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96|回复: 2

上师对于戒律的开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17 1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俄果上师 皈依戒:
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遮止学处:1、皈依佛,不要皈依世间的神祗;2、皈依法,不要伤害众生;3、皈依僧,不要与外道同住,不要过多接触。
所立学处:1、皈依佛,对佛像的整体或任何部分(头、手等)皆应恭敬;2、皈依法,对法宝(指对解脱有利益的经文,字数多少不拘)应恭敬;3、皈依僧,对穿着僧衣(无论持戒,犯戒或实已还俗)的僧人应恭敬,对如法三色(红、黄、蓝)补丁大的布片也要恭敬。
同分学处:1、在威逼(如以生命相威胁)利诱(如给国王之地位)下决不谤舍三宝;2、遇重大的事情应祈求三宝,不要依赖于世间的方法,如生病看医生也应视作三宝的示现;3、应时刻忆念三宝的功德,至少初一、十五应供养三宝;4、以种种善巧方便劝导众生皈依三宝;5、对佛菩萨皆应恭敬礼拜。
受持以上学处的居士称为皈依居士。
居士戒
居士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能受持几戒就受持几条戒。可分为一戒居士、二戒居士、多戒居士、圆满戒居士。
1. 杀生罪:对胎儿或成人怀杀害之心,2. 以凶器、毒品或恶咒加害,3. 或令他人杀害,4. 使之命终者。
5. 不6. 予取罪:谓他人之物,7. 足价值,8. 以欲偷盗之心,9. 自己行动或令他人偷盗,10. 终使物离物主而11. 归己有。价值之量虽无定数,12. 但需够古印币迦喀巴里四分之一,13. 即等于藏币一钱之价值,14. 人民币伍15. 角。若借他人之物,16. 拖延欲等对方忘记而17. 占为己有,而18. 对方心中仍执着此物则破戒。有明抢,19. 计谋夺取等六种。
20. 邪淫罪:指21. 夫妻关系之外的男女性关系。又于佛坛面前,22. 白天、初一、十五、释迦佛与观音菩萨的纪念日行淫亦属邪淫。
23. 妄语罪:妄说上人法,24. 犯罪事。说话对象须是人,25. 能言语能解义,26. 欲欺骗对方,27. 自己虽未证得神通等功德,28. 但谎言已证得,29. 终使对方理解其所言属破戒。自己所实得上人法,30. 无特殊必要,31. 擅自向人说则犯戒。
32. 饮酒戒:菜中的料酒以及药酒可开许。
藏传菩萨戒
1. 贤劫千佛皆不2. 敢发愿在五浊恶世.人寿百岁时成佛度众生,只发愿度化善根福德深厚 的众生。唯独大恩大德的释迦佛发愿救度苦难深重的我们,3. 因此我们才能闻到珍贵的佛法,4. 否则连三宝之名5. 也听不6. 到。释迦佛苦修三大阿僧祗劫都是为了我们,7. 我们应当知恩报恩。发菩提心认真修持是佛弟子的责任,8. 是最好的报恩方式,而9. 不10. 仅仅是以财物来供养。
释迦佛三转法轮,其中最殊胜的就属大乘发菩提心。在传法时,有比丘等四众、天、阿修罗等弟子及登地的大菩萨。在王舍城灵鹫山宣说此法后由文殊、普贤、金刚手、弥勒等百万大菩萨在王舍城南方的布玛桑巴山上结集《菩萨三部经》。经中有两个传承:一个是由文殊菩萨口授龙树菩萨传下来的大乘佛教修道次第——深观派;另一个是由弥勒菩萨口授,经无著、世亲菩萨等人传出的广行派。
11. 发菩提心的特征
发菩提心的特征即是悲智双运。利益众生的基础是发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愿受苦难的众生都得到解脱。这就是利益众生的悲心。但利益众生的前提是自己一定要成就智慧。
发菩提心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例如想去某地,愿望一定要贯彻始终,否则就不可能到达目的地,而在途中的快慢则取决于能力的大小。
A.愿菩提心指的是未成就之前一定要发成佛度众生的大愿心。此愿从受菩萨戒到成佛片刻也不能中断。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但只要时时不忘此心就可成就。只要发心我们就是初发心菩萨。
《教授大王经》中,佛对大国王说:大王,你事务繁忙要做的事太多了,故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能修习圆满六波罗密。在此情况下,你能明白无上菩提心,对无上菩提很有信心,希望将来证得菩提就非常好。对此应于行住坐卧等一切时恒常忆念,向菩提迈进,则你的国家在你的治理下也会日益兴旺。
B.行菩提心是对愿菩提心的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要尽自己的能力以布施等六度去利益众生。实在帮不了也没关系,但助人的愿心不可退失。
12. 如何生起愿菩提心
A.有的根器是碰到了善知识的因缘得到帮助而生起愿心;
B.有的是因宿世善根的成熟而生起愿心;
C.有的是通过礼拜供养等使功德圆满后自然生起;
D.有的是因听闻大乘法,一听就生起愿菩提心;
E.有的是通过长期的闻思修后生起愿心。
13. 怎样受菩萨戒
A.授戒师的条件
首先授戒师要有清净的菩萨戒体,并且要懂授戒的仪轨,能为受戒者讲解菩萨戒。
印度菩提善尊者说:上师不在身边时可自己在佛像前受戒。《大宝积经》中说:若生起次第观想修持圆满,可以将一切佛菩萨观想在虚空中,这样受戒也可以。
但在上师面前受戒的殊胜在于犯戒后见到上师易生惭愧心。
B.什么样的人可以受戒
1. 受戒者对上师三宝有信心;
2. 欢喜发愿菩提心;
3. 为证大觉之故,4. 经长久劫尽众生边际广行六度法门积累福智资粮,5. 心不6. 怯懦,7. 反而8. 生欢喜心。
不论是天、人、修罗,即使是罪业深重的众生只要能达到上述的三个条件就可受菩萨戒。
C.如何授戒
祈请、供养殊胜尊贵的上师,皈依尊贵的三宝,修持方便的积资七支(供养忏悔的殊胜前行法),然后念诵发心仪轨,依此如法行持就可以得戒。 积资七支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 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 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 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 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 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 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 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 回向众生及佛道
发心仪轨
效杰纳耶波桑吉江丹迪唐接冬 祈请十方一切出有坏正等觉及
萨杰拉内波雄却叁巴叁巴千波南冬 十地菩萨摩诃萨众及
喇嘛多杰怎巴千波囊道拉功色所 诸位大金刚持上师垂念我

雄却酿波其杰巴 乃至菩提果
松吉囊拉嘉森且 皈依诸如来
曲当雄却叁巴耶 正法菩萨众
粗拉嗡德西嘉森且 如是亦皈依(三遍)

杰达昂杰得谢吉 如昔诸善逝
雄却吐呢杰巴冬 先发菩提心
雄却森慧拉巴拉 复此循序住
得达溶因内巴达 菩萨诸学处
得西卓拉潘敦德 如是为利生
雄却叁呢谢节新 我发菩提心
得西德呢拉巴拉嗡 复于诸学处
仁巴因德拉巴杰 次第勤修学(诵三遍受菩萨戒)
登迪达才追沃友 今生吾获福
摩耶色巴拉巴托 善得此人身
得让松吉热色结尔 复生佛家族
松吉日衣色达杰多 今成如来子
达呢达给杰内将 尔后吾当为
热冬腾毕利赞得 宜乎佛族业
将美怎毕热德拉 慎莫染污此
纽巴摩杰得达夏 无垢尊贵种
隆威夏达彭波利 犹如目盲人
杰达仁千涅巴达 废聚获至宝
得西杰西达迪内 生此菩提心
雄却森呢到拉吉 如是我何幸
达给得让玖巴唐杰及 今于怙主前
先阿卓瓦得谢涅冬呢 筵众为上宾
巴德得拉庄德布森吉 宴飧成佛乐
拉当拉门拉所嘎瓦吉 普愿皆欢喜(赞叹随喜)

雄却森巧仁波切 菩提心妙宝
玛吉巴囊吉杰吉 未生者当生
吉巴年巴美巴央 已生勿退失
功内功德培瓦效 展转益增长

雄却森当摩抓西 愿不舍觉心
雄却秀拉友瓦当 委身菩提行
松吉南吉永松西 诸佛恒提携
德吉利囊崩瓦效 断尽诸魔业
雄却叁巴囊吉呢 愿菩萨如意
卓当吐拉功哲效 成办众生利
刚波义呢刚功巴 愿有情悉得
森坚囊拉嗡登玖效 怙主慈护念
森坚堂接得当丹杰吉 愿众生得乐
安卓堂接达德东瓦效 诸恶趣永尽
雄却叁巴贡到萨西巴 愿登地菩萨
得达根杰门蓝哲巴效 彼愿皆成就(发愿次第)
14. 如何持戒
深观派龙树菩萨依据《虚空藏经》说十八条根本戒。
国王五定罪:1.盗掠三宝财物;2.舍正法;3.以嗔恚心惩罚具戒或破戒沙门;4.五无间罪;5.持邪见。大臣五定罪:包括国王五定罪中前四种以及摧毁舍宅等处所。初发心菩萨八定罪:对非法器说甚深法;遮止大乘;谤别解脱;谤声缘乘;自赞毁他;妄说上人法;取三宝物;立恶制。
广行派的无著菩萨依据众多经论而说根本戒有四条。二者看似不同实则无任何冲突。印度的菩提善尊者说:无著四条为根本重戒,龙树十八条为轻戒。无畏源尊者说:无著的四条包括龙树的十八条。提婆论师说:龙树十八条是为上根人说的,无著四条是为中根人说的,下根者的学处只有一条不舍愿菩提心。
龙树与无著的观点无矛盾,只是应机说法。按无畏源与提婆二人的观点,就当前众生的根基说四条根本戒较为合适。
A.自心贪着名与利  常于人前自赞叹
诽谤受人尊敬者  自赞毁他菩萨戒
B.若遇贫苦无依者  鄙弃不愿施财物
虽属法器亦不传  悭惜财法菩萨戒
(对贫穷乞讨.痛苦.无依无靠的人非常吝啬,不肯布施财物给他们,即使这些人中有符合传法条件的人也不给他传法)
C.他人屡次道歉后  自仍生嗔耿于怀
骂后不满打对方  嗔不受悔菩萨戒
D.自愚谤经非佛说  昧义舍弃佛经典
似是而非蒙无知  谤乱正法菩萨戒
15. 什么是犯戒 
对上根者而言,十八条戒破一条即为犯菩萨戒。对中根者而言,破四条中的一条戒,若无惭愧心以为有功德利益而高兴,还想不断做下去即为上品犯戒;若有惭愧心但仍认为有好处而高兴继续做则为中品犯戒;若有惭愧心,无人劝导而自行忏悔者为下品犯戒。中下品不破根本戒,上品破根本戒。
一个受戒者在遇到逆境时退失大乘菩提心改修小乘,或者在面对某个顽劣众生时,因无法用种种方法度化而生起舍弃之心,若是没有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成佛的愿菩提心就是最严重的破根本戒。犯愿菩萨戒则犯全部的行菩萨戒,若犯行菩萨戒不一定破愿菩萨戒。
七、忏悔:
A. 生起次第观想圆满之人,B. 打坐入定,C. 观想于本尊面前忏悔;
D. 于上师面前,E. 若一时见不F. 到上师则于装藏或开光好的佛像面前,G. 认真念诵菩萨忏悔文三遍,H. 边念边礼拜,I. 后诵二十一遍金刚萨埵百字明。
《菩萨忏悔文》
愿诸有情恒时皈依金刚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纳摩薄伽梵应等觉功德王释迦牟尼佛。纳摩能摧金刚藏佛。纳摩宝焰佛。纳摩龙自在王佛。纳摩勇猛军佛。纳摩吉祥喜佛。纳摩宝光佛。纳摩宝月光佛。纳摩不空见佛。纳摩宝月佛。纳摩无垢佛。纳摩吉祥施佛。纳摩清净佛。纳摩清净施佛。纳摩水王佛。纳摩水王天佛。纳摩贤吉祥佛。纳摩旃檀功德佛。纳摩无边威光佛。纳摩光德佛。纳摩无忧德佛。纳摩无爱子佛。纳摩功德花佛。纳摩清净光游戏神通智如来。纳摩莲花光游戏神通智如来。纳摩财功德佛。纳摩念功德佛。纳摩善名称功德佛。纳摩上自在幢王佛。纳摩善能镇伏功德佛。纳摩斗战胜佛。纳摩善能镇伏功德逝佛。纳摩普照庄严功德佛。纳摩宝莲花善能镇伏佛。纳摩应正等觉宝莲花善住觉山自在王如来。如是皈命已,所有十方一切世界如来应正等觉,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愿诸世尊,忆念于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在一切轮回中所受生处,所作不善罪业,自作,教他作,或随喜他作;若塔物,若僧物,若十方僧物,自盗,教他盗,或随喜他盗;五无间罪,自作,教他作,或随喜他作;十不善道,自正受入,教他入,或随喜他入;由是业障,有所覆藏,我有情或堕地狱、旁生、饿鬼,或生边地及篾戾车、或生长寿诸天、或得人身诸根不具,或执邪见,或厌诸佛出兴于世。所有业障,今对一切诸佛世尊,智慧者、眼证者、证实者、称量者、知者见者,彼诸尊前,发露忏悔,不敢覆藏,从此制止,永不再犯。愿彼佛世尊,忆念于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在其它轮回中所受生处,所有施与畜生一搏之食,若我布施之善根,若我护戒这善根,若我净行之善根,若我成熟诸有情之善根,若我发无上菩提心之善根,若我修无上智之善根,悉皆合集,校计筹量,今对无上、无能胜,胜中胜,尊中尊前,普皆回向,悉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去诸佛世尊,云何回向,未来诸佛世尊,云何回向,现在诸佛世尊,云何回向,我亦如是,普皆回向。各各忏悔一切罪,所有福德尽随喜,我今劝请一切佛,愿证最胜无上智。过去未来现在佛,于众生中最胜尊,赞叹无边功德海,今我合掌皈命礼。

八、在日常生活中护持:
敬信上师与三宝 慎戒忌妒尊有德
不听邪说有定见 此为真实之窍诀
此为上师婆心恳切之叮嘱

无论行住坐卧,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是否清净,(心清净则业障消)身口意不清净被称为十恶(身三:杀生、偷盗、邪淫;口四: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三:贪、嗔、邪见)应该避免。其中以意业最为重要。若意善而身口恶,则为善业。例如小孩去危险的地方玩,妈妈予以打骂;又如恶人要杀许多发菩提心之人而将犯重罪堕入地狱,自己为救初发心菩萨以及让此恶人免堕地狱而杀此恶人;还有一泥匠塑了一尊佛像,一人经过看到露天风吹日晒,将己鞋脱下覆于佛像头顶,后来又有人经过觉此不恭敬又将鞋子取下,后来三人均得成就。若意恶而身口善,则为恶业。如以虚荣心欲求他人赞叹而庄严佛坛则是恶业,反之以菩提心摄持而恭敬的庄严佛坛则有殊胜功德。又如养猪似乎是对猪布施,但目的是为卖猪,卖后被杀食,此系恶业。如果身口意皆善,自然是善业。待人接物应有礼貌,用慈悲爱语;坐姿应端正;进食应先供养上师三宝,饮食习惯应对体内寄生虫有益(如晚餐不宜太饱,应少食);头朝北方,右侧而卧,梦中破戒应立即忏悔;醒后立即忆念上师三宝与菩提心。
特别于《华严经》中,持菩萨戒之人睡觉时应想一切众生得法身果位;先观现实生活与梦一样,梦中应观现实生活与此一样;站起时应观一切众生得报身果位;穿衣服时应观想知耻近乎勇(生起惭愧心而勇猛精进);下楼梯应想为度众生而入轮回;开门时应观打开解脱之门,进门时应想一切众生入解脱门,关门应想三恶道之门被关闭;走路时应观一切众生走在菩提大道上,见到众生如见到佛一样。
以菩提心摄持的功德在行住坐卧中不断增长,不发菩提心所做的善事功德,其果报成熟时只能享受一次。
若对身边的病人不肯照顾,则犯行菩萨戒;若病人已有人照顾,自己舍弃闻思修正法而照顾病人则有罪业;若已有人照顾,自己不照顾则不犯戒;若因有大事而不能照顾则属于影子罪业不犯戒;若以慈悲心细心照料则有功德。
菩萨应随分随力行持六波罗密。六度中后后胜于前前,如《宝积经》云:以欢喜心布施一百年的功德不如持戒一日的功德。当然布施持戒同时具足则更好。凡夫做不到布施眼睛、生命,这样没有罪业;但若对此无兴趣,心中反对则破戒,应生惭愧心发愿早日能做到。
密乘戒:
《密乘幻化网》云: 不舍无上敬上师 慈悲已入正道者
咒及手印不间断 密义切莫向外传
1.不舍无上
“无上”特指密宗的见解行为。密宗的见解指中观大空见,一切法空性、原来清净等观点,行为指显宗无有的方便。若受戒后认为密宗的见行有错误就犯戒。若对密宗见解不通达,应祈祷上师本尊加持。
2.敬上师
上师特指赐予灌顶,传授无上瑜伽(生起、圆满、大圆满次第),讲解无上瑜伽窍诀的上师。若对上师不恭敬、生邪见、认为上师没有功德或舍弃上师,只要动念就破戒。
3.慈悲已入正道者
凡是修无上瑜伽的,不论是否为同一上师皆为金刚道友,同一上师赐灌顶者如一父之子,同一坛城灌顶者似一母之子,若同一上师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坛城灌顶者犹如双胞胎。对金刚道友应慈悲,若生嗔并打骂或说其过失,如“某人诽谤上师已破密戒”等,则破此戒。关系越亲近则罪业越大。若为利他心中无嗔而打骂则不犯。
4.咒及手印不间断
咒指本尊心咒、手印指手印、观想本尊及坛城等。若连续两月未修为犯戒。若舍弃原来本尊亦犯戒。故设一方便,每个月(最少两个月内)要做一次本尊会供,则不至于犯戒。
5.密义切莫向外传
密义指密宗的不共法物、不共行为、殊胜大圆满见地、窍诀等。外指外道及根器不成熟、不合格的三宝弟子:四种灌顶中(宝瓶、秘密、智慧、语句灌顶)未得上三灌者;对密宗有看法、生邪见者或以前信仰后来生起邪见者;原本合格后犯戒未忏悔者。若讲后对方不明白则不犯戒,若对方听懂后生起邪见则为破戒。
在闭关修本尊时,对本尊名、像、法器、心咒、修持现象,闭关处及所修法等均应保密,越保密成就越大,说后就先去加持易招违缘。
别解脱戒犯者不可重受,菩萨戒犯后经忏悔可清净,若犯密乘戒需经忏悔清净后,再求灌顶重新得戒。
佛教将每日分六时,一时有四小时,于第一小时犯戒者未超过四个钟头即忏悔为不破。若超过四个小时即失戒,经忏悔后可再受灌顶而受戒,犯戒后若一天不忏悔为违密乘戒属破戒,忏后可重受;一年不忏为过密戒,以大忏悔心可忏后重受戒;二、三年不忏为破密戒,需以大忏悔心并拼命作弘法利生事业可忏后重受戒。三年后也可忏悔,经力忏可能不堕地狱或受报较轻或受报时间短。但此生再不能受灌顶及密戒,否则灌顶者及受灌顶者皆有罪。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18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扎西德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3 21:13 , Processed in 0.1386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