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114|回复: 5

缘起与空性圆融,才真正证悟了空性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4-10-17 08: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能见轮涅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且能破诸所执境,彼入佛陀所喜道。
    “能见轮涅一切法,”轮就是轮回,涅就是涅槃,轮涅一切法。

    “从因生果皆不虚,” 轮回和涅槃都是因缘结合,六道轮回里面,转轮回的因和缘结合,才能转轮回,涅槃解脱,它有解脱的因缘,解脱的因缘结合了才能解脱,这个不是假的,是真的。

    修空性的时候,很多人说万法万物都是空性,因果都是假的,因果都是虚的,这样的空性不是真正的空性,就堕入了顽空,万法万物无自性,因果也是无自性,但不空,不虚,现在很多人所谓的空性是什么呢?观空,观空了之后什么都没有了,真正了悟空性的时候,它的形态当中,可能显现的一切都是空,但内心深处,明白因果道理,明白因果不虚。

    且能破诸所执境,”能破除所有的我执和法执。我执和法执都破了,这是真正的因果不虚,我执和法执能破,万法万物无自性,缘起不空,自性空,那一种是真正的空性。

    自性是空的,什么叫自性呢?大家要明白,所有的法,通常每一个人看到什么东西,好像它有一个自性的感觉,有个实质的东西的那种感觉,有常的东西那种感觉。其实都不是有常,都是无常,刹那的变化,我们看这个桌子,我去年来的时候是这样的,今年来的时候还是这样的,那这不是有常是什么呢?感觉是这样的一个东西,其实它里面部分的东西,每时每刻都有变化,咱们的肉眼没看到而已,有变化它不是实有的东西,它就是无常的东西,那么有自性,就是实有的东西,就是有自性的东西,我们分析的时候,这些都是无常,不分析的时候,咱们的自然的心态当中明白的,它就是有常的,它就是实有的,那就叫自性。现在咱们分析的时候,可能破除一些东西,但没有破除彻底,彻底破除了,就证悟了空性。

    彼入佛陀所喜道,”佛陀真正最喜欢的道,就是证悟了缘起性空,那就是佛陀最喜欢的道。菩萨所赞道是什么呢?《三主要道》是菩萨所赞道,佛陀最喜欢的道,就是缘起性空,今天这样给大家种一个种子,以后种子慢慢发芽结果,慢慢修行,以后才能慢慢发芽结果。


    现相缘起不虚妄,离执空性二了解,
    何时见为相违者,尚未通达佛密意。
    缘起与空性,缘起与空性相违的时候,还没有证悟空性,缘起与空性圆融的时候,才能明白佛陀真正的密意。咱们现在缘起明白了,缘起显现出来了,空显不出来,空显现出来了,缘起没有了,这种是缘起与空相违,这个时候还没有证悟空性,真正的证悟空性,缘起与空性圆融,圆融了才是证悟空性,什么叫缘起与性空圆融呢?看这些东西,一看,东西也能显出来,但这个东西像镜子里面的影子一样,看镜子里面影子的时候,镜子里面看到的影子,这是假的,显出来的像是假的,这两个不违背,两个能圆融的明白,万法万物都能显出来,能明白它是空,明白它的自性是空的,这时候缘起与空性圆融了,就证悟了空性。

    破我执,我执也破了,然后性空也明白,缘起不会破,这时候更加相信因果。以前有一位格西,说米拉日巴尊者是堕入顽空,尊者说:我有没有堕入顽空,你看我遵守因果遵守得怎么样?你看看,我从细节尊重因果,最细微的因果都能尊重,说明我没堕入顽空。堕入顽空的什么都不怕,觉得因果是空的,不怕因果,大家要明白这个。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7 08: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的心态去做供养,可以最大化我们的福报?昙花据说是一千年才开一次,这是难得碰到的。我们在三宝面前培福,也极难得。“好不容易碰到了,真是千载难遇!”以这样的意乐心去供养,能得到无量福报。

    ~~ 智敏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7 08: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关心他人?

    我们为何要关心他人?特别是在今日,生活在贪婪、自私文化中的我们,大都只会关心构筑自己的安乐窝。我们自己渴望被关爱,也许就是“为何要关心他人”最有力的理由。
    在此末法时期的一个深重的时候,就是很多人认为没有任何人会关心他们,因而尽一切努力试图从朋友、情侣甚或俱乐部会友的身上去感受爱。
    传统佛教典籍在谈及“菩提心”时告诉我们,首先应从思维母亲孕育自己所经历的过程,作为我们练习对他人生气慈爱与悲心的开始。
    当然,我们也要知道,随着自己所处的文化与时代的不同,我们对“母亲”这个概念也有不同的认知。
    例如,在这年代有许多孩子被父母忽略与**,因而无法对“母亲”这个概念自动产生好感,因此,他们可能不觉得这个例子会有所帮助。
    不过,这只是举例而已,你也可以选择去思维某位姑母、兄弟或好友,你知道对方爱你、关心你,只希望你过得好,跟你分开时会想念你,在午夜醒来时会担心你。
    然后,你再想象每个众生曾经都如此地爱过你,关心过你。对于我们这种无明众生而言,当下的感觉与体验一定远比过去管需的记忆还要强烈。

    我确信,我们能忆起十年前与自己很亲近、但现在几乎很少想到的人,如果我们连此生关爱过自己的人都如此轻易忘掉。
    那么,要记得那些前世喜爱过我们的人,还能有多少指望?然而,有成千上万的有情众生,都曾为了我们而牺牲过自己的食物、财富与快乐。
    我们对于这种仁慈的惯性反应,不都是希望能够偿还这些债吗?可是,怎么做呢? 我们要如何在此生偿还前世的恩情?
    若是我们无法知道他们到底是谁,又要如何给予他们食物、住所、财富与舒适?我们最佳的做法,就是平等地关爱所有的众生,尽一切努力带领他们证悟成佛。
    有些修行者认为,最重要的菩提心是究竟菩提心,行菩提心比较不那么重要,而愿菩提心最不重要。
    不过,事实并非如此,菩提心的三个面向同等重要。大多数的时候,尤其对初学者更是如此,当我们一想到“空性”,脑海中立即会创造出一个空性的画面。
    而那与真实的状态正好相反,这就是为何要建议最好从修持愿菩提心开始,逐渐发展到行菩提心与究竟菩提心的理由。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7 0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语佛源》| 心心相印

    前    言
    “语言是一种最普遍最直接的文化吧!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都来自佛教语汇。”
    “《俗语佛源》这本小书,收集了五百余条词目。”“这虽是佛教文化海洋中的一滴,但由此可以看到佛教与我国民族文化的关系,确实是悠久深厚,密不可分,正如一位学者说:不懂佛教,就不能懂得汉魏以来的中国文化。”
    ——赵朴初

    【心心相印】



    心者,佛心;印者,印可、印定。谓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以心印心,故曰“心印”。
    以此佛的心直印于众生之心,谓之以心传心,以心印心。
    意在开示迷途,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祖庭事苑》卷八:“心印者,达摩西来,不立文字,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黄檗禅师传心法要》卷上:“自如来付法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若能契悟者,便至佛地矣。”
    《金石萃编•圭峰定慧禅师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证知光明受用而已。”
    后多用以指彼此思想感情完全投合,如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一五五首:“路隔千里,不约而同,真可谓文章有神,心心相印矣。”又指彼此会意,如《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抚台看了,彼此心心相印,断无驳回之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7 08: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憨山大师:无量法门,穿凿之方

    佛性之在缠,如珠之在怀,水之在地,然虽固有,不指不知,不凿不得也。
    是则善友知识,乃指珠之人;无量法门,特穿凿之方耳,岂实法哉。
    如来出世为一大事因缘,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佛知见者,乃众生之佛性,即般若之真智也。
    且此真智,吾人本自具足,曾无增减,正犹衣底之珠,本无明昧;地中之水,源有浅深。

    此其法无顿渐,悟有易难,由根有利钝,障有厚薄耳。上根利智,障薄德厚者,一触便了,此悟之易,故称为顿。
    如六祖大师,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顿悟本有,便悟无生,是多劫般若缘熟,当机一触,即了然自信,如披襟见珠,原自本有,不假外求,此岂易见哉?

    嗟乎人者,无明之地坚固,法性之水益深,疏凿之功未着,求其乘顺流而归智海,盖亦难矣。
    是以圣人不得已而施设,因五性而立三乘,循利钝而开顿渐。此八部般若之谈,犹为创入大乘初步。而此经者,特八部之一,所称金刚,取其能断耳。
    盖直指当人佛性,坚固不坏,顿断无明,离一切相,如如不动,正若衣珠从来不昧。第指示须人,悟之在己,是则经乃指知之方,注特穿凿之法耳。

    若夫吸滴水而获清凉,除热恼而解渴爱,爽然意消神释处,是饮者自知,殆非可以向人吐露也。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7 08: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格力琼寺 于 2024-10-17 08:46 编辑

    鼓山涌泉寺韦驮显灵的故事

    那是在清朝雍正十二年(1773年)间,鼓山涌泉寺的老方丈圆玉禅师因要协助朝廷编修《藏经》,无法管理寺院,于是他把最小的徒弟法印,推荐为涌泉寺方丈,是为第一百代主持。
    法印是宁化人,姓李名象先,这一年年仅十六岁,自幼出家,刻苦好学,聪慧颖悟,但让这样一位毛头小子来管理一个四五百僧众的大寺院,一些资格老的僧人虽然心中不满意,因碍于是老和尚推荐,明里不敢吱声,背地里却都在等着看象先的笑话。象先正式就任方丈后,更加埋头钻研佛学,刺血写经,寺中大小事务,只交给别人,自已从不过问。过了一段日子,管粮仓的僧人前来禀报,说寺内粮食只够僧众四、五天伙食了,让方丈及早想办法,象先这才着急起来,他派人下山购粮,但仍然不够寺内所需,急得象先拜了大雄宝殿的如来,又拜天王殿里的弥勒,最后他转到护法天神韦驮像面前,拈香祷告,心中求韦驮帮助渡过难关!

    这天夜里,象先和往常一样在禅床上静坐,忽然觉得身体懒懒的,意识有些迷糊,似醒似梦中,韦驮出现在面前,对他说:“明天一早有人送米来,快派人赶到江边去挑米。”象先惊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觉得有失戒律,急忙起身盘足静坐,可是一颗心总是静不下来,忐忐忑忑一直到天色微明,才走下禅床,草草洗过脸,就敲动云板,传众僧前来听话。

    等到众僧到齐后,象先双掌合十,默默祷颂一番,提高声调对大众说:“昨晚韦驮托梦与我,叫我们今早下山,到江边挑米。年老体弱留在寺里,年青的快去准备扁挑,跟我一起下山去吧。”这句话可把大家听呆了,

    有人大担提问:“山下果真有米吗?”

    他很有把握地说:“下了山就知道了。”

    众人不敢违拗,分头去准备扁挑、麻袋,有几个年老的本来可以不去,因为是属于“走着瞧”的,也跟大伙一起下山凑热闹,一行一百多人,翻过灵源洞,浩浩荡荡沿着一条通往魁岐的小路下山,刚走到半山腰,就看见江边已有一艘海船被一队官兵团团围住。

    原来雍正年间,海禁很严,**一被查获就要问斩。被围住的正是一艘**船,偷运白米往暹罗国贩卖,暹罗平时不乏大米,因国王泰萨罗驾崩,众王子为争夺王位引起一场战争,造成粮荒。**船航行途中遇狂风,只得就近折入闽江口避风,不料被盘查哨发现,一直追到魁岐,在此停泊受检查,米商惧怕杀头,编造谎言,说是运米前来施舍给鼓山涌泉寺的。

    哨官哪肯相信,正在盘问间,看见山上来了这么多手执扁挑的僧众,就问:“米商说,事先没有和你们联系施舍之事,你们怎么知道来这里挑米?”象先急忙回答:“我昨晚梦见韦驮显灵,所以才下山接米。”

    那米商机灵得很,也凑上前插话:“是呀!我们在海中航行,突然狂风大作,大雾迷濛,也是韦驮显灵指引我们进入闽江口的。哨官也很信佛,听说韦驮显灵,也就不敢再追问,允许卸米,那米商保住头颅不搬家,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也乐意护送大米登山,办理施舍手续。大米一进门,等不及进仓,大伙就拥到韦驮像前答谢。只见韦驮混身冒着大汗,好象累得站不起身来。这就奇了,土塑木雕的神像哪能冒出汗水呢?

    众僧惊异之余,一齐俯伏叩拜,高呼:“韦驮天王,您太辛苦了!请休息吧。”象先立即传寺内塑工,再塑一尊韦驮坐像,让他在大殿休息。这就是鼓山特有的“坐韦驮”来历。鼓山韦驮显灵的故事,很快被传开了,登山瞻仰的人很多,施舍也跟潮水一般涌来,涌泉寺再也不愁没有粮食了。象先所立的韦驮坐像,“**”初期被几个红卫兵破“四旧”砸了,1988年,特聘民间著名雕塑家陈世善重塑一尊,仍陈列在大雄宝殿的东北偶,新塑的“坐韦驮”如常人一般高大,踞坐在一方岩石上,全身披甲,一手持杵,杵尖斜指地面,状似降妖伏魔。象先所刺血书写的经卷,侥幸保存下来,现在仍由涌泉寺僧众保存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5 07:47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