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5468|回复: 2

了解痛苦与驾驭心念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25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喜功德,扎西德勒.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5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堪忍尊者
  

    ……

    开示佛法的目的,在于指出人行为上的错误,并且教导他们解决生活里所发
生问题的方法。这就是你们到此地来听我演讲的原因。但是,唯有老师自己是开
示内容的活见证,讲说的佛法才会真正有效。很不幸的是,我自己完全不合格。
我吃、喝、拉屎、睡觉,却一点也不懂佛法。但是,因为我曾经跟随几位证量很
高的上师学习,或许,我可以把他们的经验报告给你们听。我说的对你们是否有
任何益处,是另一回事。

    我们必须清楚明白佛法的目的是什么,这很重要。我们为何要禅修?为何要
走修行的道路,或是过宗教生活?我们所做的这些努力,一定要和平日的活动有
所不同,否则,我们就不需要做这些辛苦事了。

    世界上有不同的宗教、哲学,与伦理思想等,名称各不相同,教导的方法也
相当不同。但是,主要的目的,一定是一样的。如果这些思想有价值,一定是教
导一些方法,减轻所有生命在身心两方面所受的痛苦。必须对于苦,这个举世一
同的问题,提供治本的解决方法,因为,所有治表的方法,在这方面都已经宣告
无效。

    自从地球上开始有生命,许多个人及团体有贡献力量,改善我们居住的环境。
目前,几乎所有国家中都有许多组织,积极从事改善人类居住的这块土地。但是,
不论参与者的目标多么确定,大家多么努力,这个世界比起往日并没有太大的不
同,并没有更接近和平。事实上,有许多理由使人相信,这个时代愈来愈衰败了。
为什么物质发展所激发的希望,竟是如此不圆满,令人失望?

    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们以为所有的问题都是发生在外境,存在外界,和我不相
干。因此,我们所想出来的解决办法也完全是外在的,虽然,这种解决方法可以
暂时消除特定的问题,可是,另一个问题总是取而代之。所以,我们的努力虽然
能够治表,对于解决潜在的问题本身却没有什么功效。

    事实上,有许多经过精心设计的解决办法,实际上只是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有一个例子,就是原子能的发现。不论科学家与工程师发展、运用原子能的初衷
是什么,核能发展,对于人类保存自然能源、保护环境,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事
项,确实造成一些严重、不可预测的危机。

    为什么我们不断祈求世界和平而不可得?为什么我们渴求止息苦难与困惑,
这份希望却一再被剥夺?当然,为了促进和谐并消除争端,不乏真诚的人道主义
者与不同的教义。但是,其间一定有些事情,我们未曾完全了解,或者没有运用
得当。因为,不论我们多么努力,希望利益自己与他人,似乎都没有任何重大的
成效。伟大人道主义者的计划与我们日常活动中所欠缺的,是达成目标的有效办
法。所谓有效的办法,必须能够解决问题潜在的原因。因此,我们不仅仅需要外
在的方法,更需要内在的方法。

    为什么有效的办法必须同时是内在又是外在的?因为,我们想要消除的苦,
不只是外在的。如果我们相信所有问题的来源,都只存在于身外的事物上面,
就会想消除、改变,或是对抗外境。但是,这些努力最后注定要失败,因为所
有的苦,毫无例外,都存在我们内心。

    事实显示,外境——在生活中所遭遇的人、事,以及环境等,并不是带来不
满足与苦的主因。譬如,旅行者发现了一个非常使人愉悦的国家,就想要在那儿
住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另一些人,即使和这些旅行者来自相似的背景,却可能
觉得这个国家完全不对胃口。他们访问这个国家时,经验到的不适感,一直是问
题。但是,这不能完全怪罪外在的情况,如果外在的环境是造成问题的唯一因素,
那么,没有任何人会喜欢来到这个国家。同样的,在一个家庭中,有些人喜欢某
些食物,通常还有另一些人连碰都不肯碰它一下。同样的食物,怎么会有如此不
同呢?

    从我们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更确切的例证。如果有一个人是我们
的朋友,自然认为他非常好、非常可爱。每当他出现时,心中就会产生温暖的感
觉。但是,同样的人出现,却可能在另一个人心中,引起完全相反的情绪。或许,
他在另一个人的心目中,非常凶恶、残酷,连看见他都难以忍受。因此,当一个
人在我们心中引发爱的感觉时,在另一个人的心中所引发的,可能除了恨之外,
什么感觉也没有。

    我们并不需要把自己的感觉和其他人的经验相比,才能够了解各人的感觉,
差异多么大。只要回想一下,自己对过去所认识的人的感觉。起初,只是一个陌
生人,我们可能完全忽视他。但是,不久之后,变成亲密的朋友,经过更密切的
接触后,发现他真是太美好了,已经不记得他曾经不是亲密的同伴。心中一点也
不怀疑,他和善、有爱心,具有一切美德。由于对他的爱执如此强烈,我们真心
相信自己的感觉。

    但是,不久之后,情况改变了。或许,他说的什么话我们不同意,或是做了
令人不愉快的行为,不论是什么原因,或许只是很微不足道,现在,他看起来却
是完全不同的人。他的话不中听,态度无礼,甚至面容看起来也很残酷。再也不
是以前那个人了,昔日对他的爱执,现在完全被仇恨取代。见到他,便生起忿恨
或其他恶念,因而体验到巨大的痛苦。

    因此,显然我们受苦并不在于外界的改变,而是因为自己的态度改变了。用
不同的心态,即使看到相同的事物,观感也会不同。一般而言,我们整个生命,
正是一直经验这种态度的波动。

    这种态度的改变通常非常迅速。有时候,我们对某人正要开始生气,忽然间,
脑海里浮现他昔日所做的善事,记起他曾经在我们极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或
者表现了出乎意料之外的不自私态度。刹那之间,这份记忆的闪现,驱除了忿怒
的暗影,我们又视他如同最亲爱的朋友。这种经验,一定曾经发生在所有人身上,
它使我们觉知,意念经常改变,如果能够稍加控制这种过程,我们就会比较快乐。

    对自己心念的运作状况保持警觉,就可以在消极的意念使我们受苦之前,打
断它。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从正面去看一个人,就像我们有同样多的理由去仇视他
一样。如果我们能够修心,并且充分了解自己内心的变化,就没有理由不能只表
达些可以为众人以及自己带来快乐的意念。或许,全世界都反对我们,但是,只
要我们已经发展出驾御心念的能力,仍然可以把每个人当做朋友,不会因恐惧与
仇恨而畏缩。

    一旦能够运用这种自觉的方法驾御心念,会何其安详啊!我们将不再困惑,
也不再为自己或他人制造问题。这种深入的安宁感觉,是修习佛法后必然得到的
结果,凡是有坚定的毅力,在修行道路上探索内心的人,都可以获得。

    应付困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驾御心念,解决问题,这也是最容易、无害的
方法不但不威胁任何人的安宁,且能获得心灵真正的安详。如此,找们不但使自
己快乐,也能为他人带来安详。如果我们坚持认为,烦恼来自外界,必须消灭世
界上所有可能的敌人才安全。其实,即使我们运用这种笨拙的方法,应付烦恼,
心灵仍然不平静。由于我们缺少内在清除心理上困惑的方法,即使没有外在的敌
人,还是继续受苦。

    想要有效对付问题,首先一定要发现并且认识苦因来自内心。我们对付问题
的方法,应该像医生为人治病一样。如果医生不明白病人的毛病,便不能治愈病
人。所以,首先要尽量弄清楚病人的问题所在,才能够给予治疗,消除病因。同
样,我们想运用心地法门,解决问题,首先一定要完全明白,究竟是什么因素困
扰我们?不要像一般人那样讳疾忌医,一定要面对问题。唯有这样,才能消除烦
恼。

    让我们用胎儿与新生儿的经验,简短的讨论受苦的各种不同的情形。我们通
常不会想到怀孕与诞生所带来的痛苦,其实,这种痛苦十分真实。因为,母亲的
心与胎儿的心不同,即使是母亲,也无法完全体会子宫里的生命心情不安宁,胚
胎的心理与生理都不舒适。

    这个小生命,觉得自己被拘困在一个窄小的地方,拥挤得几乎没有生间。母
亲突然间做的任何动作,都会带给它很大的痛苦。太热、太冷或是太多调味料的
食物也会使它难受。它被局限在恶臭的排泄物近处,并且被母亲的消化与呼吸器
官不可预测的运作所骚扰。

    这些痛苦或许对大部分人来说,没有明显到能够察觉的地步?但是诞生所带
来的震惊,这种经验却是很容易知道的。当婴儿从子宫里面被驱逐出来时,受到
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当它缓慢地经过产道时,觉得自己好像被两块石头挤压。
生产结束后,这种强烈的痛苦并没有停止,它的皮肤非常敏感,即使是接生室里
由温暖的空气,也使它觉得寒冷、难受。这个婴儿或许被包裹在最好质料的毛毯
里面,还是觉得被刺刮着似的。除了这些身体上明显的苦痛?它经常还看见一些
幻相,就像是死亡时所看到的幻相一般恐怖。因此,当我们看见新生婴儿时,不
要认为它的哭泣没有理由。

    大部分的人并不记得出生时所经验的痛苦。但是,这并不表示我们在子宫里
面很享受,出生时,不觉得难受,我们只是把这些经验忘记了。就像我们不记得
许多事情,或是没有任何知觉。我们无明的心,制造了许多内外在的污染,使我
们对真相的了解,被浓厚的曲解蒙蔽。如果在不久以前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经验,
都会从脑中消失,那么,把最早经验到的事情忘掉,也就不足为奇了。

    出生之后不久,衰老的痛苦就开始了。身体经过许多使人不愉快的改变,譬
如,童年时代的疾病,以及年老时更加严重的苦难,都是自然的过程。不必要生
一场病,来经验病痛的不快,光是对疾病的担忧与恐惧,也会造成非常真实的痛
苦。

    如果我们活得长久,便会经验到年老的痛苦,其间所经历的改变尤其可悲。
体力、目力和听力都衰退了,不可能再从事儿童时代的活动。丧失体力已经够糟
了,更甚的是,在心理上觉察到自己变得如此老朽又无助。

    这一切痛苦,只是我们即将经验死亡痛苦的前奏曲。每个人内心,都对死亡
怀有恐惧感,一旦死亡真正逼近,这种恐惧便会更扩大。即使不希望离开我们的
身体、财产,与所爱的人,还是一定要把所珍爱的一切都留在身后。而且,我们
不确定死亡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也不知道意识到何处去。对死亡的无知,使我们
陷入更大的烦恼。

    临终时,床边可能围绕着医术高明的医生,以及关心的亲人,但是,呼喊他
们无济于事。当我们的身与心必须分离时,没有任何一样事情,是任何人能够帮
得上忙的。所有的人都会死亡,毫无选择的余地。在有生之年,我们娇养自己的
身体,给予最好的照顾。但是,面临最后的危难时,身体残余的力量,不能使我
们多活一分钟。我们无法控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这是最大的痛苦之一。因
此,我们带着充满恐惧与忧虑的心识,进入不可知的世界。

    所有人都已经验过诞生的痛苦,有些人也经验到一些与老相关的痛苦,死亡
的痛苦也正在等待我们。然后,这一世的生命就结束了,结束得与我们出生时一
样悲惨。

    一生中,除了生、老、病、死之外,还经验到其他难受的事情。譬如,我们
总是希望获得想要的事物。这其中包括好吃的食物,质料好的衣服,吸引人的伴
侣等。我们不停追寻这些事物,却得不到,确实是很大的痛苦。一旦得到了,又
感到不满足,这是更大的痛苦。不满足的痛苦,是最严重的苦恼之一。因为它使
我们不断追逐不同的东西,希望能够得到永恒的快乐,却是徒劳无功。这种追逐
把我们的时间全部用光了,使我们没有机会寻求精神生活、禅修或修习佛法。因
此,我们无法超脱苦况。

    我们不但遭受求不得的苦,而且还要与自己所讨厌的事情相遇。和仇敌、不
好的食物,以及不愉快的情况接触,造成我们在心理与身体上许多苦,在一生之
中,这种苦造成很大的困惑。

    不安与不满足的心,使我们得不到任何安宁。不管拥有多少,我们还是希望
得到更多。我们工作、计划、设想获得事物的新方法,彷佛自己永远不会面临死
亡,至少还要活个几百年。想想看,仅只为了照顾自己这个身体,就做了多少的
事情。我们花费了一生中很大部分的时间读书,藉以得到一份工作;我们工作赚
钱,然后又为了投资赚取更多的金钱而伤脑筋。我们最多只能活到五十岁、六十
岁、或是七十岁,然而,这些年岁都被拿来从事这种狂热的活动,但是,又为了
什么目的呢?

    我们把能量花费在许多方面,为保持身体免受饥饿、寒冷、疾病、攻击,甚
至为最后的死亡而担忧。一生为了免于危难不断挣扎。事实上,我们把自己贩卖
成奴隶,来达到这种目标。我们可能不愿意面对这个真相,但是,在内心深处,
我们了解这些活动是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

    为了获得安全感,我们工作多年,不过,只要生活中发生了一些小改变,我
们就会病倒,或是经历其他的不幸。得到保障很困难,陷入悲惨的情况却很容易。
即使我们幸运的获得使生活更舒适、有报偿的事物,往往只是痛苦的另一个来源。
譬如,我们可能储蓄了足够的金钱去度假,却碰上了一个可怕的意外灾难。或者,
我们到一家昂贵的餐厅吃饭,却食物中毒。在这种情况下,痛苦的来临无法选择。

    如果我们把所遭受不同的苦列出来,会得到一长串的清单。在此所说的,只
是一小部分。然而,每种可能的痛苦,都可以归到以下三类:痛苦的苦(苦苦)、
变化的苦(坏苦〉、以及遍行的苦(行苦),解释如下:

    显然,有一些经验只会使我们痛苦。譬如,生病、忧虑、疼痛、恐惧等,都
使人不愉快。亦即,凡是明显的带来不适意的,都被归类为苦苦。

    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譬如美食、好衣服等,确实能带来某种程度的快乐。
但是,深入的加以了解,就会发现这些也应该被归类为苦的一种形式。因为,这
种享乐只是暂时的,不能持久。譬如美食,大部分人认为和苦完全无关,纯粹是
享乐。如果这是实惰,亦即美食能够带来真正的快乐,那么,吃得愈多,应该愈
快乐。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吃饱了再继续吃,这种快乐的经验立刻
就转变成痛苦了。所以,世俗的快乐被归类为坏苦。

    如果我们坐了很久,对坐姿已经感到疲倦,或许想要站起来走一走,这时候,
轻松的感觉使我们觉得快乐。事实上,这根本不是真正的快乐。我们把它归类为
快乐,只是因为当我们站起来时,坐姿所带来的痛苦就消失了,我们却真正相信
这是一种快乐的感觉,即使它在不久之后又会改变。最后,当我们走路感到疲倦
了,先前所认为的快乐,现在又变成痛苦。因此,不论抱着什么想法,在日常的
生活中,找不出任何一件真实不虚的快乐。所有这一类的经验都是无常的,很快
就变成痛苦与不满足。

    第三种苦是行苦,它潜伏于前两种痛苦之中。这种痛苦,是跟着我们的身心
而来,因为身心招引痛苦,就像吸铁一样。譬如,胃痛很明显是属于苦苦,当我
们服用药物之后,所得到的暂时舒解与愉快,属于坏苦。但是,胃本身的运作会
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即是行苦的一个例子。

    即使是动物,也能够认知什么是苦苦,因此,当我们说,一个人修行得力,
主要是由于对“苦”的了解,不过,这里指的苦,并不是苦苦。唯有当我们明白
世俗的享乐只是苦的另一种形式,而且,我们所拥有的这个污染的身心,正是所
有苦的来源,才能真正了悟苦的本质。清楚的认识坏苦及行苦两种苦,尤其是行
苦,才算明白了苦谛。

    每一种苦都得自我们拥有的身心,本身就容易受苦,造成身心污染的内在因
素,称为烦恼。佛法心理学的经文中,提到了八万四千种烦恼障,基础都是六种
根本烦恼:贪婪、骄慢、瞋恨、疑、邪见与无明。

    在这些根本烦恼中,邪见是指相信不真实的事、以及不相信真实的事。后者
的例子包括:否认我及所有现象只是随俗存在,否认苦谛、灭谛、连系一世生命
和另一世生命的相续,以及因果律。

    前五种根本烦恼每一种心理的困恼与一切苦,都是由于昧于事物存在真相的
无明而产生。因此,无明被称为“轮回的根源”,轮回是由每个人自己所创造的
苦境,是一种不自主的循环,被迫出生、死亡与重生,充满了悲惨。我们都在其
中轮转,直到消除内心的无明障为止。嫉妒、贪婪、傲慢与恶意,这些只是少数
出于无明的烦恼,是障蔽了自性清净心的一些恶念。我们为何认为以上这些是恶
心呢?因为,出于业与烦恼的影响所做的行为,会造成苦。凡是抱着恶心的人,
终将经验到自己所造下的不快乐。苦的循环与六道轮回,就是根据这种方式产生
的。因此,所有导致这种结果的行为,以及激发这种行为的烦恼,都称为恶业。

    如果想要得到真正恒久的安宁,完全止息痛苦,一定要从心中净除所有恶业,
这是唯一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譬如,我们被不洁净的地方烦扰,与其破坏这个
地方,还不如把它弄乾净,就可以好好的享用。美丽的公园不会永远存在,它所
在的地区,以前可能非常不可爱。但是,因为适当的清洁、修饰与美化,便能够
享用。

    我们应该以完全相同的方法,对待心念。思想会导致痛苦,但是停止思想并
不是解决的办法。我们可以运用善巧的心地法门,消除所有出于无明的恶念。如
果我们这么努力,就能够得到真正的安详,远超过一般短暂的事乐。如前所述,
短暂的享乐只是比较微细的苦,真正的安详,要完全止息根本的苦才能得到。只
要断除苦的根源,悲惨的情况就不可能再发生。我们便会经验到真正恒久的安详,
一种无可比拟的快乐。

    现在,我们可以了解,不先根除烦恼,不可能得到永恒的快乐。只要心被无
明及其他的烦恼遮蔽,我们所经验到的快乐,都瞬间即逝。恶业使我们无法主宰、
调伏自己的心,这本身就是苦的例证。心念滋生出来的东西,必然具有苦的本质。

    譬如,花园中长着有毒的植物,要消除这种危险,修剪枝叶或剪断枝干还不
够。要确保这棵植物不再长出有毒的干茎、树叶与果实,唯有把它根除。一定要
挖掘到深处,毁掉长出毒素的根部。我们要运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心念,以便从
生存的苦况中解脱出来。如果探索的不够深入,最多只能暂时减轻某一项痛苦。
要彻底解脱轮回,一定要消除苦因,它的根源在于无明。

    只有智慧能够消除无明,这是深刻了知所有事物存在真相的智慧。我们通常
昧于事情的真相,就像前面讨论过的苦况,我们经常被愚弄,把苦的来源当做是
快乐的来源。我们不能辨认无明与烦恼,甚至不能辨认自己受苦的真相。我们盲
从无知的冲动,听命于它,好像把它们当做我们的师长与向导一样。被烦恼系缚
的心,总是把无明的愿望投射在真相上,我们盲目的随从这种愿望,把它当做真
相。

    学习禅修与佛法的目标必须是对治无明,才能用来有效解决我们的困难。修
行之道要能够带领我们消灭苦的根源,才称得上是宗教的道路。尤其我们必须运
用智慧面对并消除一种特别的无明,也就是“我执”,或“自我意识”。当下如
果能够检验自己的内心,便能够清楚发现,自我意识强烈的影响着我们。因为不
具备明辨、正知的智慧,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心念受到这种根本烦恼的影响有
多严重。自我意识的意义如下: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譬如,现在正在听开示,我们对于这个“我”、“我
是谁”以及“我什么样的人”,都有着某种感受。“我”的感觉强烈又直觉,我
们觉得的“我”,和其他所有东西分隔,独立存在。我们不会停下来想:这个“
我”是依身、心或是其他东西才存在。相反的,这个“我”看来巨大、实在、独
立。这种感觉一直跟随着我们,我们尽力执着这个观念。于是,“我”变得比其
他所有东西都更重要。这种把“我”的本质扭曲的倾向,形成主要的无明,使我
们陷在痛苦之中。

    听到不友善的话,所引起的反应,显示自我意识带来的伤害效果。也许有人
指出我们的错误,责备、侮辱或批评我们。听见这种话,我们立刻变得沮丧或生
气。恶心立刻升起,觉得非常不舒服。当下这个“我见”,坚实得像艾弗勒斯山
一般庞大强硬。蟠踞在心中巨大的“我”,生出许多恶念,全部会引生痛苦。就
这样,把自己当做独立个体的无明,形成一切问题的来源。

    我们用基本上同样扭曲的方式,看待、观察一切的人事物。我们抱着“我执”
与“自我意识”看待自己,在这种错误的观念下,对这个“我”非常执着。我们
认为“我的”身体,“我的”心灵,以及“我的”财产都是独立的、本来存在,
所以执着它们,许多恶业也由而滋生。同样,我们视所有现象是独立、本来存在,
所以认为有些事物非常美丽可爱,心中产生强烈的占有欲。不满足与不安全感,
促使我们追逐那些被假设是独立存在的事物,因此我们的苦有增无减。

    不但是贪着,根本无明还产生瞋恨、傲慢以及其他的烦恼与痛苦。我们认为
自己、外界的事物以及其他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便以侵略、防备或是封闭的态度
对待一切人、事、物。我们贪着那些增加舒适的事物,而对打扰我们的事物感到
不愉快,而忽视那些既不提供帮助也不妨碍的人、事、物。我们把每个人都归类
成“朋友”、“敌人”或是“陌生人”,并且认为这些归类是真实存在。因此,
内心产生党派的大妄心。我们的态度被恶念所染,使我们的身、口、意行为,导
致了不好的业果,把我们更深陷在轮回苦之中。我们再度清楚的看见,所有苦厄
的根源来自对事物存在真相的无明。

    不管是采用禅修或是其他修行方法,任何宗教纪律的价值,都在帮助我们消
除根本无明,使我们解脱烦恼的痛苦。不论我们追随那一种宗教或哲学,只要能
够对无明提供药方,就是真正完美的宗教,真正的法。历史上有许多大师指出消
除无明与止息痛苦的道路。只要我们的修行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根本无明,就可以
肯定自己所依循的教法是纯正的佛法,不论它叫什么名称。

    梵语的“佛法”有“执持”的意义,就像是我们握住一个瓶子,不让它摔破
一样。真正的修行,使我们不会陷入导致痛苦的险境和邪见之中。因此,不论我
们禅修或是处理日常生活,只要这个修行方法能够对治烦恼,就是实在的法门。
这种方法不一定是某种传统的仪式,追随者是回教徒、犹太教徒、基督徒、印度
教徒、佛教徒、不可知论者,不管是谁都没有关,只要修行方法能够对治烦恼,
并且根除痛苦,就是必要的修行方法,称得上是佛法。

    由于有不同层次的烦恼,所以有不同的修行方法来解除这些烦恼。所有能够
帮助修行的方法,都包括在佛法之中。真诚、有计划的运用这些方法,就能驱除
心中所有的妄见、二元的心态以及恶念,得到完全的觉悟。我们的心被烦恼蒙蔽,
但是,心与烦恼并不是一体的,所以我们能够证悟。心只是暂时被烦恼障蔽,就
像一个旧瓶子只是在表面上沾染了污垢。由于垢与瓶子并不是一体的,所以,污
垢可以被消除乾净。同理,心的本体是清净的,所以我们可以消除暂时蒙蔽的烦
恼。

    止息痛苦与获得证悟是极珍贵的成就,值得我们付出大量精力,依循有效的
修行道路。修行与理解,必须透过听闻和审查教理,所以学习省思也是修道上非
常重要的一面。尽可能修学心地法门,把它与外在活动整合起来,生命会很有意
义,对自己与他人都非常有益处。

    依循完整的修行道路,便不会有浪费生命的苦恼。而且,面临死亡时,不致
被恐惧与忧虑击败。一旦发展出可靠的内在法门,就能控制心识的运作,以镇定、
尊严与安详的心来面对死亡。由于确知已经把生命做了最好的发挥,就有信心会
得到安详与快乐。

    这里所描述的所有事情,都是过去与现在的禅修家与修学佛法者的经验。其
中有多人已经彻底证悟,成就圆满清净心的究竟目标。他们的心中已经没有丝毫
妄见或恶心,我们也能做到像他们一样。当我们的心发展到这种程度,同样能够
利益许多其他人,帮助他们开悟。我们将拥有无我的意识,知道如何依照最适合
他人资质的方法,引导他们脱离痛苦。人生没有比这个更崇高的目的了。

    总之,遭遇难题时可能有许多不同的应付方式。心念不调伏,遇见挫折,便
会经验很大的痛苦。然而,如果我们懂得如何调伏内心,把修行佛法和日常生活
整合起来,即使在困境中,内心还是保持快乐、安详。虽然对于佛法可能不具备
最深的灼见,对修习法门也只有皮毛的认识,还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很
大的益处。因为佛法关怀的是所有的生命,甚至包括最小的昆虫在内,使大家都
获得真正的快乐并且脱离痛苦。因此,非常值得我们尽全力依循佛法。非常谢谢
你们。以下回答(各位所提出的问题)一些问题。


问:我们如何开始修行?

答: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研习佛法。对佛法欠缺扎实的知识基础,无法净化
心念。所以,首先必须学习一个正确的法门,必须听从有经验的老师所给予的正
确解说,老师本身必须依教奉行,知行合一。要追随有证量的上师,学习教法,
进而加以检验,看看是否符合我们的经验。然后,我们一定要禅修所学的一切,
全部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这样一来,智慧会逐渐增长。


问:密法的哲理及修行法门和佛法的关系如何?

答:如果缺乏基本的佛法基础,不可能修习密法。密法本身就是佛法的修行法门,
我们不能认为密法是在整个佛法之外的东西。

    如果我们在某处找到密法的译本,就想开始修习,却不了解佛法的要义,绝
对不可能从中获益。事实上,这种修法不但不会减轻烦恼,反而只会增加我们的
无明与邪见。

    密法的目的和所有佛法一样,都是要剥掉内心的障碍,使我们脱离痛苦。密
法非常深奥,因为它是达到彻底证悟最迅速的修行道路。但是,修习密法必须是
为了尽速证悟,以便最有效地利益所有如母有惰,唯有怀着菩提心的动机,密法
才有益。

    密法的目的与动机和整个佛法完全一致,所以,这些较高深的教法完全奠基
在一般性的教法。如果把密法视为异类,只会带来更多问题。


问:在修行的道路上,得到一位上师是否很重要?

答:即使我们要做简单的事情,譬如从一个国家到另外一个国家旅行,都必须依
靠有经验的人指点。想要说一种外国语言,也要得到熟悉这种语言的人帮助。凡
是学习,都需要老师或向导指示方法。对于大部分事情来说,这项法则都是正确
的。研习佛法更是如此。因为,学佛的道路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陌生。佛法牵涉到
极端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已以及其他一切现象。我们受苦的主因是因为,惯于本
着自我中心,以及自我是独立存在的扭曲眼光,观察真相。如果想把这些顽固的
烦恼从心中清除,有必要接受己经成就净见者的引导。

    追随正确的修行道路非常重要。我们的指导者必须是一位完美的老师,必须
是修行规范的活见证。至少,他的心中必须完全熟悉正确的修行阶段,而且具备
无瑕的见解。从这种老师获得正确的解说,开始学习,并且适当的加以检验、禅
修,便能够达到所希望的结果。如果依赖不合格的老师,很可能有落入修行错误、
不成功的危险。


问:如何避免执着修行?

答:有些人因为想要留给别人好印象,而走上修行的道路,他们喜欢被人视为一
位神圣或崇高的人物。这很显然是误用佛法。相反地,如果我们但愿自己与他人
都得到和平,因而诚心想要达到止息痛苦,这不是恶意的欲望,完全不同于会带
给我们问题的执着。事实上,在初步的修行阶段,不应该回避这种有益的欲望。

    负面的执着总是带来痛苦。贪婪的动机使我们造下不善业,使自己和他人都
遭受伤害。但是,修习佛法的欲望、兴趣与活力,十分不同,不属于贪婪。修习
佛法的动机,激励我们修行,能够消除而非增加痛苦。少了它,可能会一直系缚
在轮回之中,无法利用宝贵的人身来获得任何东西。

    依循修行道路之前,必须有很强的动机。我们生来就具有被自私支配的倾向。
修习佛法的欲望带领我们得到有益的结果,因此,开始修行时,不应该担忧这份
欲望是一种执着,而想要加以回避。我们应该尽量抱着最纯净的动机继续修行,
因而为一切众生摄取最大的利益。

    非常谢谢大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29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扎西德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9 02:29 , Processed in 0.1474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