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187|回复: 12

《什么是瑜伽和瑜伽士》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0-13 12: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12-18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根据佛经和论典整理而成 瑜伽 梵语yoga 之音译,巴利语同。意译作相应。依调息(调呼吸)等方法,集中心念于一点,修止观(奢摩他与毗钵舍那)为主之观行,而与正理相应冥合一致。依《解深密经》卷三〈分别瑜伽品〉所述,瑜伽即以奢摩多(止)、毗钵舍那(观)为其主体。就中,‘奢摩多’以无分别影像为所缘,令心极平等寂静,‘毗钵舍那’以有分别影像为所缘,于所知义中周遍观察;又,于见道方面,止观双运,以一切法事边际为所缘而证得之,于修道方面,更进修止观平等,至佛果而以所作成满为所缘,始转得清净法身。此谓瑜伽。又密教金刚乘‘三密瑜伽相应’,谓所作皆与三昧相应,一切皆顺正理。即身口意之三业与本尊相应,手结印(同本尊身),口诵真言(同本尊语),意(同本尊意),此三密互相即,谓三密瑜伽相应。以此相应为观行之成就者,称为瑜伽师。(俱舍光记业品一曰:‘瑜伽师,即观行者异名也。’梵og&amacron;c&amacron;rya。)《大日经疏》卷三云︰‘阿阇黎以于瑜伽得决定故,随有所作,皆与三昧相应。如献花时,即与花三昧相应,此中本尊明了现前,若奉香灯、涂香、阏伽水等时,亦与香三昧乃至香水三昧相应,一一本尊亦随事现前。如是一一缘中,皆是入法界门,皆见善知识。旋转运用皆与理相应,不复临事稽留方始作观。当知是人堪作秘密阿阇黎也。究习瑜伽者,谓善修相应法也。谓于三部真言、上中下成就等事一一通达,皆与正理相应,名善修瑜伽。又于息灾法中,即能以此方便增益降伏。或增益法中,即能以此方便降伏息灾。于降伏法中,即能以此方便息灾增益。随彼彼相应之法,皆能善分别之,名善修瑜伽。’
    《大日经》等将瑜伽分为‘有相’、‘无相’二种。‘有相瑜伽’,即心专注于有形相的境缘(如本尊身相等),在所观想的形相明白显现于意识中,且恒久专注不散时,即为得定,由此而入‘无分别’定境,为成就有相瑜伽。‘无相瑜伽’,指观想离言绝相的‘心真实’,从而了悟心真实,并定心于心真实上,进入‘无相三昧’,此即为成就无相瑜伽。如《大日经》卷七云︰‘甚深无相法,劣慧所不堪,为应彼等故,兼存有相说。’明示有相瑜伽仅系为不能直接接受无相瑜伽的根基所设。‘有相瑜伽’为进入‘无相瑜伽’的门径,以无相瑜伽成就为究竟一行《大日经疏》、宗喀巴《密宗道次第论》等书,皆强调修瑜伽须循序渐进,先修有相瑜伽。俟得成就后,于定心中修观,反观能见、所见,便能悟自性本空,而入无相瑜伽。《大日经》〈无相三昧品〉中亦曾述及无相瑜伽的观心法。


    早在巴利语系大藏经中,就有《瑜伽抉择》一书。古印度僧伽罗叉编著的《修行道地经》(先由安世高译出略本,后有竺法护译出全本7卷),原名瑜伽遮复弥与后来唐玄奘所译《瑜伽师地论》同名。由僧伽罗叉的《修行道地经》以至弥勒、无著的《瑜伽师地论》,其内容都包括了佛说的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法门,即全部大小二乘的教法。最胜子的《瑜伽师地论释》中说:“谓一切乘、境、行、果等所有诸法皆名瑜伽,一切并有方便善巧相应义故。”他随后广引各种经教证成此义,认为瑜伽一名包括全部佛法,一切三乘行者及诸佛如来,都可名为瑜伽师。


    佛教的怛多罗典籍数量极其庞大,全部被称为瑜伽法门或瑜伽部,开元七年(719)来华的金刚智首次传译了金刚顶瑜伽部法门。其弟子不空至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学习密法,取回《金刚顶经》十八会十万颂,虽然只翻译了其中一小部分,但却写有《金刚顶瑜伽十八会指归》一书,对各会内容作了介绍。不空对瑜伽部的经典没有进行再分类。但藏传佛教前弘期传下的宁玛派以及后弘期各派曾对瑜伽部经典作了详细的分类。 宁玛派把整个佛教典籍分为九乘。其中密部名为金刚乘,计有六乘,即事乘、行乘、瑜伽乘、大瑜伽乘(摩哈)、随瑜伽乘(当为无上瑜伽乘--阿努)、无极瑜伽乘(阿底)。后弘期各家分部大同小异,通行的为四部之说,即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又分三部,即父部、母部、无二部。四部中前三部与六乘中之前三乘同,父、母、无二三部则与后三乘相当。各部经典、各种陀罗尼、真言及一尊一咒的法门属于事部(乘),《大日经》属于行部,《真实摄经》及《大乐金刚经》等属于瑜伽部,《密集》(即金刚顶瑜伽十八会中之《秘密集会瑜伽》,宋施护译为《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7卷),属于父部,《喜金刚》(宋法护译为《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经》5卷)属于母部。至于无二瑜伽部的经典,汉地未有传译。西藏后弘期以时轮金刚的经典属无二瑜伽部。前弘期的宁玛派以无极瑜伽的经典最为丰富,几乎全部都是在印度未曾公开流传的。

    瑜伽士【瑜伽阿阇梨】梵术语:Yog&amacron;c&amacron;rya,又称见谛阿阇梨。三密相应,照见真谛之初地以上阿阇梨也在秘密部中,事部以持诵真言、结坛、供养等事相为主;行部因为事相、观想并重;瑜伽部以五相成身观法为主;无上瑜伽部以修中脉、风息、明点为特点。其中父部重修风息,名曰命瑜伽;母部重修明点,名曰勤瑜伽;无二部重修双运。三者只就偏重而言,并非截然有别。无上部的理论认为中脉中有21个结,利用修风息、明点之力可以打开这些结。每打开二结好上升一地,逐渐引发无量神通、智慧,最后打开顶上一结即圆证三身五智而成佛果修如上次第相应成就者可称为瑜伽士。 《瑜伽经·威力》中列举了瑜伽行者得三摩地后所得各种超人能力(神通),在证最后果位之前也可先得超人威力,即六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其中前五通与婆罗门教瑜伽派等相似,漏尽通为佛教所独有。此中神足通(神境通)又分能变通、能化通两种。能变通有十八变,即振动、炽然、流布等;能化通有三化,即化为身,化为境,化为语。龙树所作《方便心论》,列举“瑜伽外道”有能小、为大、轻举、远到、随所欲、分身、尊胜、隐没等“八自在”。又在《大智度论》中列举佛教有能小、能大、能轻、能自在、能自主、能无至(此又有飞行远至、此没彼出、移远为近不往而到、于一念中遍到十方等4种)、能动(6种或18种震动)、随意等“八神变”。 在怛多罗经典中称之为悉地(成就),得悉地的人名为悉陀(成就者)或须陀补噜沙(成就人)。悉地种类繁多,在外宗的典籍中有18、24或34种,但一般认为有8种,即能小、轻举、能大、能远到、为主、尊胜、自在、随所欲。汉地密宗与西藏前弘、后弘各派对悉地的说法略有不同。 汉地密宗分有相悉地、无相悉地两种。有相悉地主要有悉灾、增益、降伏、敬爱、诛灭、钩召等;无相悉地即大乘各地圣果,能证得五地至十一地菩萨之身或本尊身,最后证得大毗卢遮那如来法界普现色身。有相悉地用事部的法门,修增益法即可成就;无相悉地则需修金、胎两部大法。密教虽也和显教一样,认为诸菩萨地及佛地之果超胜一切,但显教说成佛要经无数大劫,密宗的理论则认为可以“即身成佛”。藏传佛教的真言乘或金刚乘,也主张“即身成佛”。一般分悉地为共同悉地及殊胜悉地两类。共同悉地和汉传有相悉地相似,主要有:宝剑、眼药(安缮那药)、捷足、隐形、摄取精华、虚空行、大地行、地下行等八种;殊胜悉地,即修习瑜伽部或无上瑜伽部的方法证得佛果。瑜伽部和汉传相同,即修五相成身观:1`、通达菩提心。即证法界体性智;2、修菩提心。即证大圆镜智。上二者为种子位,即法身;3、成金刚心。即证平等性智;4、证金刚身。即证妙观察智。此为尊形位,即化身。修此五相成身观,于一座法中即可圆证三身五智。藏传佛教因此法属瑜伽部,认为需十六生才能成佛,故不甚重视,而偏重于无上瑜伽部各种修脉、风、明点的方法,最后证得金刚身或虹身(帝弓身)。一般分为即生成佛、死有成佛、中有成佛、转生成佛四类。得此果位,现生或转生都是“化身”,俗称“活佛”。这是藏传佛教产生活佛制度的理论根据。宁玛派的理论认为修顿断和超越两种瑜伽都可以即生成佛。修顿断法最后身化极微而成佛。修超越法最后四种光影现前,当“法性尽光”现前时,其身化为光明而成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19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19 1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19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19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20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8-10 05: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9-17 0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13 05: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4 0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2 0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4 00:36 , Processed in 0.1269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