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3|回复: 5

没有一样事物会让我们完全得满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格力琼寺 于 2024-12-23 10:53 编辑

          有一些现代社会的一些特质,比方我们可以在同一天,在一家商店里就可以买到各个季节的水果,你可以瞬间在自己的手机上,看到100个人不同的想法,当然你自己知道了,某方面这样的事情是一种加持,但是这加持也是一种诅咒,这其实就是佛陀教导的其中一件事情,我甚至可以说,这可能是他教导的第一句话,按照历史的叙述,首先佛陀是决定不要讲法的,在经过多年的禅修和苦行之后,他说,我找到了这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个真理,但是没有人能够听得懂,所以我会保持静默,现在一提,刚刚讲的这句话,事实上是佛教徒花很多时间在研习的,但是我们今天可能没有时间细讲,然后佛这么说之后,他有些同伴请求佛一定要讲法,所以佛首先传的法,就是所谓的四圣谛。

    第一个真理就是苦谛。苦是什么?比方互联网是个好东西吗?是的,互联网很好,互联网也是一件坏事情,这其实就是苦谛的教法,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东西是百分之百完美的。像是言论自由是件好事情吗?现在人去防卫、去战斗,甚至会为它牺牲性命的就是所谓的言论自由,那些精明的政治家甚至会利用言论自由这样的价值观来赢得他们的选举,但那真的是一件好事情吗?

    我跟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印度,有一次我跟一些欧美朋友一起吃饭,大概吃了一两个小时吧,这些人都是别人的家长,或者至少是叔叔、舅舅,反正这一类的,就是家庭里面都有小孩的。谈话的第一个部分就是在讲社交媒体有多糟糕,社交媒体是怎么毁掉了他们小孩的生活,很多网上关于性或言语方面的不正当行为,真的毁掉了他们小孩的心灵,他们一直讲这些,我其实忘记原因在哪里了,但是突然整个谈话就转到另外一个方面了,然后他们又突然开始一起谴责**,就是说北朝鲜没有他们刚刚在谴责的那些东西。



    今天我们的主题要谈到佛教的见地,这就是佛教的其中一个见地,就是一切都是不完美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东西是完美的。我想这事实上是对于“dukka”一个比较好的翻译,也就是一切都是不完美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百分之百的满足感,虽然我们传统上把“dukka”翻译成苦,苦谛的苦,所以这是佛教的其中一个见地。接着你可能会问,好,没有任何事情是完美的,知道这个又有什么意义?如果你真的了知这一点的话,你就会获得解脱,你会解脱于假设一切都是完美的,或者假设有任何一个东西是完美的,即使你购物的方式也会改变,就连你规划生命的方式也会改变,这就是行——你的行为,就连你的情感关系也会获得改变,情感关系是很重要的,像是丈夫和妻子、男女朋友这样的情感关系,当然现在也有男朋友和男朋友,女朋友和女朋友,不管什么样的组合,情感关系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你能不断地记得没有任何事情是完美的,马上就能解脱于对情感关系原有的很多假设。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FO陀是最伟大的现代者

    要知道,在整个佛教的经典当中,在所有的论典当中,没有一个字提到佛教这个词汇,所谓的佛教也没有提到印度教这样的词汇,这样的词汇是由那些外国人所创造出来的,“HINDUISM”这个词,事实上是对“Hindu”的错误发音造成的。佛教从来就不是政治情况下的产物,事实上,佛教完全是对科学以及真理或者实相的好奇心与追求,因此而产生的。

    但是在当今这个时代,佛教徒永远没有办法摆脱宗教的称呼,佛教徒的我们经常感到很无奈,但是我们也只能接受这样的情况。如果哪一天有人来说数学其实是一种宗教,你会怎么感觉,太空物理学也是一种宗教,这些科学家会感到非常的无奈,这也是我们现在佛教徒的感受。

    但是我们也能够理解为什么佛教被归类为宗教,因为佛教中有很多看起来像是宗教的成分,尤其当哲学以及生活方式,和某种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时候,那个文化对原来的哲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很多佛教象征符号的使用,还有一些符号被现代的人看来很像宗教性的东西。

    因为现代这个词,对我来说是非常迷惑的,其实我一直觉得很不公平的是,现代和西方文化老是被绑在一起,这其实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情。对我这样的佛教徒来说,佛陀是最伟大的现代者,他是最伟大的革命家,虽然佛陀没有戴着贝雷帽,或者是戴着一个红色的星星,但是他是最伟大的革命家。

    2500年前,当大家都还相信有创物主、有神的时候,佛陀是反对那些的,佛说,在我们之前并没有一个神的存在,神的出现,是来自于能知者的创造,是知道神的人创造出神,这实际上是很大的一个革命,2500年前就这么说了,它是非常巨大的一种现代化思想。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FO教是一种去发掘真理的系统和道路

    我们来这里真正目的是讲解佛教的智慧。佛教是否归于哲学是有争议的,像philosophy这样一个名词,英文的这个字是从希腊文来的。如果用希腊文来讲philosophy的字意的话,如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谈的内容一样,根据这些人的理解,佛教并不是philosophy。

    我觉得可能中国“哲学”这两个字和西方的philosophy定义不太一样。很多学者都认为佛教不是一个宗教,这一点我相当同意。佛陀本人非常重要的宣说是:“来看”而不是“来加入”。佛教并不相信有一个万能的神祈和创造者的存在,不相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灵魂需要被拯救才可以上天堂,否则下地狱。 同时佛教又有很多宗教性的仪式存在,并不排除这些东西。

    这就是佛教美妙的地方。如果诸位到寺院中会见到很多宗教性的东西,比如像供香、供灯、供食物等。诸位也许认为佛陀一定是饿了,需要人喂他东西吃。或认为建造寺院作为佛的家的想法,出家人和出离者是佛陀的代表。可以看到文化怎样被输出,这无法避免的一直在发生。比如说在国内佛教徒都是合掌,很可能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习惯。

    以德国例子来说,从佛法的教条来讲是不对的,是对佛的一种侮辱,好像说佛有偏见,只喝红茶,而牛奶、可口可乐等其他饮料就不喝。

    我给大家讲的是:文化和真理不同,佛教是普世的,文化是个人的。文化是必要的一种媒介,而且几乎是唯一获得真理的办法。文化就像杯子,佛教像其中的茶。你口渴时是想要喝杯子里的茶,而不是杯子本身,但是有个杯子比较好喝到。

    有些人有非常漂亮的杯子可以用,可是危险的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杯子上而忘了茶。佛教不是宗教,但是有很多宗教的面相作为媒介。 我做个总结,佛教究竟是什么!跟所有系统一样,佛教对真理是最有兴趣的。对于让全能的上帝或者神祈高兴一点兴趣没有,其兴趣在寻找和实践能够让你解脱痛苦的真理,就像一个小孩子看着烧红的铁,他不知道会灼伤他的真理。

    不知道真理就是所谓无明,会引导小孩被烧红的铁吸引并被灼伤。小孩的母亲会用尽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方法告诉小孩那是烧红的铁,不要去接触。一旦这个小孩知道这样的真理就会永远不受这样的伤害。

    同样佛教也是这样,释迦牟尼佛曾经拥有一切,他是一位太子,可是他知道不管拥有多少财富,如果不能寻求到真理,他永远不能快乐。

    我给大家讲的是:文化和真理不同,佛教是普世的,文化是个人的。文化是必要的一种媒介,而且几乎是唯一获得真理的办法。文化就像杯子,佛教像其中的茶。你口渴时是想要喝杯子里的茶,而不是杯子本身,但是有个杯子比较好喝到。

    有些人有非常漂亮的杯子可以用,可是危险的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杯子上而忘了茶。佛教不是宗教,但是有很多宗教的面相作为媒介。 我做个总结,佛教究竟是什么!跟所有系统一样,佛教对真理是最有兴趣的。

    对于让全能的上帝或者神祈高兴一点兴趣没有,其兴趣在寻找和实践能够让你解脱痛苦的真理,就像一个小孩子看着烧红的铁,他不知道会灼伤他的真理。不知道真理就是所谓无明,会引导小孩被烧红的铁吸引并被灼伤。小孩的母亲会用尽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方法告诉小孩那是烧红的铁,不要去接触。

    一旦这个小孩知道这样的真理就会永远不受这样的伤害。同样佛教也是这样,释迦牟尼佛曾经拥有一切,他是一位太子,可是他知道不管拥有多少财富,如果不能寻求到真理,他永远不能快乐。


    你可以说佛教是一种去发掘真理的系统和道路;寻找究竟的真理的同时不否定相对真理,因此有了诸位所听说的苦、集、灭、道这四圣谛。如果各位仔细地检视的话,在这里面完全没有任何宗教的东西。
    举例来说,最后的一个真谛——灭谛。我们假设说你头疼,你要了解的第一件事情是你只是有头疼这个状态,而你本身并不是头疼。如果你就是头疼,那就没药可医。这是第四个真谛。而第一个真谛是什么?佛陀说你要了知苦,即你必须知道头疼,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 因为除了有很大的苦疼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苦的,比如说对于某些高胆固醇的人,他在吃冰激凌的时候并不知道是在种下苦的因。

    一旦我们了知这个苦,就介绍苦的原因,头疼的原因。然后再来是道谛,如何去对治这个原因的道路。我们可以说这是佛陀教法的核心,是一个系统发现真理的方法!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宝积经》
    能舍恶知识,亲近善知识,菩提道增长,犹月渐圆满。
    壹|许下广大的愿望
    任何时候,
    我们都应该一而再地,
    为所有众生的利益许下广大的愿望。  
    睡觉的时候,
    我们应该想:
    “愿一切众生达到究竟之境。”  
    醒来的时候,
    我们应该想:
    “愿一切众生觉醒于证悟之境。”    
    起床的时候,
    我们应该想:
    “愿一切众生均得佛身。” 
    穿衣服的时候,
    我们应该想:
    “愿一切众生都知耻而谦虚。”       
    贰|我们应该这样想
    点火的时候,
    我们应该想:
    “愿所有众生烧尽妄念之薪材。”    
    吃饭的时候,
    我们应该想:
    “愿一切众生食用专注之粮。”  
    当我们开一扇门的时候,
    让我们想:
    “愿一切众生打开通往解脱城之门。”  
    关门的时候,
    让我们想:
    “愿一切众生关上通往下三道之门。”   
    叁|上坡和下坡的时候
    走到外面的时候,
    让我们想:
    “但愿我能步上让一切众生解脱之道路。”  
    上坡的时候,
    让我们想:
    “但愿我能带领众生走向上三道。”  
    下坡的时候,
    让我们想:
    “但愿我能去下三道解放众生。”  
    肆|看到快乐和痛苦的时候
    看到快乐的时候,
    让我们想:
    “愿一切众生达到成佛之乐。”  
    看到痛苦的时候,
    让我们想:
    “愿所有众生之痛苦平息。”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的爱与强烈的恨,在世人眼里,前者应当拥有,后者应当舍弃。而在佛法来看,这二者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模一样的执著,都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苦,所以都需要避开。

              — —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华经》乃经中之王,既然是经中之王,这种场境就不会常现。佛陀直到涅槃前才讲这部经,而且,虽然在座的都是祂的老弟子,但还是难以启口。 所以,这部经典不仅需要我们多读,还需要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尤其我们佛弟子们,人生经验丰富了,就会更加容易理解佛陀的经典,才会真正做到感同身受。






    《法华经》开篇就很辉煌,佛陀入无量义处定,无量的智慧光芒照耀无边的世界。时间的局限、空间的局限、生命的局限,在佛光面前全然没有了障碍,各个轮回中的生命无法解决的巨大问题,在佛光面前顿时荡然无存。
    法华会上的声闻缘觉,乃至弥勒菩萨都很震惊,这是怎么一回事啊?弥勒菩萨就想,这个只有请教见多识广、侍多千亿佛的文殊菩萨,可能会知道释迦佛陀要表什么法。文殊菩萨就说,佛陀这样子现大神变,一定是有极其殊胜的法要开演。
    我于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放斯光已,即说大法。是故当知,今佛现光,亦复如是,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
    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尊者非常地踊跃,马上开始请法。但是佛陀制止他:“止止不须说。”舍利弗尊者一次、两次、三次地请法,佛陀还是说,“我法妙难思”,“不可以言宣”。






    翻开经典扑面而来的这个场境,我们就很难理解。这是不是佛陀开场需要造势呢?用这种语境来形成一种反差,营造一种戏剧性效果。我很长一段时间也是这么想的,现在对这个“止止,莫须说”感受就不一样了。
    不仅仅是这部经典难以开启,实际上在整部经典的叙述当中都暗含着这个道理。佛陀怎么讲这个殊胜的法呢?法越殊胜,有的众生功德就很大,有的众生来呢是堕落越快。
    对如理如法的人来说,是“假饶造罪过山岳,不须妙法两三行”;对不懂规矩的人来说,有可能对这个经典的法会皱个眉头,罪过就无量无边。
    佛陀在《法华经》讲到毁谤这部经典的果报:命终堕入地狱受无量苦,地狱苦尽了,一层一层上来,做畜生,做个狗都是癞皮狗,不受人待见;如果做人,也是诸根暗钝,没有威德。
    这也是佛陀说“止止不须说”的原因。这个话题太殊胜,有些人“斯人尠(鲜)福德,不堪受是法”。
    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是展转,至无数劫。从地狱出,当堕畜生,若狗野干,其影枯瘦,黧黮疥癞,人所触娆,又复为人,之所恶贱,常困饥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断佛种故,受斯罪报。若作骆驼,或生驴中,身常负重,加诸杖捶,但念水草,余无所知,谤斯经故,获罪如是。有作野干,来入聚落,身体疥癞,又无一目,为诸童子,之所打掷,受诸苦痛,或时致死。于此死已,更受蟒身,其形长大,五百由旬,聋騃无足,宛转腹行,为诸小虫,之所咂食,昼夜受苦,无有休息,谤斯经故,获罪如是。若得为人,诸根闇钝,矬陋挛躄,盲聋背伛,有所言说,人不信受,口气常臭,鬼魅所著,贫穷下贱,为人所使,多病痟瘦,无所依怙,虽亲附人,人不在意,若有所得,寻复忘失,若修医道,顺方治病,更增他疾,或复致死,若自有病,无人救疗,设服良药,而复增剧,若他反逆,抄劫窃盗,如是等罪,横罹其殃。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







    我们就发现,轮回是有轮回的道理的。地狱有地狱的道理,饿鬼有饿鬼的道理。正如今年流行的这句:“当因果站出来,你会发现世上没有可怜人;当慈悲心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世上全是可怜人。”
    法华会上佛陀是多么为难。如果用慈悲心来看,祂要怜悯众生,宣说妙法;但祂宣讲了,又有人会因此而堕落。佛陀的慈悲心怀下也会有因果,这个因果怎么抉择?怎样把一个弟子培养得如理如法?所以法会上五千退席,佛陀定定的,也不制止,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慈悲啊!
    功德越大,世间负面的力量也越大,这是具有两面性的。众生能受益很好,但不要因为这个功德而受害。
    同样,一个道场越庄严,福德越大,越要小心。我们如法,进步会很快,但有些负面的力量是逻辑没办法遮挡的。要有强大的观照力,才能把它化解掉。
    我们既然学佛了,我们在三宝地结的所有缘都是佛缘,那么,我们就要好好地忏罪,好好地持戒,如理如法地学修戒定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2-27 07:51 , Processed in 0.1425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