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5|回复: 15

如此的一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5-1-4 20: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来人间,
    看似热闹非凡,
    多少人迎着你的到来。

    再看人间,
    你有了独有的名字,
    也有了自己的故事。

    游戏人间,
    却是悲欢离合中迎来送往,
    也在喜怒哀乐中品尝人生。

    离开人间,
    迎来的人,不仅一个个送走,
    迎来的自己也将被他人送走。

    如此的一生,
    厌倦的人出离,
    愚昧的人重复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4 20: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的次第
      
      道次第,顾名思义就是:心中生起证量,才算是道;没有证量,不算是道。证量,有层层阶梯,生起了这个证量,慢慢又生起那个证量....一步步往上走,就成佛了。成佛之前,心中必须生起很多很多证量,而证量的次第,就是道次第。
      
      道,不是外面的道,而是心里的一个东西。心里面的什么东西会让我成佛?这个过程,就称之为道。证量的阶梯,就是道。证量的生起,必须有次第,故名道次第。
      
      大家听过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这些名词吗?
      
      上士道有五,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时间甚为漫长。平常我们说「成佛要修三大阿僧祇劫」,这三大阿僧伽劫,从哪里起算?从生起菩提心之后开始起算。
      
      生起无造作的菩提心那一刻,就同时进入了五道中的资粮道,也是从这一刻开始计算三大阿僧祇劫。只从显教来谈,不讲密续,就是三大阿僧祇劫。
      
      大家不必沮丧三大阿僧祇劫太漫长,因为,生起无造作菩提心之后,随即转入密续,就不必三大阿僧祇劫了。有些人可以一生成佛,有些三生成佛,不一而足。密续,也必须走资粮道...等五道,但它可以一生就走完五道而成佛。宗喀巴大师建议我们应入密续,所以《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生起无造作的菩提心之后, 要直接进入密续。他也接着写下了《密宗道次第广论》。
      
      显教,得花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其中,资粮道和加行道,共一大阿僧祇劫;见道到修道的第七地,是第二大阿僧祇劫;从八地到十地,则是第三大阿僧祇劫。
      
      什么时候才算进入大乘资粮道?生起无造作的菩提心才算入道,才算进入资粮道。未入资粮道前,必须修空性、六度、受菩萨戒、愿菩提心、行菩萨心,为了修 这些,所以要修七因果之大悲心、慈心、念恩、报恩等,还有自他相换法。这个部分即是上士道的修行,所以上士道的时间十分漫长。
      
      入上士道之前,要修中士道;入中士道之前,要修下士道;入下士道之前,要依止善知识。这些都是修行的过程。
      
    道的次第 ≠ 学的次第
      
      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讲的都是「道」,我们有没有讲「学」呢?没有。道是心中的证量,下士夫心中的证量,就称为下士道,中士道与上士道,都是一样。同理,依止善知识,也是一个道,它是一个依止善知识的证量,这些证量的生起都有次第。
      
       为什么刚刚我要特别强调道的次第或证量的次第,而不说学习的次第呢?因为,心中生起证量,必须按照这个道次第走,然而,学习就不是这个次第了。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学习为什么不等同于道的次第?
      
      首先,生起这些证量之前,要有闻思的基础。有了基础功夫,则应努力生起证量,次第是这样子的。不过,你们千万不要误解,以为闻思的时候,不可以做功 课、不可以打坐、不可以修...等等,不是这个意思喔!这些也要做,它们都有助于未来的修行。只不过,现在打坐啊,没有办法立刻感觉到提升罢了。
      
      眼前我们的重点,应该先注重闻思、逻辑推理,并附带地做一些功课,例如观修依止善知识、暇满难得、念死无常...等等。此时,重视的地方,比较不是打 坐观修上面,如果要打坐观修的东西都没有,怎么打坐?要思惟的东西都没有,怎么观修?所以,必须先学习打坐时要观想的逻辑、推理等,这些要先学。
      
      我们一边闻思,一边做功课、念经拜佛都可以。注重闻思的人,他做功课的时候,功德完全不一样。例如,一边思惟三宝的功德,他的一个礼拜,比人家完全不 会思惟的几千礼拜的功德,还要大!这是因为他对于佛菩萨的功德,非常欢喜,而且心有定解,这一拜下去,功德自然不一样。注重闻思,兼做功课,这种功效,截 然不同啊!
      
      我们要知道,佛写的经,不是让我们念的,而是要我们懂的,我们一定要学习,不学习,如何懂里面的道理呢?例如心经,佛菩萨是要让我们懂的?还是让我们念的?当然是让我们懂的!懂了,就能帮助我们调伏这颗心,目的是在这里,而不是拿来念念就好。
      
      重要的是思惟的功夫,我们透过这些文字去思惟,那么,思惟就已经达到念的...也就是,佛菩萨讲这些经的用意,已经达成了。没有思惟,念再多,效果也不会出来。因此,佛一心一意为让我们懂经文的内容,而我们必须学了才会懂,学了才会达到佛开示经典的用意,不是吗?
      闻思时,脑筋里面推理的一个认识,也要有次第。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4 20: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大闻思
      
      佛陀一开始讲法,先讲四圣谛。想让人们真正懂佛法,要从四圣谛着手。从四圣谛下手,我们才会希求、会想学习佛法。为什么?四圣谛,讲的是追求离苦得乐 的方法。如何成办自己的追求?四圣谛就是答案,你说,大家会不会希求?没有一个人不希求!因此,佛一讲四圣谛,很多人马上就想听、想接触。
      
      如果希求与感受会让我们改变,我们一定会非常愿意配合!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追求,任何能帮助我达成所追求的,我都展开双臂迎接。因此,离苦得乐的方法一讲出来,我们必定会跟随、会希求、会学习。这些都是四圣谛的作用。
      
      学习四圣谛,不仅与我们实际上的问题密切相关,而且,还特别跟我们的追求与感受,连成一气。佛经说,四圣谛的法是隐蔽的法,是实在的、可用逻辑推理成 立的。逻辑推理的法,称之为「隐蔽法」,四圣谛是隐蔽法,意指它能用逻辑推理来成立,极为实在。不仅如此,它的道理还与我们心中或生活上很多的问题相连 接。
      
      总之,四圣谛的道理,可透过逻辑推理明白,很容易接受,不需要什么信仰。释迦牟尼佛并没说你们要信仰他,他就只是讲四圣谛的道理,但大家却听的十分欢 喜,因为这些都是再实际不过的东西了!他完全没说佛宝、法宝、僧宝这些,他只讲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而这些,全部可用逻辑推理成立起来。
      
      又因为四圣谛与自己的感受的追求上密切关联,不必佛命令你来,大家都会主动希求,因为这关系到自己切身问题的解决,自然会愿意去学习。
      
    学习四圣谛,自他都不烦恼
      
      因此,我们这样学的话,会学的又有兴趣、又有意思、又实在!它能断除我们的烦恼,不仅对自己帮助非常大,对于家人的帮助也很大。应该是,对自己帮助大,对家人的帮助,更大。自己烦恼不生,周围的人,也不会起烦恼。反之,自他都生烦恼了。
      
      学习四圣谛,帮助最大的是自己,而且是实际而切身的帮助。再者,周围的人,也不会觉得我们怪怪的!我们往往学了佛,家庭却觉得我们怪怪的,这是因为我们不是从实在的法、四圣谛的法下手。
      
      若能老老实实学习四圣谛这种实在的法,它是如此逻辑性、如此真实、如此有智慧,我们的行为,也将随之改变。因为我们会一直注重自己的烦恼,不会那么执着,也不会那么贪、瞋。我们一直改变的话,家人都会欢喜。这就是真正的弘法!自己内心,也是如此。
      
        我们学了半天,家人却觉得怪,因此讨厌佛法、毁谤佛法,这是谁造成的?我们造成的。因为我们没好好学习。若是非常实在的学习,谁会觉得怪呢?它是那 么逻辑性、那么有道理,谁会不认同呢?因此,我们应从四圣谛开始学习,念经、做功课,是顺便的做。不注重学习,只注重拜啊念啊,旁边的人,会觉得你根本完 全没改变,心里又贪又瞋又骂...然后呢,你又一直拜,还更惨!大家一定会烦恼的。
      
      我们所应注重的,是老实地调整自己的心,这才是最重要的工作,并以此供养佛菩萨。供养佛菩萨时,最上乘的供养品就是这个!不必排什么供品,这就是供 养。佛菩萨一定会欢喜的,因为佛菩萨交代的,我们有做,就可以把它当供养。没调伏自己,佛菩萨不会欢喜,因为他交代的事情,你都没做嘛!至于,摆在桌上的 供品,佛菩萨也不会去吃啊!
      
      供养真正的目标,是让佛菩萨欢喜。欲令佛菩萨欢喜,就应好好从四圣谛的逻辑推理、内心烦恼的去除下手。下手时,空性的道理,虽然很深,不过它也有一些较为浅显的道理可以思惟,如无常。
      
      这些学习的教材,过去,都以出家众为主,并没有适合在家居士的学习教材。出家众,时间很多,整个生命,都投入在这上面,所以能非常深入、广大的学习。虽说在家人没有特别适合的教材,但是...自己排一下也可以的,例如四圣谛、十二缘起、空性、四念处,等这些体会比较深入时,可以再思惟自他相换或七因果 的菩提心法类。有了这些思惟,才谈得上认识佛法!也才能真正体会佛法的珍贵!因此,要能体会到整体佛法的殊胜之前,必定要有一个广大闻思的阶段才行。
      
      如此一直学习,自己就会有一点点忍不住!忍不住觉得自己一定要生起定解、生起证量,因为,只是稍稍体会一下,一点都不坚定,根本走不到哪里!非要有稳 定的证量生起、明确的一个清楚,让自己的心与这个想法,无二无别,让心与习性都改变了,全都变成所闻思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证量。此时,我们的心,会非常 渴求证量的生起。
      
    饮水思源,依师敬师
      
      体会到四圣谛等法宝的殊胜功德,接着我们会想:「这些法...谁给我的?」因此,内心一定会深深感谢给予指导的老师,打从心底的感动与尊敬。佛典里 说,要生起证量,对于向你传法的老师们,一定要尊敬念恩。没有诚恳的信心与尊敬,后面的证量,生不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缘起,一种因果缘起的道理。
      
      一般而言,也是这样吧?一个小孩不孝顺父母,他这辈子一定好不到哪里,会出很多问题。这就是因果缘起的道理。同样地,有了老师的讲解与指导,我才会开 智慧,才能认识佛法。因此,我会衷心感恩给予我引导的老师们,一定要有这种诚恳的信心、尊敬、孝顺。没有对老师的尊敬、信心与孝顺,不论怎么努力,都不会 成功。这就是因果的道理。
      
      因此,我们前面要依止善知识。依止善知识,是什么意思?不是找老师的意思喔!老师很早就找好了。前面广大闻思的时候,有没有找老师?有啊,没有老师,如何广大闻思呢?所以,老师是很早就找了。但是,对于老师上面的信心与尊敬,我们要修。修这个,就称为依止善知识。
      
      我们一定要对老师上面感恩、尊敬、信心,尤其是孝顺,一种处处待念的心。我们在这个面一直依止。依止,是内心要修的意思喔!如是依止,后面的证悟、证量,比较容易修得成就。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4 20: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深知,一切善不善业仅为心之所为,而身语之业却是无记的。因此看破很重要,所谓的看破并不是外面形象上的一种行为,一定要在内心中观察自我。
    现在大多数人都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地跟随他人转,凡有灌顶、传法,大家就会一窝蜂跑去。
    但是到底心相续中有没有一个稳固的基础,从来没有观察,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大家应审慎地深思,所谓的业力最根本的就是心,而身语的善不善业全是无记法。
    按小乘《俱舍论》的观点,心是无记状态时,不会感得快乐和痛苦的果报,只有身语业才有善恶之分,在《俱舍论》第四品中有宣说。


    但是真正从大乘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心是最关键的,一切善不善业仅是唯心所造,心善一切都是善,心不善,表面上做的上供下施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善事。
    彼等愚痴凡夫却反其道而行之,一心追求此生的幸福安乐,希望美名广传,并获得他人的恭敬利养,却害怕痛苦煎熬,担心臭名远扬,并以得不到恭敬利养为患。
    我等凡夫之辈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呢?只为希求今生的快乐幸福、声名广播和别人的供养恭敬,这应该是非常惭愧的。
    我们所担忧的是害怕身体痛苦或名声受损,否则利益和恭敬就会离我远去,但这些都应该是倍感惭愧的。
    《入行论》中也有这样的教证:“谓谤令他疑,故我嗔谤者。”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最大过失。


    于此必须提醒众人,在一切所作所为中,由贪嗔痴而引发的行为,不善业所占的成分极大。
    不要说是杀盗淫妄之类的大恶业,即便是以贪嗔痴所引发的形象善法,也肯定是不善业的成分占多数。
    比如:贪嗔痴所引发而建造寺院、供养布施或者行持清净戒律等行为。
    从因果不虚的角度讲,当然造佛像等也应该有一部分善根,但是大多数为了贪执自己的名声。
    法王如意宝不是也讲,很多人建寺院修佛塔,表面上看是善法。但是如果以嫉妒傲慢心所使,只为贪图名声和恭敬利养的不清净发心,所做之善事也成为堕入恶趣的基石。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4 20: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格力琼寺 于 2025-1-4 21:01 编辑

    在未讲五戒条文前,先告诉大家一则因缘故事,这就是谈到戒的精神。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位盲眼比丘病了,他想缝补袈裟,瞎了眼嘛!就算勉强可以缝,可是怎么穿针呢?盲眼比丘就说:“那位菩萨要修福,代我穿针?”其他比丘都出去托钵了,没人答应。世尊就说:“我来帮你穿。”盲眼比丘眼睛虽然瞎了,耳根还明了是世尊,“世尊啊!您老的福报早已圆满了,还要修福吗?”“不错!我的福报是圆满,但我不舍这种福。我的福之所以圆满,都是从这些微小的福聚积来的,所以我很珍贵、很珍惜。没人做我来做,我要求福!”你看世尊福报圆满了,还抓住机缘不舍穿针之福,何况我们凡夫?大家听了,不但大福要修,小福也不要舍,这就是戒的精神——应当要做的,你不做就犯戒,这是讲善的方面。恶的方面怎么讲呢?当然一切恶都要断。

    因此,“戒”之一字的定义,不是叫你单方面的戒恶——诸恶莫作;更重要的是要你众善奉行——大善要做,小善也要做。如果你大善做不到,就要从小善下手,慢慢积功累德,到你有福报时就能行大善。舍了小善不做、小福不积,好高骛远,那会有大福报?佛家讲戒,固然你不能作恶,还应当积极修善;作恶是犯戒,不修善更是犯戒。佛戒无量无边,但纲要不出身口意三业、善恶两方面,造恶是身口意在造,修善也是身口意在修。那要如何持戒?就是应当做的要做,不应该做的恶业,大恶业不能做,小恶业也不要做。犹如浮囊渡海,不能有破洞。小恶业日积月累做多了,就变成了大障碍,凡是恶都是苦的根源啊!所以首先要止恶再来行善,恶不止来行善,善业被恶业障蔽了,也得不到善果;好像碗筷、手不清洁,煮出饭来,不但吃了得不到好处还有害处。大家要把戒的定义认清楚,“戒”消极来说,是要防非止恶;积极来讲,是要止持并——恶要停“止”,善要奉“持”。为了利益人,也为了利益自己,要服务人,服务人你自然就有福报。菩萨道是向众生中求,所以我们学道要多结人缘。要依什么方法才能达到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呢?就是依这个戒。

    如何众善奉行?就是勤修戒定慧;如何诸恶莫作?就是禁止杀盗淫。如何降伏杀盗淫?那就要修戒定慧。要想戒定慧圆满,杀盗淫一定要断得清清净净;不断清净就没有戒,没有戒,那里有定有慧?没有定慧,这个人多么苦恼!你想有福有慧,那就好好持戒。有了戒就有定,有定就有慧。谁不想有福慧?要想福慧圆满,要依戒;要想不受诸苦,要依戒。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其实只要八个字就能概括,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再浓缩成精华就是一个“戒”字。

    诸位为什么要来受戒,现在明白了吧!我真为你们高兴啊!只要你们戒诸恶,只要你们戒懈怠懒惰,勤修众善,那就福慧都有了。有了福慧人人尊敬你,那你是多么高贵啊!这样的大好处,祝你们要得到。诸位要注意!我们固然想要断恶来修善,但想断恶就那么容易断吗?如何才能断恶呢?实实在在要修善才能断恶喔!这要勉励、要努力。如果恶业断不了,那是你善业少,只要多多地修善,善业圆满,恶业就断了。诸位多少都知道念佛的好处,念佛是要断贪瞋痴三毒、妄想,可是想不打妄想就不打了吗?你愈是不想打妄想,它愈是污浊邋遢天南地北地想。那有什么办法呢?还是多多地念佛,佛功德有了,心自然平静。现在心地降伏不了时,不要理它,你多多地念佛;业障如何地深重,不要理它,你多多地修善。这是彻底究竟的办法。诸位来受戒,想要把戒守好吗?靠自力不容易,我们要多念佛求佛陀加被。如何把佛念得好呢?这要持戒来辅助。

    所以,要持戒,佛才能念得好;要念佛,戒才能持得清净。

    持戒念佛如鸟之两翅、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这点受戒的人要明白,念佛的人也要明白,因此我们讲戒的时候,不要忘了讲念佛;讲念佛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讲戒。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08: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
    死前想去一趟梦中的原野,
    那长长的草没过腰际。
    远处的太阳让人分不清是升起还是落下…
    自由的风在耳边呼啸~
    世界在这一刻安静。


    我向前奔跑…
    尽管不知自己的目的地,
    还是想在这一刻书写自己的自由。

    空灵的法音,
    犹如一条迂回的…
    明日玻璃的带子,
    阳光洒下的河边、
    在奔驰的马背上,
    朝着向往的方向,勇往直前。

    忘掉尘封的往事,
    好与坏,
    那些不断啃食精神的我。

    一瞬间.都归还给了时空,
    爱过的、难忘的、都将消散…
    愿美好的一切终将和自己不期而遇…



    “不负此生”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08: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适合的朋友,在此指的是那些会增加你贪、嗔、痴三种负面情绪的人,以及怂恿你去犯下恶业的人。当你和某些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或许会发现,你的缺点和烦恼只增不减,这显示那些人或许不是真正的朋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08: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有一首词
    描述了轮回一切法的最终结局:
    “当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真能看破,
    谁还会为轮回之事或喜或悲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09: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若认为
    只要知道佛法就足够了
    无需修持
    就如同认为去餐馆
    只是看看菜单
    就可以填饱肚子一样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14: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止的作用是让你的心变得柔软可塑。在你令自心变得具有可塑性、变得稳定、变得能听话之后,那时你就做好准备去看见实相,所以观是关于看见实相。
    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没有观,单靠止并不能根除轮回。止只是让一切都非常平静清明,就像一池泥水,如果不去搅动它,池水会变得十分清澈明净。然而泥沙仍在水底,一旦有风或有人搅动,泥沙就会流动起来,那时你需要的是观。”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17: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密勒日巴尊者 · 迴向文】
    願君長壽離病苦
    受用自在與福樂
    來世淨土願相逢
    願君修行利眾生
    ① 忽必烈曾经问自己的上师怙主八思巴:“ 你们吐蕃出过勇男子吗?”
    八思巴答:“ 有!密勒日巴尊者!”。
    忽必烈:“ 是个什么样的人?”。
    八思巴:“ 前半生摧毀仇敌,后半生摧毀人法二执,現证佛陀金刚持!”  
    ② 曾有人对密勒日巴尊者说:“ 您一生闭关,能忍这么苦的苦行。真不容易啊!” 尊者回答:“ 你们更能忍啊!我只是一生忍受,你们却能忍受生生世世啊!”
    ③ 密勒日巴尊者:原谅那些伤害你的人,他们冒着下地狱的危险来成就您,所以谅解并用慈悲心去祝福他们。因为即便过错是别人的,业障一定是自己的。
    ④ 密勒日巴尊者:我们的前世真有出息!他挣来了我们的人身。可是今生的我们,千万千万不要把未来推到悬崖上!⑤ 密勒日巴尊者:有人扔来烂泥巴,就用它种些金莲花。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19: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开始学习任何教法的时候,我们应该祈愿获致证悟作为开始,而祈愿获致证悟,不只是为了我们个人的解脱,也是为了能够让一切众生离于苦及苦因,尤其是离于迷惘和无明。修习这些教法,并把它们付诸实修,将慢慢地使我们实现这个巨大的抱负。思量法教地无价,觉察拥有学习法教的机会是如何的稀有难得,我们应该全神贯注,用一种谦逊、利他的态度来领受法教,并决心竭尽所能地来善用法教。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6 07: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的福报很坚固。你看他的福报,他那个房子买在第三栋,地震的时候破坏第一栋、第二栋,他那一栋就不会破坏,因为他没有后悔。千万不要后悔,因为你后悔的心,会破坏那个果实。即便你布施的因缘是一个错谬的,比方说你布施一个假和尚,你后来知道他是个假和尚,你也不要后悔。

    如果你懂缘起法的话,你真布施,不怕假和尚。因为当初在缘境的时候,你心中缘他是一个三宝的境界,你起了一个慈悲的愿力,心境和合,你当下就成就了,这跟他是真是假没有关系。

    但是菩萨戒提到一点,如果你事先知道他是假和尚,那就不对了。你事先知道了,你看到他穿俗服,在那个地方玩乐,那你知道以后,就不能布施了。你没有证据证明他是假的之前,你心中缘他是清净的三宝,你去布施,你的功德是圆满的。至于他怎么样,跟你没有关系,因为那个相是借你用的,你借他的相来修心嘛。所以你千万不要后悔,否则你的果报会不坚固。

    这就是为什么在布施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很重要。我们要有欢喜心,以慈悲心来带动善业,我们的果报就是比较圆满的。

    ~~~ 净界法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20: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因果面前,你的个性一文不值



    有多大痛苦就应升起多大的忏悔心……
    一切我们现在经历的痛苦
    都是我们曾经在别人的心上造成的划痕……
    因缘际会
    果报现前
    我们体会自己曾经的身口意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伤害有多么严重又有多么可怕……
    因此心里痛苦时就是承受果报时
    当心生忏悔忏悔自己无始劫以来给其他众生带去的痛苦……

    若问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

    ——《做个好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20: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行》里讲到,
    在生活中遇到违缘、
    挫折时,
    怎样转为道用。
    这对现在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比如有人诋毁你,
    让你感到痛苦,
    此时如果能有大乘佛教的心态,
    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善知识、父母、老师,痛苦自然会消失。
    这是比较高的一种境界,
    一般人很难做到。

    世间的思想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但佛教的思想不会这样。
    小乘沙门四法中讲,
    别人害我,
    我不害他,
    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了;
    而在大乘佛教中,
    不但不害他,
    还要帮助他。

    到了这一步,
    很多学者会想不通:“那太不讲道理了,
    明明他在害我,
    为什么要帮他?”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要这样做,
    看你的心达到什么境界,
    如果境界比较高,
    像菩萨那样,
    就会特别悲悯那个害你的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9 18: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燃灯佛授记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记载,燃灯佛时,释迦菩萨名为儒童,见到一位叫瞿夷的王家女子,手持七枝青莲花。菩萨以五百银钱买下其中的五茎莲,连同女子托付的二枝,合为七茎莲奉佛。得见佛陀后,散出的五茎莲如生根般静止于空中不落,后散出的二莲则挟住佛两肩上。佛陀知至意,授记曰:汝自是后,九十一劫,劫号为贤,汝当作佛,名释迦文。

      菩萨又见地上泥泞,不忍佛陀赤脚走过,脱下身上的皮衣盖在地上。衣服不能全部覆盖,就解开自己的发髻,将头发铺在泥泞处,让佛踩在上面走过。燃灯佛又称赞说:汝精进勇猛,后得佛时,当于五浊之世,度诸天人,不以为难,必如我也。







    佛前燃灯的福报


      1.临命终时,会产生三种智能,忆念善法而不忘失。平生所造的福德善事会自然浮现心中;心生欢喜,开始念佛;身心清净而没有苦恼,神识离开身体时,没有痛苦。
      2.临命终时,可见到四种光明:日轮圆满涌出;清净的月轮圆满涌现;见到许多身上有光芒的天人坐在一起;见到佛在菩提树下成道、也看见自己在佛前恭敬合掌。
      3.死后出生在忉利天安享福报,自知宿命。天福享尽,不坠恶道,投生做人,出生在尊贵的佛化家庭。
      4.得到下面四种可乐的福德:相貌庄严;资财充足;有大善根;有大智能。
      5.得到四种清净: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善友清净。
      6.得到八种快乐的果报:眼睛明亮美好;观念正确;具足天眼可看见遥远或细微的事物;不会破戒;智能圆满证得涅槃,行善业没有困难或阻碍;常能见佛,做一切众生的眼目;当转轮圣王、忉利天天王或大梵天王。
      7.得到八种无量的果报:得到佛陀无量的眼光;得到无量的神通;得无量的佛戒;得如来无量的三昧;得如来无量的智能;得如来无量的解脱;得如来无量的解脱知见;得明白一切众生的兴趣或嗜好。
      8.获得八种无量资粮:得无量正念资粮;得无量大智资粮;得无量信心资粮;得无量精进资粮;得无量大慧资粮;得无量三昧资粮;得无量辩才资粮;得无量福德资粮。
      9.得四无碍辩,乃至次第得一切种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5-1-23 12:02 , Processed in 0.1416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