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2264|回复: 1

五岳大帝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18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岳大帝指东岳泰山大帝、南岳衡山大帝、西岳华山大帝、北岳恒山大帝、中岳嵩山大帝。其信仰源于中国古代的山川崇拜,古人认为山情水秀,云缠霉绕,地大物博,高峻雄伟,神秘莫测,令人敬佩又令人恐惧。于是人们祀之为神,顶礼膜拜。如《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山川有能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然对五岳的祭祀,殷周以来便有之,《周礼·春宫·大宗伯》“以血祭社稷、五祀、五岳,以狸沈祭山林川泽。”《礼记·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从汉代开始,对五岳的祭祀开始形成制度,据《汉书·郊祀志下》称,汉宣帝神爵(前61—前57年)元年(前61年),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然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真正形成观念却在汉武帝前后,那时人们认为五岳有通天地、兴风雨、主万物生长的功能,从此庙祀五岳的制度历代沿袭,形成祀典。《重修纬书集成》卷三《礼含文嘉》天子祭天地宗庙六宗五岳,得其宜,则五谷丰,雷雨时至,四夷贡物。《风惜通义·山泽》称东岳泰山尊日岱宗,岱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云融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其唯泰山乎!故为五岳之长。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岱宗庙在博县西北三十里,山虞长守之。十月日合冻,腊月日涸冻,正月日解冻,皆太守自侍祠,若有秽疾,代行事。南岳衡山“一名霍山,霍者,万物盛长,垂枝布叶,霍然而大。庙在庐江,满县”。西岳华山“华者,华也,万物滋熟变华于西方也。……庙在弘衣华阴县” 。北岳恒山恒者,常也,万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庙在中山上曲阳县。中岳嵩山名日嵩,嵩者,高也,庙在颖川阳城县。以后随着神仙信仰的发展和深入,五岳不断被神化,道教创立后,将五岳视为洞天福地,如东岳名为蓬玄太空洞天,南岳名为朱陵太虚洞天,西岳名为太极总仙洞天,北岳名为太乙总玄洞天,中岳名为上圣司真洞天,并称每山都有神仙居住。后来人们又将五岳与五行、五方、五色、五帝相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信仰体系。这种观念认为东方属木,其色青,南方属火,其色赤,西方属金,其色白,北方属水,其色黑,中央属土,其色黄。晋葛洪《枕中书》则以太昊氏为青帝,治岱宗山,祝融氏为赤帝,治衡霍山,金天氏为白帝,治华阴山,颛顼氏为黑帝,治太恒山,轩辕氏为黄帝,治嵩高山。
  五岳之神在唐代被封为王,唐武后垂拱(685-689年)四年(688年)封中岳为中天王。唐玄宗先天中(712-713年)封西岳为金天王。开元(713-742年)十三年(725年)封东岳为天齐王。天宝(742-756年)五年(746年)封南岳为司天王,北岳为安天王。及至宋代,在加封王的基础上又封为帝,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元年(1008年)十月十五日诏泰山天齐王,加号仁圣天齐王,四年(1011年)二月廿一加号西岳为顺圣金天王,廿六日诏加中天王为崇圣中天王,五月加中岳曰中天崇圣帝,西岳日金天顺圣帝,北岳曰安天元圣帝。又加封五岳后号:东曰淑明后,南曰景明后,西曰肃明后,北曰靖明后,中曰正明后。自此五岳之神有了帝号,但还不够全面,元至元(1264-1295年)二十八年(1291年)春二月,元世祖加封东岳为天齐大生仁圣帝,南岳为司天大化昭圣帝,西岳为金天大利顺圣帝,北岳为安王大贞玄圣帝,中岳为中天大宁崇圣帝。然明太祖洪武(1368-1399年)年问不顾前代帝王定制,诏改神号,称五岳为: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但五岳大帝的信仰已深入民间,所以民间仍称五岳之神为五岳大帝。
  东岳泰山居五岳之首,《月令广义·图说·五岳真形图》说: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为五岳祖,主掌人间生死贵贱修短。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亦说:泰山者,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孙,神灵之府也。可见秦汉以前,古人认为泰山峻极于天,是人神相通的地方,所以帝王登极,都必须到泰山封禅祭告天帝以保佑政权昌隆长久,尊泰山之神为东岳大帝。
  对于东岳大帝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如汉代《重修纬书集成·龙鱼河图》曰:东方泰山神,姓圆名常龙。晋张华《博物志》称泰山神有女,嫁为西海之妇。《魏书·段承根传》则称泰山神之子与段晖同学。道教创立后,亦十分尊崇泰山神,并对其神历作了详细的概括。如东方朔《神异经》称:盘古终世之时,其子名赫天氏。时有三皇代出,赫天氏乃入居一山,于此时代代相传,故其山后即名岱宗泰山。赫天氏有子胥勃氏,胥勃氏子玄英氏生二子,长名金轮王,次子少海氏。少海氏妻弥轮仙女。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入腹,觉而有娠。生二子,长曰金蝉氏,后称东毕帝君,次子金虹氏,后称东岳帝君。
  又《三教搜神大全·东岳传》称,东岳帝君金虹氏曾有功在长白山中,至伏羲氏时封为太岁,掌天仙六籍。遂以岁为姓,以崇为名,被尊为太华真人。其太岁者,乃五代之前无上天尊所都之地。可见东岳大帝当时在道教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然而民间祭祀泰山神,认为泰山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地,泰山神则是阴间鬼魂的最高主宰。汉代《孝经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孙,主召人魂。《后汉书·乌桓传》其惜谓人死,则神游赤山,如中国人死者魂归岱山。《方技传》亦曰:许峻自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泰山请命。《三国志·管辂传》但恐至泰山治鬼,不得治生人。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云:常恐游出宗,不复见故人。应璩百亦有一诗云:年命在桑榆,东岳与我期。又《古乐府》诗云:齐度游四方,各系泰山。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三教搜神大全》说得更为明白,称汉明帝时,封泰山神为泰山元帅,掌人间居民贵贱高下之分,禄科长短之事,十八地狱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故《岱史》引道经曰:五岳之神分掌世界人物,各有攸属。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主世界人民、官职、生死、贵贱等事。又《风惜通义·正失》称:惜说岱宗上有金箧玉策,能知人寿命修短。《五岳记》则称:东岳泰山神天齐王,领仙官仙女九万人。上述泰山神治鬼的说法,出现的时间不一。据《日知录》卷三十称:考泰山之故,仙论起于周末,鬼论起于汉末。《左氏》、《国语》未有封禅之文,是三代以上无仙论也。《史记》、《汉书》未有考鬼之说,是汉以上无鬼论也。《博物志》所云泰山一日天孙,知生命之长短者,其见于史者,则《后汉书》许峻自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泰山请命。《乌桓传》死者神灵归赤山,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如中国人死者魂神归泰山也。
  然则鬼论之兴其在东京之世乎?这种论述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然这种只论鬼职不论神职,或只论神职不论鬼职的观点,似乎不能统一,于是《茶室香丛钞》引《封禅书》的内窖,将神泰山神的神职与鬼职统一在一起,文称:泰山有天主地主之祠,其义即缘封禅而起。王者于此报天,故有天主祠,王者于此报地,故有地主祠。死者魂归泰山,即归于地主耳。从此泰山神有了双重的神职。
  道教在尊奉泰山神的同时,亦吸收了这种信仰。如《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日: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宗伯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
  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从群官来迎子。在泰山神被晋升为帝后,道教亦赋予其更高的神力,《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经》称东岳大生天齐仁元圣帝:气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惩奸罚恶,灵死注生,化形四岳四天圣帝,抚育六合万物群生。从而使东岳泰山神从掌管阴魂的阴王—跃而为掌人间善恶 注生录死的大帝。
  在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到清乾隆皇帝,历代均曾到泰山进行过封禅祭祀括动。所谓封禅,据《史记正义》云: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日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日禅。神道属天,王者即封泰山以报天,则泰山有神道矣。鬼道属地,王者既禅泰山下小山,如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诸山以报地,则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诸山有鬼道矣。简单地说就是在接近天的泰山极顶聚土筑圆坛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同时到泰山前的社首、梁父、云云、亭亭等小山上积土筑方坛祭后土皇地祗,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之情。即表: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 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之意。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帝王登封泰山,是天下太平国家兴旺的标志。《岱史·历代儒臣封禅论》日:封禅者,王者开务之大礼也。因此,封禅被帝王视为国家旷世盛典。秦始皇统—六国后,于公元前219年就曾亲自率领群臣祭泰山、梁父,行封禅礼。秉始皇逝世后,秉二世胡亥于公元前209年仿效其父再封泰山,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二世东巡历泰山礼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书旁,以彰始皇之功德。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先祭华山、嵩山,又东巡,夏四月封泰山。此后汉武帝又多次封禅泰山,对后世帝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东汉光武帝、章帝、安帝均曾柴告岱宗。隋文帝虽没有封禅泰山,但东巡时曾因祭泰山。唐朝时虽只有高宗和玄宗二位帝王封禅泰山,但封泰山神为王的帝王却不少,如武后垂拱(685-689年)二年(686年)七月初一封东岳为神岳中天王,万岁通天(696-697年)元年(696年)四月初一又尊封为天齐君,唐开元(713-742年)十三年(725年)加封为天齐王。然对泰山封禅超历史规漠还是宋真宗,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元年(1008年)十月十五日,称天书降于泰山,对泰山进行封禅,时迎接天书的仪仗就有1600多人,仪式中诏封泰山神为东岳天齐仁圣王。祥符四年(1011年)又加封为东岳天齐仁圣帝。从宋真宗后,金元明清几代虽然没有对泰山进行封禅,但都相继给泰山神较高的封号以荣神之威势。
  东岳虽然只是泰山之神,但自于历代帝王的推崇,全国各地礼敬东岳亦蔚然成风。全国各地建有许多东岳庙,如山东泰山脚下豪安市的岱庙,北京朝阳门外的东岳庙等。相传日历三月廿八日为东岳大帝的诞辰,各地庙观都要举行盛大庆典,祝祷括动十分隆重,香火异常旺盛,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如明日汝成《熙朝乐事》载:三月二十八日,俗传为东岳齐天圣帝生辰,杭州行宫凡五处,而在吴山上者最盛。士女答赛拈香,或奠献花果,或诵经上寿,或枷锁伏罪。钟鼓法音,嘈振竟日。足见东岳大帝在民间的香火之盛。
  东岳还有炳灵公的传说,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二引《玉堂闹话》称炳灵公为东岳大帝的三儿子,唐以前为恶人形象,骑从华丽,俨若侯王,鲁人畏敬,过于天齐。《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载:后唐长兴(930-934年)中,明宗皇帝不豫,泰山僧进药,小康,应僧之请,封泰山郎为威雄将军。《事物纪原》卷七则称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十月十五诏封为炳灵公。《铸鼎余闻》卷一曰:道书云五月十二日为炳灵公诞辰。并案曰:后来吴地有以炳灵公为火神祖者。现在四川大足舒成岩有宋代的道教造像数龛,其中就供奉有东岳大帝,淑明皇后和炳灵太子的神像,镌刻十分精美。
  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史记·封禅书》称汉武帝元封(前110—104年)五年(前106年)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日南岳。这个南岳并不是今天湖南南岳衡山,而是指今天的安徽霍山,当时也称潜山、衡山,在唐以前被列入五岳。唐以后改安徽南岳霍山为湖南南岳衡山,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三引《衡岳志》日:唐太宗贞观(627-650年)中定祀南岳衡山于衡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南岳衡州衡山县是也。衡州即今天的湖南衡阳市,衡山县即今之衡山县。
  对于南岳大帝的来历,诸书记载不一。《重修纬书集成》卷六《龙鱼河图》载:南方衡山君神,姓丹名灵峙。南方霍山将军,姓朱名丹。一云衡山君烂洋光。《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引东方朔《神异经》云:南岳神姓崇,讳。《历代神仙通鉴》则认为伯益即南岳后身,为庆华注生真君,真君崇覃(金蝉长子)。《封神演义》中则封崇黑虎为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
  至于南岳大帝的神职,《历代神仙通鉴》卷四认为其主于世界分野之地,兼督鳞甲水族变化等事。又称:伯益乃南岳之后身,伯益相传是禹时人,曾佑禹治水,有功,(禹)以天下授伯益,伯益辞而隐居。至今在南岳衡山仍有当年大禹治水的禹王石。
  道教沿袭这种信仰,据道经《太仙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上情众经诸真圣秘》等道经记载:南岳君讳祝昌,南岳衡山君,姓讳洋光,头建八朗宝光玉冠,衣赤锦飞裙,披神光绯文之表,带封灵制魔之章,乘赤霞飞轮,从南岳仙官十二人。《云笈七羲》卷七亦曰:南岳衡山君,领仙七万七百人,服朱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青龙。并称霍山为其储君,青城山为其丈人,庐山为其使者,其所服之袍、所乘之龙皆为赤色,这是因为,五行之中,南方色赤。
  唐玄宗时,封南岳大帝为司天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五月廿五日,追尊号日:司天昭圣帝,与景明皇后配祀。
  另据《癸辛杂识》记载:衡岳之庙,四门皆有会郎神,唯北门主兵。朝廷每有兵事,则前期差官致祭。沈作哲《寓简》亦日:衡山南岳庙,国家每大出兵,则遣使祭告。 旧时全国各地均建有南岳庙,以湖南衡山南岳大庙最为著名。
  西岳大帝为五岳大帝之一,至于其来历,《古今图书集成·神异经》引《恒岳志》曰:“西岳华山。终华太白二山为副。岳神姓羌,讳。”《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引东方朔《神异经》又称神姓善,讳。《重修纬书集成》卷六《龙鱼河图》亦云:“西方华山君神,姓诰名郁狩。西岳华阴将军,姓邹名尚。一云华山君浩元仓。”其中浩即是昊。
  《隶释》卷二称东汉光和(178-184年)二年(179年)《樊毅修华岳碑》谓:“西岳祭视三公者,以能兴云雨,产万物,通精气,有益于人。其德体明,则有祯祥,荒淫臊秽,笃灾必阵。因渎祭地,岳以配天。”
  至于西岳大帝的神职,《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引《云笈七羲》曰:“少昊为白帝,治西岳。上应井鬼之精,下镇秉之分野。”《历代神仙通鉴》卷四:“元始日皋陶是西岳所化,敕为素元耀魄大明真君,主管世界珍宝五金之属,陶铸坑冶,兼羽毛禽之类。”
  西岳大帝的形象,据《云笈七羲》卷七称服白袍,戴太初九流之冠,佩开天通真之印,乘白龙,领仙官玉女四千一百人。
  唐玄宗封华岳神为“金天王”。宋大中祥符中,追尊为金天顺圣帝,配享肃明皇后。民间流传有华山神之了华山三郎的故事。
  北岳大帝在五岳中地位较低,其山指山西浑源县的恒山。但在清顺帝以前,帝王所祀的北岳并不是恒山,而是河北大茂山。原因在于舜去祭祀恒山时,走到河北曲阳县的大茂山,天下起了大雪,无法再向北行走,加之大茂山不时又有石头飞坠而下,于是舜就在大茂山祭祀一番,不再往北去祭祀恒山了。后来,舜干脆在大茂山立曲阳庙,将大茂山作为北岳祭祀起来。据《续文献通考·郊社考》卷十日:明孝宗弘牿(1488-1506年)六年(1493年)七月,兵部尚书马文升请改祀北岳于浑源卅。礼臣议以为祀北岳恒山于曲阳,历汉唐宋以至国朝凡三千年,未之有改。其浑源州号有恒山,亦名北岳,然祀典不闻。定议仍祀曲阳。据《清朝文献通考·都社考》十载直到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三月,才改祀北岳恒山于山西浑源州。
  关于北岳大帝的来历,说法亦不一,《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四引《恒岳志》曰:颛顼氏为黑帝,治太恒山。《重修纬书集成》卷六《龙鱼河图》云:北方恒山君神,姓登名僧。北岳恒山将军,姓莫名惠,一云恒山君伏通荫。《历代神仙通鉴》卷十五亦云:“北岳无虑山(太乙总玄)郁微洞洲无极真君晨颚。”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还记载了北岳大帝的神职,文曰:北岳者,主于世界江河淮济,兼虎豹走兽之类蛇蛀昆虫等属。同时《历代神仙通鉴》卷四亦曰:元始日契乃弱岳转世,今为郁微洞元无极真君,主世界江河湖海淮济径渭,兼虎豹走兽之类,蝓蛇昆虫,四足多足等属。
  道教对北岳大帝亦加尊崇,在《云笈七羲》卷七中称:北岳神君服元旒之袍,戴太真冥冥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领仙人玉女七千人。
  宋真宗时追尊为安天玄圣帝,配祀静明皇后。
  中岳大帝是五岳中信仰起源最早的神,《山梅经·中山经》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神皆神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也。可见中岳神的形象是半人半兽,这种形象很符台早期人类自然崇拜的特点。由此还可以知道中岳主要自太室少室二山组成,因其邻近洛水和古都洛阳,故在五岳中地位较高。同时也赢得古代帝王的尊崇,为五岳中率先得到帝王封祀者。《中岳嵩山太室石阀铭》曰:嵩高神君,岱气最纯。春生万物,肤寸起云。并天四海,莫不蒙恩。圣朝肃敬,众庶所尊。
  中岳大帝的名称,《重修纬书集成》卷六《龙鱼河图》曰: 中央嵩山君神,姓寿名逸群。中岳嵩高山将军,姓石名玄。一云嵩山君角昔生。《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五引《五岳真形图》云:中岳恽。引东方朔《神异经》云:神姓恽,讳善。引《无上秘要》云:中岳嵩山君,姓角讳普生。
  另外《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所引《五岳名号》《神异经》中还记载了中岳大帝的神职。《五岳名号》称其:主世界土地山川陵谷,兼牛羊食稻。《神异经》则称:中岳者主于世界地泽川谷沟渠山林树木之属。
  道教吸收了中岳大帝的信仰后,在《云笈七羲》卷七中称中岳嵩高君,领仙官玉女三万人,服黄素之袍,戴黄玉太乙之冠,佩神宗阳和之印,乘黄龙,从群官,并说中岳为五土之主,太上常用三天真人有德望者以居之。《无上秘要》亦云:中岳嵩山君,头戴黄龙衣冠,衣黄锦飞裙,被黄文裘,带黄神中皇之章。常以四季月干支俱土日,乘黄霞飞轮,奏真仙名录,上言于帝。
  据《日唐书·礼仪志四》记载,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雍卅永安人唐同泰伪造瑞石于洛水,献给武则天。其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则天于是加封洛水之神,又以嵩山与洛水接近,因馥嵩山为神岳,授中天王,并为之置庙。唐玄宗时,改封中岳神为中天王,宋真宗时封为中天崇圣帝,元时加封为中天大宁崇圣帝。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18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版主功德,扎西德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5 08:17 , Processed in 0.1425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