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1802|回复: 0

犹太人和中国人是生死之交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6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犹太人和中国人是生死之交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60多年前,当德国纳粹在欧洲大陆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的时候,很多国家将孤立无援的犹太难民拒之门外,在遥远的东方,善良的中国上海人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3万多名逃难的犹太人。60多年过去了,这些难民中的很多人已经离开了人世,当年风华正茂的犹太少年也已白发苍苍。回想起上海,回想起中国,他们心中充满了美好的记忆,因为他们曾在这里找回了生命的尊严和希望。

  ■“中国救了我们”

  70多岁的尼斯博姆夫妇家住以色列中西部地区一个绿树环抱、世外桃源般的小镇,丈夫叫库尔特,妻子叫因加。1939年二战爆发前后,为躲避纳粹的迫害,11岁的库尔特和6岁的因加各自随父母,从奥地利和德国逃难到上海。10年后,他们在上海的一个犹太青年俱乐部里相识并相恋,并于1949年乘坐同一条船返回以色列安家落户。如今,他们一家12口人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没多久他们就要抱上重孙了。在他们精致的独栋别墅里,因加向记者娓娓讲述了他们一家到上海避难的经历。

  因加回忆说,1939年11月,她的父亲被德国纳粹送进了集中营,当局说可以放他父亲出集中营,但条件是之后他们必须举家离开德国。当时,欧洲很多国家拒绝接纳犹太人,他们唯一能去的地方是中国上海。

  “母亲带着我来到柏林,希望能将父亲救出集中营。那时,没有国家愿意收留我们,英国和荷兰只接纳犹太儿童……一个专门帮助犹太人离开德国的组织告诉我的母亲,我们能去的地方只有上海。它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不需要签证的地方,去那里只需要一张船票。我的母亲二话没说,立刻为全家买了11张去上海的船票。”

  因加全家抵达上海时,日本侵略军还未占领上海。因加的父亲认识了一名中国律师,打算与他合开一个律师事务所。如果一切顺利,凭着犹太人天生的智慧和勤劳,他们可能很快就会在上海站稳脚跟,并重新过上富裕安逸的生活。然而,日本侵略军的隆隆炮声打破了因加一家的梦想,因加的父亲失业,全家人的生计几乎全靠因加母亲做手工活维持。即使这样,与她留在欧洲的儿时伙伴相比,因加仍为自己来到上海感到庆幸。

  “我们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们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我在欧洲的同龄人没有这种运气。这对我们是一种奢侈。我一直认为是中国救了我们。”

  ■“内心深处我是一名中国人”

  二战期间在上海生活了10年的俄罗斯裔犹太老人萨拉,对中国人的宽容与善良由衷地赞叹。萨拉说:“从中国人那里,我们学到了很多优良的品质。中国人谦虚礼让,尊老爱幼,不管有没有受过教育,他们都那么彬彬有礼。中国人对人一视同仁,我想象不出犹太人还能在别的地方像在中国一样生活得自由自在。”

  萨拉今年已91岁高龄,她的家族早在1916年就从排犹情绪严重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迁居哈尔滨。在那里,她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婴儿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少女,并与一名出生在哈尔滨的犹太青年相恋结婚。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哈尔滨经济凋敝,工厂倒闭,商店关门,25岁的萨拉和丈夫决定到相对繁华的上海寻找机会。在上海,他们一住就是10年,直到1949年返回以色列。走进萨拉在耶路撒冷的家,就好像进入了一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传统家庭。客厅里摆放着古香古色的中式雕花方桌和茶几,墙正中挂着一幅仙鹤图,几盏中式的灯笼从天花板垂下,墙角的柜子里陈列着各种中国传统工艺品,门廊的墙上挂着一幅旧上海外滩的照片。

  虽然已经阔别中国近60年,但一说起中国,萨拉仍一往情深。“我对中国怀有美好的感情。我的丈夫出生在那里,我的儿子出生在那里,我的公公婆婆安葬在那里。我在中国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虽然我现在是一名以色列人,但在我内心深处,我是一名中国人”。

  ■与中国人民共同战斗

  怀着对中国美好的感情,一些避难上海的犹太人参加了中国抗日战争,并与中国人民结下深深的战斗友谊。奥地利医生雅各布·罗森菲尔德(罗生特)1939年逃难到上海,两年后化装成一个德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山东抗日根据地,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被中国人尊称为“奥地利的白求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罗生特回到以色列定居,他的亲人当时都已经不在人世。1952年,罗生特因心肌梗塞在孤独中死去,没有人知道他在中国的经历,也没有人知道他葬在哪里。1992年,以色列与中国建交后,由原居中国犹太人组成的以中友好协会找到罗生特的墓地,并将其修缮一新。

  1999年,以中友好协会与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在特拉维夫大学举办了罗生特事迹展,在以色列社会引起巨大轰动,原计划6个星期的展览持续了10个月,25万以色列人参观了展览。以中友好协会会长考夫曼先生对记者说:“罗生特是中以友好关系的一个缩影,一个犹太人曾经为中国解放与新中国成立做出了贡献,他留下了一段历史,他的一生对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非常重要。”

  ■铭记犹太人在中国的历史

  今年已84岁高龄的考夫曼是以中友好协会的创始人之一。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一些在中国生活的犹太人回到以色列定居,他们虽然分散在以色列各地,性格、职业也千差万别,但与中国割舍不断的感情使他们又重新走到一起,于1951年成立了原居中国犹太人协会,1992年中以建交后,他们又推动成立了以中友好协会。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曾在中国生活过的犹太人相继去世,但是他们对中国的深厚感情没有因此随风而逝。考夫曼先生和他的协会成员除了定期举行联谊活动、出版各类刊物外,每年都举行盛大仪式,向原居中国犹太人的后代以及中国在以留学生颁发奖学金,以增进两国年轻人之间的了解,使更多的年轻人成为促进以中两国友谊和合作的桥梁。考夫曼说:“我们的宗旨是在现代社会中继续铭记犹太人在中国的历史,促进两个民族和两个国家之间的友谊。如果我们忘记历史,忘记过去,就不会拥有未来。”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今年3月在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新馆落成典礼上曾说,记忆是人类寻求智慧的一部分,在记忆中我们必须寻找新的角度来审视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纳粹对犹太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暴露了人性中最丑陋、最黑暗的一面,那么上海犹太人的经历表明,即使在这漫无边际的黑暗中,仍有人性的光辉在熠熠闪烁。它为历史提供了另一面镜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2 20:25 , Processed in 0.1259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