~~~ 净界法师《三归五戒开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情况下会失皈依体?


    智敏师

    皈依有五种:

    第一次的皈依是翻邪皈依,是进佛门的皈依;

    五戒前头的皈依,五戒皈依;

    八戒前面的皈依,八戒的皈依;

    沙弥戒是十戒的皈依;

    那受比丘二百五十戒是具足戒的皈依。

    每一种戒都要以皈依为基础,没有皈依就没有戒。那么如果你皈依体失掉的话,那什么戒都没有了。

    ◆什么情况下舍皈依?

    1、“即使命难也不能放弃归依”,这一条做不到,为了保命把归依舍弃了,这是舍归依,故意地舍了。

    2、或者你倒没有故意舍,你另外又崇拜一种其他的教,跟三宝平等起来了,虽然你没有舍归依,但是你实际上也舍掉了。

    ◆两种情况会失去皈依体

    归依体得到之后,第一,跟小孩子开玩笑也好,碰到用刀来逼你也好,都不能说你放弃三宝的话。你一说的话,归依体就没有了。

    第二,虽然你并没有说放弃三宝,但是,你看到其他的外道、气功师、婆罗门…… ,他的功德很大,跟佛差不多。有一个这样子的念头,归依体也就没有了。

    ◆失去皈依体的两个原因

    一、自己说“今天我不是佛弟子了”、“不皈依了”、“不做三宝的弟子了”,这样一说,那就失去了佛弟子的身份。

    你想皈依的时候,要花很大的力气:要知道功德、要发愿、要作这个仪轨。失去的时候,你只要跟任何人说一句话就失去了。要警惕:好的东西要好好保护,不要随便失掉。

    二、你如果想:伊斯兰教、天主教、道教、神教、印度教,这些跟佛教都是一模一样的,没区别,都是做好事,都是好人。

    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说法一旦有了,皈依也就失掉了。这两点就不做,你的皈依体就不会失去。

    ◆这种情况已舍皈依

    问:假如因起了烦恼等故,心里决定弃舍三宝,但未与人言,不久后悔,请问这种情况是否已破了皈依?

    答:已舍皈依。

    ◆放弃皈依的等流果

    你放弃了之后,那归依体就失掉了。你这一次失败之后,以后你永远会失败,这是等流果。

    碰到一些危难就退了,以后你修行途中障难是很多的,那你不断地会退,那你什麽时候成功?就不会有。

    ◆如何保护自己的皈依体?

    能够使我们脱离苦海的,导引我们到清净的佛的最高的法身的,是佛法僧三个宝。

    你认为还有一个其他的可以跟他并驾齐驱的、相同的,那你就违背了你(皈依)的誓言了,你的皈依体马上就没有了。这个很危险。

    ◆请外道看病,是否违背了“不皈依外道邪众”之学处?

    皈依后请外道为自己看病,是否违背了不皈依外道邪众之学处?

    来函收到,知悉壹是。你准备踏实修行,甚好!所问略释如下:

    三皈依时,所说外道大半指宗教哲学方面的,而且“皈依”二字,有奉为至尊、悉命投靠之意。尽管研究科学,但认为此是世间相对真理,不是我们安心立命之处,学世间学问为了谋生以解决衣食问题,非解决生死问题;再如信基督教的医生,你请他看病是付代价,朋友式、买卖式的往来交易,不是奉为至高无上的皈命处,都不犯皈依。儒家修身之道,有可取者,可以协助佛教宣传、行持,不是作为至高真理,也无大妨。

    ◆皈依要有怎样的认识?

    接来信,知因病体未彻底康复,所以年初未来。皈依三宝主要是不想受苦,而(且)认识到能救度我们出离苦海的只有佛法僧三宝,有此认识才算皈依。一切天魔外道都无能力救度我们,不可皈依。信了外道,便失皈依。

    ◆问:突然冒出不好的念头,是否会失皈依体? 皈依后是否应去算卦、占卜?

    敏公上师 : 突然冒出的念头,是过去习气,若未经过思心所加以抉择,决定不失皈依。但此语与皈依体有违,第二念应痛责其心:不应生起这种恶念头!不知其人第二念作何种想?

    皈依之后一切应依三宝、业果,由这方面来抉择。不应退回到老路上去占卜,更不能把上师与外道占卜合为一体,无论如何,对皈依是不顺的。

    最好以后逢上别人皈依时,再随喜增上一次。只要彼人没有明确的心认为占卜和三宝地位平等,则不明确失皈依,但总有损。 居士于违缘中,对三宝信心丝毫不减,坚持念经修道,极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 :我们向佛菩萨祈祷,为什么有时候会灵验、有时候不灵验?

    净界法师:

    菩萨只有让你有断恶、修善、度众生的因缘,才会灵验。

    蕅益大师的《灵峰宗论》讲到一个事情,在明朝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有一个在家居士,他做生意、做买卖、做贸易,他跟一个地方官,类似现在的县长,关系非常好,县长处处地挺护他,他就广做非法。

    广做非法以后,这个县长后来被调职了,换了一个新县长,他的靠山没有了,他害怕有人去检举他过去非法的事情。那怎么办呢?他想,我应该去创造一个新的形象,让人家以为我改过自新,放我一马。他看到很多在家居士参加念佛共修,他也参加念佛共修,手上拿个念珠,穿上居士服,手上也拨动念珠,装出一个修行人的样子。

    他这样子假装修行,很多人就知道:哦,这某某人开始修行了。谁家里面有什么障碍,比如儿子发高烧,请他持大悲水,持一持喝下去就好了;什么事情请他加持,马上就灵验。

    这个居士一想:我只是想要逃避被人家检举,假装修行,结果就有效果;如果我真实修行,那是什么意境?那不得了!好,我就真实修行。就真实地发心到寺庙出家了,这次玩真的。

    真实修行以后,他过去那些信徒还是来找他:“师父啊,我们过去都是请你帮忙,现在还是请你帮忙。”这个时候,他再为人家加持以后,没有效果了。

    他就觉得很奇怪:我以前假装修行的时候,这么有感应;现在真实修行,怎么没有感应了呢?后来睡觉的时候,他的护法神就告诉他说:你以前假装修行,内心邪曲,招感是邪恶的护法神,邪恶的护法神会对你做出非法的事情;你现在真实地修行、正直,招感我们这些正直的护法神,我们正直的护法神,不跟你做这种事情。

    这种感应的事情,让大家产生错觉。感应的事情,当然有些事情是好的,你内心的感应,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感到欢喜、满足,这种感应会增长信心的。如果说你去扭转那些错乱因果,哦,这个人做错事了,他祈求你给他加持,他马上感应了。我告诉你:你害了他!从今以后他对恶业更加不怕,你让他产生一个没有因果的观念,等到一次算总帐的时候,那他会恨你——当初如果他因为种种的痛苦,他会知道警惕。

    ​所以感应神通,为什么有它的问题点?为什么佛菩萨不强调?它很容易让人家产生错乱因果。我做错事情怕啥!我的上师给我加持一下就好了。是不是!那这样子的结果,以后业障现前的时候不得了,因为无惭无愧。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说,“故现见有诸有情,匮乏财位”。我们去看,这个层次越低的神越容易感应。你看世间上最容易感应的一定是民间宗教,还不是道教哦,我们台湾叫多神教,你跟鬼神是最容易感应的。你看基督教,就不太容易感应了,那是天人的境界。那到了佛菩萨的时候,更难感应,不是说没有感应,就是说那种感应,你感觉不出来,那是心灵的感应。所以一个人愈容易感应,表示你感应的鬼神水准是很低的,那档次很低的才会感应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是你个人的别业,你个人的业力,这个要改变容易。你学佛以后,开始勤修忏悔,严持四重。当然你心态还不够,心理的素质、理观这一块可能还不及格,但是你的业力这一块,至少罪业比较少、善业增加了。你个人的业力这一块,你很容易改变。你的思想改变了,你的行为改变了,你个人的因缘改变了,这是第一个,个人的别业。

    但是众生的业力,你没办法改,我们不能。你看佛陀出世,他也没有改变外道多少人,佛陀说法的时候,外道根本理都不理,掉头就走,多的去了。佛陀不能改变别人,佛陀只是度有缘人。

    ...众生的共业你跑不掉,因为你肯定要跟人互动,最起码你要跟你的六亲互动,除非你住在喜马拉雅山,你要改变你的行为,改变你的思想,改变你个人的因缘,但是你一定要跟众生互动。比方说你要跟子女互动,要跟父母互动,要跟朋友互动,要跟很多的因缘互动,这个众生缘改不了...众生的因缘不是你可以改变的,因为他不喜欢你就不喜欢你了,跟你有没有修行,没有关系。

    所以你人生的改变就是,你个人这一块可以改变,但是不幸的是,你不可能离开众生,关键在这里。你跟众生的互动,他帮不帮助你,他是不是跟你化解业缘,相逢就是有缘,不是你欠他,就是他欠你,跟你的修行没有绝对关系。

    ...你修得很好,子女看你不顺眼,他就看你不顺眼...只有一个方法,保持距离,他是一个地雷,你少碰他就好,没有其他方法。有些因缘是改不了的,因为众生的因缘不是你可以改的。因缘活在他自己的心中,他不想改就不想改。

    我们只能够改我们内心,自己的内心成就的这一块别业可以改。但是我们的业力跟众生会产生相互的交集,这一块就错综复杂了,人跟人之间的因缘就无解了,他不喜欢你就不喜欢你。

    你是一个佛陀,他照样不喜欢你。佛陀有一次度一个外道,外道看到佛陀转头就走,理都不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诸法因缘生,是这么回事。所以众生的业缘这一块无解。只有一个情况,如果你跟他结恶缘,保持距离,就这样,没有其他方法。

    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发脾气,但是我们还是发脾气,控制不了。那这个问题是在哪里呢?我们应该分析分析,一个人为什么会发脾气?

    我们的内心,古人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的内心能够包容天、包容地、包容宇宙万物,但是包容不了一点点的委屈。你会发脾气,你就是有委屈,你觉得这个是不公平的。

    你就是认为不公平,你才发脾气。你认为我的付出跟我的代价不成对比,我不应该得到这个结果。但是诸位要知道:因果它不是讲今生的,是过去、现在、未来。

    所以,诸位你要永远记住一个观念:所有的外境、所有的逆境,都是你内心的罪业变现出来的,跟别人没有关系。其实我们说穿了,人没有什么好委屈的。前生的你创造了今生的你,今生的你创造了来生的你,你必须要为前生的你负责。难道不需要吗?

    你前生选择这样做,那么你今生必须要无条件地承当。因为前生的你创造了今生的你,所以你今生不仅是为你自己负责,你还得为你前生负责。就是这个道理,重点是你不能糊涂。一个人绝对不能对因缘法作出错误的判断,这样子是不可以弥补的。

    ~~~ 净界法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的伟大则以其最高深的智慧,看到宇宙的真理,让我们知道流转的因是烦恼和业,而其中最根本的是烦恼,能把烦恼断了,业再多也不会感果,这样就出三界了。所以我们从根本上下手,把烦恼断了,就不要象外道一样,把一切业都要受完,修无益的苦行,而其果还是苦的。

    ~~~ 智敏师

    你什么时候,过去无始以来那么多业,你怎么消得完?只有把烦恼断掉了,烦恼的水不去滋润那个业的种子了,这个种子也就枯死了,也不感果了,这是《俱舍》里讲得很清楚。所以真正出生死,是断烦恼,业是消不完的。所以说,佛呢,说要离一切苦的根本,就要把烦恼断掉就对了。

    ~~~ 节选自敏公《广论讲记》

    一个人如果让人家五花大绑绑起来了,这是受缚了,捆起来了。怎么解脱呢?把捆的绳子解掉了就解脱了。绳子是什么呢,就是业和烦恼。把烦恼、业这个绳子拿掉,就是解脱。这儿还有一个窍门:无始以来的业是解不完的,重点是把烦恼断掉。烦恼断掉了,纵使有业,等于是种子没有水,也不会发芽了。

    ~~~ 敏公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心很重要,但要撼动内心,还要靠智慧去分析,一再串习、思惟,这才是转变内心的关键。

    一切由业来算账,要害怕的是业,要在乎的是业, 业就是你的护法。

    ~~~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考大家一个因果的问题

    净界法师

    某甲跟某乙,某甲他一个礼拜的功课,他第一天念一千声佛号,第二天念九百声佛号,第三天念八百声,七百声、六百声、五百声,这个人是越念越少,每一天少一百声。某乙是第一天三百声,第二天四百声,后来五百声、六百声、七百声、八百声、九百声、一千声。两个加起来完全一样。你觉得哪一个人会往生?

    某乙会往生,为什么?因为他造增长业,对了!我们一个人如果说学佛啊,第一年的时候佛在眼前,第二年佛变得很远,第三年佛看不见了,就糟了。因为你的生命是在减少。所有的业,来生会表现出来,它必须是增长业,它那个要有气势,增长业。诸位我们必须要让善业变成增长业。

    在唯识学上说,所有的业会得果报,它必须是增长业。你看临终造的业为什么力量特大?因为增长业叫作辗转增胜,它是有气势的...诸位要知道这个观念,打仗跟念佛道理一样,你念佛没有气势,如果你念佛的数量是慢慢减少,那你要小心了。

    你比方说,你在造一个罪业,所以在菩萨戒有一条戒说,比方说恶口,我很喜欢骂人,但是我回光返照以后——这个骂人是一种错误的想象,我开始对治了。我昨天骂人家三次,今天骂人家两次,今天骂一次,这个菩萨戒不结罪的,菩萨戒不结罪。因为你已经开始对治了,对治所作业。

    因为这个业已经变成不增长业了,除非你以后要造作。只要这个业你开始在减少当中,而且是通过如理思惟减少,不是因为外缘不具足,是如理思惟刻意地对治的,这个业叫作不增长业。我们必须把所有的希望往生的业力要变成增长业。

    所以念佛你必须要保持意乐。念佛要有气势的,越念越多,越来越多,你那个信愿行的资粮是要慢慢走,你宁可慢慢走,没关系。因为你平常都不念佛,突然间拜三千拜,又不拜,这个没有用,这个最不好。

    修行,忏公师父讲,点点滴滴。一天拜一百拜,明天也拜一百拜,这个很正常。一个人一天拜三千拜,这个不正常,这种暴饮暴食的修行不可取,你必须要增长业。所以说,当我们开始回光返照的时候、开始把心带回家的时候,你所有三界的业力,你说,诶,我还打妄想,但是次数减少了,对,就是这样子,它变成不增长业了,它的势头、气势被你破坏了。

    带业往生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你开始远离它了,它的势力在慢慢慢慢减损当中,你往生的势力增长当中,你一定往生,因为它气势旺...但是这个有一个条件,你要真实地觉悟,然后勉强自己去做,不能观要他观,刚开始勉强,时间久就习惯了。

    这个地方就讲到,整个生命的变化从当下一念的不取,不迷不取不动,不取,不动,让生死的业力慢慢慢慢淡薄,然后在建立一个新的想象,然后让这个想象势力越来越大。这个时候,你来生的因缘就变化了,因为诸法因缘生,当你心念产生变化的时候,你来生的生命也重新布局了。佛教不重视结果,重视因地。你因地改变了,果报自然改变,你不要求。

    佛教的果报没有一个是求来的,都是修来的。佛教真的是无求。你把因地把握了,诸法因缘生,你因缘具足了,它果报就自然出现;你没有因缘,你求也没用。因缘在哪里?就在你的心中。你要会操作你的内心,来生的确是可以创造的。你要跟着感觉走,那你就永远活在恶性循环。当然,关键在于你要先觉悟,你才能够做出生命的改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智慧的缘起

    智敏师
    一九九八年戊寅年十一月廿一日晚课后开示

    今天,有位同学送来一张条子,并谈了他的感受,在此给大家念一下:“近期的《福智之声》上刊有洛桑校长的一番开示,弟子阅后受用极大,心为感动。故从中摘录几句下来供养上师:

    为净除身口恶业,最殊胜的就是为上师执事——侍侯上师,为上师做很多事情,这就是最好的净除身口恶业的方法。广大积聚资粮之后、广大听闻,所听所闻到的,就可以更清楚、更深入的了解,没有积聚广大资粮而去广大听闻,不管听得怎么多,都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进步。”

    这两段文字,内容甚好,不过《广论》上都有。一方面说明这位同学很认真,受到启发;另一方面则说明《广论》文义较深,一般人不容易把它掌握好,因为这些道理都是《广论》中所含有的。

    从中也反映了现在一般人所存在的“只顾学理论,不顾培福德”的倾向。阿底峡尊者最得意的弟子是仲敦巴仁波切,即噶登派的创立者。他是侍者师,他是给尊者做事的,并没有象他们想的那样一天到晚看书的,或在林间修禅定,没有。但是他培福净了罪障,最终成就最大,超出了专门闭关精修的大瑜伽师。

    这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要开智慧,不能离开福报”,而有些人偏面地钻知识,那么我们再看看每日诵的《药师经》,此中说道“虽有多闻,而增上慢”,有了多闻而增上慢,为什么?甚至有的“佛学家”认为佛陀在某些地方说得很对,而某些地方对现在说来,却是不这么适合了,或者有了偏差了等等,没有信心的佛学者就会产生这些错误。或者呢,我比你学得多哦,比你高,“增上慢”这些都会产生。

    这是多闻的人,要提高警惕的,这是一种自然趋势,那么我们非提高警惕不可。“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有了增上慢,便会出现“自是非他”,自己的都对,与正法不契合时就会“嫌谤正法”接着便是“为魔伴党”,多闻本是好事,但由于方向不正确,“我执”没有放下,便成了魔的伴党,于是“天变成魔”实在可怕!

    “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自己堕邪见,还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文我们天天念,但真正警觉观照者并不多,由此我们应该知道,修行不能偏面地追求知识,我们多宝讲寺不办佛学院亦是这个道理。我们的宗旨是“学行并进”。

    ​下面是《福智之声》中另一段文,大意是:

    弥勒日巴去拜见玛尔巴上师,还未见到以前,玛尔巴在定中观到一殊胜佛塔,但被垢尘所蔽,他亲自洗净这佛塔,当其洗净之后,宝塔大放光明,遍照三千。从中表现弥勒日巴尊者,内心本质修持很强,但由于身口之业障很重,故于前生未证果位,但其资粮却是积集足够,故此生则不须广闻,但经忏除罪障清净,就可以了。这也是玛尔巴上师用各种方法,房子拆而又建等等之用意所在。

    所以学法修行不能只看今生,如六祖等,亦是往昔积集广大资粮,今生才能一闻千悟。我们修行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并非就此一世。但就我们来讲却是很难肯定宿世是否具有广大听闻,但以自己行持表现来看,大概可以知道自己宿世习气是哪一方面比较重。故末法时代是两个方面都要做,广大听闻要做,积聚资粮也要做。

    若是一闻百悟,这说明你过去曾广大听闻,反之,感到一窍不通,甚至苦闷,或理解错误,便说明过去没有多闻。所以什么都不学,开悟从何而来?我们要想有果实,首先要有种子,种子要发芽,芽长成树,然后开花,最后结果。种子都没有,芽也没有,芽无则树无,无树则不能开花,没有前面这些,果实从何而来?这些道理《广论》里面都有,但各人因缘不同,很多人对珍贵的佛经论典,因难以了解,而得不到好处,但对世间具体的事理,有时却易得领悟。

    文中又言:“应该广大听闻,但弟子的毛病,是对听法很有兴趣,但行持却很差,烦恼很重。”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学法劲道很大,行持很差,甚至背道而驰,学法越多,烦恼越重。大家也有体会,一般人刚开始,一片虔诚,学法兴趣很浓。时间一长,头一剃,沙弥戒一受,或者登上了比丘坛。便认为培福之事,与我无干,该是其他人做的。而一个寺庙是靠大家护持起来的,你一个整天拿着一本书,超出大众之外,什么事都不做,自然便会产生矛盾,有了矛盾,便起烦恼,起了烦恼,则呆不住。这些人在本寺,已是屡见不鲜,越是学法,烦恼越重。初始来时,虔诚恭敬,到后来,矛盾烦恼越来越多,导致背道而驰。这些皆是“我执”之故。

    文中又问:“如果不听闻,很容易流于盲修瞎炼,”该如何解决?

    分析“这种现象,就是贪嗔所引起的过患”而我们的贪嗔从何而来呢?——从“我执”来,始终把自己放在主要地位,他人放于次要地位,甚至于损人利己。

    ​“我们在修学当中,会有各式各样的障碍出现,但是,不要因为有这样的障碍而放弃。”应该断除烦恼,当烦恼生起时,要反观自己,即“照妖镜”要照自身,不要尽照别人,经常思维“我这种想法,这种要求是否正确”。

    说的彻底一点,若这个常住垮掉了,大家学法亦谈不上了。

    所以要针对这些障碍,努力的去对治它,克服这一切,不应说自己没办法做到就放弃了。

    “如果自己没办法行持,那你起码也要祈祷”。“另一方面要做到的就是——对今生利乐贪著你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对治它,要让这一种贪著减轻。”

    ​现在很多人对学法兴趣提高了,这是好事情,但我们要知道,学法是学什么?

    第一, 是得正知见,分清邪正、内外道,明白什么是佛的真正教义。

    第二, 是指导行持的理论——学的是用来修的,不是拿去“兜售”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名闻利养,正如帕绷喀大师《三主要道》所说,这样将成为恶趣之因,将来亦难脱恶道。

    一般人都是喜欢偏求知识,而不重视培福,福报与智慧的关系在西藏讲得很多,在此,将福慧两者之间的关系,向大家讲述一下。

    宗大师广学中观,为了印证自己的见地,便请问本尊文殊菩萨,答言“还差”。宗大师祈请开示,文殊菩萨言:要得到真正的智慧(中观见),需要三个主要条件,因为一切法不离缘起。条件为:

    第一,积资净障——积聚广大的福德资粮,欲求智慧,要用福德去求,单有智慧,便易贡高我慢,甚至成为狂慧。而此种智慧,根本上说不会开悟,真正开悟的智慧是一切法甚深的般若智慧,我们学道的一般是广般若,真正深般若,是一切法自性空的道理。此得到了,广般若的作用才会起,若无,则一切皆在世间上流转。如何得开悟?应广大的积聚福德资粮,净除罪障,并努力地忏悔业障以求。

    第二, 修上师瑜伽,求上师加持。

    第三, 依止善知识,即依止通达甚深般若的善知识,如理听闻正法。

    这是三个主要因素,缺一不可,这是文殊菩萨的殊胜教授,依此,宗大师通达了甚深的中观见,欢喜之下,作了著名的《缘起赞》。他的智慧,就从积聚广大福德资粮,净除罪障等法而来的。

    我们再举一个积福开智,现实的例子,这是海公上师常讲的一则公案:

    金山寺有一位香灯师,名持律师,人品敦厚憨直,常被人作弄,夏日大家晒衣被,有人戏言应晒蜡烛。彼亦恐“蜡烛生霉”,结果一晒之下,化为蜡水。维那师知道后很生起,便想迁他的单,乃出一个主意,对其言:“像你如此有智慧者,在此工作实为委曲,应该去学法,将来可作大法师,到时我给你敲引磬当维那。”彼信以为真,便去宁波观宗寺谛闲法师学法。因学不懂,谛闲法师便令其多多培福,令其行堂、背经等,彼一一依之而行,后来果然开智慧了。当上了大法师,因念及此乃行堂而来,故于讲经下座后,过堂用斋时,衣服一换,又行堂依旧,不怕丢脸……

    ​这个公案说明一个人只要诚心诚意学,虽然笨,亦能学好,不要自暴自弃,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善根,只要肯学。再则即是依上述三条件中的“依止上师”谛闲法师令其做什么,皆一一遵行,再者积集资粮—行堂等事,再者努力学法,文殊菩萨开示宗大师的三要素,其中或多或少做到了,故开智慧,当上了法师了。

    我们闻后,应该有所感触,不要只作为故事来听,事情来了,还是老一套,“这个事我不行,那个事我没空”甚至于有些人起“妒嫉心”见他人成绩考得好,我考试考不好,认为是客观原因,我事情那么多,我怎么考得好?认为自己差得因为太忙,若是换一换,让我闲起来,照样我能考好。世间这种思想很多,我们出了家实不应该这样。

    总而言之,学法的场所是一个道场,若只为个人名利,而不顾他们与常住,犹如海**乘一船而不愿同舟共济,各搞一套,结果便是船漏,全船覆没。道场若垮掉了,你还会有什么成就!所以我们要发菩提心—一切众生的苦,我皆代受,这个目标现在不用定得太高,一个道场四十来人,我稍稍为他们受一点苦,这对菩提心还谈不上,能不能做到?为整个道场修行者,这里来的都是学法修行的,菩萨示现的亦或有之,我为他们代劳,使他们能修行好。若人人发此心,道场才能搞好,学法也能学透。若皆不愿为他人服务,只希望人人为我,最好自己看书,不管常住,大家如此,饭也没得吃了,最后便散掉了。

    “持爱自己灾害百损门”持爱自己是灾害百损的门,一切灾患都从为争取自己的利益而生,客观因果规律是辩证的。想要大福须布施。欲求大贵,须忍辱持戒。如果不培福,单靠看看书,欲求开智慧,则不可能。即使满腹经纶,滔滔不绝,若去弘法,亦弘不起。很多有学问的人,打不开局面,什么原因?福报不够。反之,福报不够,法也学不好。福报没有了,甚至寿命也就完结了。

    福德跟智慧的关系是辩证关系。再看看日常法师出版的这本书,它的名字,《福智之声》。福放在前面——有福才有智,没有福,智哪里来?福智两者是硬拆不开的、辩证的,我们偏偏就发现有些人只要智,没有福。这个我们认为是不对的,你们听了《俱舍论》,最好你们是着重地深思一下。我们学了法,不仅仅是背得点东西,知道些名相,跟大家讨论起来争个胜负,内心还是有烦恼,而且更多,这不是学佛法。将来在信徒面前夸夸其谈地说一套,努力争取为名利喽,这是我们学佛的目的吗?不是的。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出三界,发心度众生,也要教众生都能这样做。

    首先下手——断烦恼。烦恼是从无明产生的,为什么我们障住本性看不到,都是无明给盖住了。无明是烦恼的根,想要除无明,从断小的烦恼下手,打仗样的,想要把主帅抓住,当然,主帅抓住了,事情就解决了,但他的部队在,他抓不住的先把他部队慢慢消灭了,要让他抵抗力没有了,他就可以抓住了。

    我们断烦恼,你要把无明去掉,自己要见自己的人空、法空的本性,那你先把那些粗重的烦恼去掉,贪、嗔、痴、慢、疑、邪见及悭嫉等等都去掉,要断烦恼的时候,那首先是要克服我执,就是要对人家多多利益,更要做到三轮体空,对照空性。一切法空它是提纲挈领的,不能当作口号来唤,学法不是唤唤口号的问题。大家到底怎么做?

    应该依照经、律、论去做。若是你为爱自己出发的话,一切灾害苦果都会造成,若为人家的利益出发的话,一切功德的基础都在这里,真正成佛也从利他这里来。菩提心,成佛的基础,就是利他,菩提心不是利他是什么?除了利他就没有什么东西了。那它最后的果呢?就是菩提的果——成佛。所以我们希望大家,真正学佛要从此处下手,要学会利他,为常住为正法,做些实事。勿要死于文字下边,只说不做,成个书呆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善念”?什么是“善根”?
    1
    净界法师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佛教不共于外道的地方在那里?基督教也做慈善事业,我们也做慈善事业,那两个结果会一样吗?不一样。因为基督教他没有我们佛教的智慧的传承,他不能“约心观佛”,他不能“法法消归心性”。所以,基督教慈善家他们所做的慈善事业,叫做依止“善念”,他们没有佛教的“善根”。

    善根它必须要跟观照力,跟誓愿力,要跟菩提心、空正见相应的叫“善根”。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有人说我们一个人存好心、说好话,作好事就好,干吗受戒呢?这句话对不对?不对,因为你存好心、说好话、作好事,这个是一个“好人”,“好人”跟“道人”不一样!但是你受了菩萨戒,你是一个菩萨“道人”,你是有善根。所以善根它是不生不灭的,善根它能够产生灭恶生善,它会辗转增胜、它会增长广大。它身为“根”嘛,“树根”嘛,它会不断的增长广大。但是“善念”就不是啦,善念一做完就什么都没了。那是一时的生灭心,一时的情绪化的东西,即便是善,但是它还是生灭的因缘嘛。

    所以在这段经文当中智者大师的开示告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修行——“善根”比“善念”更为重要。如果我们要讲一个譬喻的话,“善根”就像摩尼宝珠,它能够变现出无量的珍宝。“善念”只是其中一个小蛋糕而已,吃完就没了,人天福报,在佛陀的经典里面就当作是一个甜点而已。但是你知道出世的“善根”有多重要吗?它是生生世世——它不断的可以创造无量的安乐,无量的功德出来,而且会增长广大,它是一颗摩尼宝珠啊!

    所以栽培“善根”远比成就“善念”更为重要!

    善念每一个人都有啊,再差的人,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会产生善。但是如果你要能够成就圣道,而且是要成就净土,我告诉大家一个概念,在佛教当中,只要跟“了生死”有关的,只要跟出世间的圣道有关的,乃至于净土法门都一样,只要它是“了生死”的法门,一定要是“善根”,善念是不够的。

    我现在啊心情不好,我念念佛,那只是“善念”;我现在遇到障碍,我念念佛,那只是“善念”。谈不上“善根”,善根它必须要跟智慧观照有关、跟你的菩提愿力有关,要观照力、誓愿力相应的,要去栽培的。所以这个地方智者大师他给我们一个修行者,提出了一个“善根”、“善念”的差别,那么当然,这个对我们后世影响很大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精疲力尽的时候,其实在障碍你的烦恼,它也精疲力尽

    净界法师

    我还要强调,刚开始先在寂静处把心中的观照力培养起来。当然,我们打开佛堂,可能又开始“仁者心动”。我跟你讲,很正常,就是这样子。修行都是进三步、退两步、进三步。就是说,你失败了,在佛前忏悔:我弟子这次没做好,我向佛前忏悔,我发愿下次一定要进步。下次再历练,欸,有进步了!我以前生气生了五分钟,现在生气变成四分钟。有进步了,给自己些鼓励!修行本来就这样,理可顿悟,事要渐修。谁一开始就到位了?但是关键在哪里呢?

    关键你掌握一个正确的方法。你开始怎么样?慢慢进步,好过你方法不对,毫无希望。这样懂吗?千万不要想说,你坐在那边五分钟你就要马上怎么样。没那么简单。但是你已经把你佛陀的功德那一道门打开了,恭喜你!你有资格叫做“真是佛子”,你已经走在佛的道路上。当然,这个道路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是起码你上路了。剩下是什么?就是绝不放弃。点点滴滴,绝不放弃!

    一个人道理懂了以后,就是剩时间的问题了。你懂了道理,掌握方法以后,那生命对你就有意义了,你就会慢慢地慢慢地进步了。如果这个道理你不知道,那我认为你的生命从成佛之道来说意义不大,你就是在过日子,就把今生的业消完。福报大的就把福报享尽,罪业深的就把罪业消了,就这样子。你今生来,就是该怎么来就怎么走,就这样。

    所以《法华经》学完以后,最后只有一句话,就是想办法让你保持进步!就这样而已,剩下就这样子。你先明白道理,你先有一个目标,你每一次的失败当中就呵责自己,让你自己从失败当中,累积一种改变的力量,至少你就有希望;你好过一个人什么都不知道,你这个人没有希望了,你连什么是真、什么是妄都不知道。你说:我知道了,我改变不了!至少你知道了,你已经开始改变了,你就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看到你的未来、看到你的希望。

    以前我们的教务主任慧天长老说:修行啊,不怕慢,只怕站。站着不动那就完了!说我走得很慢,走得很慢也在走嘛,所以忏公师父常说:修行点点滴滴。其实这种暴起暴落的修行,我们不是很赞同;今天修怎么样…,明天拜三千拜,我们也不赞成,这种人一般容易退转;点点滴滴就是说,你保证:我今天比昨天进步,我后天要比明天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那说进步一点点,也没什么明显,至少你在进步当中,我们看到你光明的未来。

    一个人可以有一个不好的过去,也可以有一个不是很满意的现在,但是你一定要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那么:美好的未来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呢?从你每一个念头当中,坚持正念,这个坚持--不随妄转,点点滴滴,我们就看到你美好的未来。

    当我们在精进的时候,你要相信一件事情:事在人为。虽然我们因为过去的罪业,会现出很多如梦、如幻的烦恼障、业障、报障;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事实:这些障碍最怕一件事情,就是你的坚持。有时候我自己在拟定一个目标的时候、我在修加行的时候,我有一种感觉,诸位可能也会有这种感觉,你精疲力尽的时候,其实在障碍你的烦恼,它也精疲力尽(呵~~)。你说:诶,烦恼在障碍我,其实对方也精疲力尽。这个时候谁能够战胜对方呢?就是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其实我们在过去的修行当中,很多都是差一点点就成功,结果你放弃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天,生到哪一种天?大有问题。修持到生天相当不容易,因此,我们也不要毁谤、看不起其他的宗教。任何宗教,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都是教人做好事、做好人、行善道,行善程度的深浅是生天的根本。

    行善道,接近于禅定。一般人以为只有形式上的念佛、拜佛、打坐叫学佛,如果心理行为、外在行为、喜怒哀乐等种种习气没有转变,你纵然修了一辈子,能不能生到初级的天还成问题,而且相当成问题。

    能够一生修到人中再来,死后不走入畜牲道、地狱道,已经是第一等了不起了。

    所以,要想生天,必须有道德,有心理行为的善行与禅定功夫的配合。禅定不一定是打坐啊!而是心理行为的宁静。

    真行善的人,心理行为自然宁静。宁静是禅定根本的基础,宁静程度的深浅就是禅定层次的深浅。那么,要想心理做到宁静,必须改进心里的情感、情绪、思想和外在的行为,绝对的静止,才能进入真正宁静的状况。

    一般人盘腿打坐、练气功、听呼吸、念佛、持咒、观想,这是非常消极的修定,几乎不可能得定,因为这是你坐在那儿,暂时把自己的思想、心理行为,找了另外一个东西作寄托。

    譬如听呼吸,到临死时,呼吸停了,你听什么呢?又如你念咒,到了四大分离时,念头、意识提不起来,你又念个什么呢?你马上失去依靠。在没有依靠之时,你的心理状态,平生坏念头的习气,统统彻底地浮现、爆发。

    那个时候,你说我会打坐、念咒、听呼吸,想宁静下来,几乎是不可能,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除非你有见地,定力够。所以,光靠禅定打坐的功夫而想成道生天,那是自欺。

    成道生天的道理很简单,从心理、行为开始,往善的方面来努力,要把自己的脾气、个性、思想、动作、言语等种种不好的习性、习惯,痛下决心地彻底改正过来。因此,从行善入道,念念为善,才有生天成佛的希望。

    佛学不是大、小乘的分别,真正的佛学是五乘道,首先修“人道”——八关斋戒是天人的基本;其次才能修小乘的“声闻道”;再进一步修小乘的“缘觉道”;然后才是大乘的“菩萨道”。

    当然,五乘道只有一心,因此也可称为一乘道,本来一心而已。换句话说,就是从修正心理行为开始。

    了解这些简单的道理,就要晓得检查自己一生的心理行为、善恶业的功德,检查自己可能往生六道中的哪一道。

    ~~~ 南怀瑾先生《药师经的济世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7 05:23 , Processed in 0.1416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