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2399|回复: 1

无情说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0-13 12: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3-30 0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情说法


    --------------------------------------------------------------------------------

      洞山良价禅师参沩山禅师,说:“顷闻南阳忠国师, 有‘无

    情说法’话, 某甲未究其微。”下面就是这则公案。




      有僧问南阳忠国师: “如何是古佛心? ”国师说: “墙壁、

    瓦砾是。”这僧人说: “墙壁、瓦砾岂不是无情? ”国师说:

    “是。”

      这句话深含妙意。因为有情、无情同圆种智, 因分别之故,

    就生出有情、无情的不同。如若不分别, 一切声、色、山河大地、

    乃至饮食、男女都在心性中圆, 而无一法可得, 又有什么有情、

    无情呢? 因为有法可得, 再去分门别类, 爱憎取舍, 从而烦恼丛

    生, 轮转不息。我们的身体本来是四大假合而成, 也和无情一样。

    只因真心被无明包裹住, 变成了妄心, 钻在这个四大假合的壳子

    里面, 执着其为自身, 所以才有了妄知。否则, 我们的身体岂不

    是跟墙壁、瓦砾一样吗?

      但这僧不明白这个道理, 疑惑地问: “无情还解说法否? ”

    因为佛是说法度生的, 古佛会说法, 无情既然是古佛心, 当然也

    就会说法了。这僧和我们凡夫一样, 总是落在尘境的所见所闻上,

    而不见能见能闻的性。

      国师说: “常说、炽然说, 无间歇。”无情说法, 不是间歇

    地一时说、一时不说, 它自自然然地时时刻刻都在说, 说的也不

    是一点点, 而是说了无量无边。我们往往都着在所闻所见上, 不

    知道无说才是真说。其实, 没有听到声音也是听到! 你听到个没

    有声音嘛。所以, 无说是真说, 因“大音希声”之故。说有声可

    闻, 皆非真闻, 因你着在所闻上去了。闻性不在有声与无声。声

    有生灭, 故是假; 性无断处, 故是真。

      这僧又问: 我为什么听不到无情说法呢? 国师说: “汝自不

    闻, 不可妨他闻者也。”因为你颟顸佛性, 着在有声可闻上了,

    不知道无闻才是真闻。进一步看, 闻无闻者是谁? ! 听到了没有

    声音的是谁呢? 你说你不闻, 但它正在你耳根放光, 你为什么不

    知道呢? 你听到个无声, 难道不是听到了吗? 闻个无声, 不是正

    闻吗? 听到有声时, 你就跟着声音起分别了, 跟着声音跑了。而

    这个无声、无分别时, 正是你的闻性现前之时, 所以是真闻。你

    自己不闻, 不能妨碍那个能闻的啊!

      这僧又继续追问:“什么人能闻无情说法呢?”其实尽大地

    无一人不闻。哪个不闻? 哪个没有闻性?你只要不执着在声响上,

    哪个不是闻性昭昭啊! 只是你自己眼光不瞥地。

      国师说: “诸圣得闻。”意思是圣人可以听得到, 你们这些

    凡夫则听不到。国师的这句话是有漏洞的, 因为人人本来都是佛,

    法身无相, 凡圣不立, 哪还有什么圣不圣呢? 国师也是被这僧追

    问得紧, 暂用这句话遮遮他的眼睛。

      这僧进一步反问道: “和尚还闻否? ”你自己能听得到吗?

    因为国师说“诸圣得闻”, 那么正好给你一下。这样一问, 不就

    逼得国师有口难讲了么。如说有所闻, 则是自个赞自己; 如说无

    所闻, 那你就不是圣、不是国师了。

      国师说: “我不闻。”逼得国师只能招供认罪了。

      这僧紧接着又问: “和尚既不闻, 怎知无情会说法呢? ”这

    一句问得很好, 很有力, 用国师的枪反过来戳国师, 使国师没有

    回避之处。

      国师则回答: “赖我不闻。我若闻, 则齐于诸圣, 汝即不闻

    我说法也。”僧这一问话本来是很难回避的, 但国师自有转身处,

    “赖我不闻”这一着很巧妙! 这种答法就是禅师家回声吐气的方

    法, 就象我们打太极拳推手, 能够方便转化掉对方的劲力。凡有

    言说, 皆无实意。因有说有闻都是烘托这个无说无闻, 无说无闻

    才是真说真闻。国师所说“汝即不闻我说法也”也是自谤。为什

    么呢? 因为本来无法可说, 本来也无人闻法。若还有法可说、有

    人闻法, 那正是执着在人相、我相上了。

      这僧说: “恁么, 则众生无份去也。”

      国师把话锋一转, 说: “我为众生说, 不为诸圣说。”

      这僧问: “众生闻后如何? ”

      国师答: “即非众生! ”众生若能听到无情说法, 荐取这不

    生不灭的闻性, 那就超凡入圣了, 所以说“即非众生”。

      最后, 这僧转过话题问道: “无情说法, 据何典教? ”

    国师说: “灼然。言不该典, 非君子之所谈。汝岂不见《华严经》

    云: 刹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你这样说当然很对。如果

    “无情说法”的话没有根据, 没有依据经典, 那就没有任何意义,

    也不是君子所言了。随后就举出经典, 《华严经》云: “刹说、

    众生说、三世一切说。”即尘尘土土都在说法, 坐微尘里, 转大

    法轮。不管是有情世间、还是无情的器世间都在说法, 即所谓

    “一切说”。无情说法的公案到这里为止。




       沩山禅师听过良价所举的“无情说法”公案之后, 便说:

    “我这里亦有, 只是罕遇其人。”禅师把平日所用的拂尘竖着举

    起来, 问良价: “会么? ”这就是无情说法, 你能领会吗?

      良价说: “不会。”良价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不明白、未领

    会。其实, 这个时候是最亲切的了。因为如果你会了、理解了就

    是情见, 就有道理可得了。相反, 在你不会的时候, 正是一念不

    生之时, 即刻回光返照, 这是什么? 当下就见性了! 可惜良价总

    以为还有个道理在, 会错了意, 机会也就错过了。

      良价接着说: “请和尚说。”沩山道: “父母所生口, 终不

    为子说。”由父母所生的这个肉身嘴巴, 始终不能对你讲。为什

    么呢? 因为任你千说万说, 总是说不到。这是言语说不到、思维

    不能及的, 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说了即不中, 知道了就

    不是了。沩山在这里暗示良价, 无说是真说, 无闻是真闻, 这就

    是无情说法。遗憾的是, 这时候良价仍颟顸不明白。人们往往执

    着见闻觉知所相对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 即执着在这个所见

    所闻上, 那么, 无所见无所闻就不是了。岂不知, 这个无所见无

    所闻的能见能闻的真性, 是从来不间断的, 是没有相续痕迹的,

    是如如不动的。由此可见, 人们妄想执著的习气是多么浓厚深重

    啊!

      沩山后来指示良价去找云岩禅师。良价见到云岩禅师后,问道:

    “无情说法, 什么人得闻? ”云岩说: “无情得闻。”忠国师言,

    诸圣得闻。云岩却说, 无情得闻。其实, 清净、心空就是圣。圣、

    凡也不立, 一切都没有, 则物物头头皆现妙色身、发广长舌宣流

    法音。炽然无尽说, 即无穷无尽地在这里说, 无情就是这样说法

    的。

      良价又问: “和尚闻否? ”良价到现在还是颟顸一个。云岩

    说: “我若闻, 汝即不闻吾说法也。”和忠国师如出一辙。因为

    若有所闻, 就着在尘境里了, 如何能为人师啊? 所以我不闻, 无

    闻才是真闻。也就是“无言说”, 无言可说了。你要好好领会言

    外之意啊! 你只理解有语言的法、可说的法, 你现在听到我所说

    这些话, 都是有言说的, 但这并不是真实的。而今我为你这样说,

    是要你领会到言外之意, 会意于言外, 从而明见无说的真说、无

    闻的真闻啊!

      但良价仍未领会, 继续问道: “我为什么不闻呢? ”他还是

    执着在声色尘境上, 这样追逐有什么意义呢? 为什么不能反闻闻

    自性呢? 就在你面门上放光啊! 这岂不是你在自然闻、无闻闻么!

    世人都是这样子颟顸, 太可怜了!

      这时, 云岩象沩山一样, 竖起了拂子。如若良价抓住这一时

    机, 反问自己, 这个看到竖拂的是谁? ! 就在这里猛着精彩, 也

    就当下开悟了。遗憾的是, 机遇又错过了。

      云岩问: “还闻么? ”竖起拂子虽然没有声音, 没有话说,

    但是大音希声, 真真切切, 如雷贯耳。为什么呢? 因为无声之声

    是最大的声音, 这就叫大音希声。

    我们人往往都执着在有声可闻, 在有声可闻的地方去领会。

    但是, 你要真正见性, 就不能执着在有声可闻的地方。因为有声

    无声, 不过是声音的生灭, 而我们的闻性是无时无刻不在面前放

    光, 它是没有间隔、没有断续的。所以, 古德说: “夹岸桃花风

    雨后, 马蹄何处避残红。”意思是说, 佛性时时处处都在作用,

    它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 你能避得开吗? 所以, 不要在有相

    无相、有声无声上分别。我们见不到光明时, 却见到了黑暗, 见

    暗还是有见。我们听不到声音时, 则听到了无声, 听到无声还是

    有听。这岂不就是见性和闻性不生不灭的证据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30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洛巴唱了一首金刚歌:
      “听声音的时候,以聋人之耳倾听;
      回答的时候,以乾(门达)婆的美妙曲调回答;
      一切声音皆如回响。
      音乐的瑜伽士帝洛巴!
      声音和空性神奇的结合,真是不可思议!”

           吉祥如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2 19:20 , Processed in 0.1425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