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78|回复: 2

享受欢乐,并不能让心获得满足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4-10-23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都认为享受欲乐能够令心满足,这是一种邪执,也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执著,这段显明以受乐不能令心满足,反而增长贪欲,感受无边众苦。
    【若谓受乐令意满足,然三有乐任受几多,非但无饱,后后转复增长贪爱。由此常夜驰骋生死,经无量劫,受诸至极难忍大苦,然其安乐不及一分。】
    若有人说受乐能令心满足,但三有之乐不论享受多少,不但没有饱足,后后反而辗转增长贪爱,由此长时驰骋生死,经无量劫领受种种至极难忍的大苦,而其中安乐不及苦之一分,因此这是不合理的。
    分两层讲,首先列出颠倒执,其次显明真实义,显明了真实义,自然就破除了倒执。
    (一)出倒执
    “若谓受乐令意满足”,如果有人说受乐能令心满足。“受乐”是指享受生死安乐。“受乐令意满足”是我们内心根深蒂固的执著,我们就是认为只有享受五欲安乐,心才会满足,如果不享受,怎能满足?比如很多人认为:现在就出家修道,那办不到,因为还有种种美好没有尝过,什么时候都享受过也就心满意足,可以放下一切出家修行了。很多人都这样想,代表都有这样的邪执。
    要细心观察自心的邪执,一定要找准,认知要准确地浮现出来,这样下面“显真义”时就能针对破除,纠正颠倒观念。假如未对照自心,就只是无关的推理思维,难以达到除倒见的效果。
    (二)显真义
    下面显明真实义。真相是否如所执这般?受乐到底能否令心满足呢?前面已经提到,受乐只会增长贪欲,令心更加饥渴,不会满足,这是没有观察时的错谬见,此处就来打破它。
    分为两层:1.受乐无饱反增贪;2.驰骋生死受大苦。第一段是从因上讲,受乐不会饱足反而增长贪欲,也是从现前讲。第二段是说像这样受乐增长贪欲后,果上就会驰骋生死,领受无量大苦,安乐极少。两段一个是从因上或现前讲,一个是从果上或长远讲。简单说享受安乐决定不会饱足,只会增长贪欲,未来决定驰骋生死,领受无量大苦。
    1.受乐无饱反增贪
    “然三有乐任受几多,非但无饱,后后转复增长贪爱。”“然”是转折,事实并非如所执这般,三有的安乐不论领受多少,不但没有饱足,后后反而转增贪爱。这显明了两个要点:(1)受乐无饱足;(2)反增长贪爱。
    (1)受乐无饱足
    三有之乐不论领受多少都不会饱足,为什么?从缘起上观察,所谓饱足也即满足,怎样才能满足?贪心未息就绝不可能。满足是内心知足不再求取,而心有贪欲会还想求取,这时不得满足。所以满足是指止息贪欲,不满足是指贪欲未息。享受三有安乐,比如受用饮食、男女、名誉、地位等时,决定发起贪欲,贪欲现行不得止息,也就无从满足,这在缘起上是决定的。下面细致思维。
    受乐起贪(境现前故)→不满足(贪未息故)、贪增长(串习故)
    首先,受乐决定起贪,境现前故。生死中的安乐境界,比如饮食、男女、名誉等,现前而受用时决定会起贪,因为贪烦恼生起的因缘已经具足。境已现前,心具烦恼种子,未修行又具非理作意,这样因缘和合无欺发起贪欲,炽然享受境。
    其次,起了贪欲就会不满足,贪心未息故。满足须是贪心止息,未息决定不满足。前面已观察,但凡心不满足,决定是贪欲在蠢蠢欲动,想求某法没有求到。真正的满足须止息贪心,不再求取,安于现状。现今贪欲还在,决定不得满足。
    有人想:不对!求得所贪境而受用时,不是得满足了吗?内心非常满意!比如想求美食,花一番功夫做出来了;或者坐很久车到店里买到了,饱餐一顿,很是畅快满意,这不是得满足了吗?
    这是暂时的满足,并非此处所说。境现前而受用时会有暂时的满足,但时间一过又有深深的不满足,这里讲的是后阶段的不满足。受用任何乐境,暂时的满足过后又会不满足,为什么?因为受用境不是止息贪欲,而是增上贪欲,享受是在串习贪欲令它增强,后来它还持续着,但已没有境,于是就不满足。
    有人说:不对,我原来享受的境还在。
    还在也不满足,因为贪欲经过享受串习已经增强,同样的境已无法让它满足,它还想求更好的,所以也不得满足。这可以观察,比如想吃肯德基,花很多时间到店里饱餐了一顿,暂时满足了,后来呢?美食不是吃一次就够,下次还想吃;同样的食物吃几次就觉得不过如此,想换更好的,这就是心不满足。
    不会因为享受了美食,就永远满足不再想受用,这是不可能的。凡夫都是因为受用而增长贪欲,后后贪欲泛滥,先前的境已无法满足,要追求更好更高的,这就是不满足的直接体现。贪心在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只有制伏它才会满足,没有了贪欲心不再贪求,不需要境现前就是满足的状态。而我们不是在止息贪欲,是以受乐刺激它,乐境现前就让贪欲现行,不断刺激增长。有贪欲在怎么可能满足?不满足是它的本性,它就是想求得境,境没现前或者达不到要求时,它就是不满足的。
    这是一个深奥的心上缘起,我们日用而不知,现在将规律明晰出来,要细细对照自心观察,这决定成立。
    (2)反增长贪爱
    “后后转复增长贪爱”,不但不饱足,反而增长贪爱。先前的执著是受乐后心就满足不再贪了,换句话说受乐后就止息了贪欲。但这是不可能的,在缘起上观察,不论受多少乐,首先非但无饱,其次反增贪爱。为什么增长?因为串习。享受乐境时贪欲现行,现行就是在串习贪,每串习一次贪就增长一次。因此受乐不可能令贪满足,它是在增长贪欲,不论享受多少乐,只会增长不满足感和贪欲,不会带来满足感和贪欲的止息。
    本来这是个极明显的事实,但心由于愚痴无明无视这点,颠倒地认为受乐能让心满足,以此就发起肆意享乐,因为在见解上找到了支持,把享乐视为理所应当。现在要看清,这种执著极颠倒荒谬!心上的理则不如是,上面已经抉择,享乐只会带来不满足和贪欲增长。这是分明的事实,见到理则不难,但心为何无视它?只能说被罪业无明所障。
    此处也能看到,唯有息贪方能令心满足。不是借享受让心暂时满足,而是以佛法对治止息贪欲,何时消除了贪欲,心不再贪求,就不需要境自然得满足。以享受境得暂时满足不是在解决问题,是在加重病情!到此已能破除“受乐令意满足”的邪执。
    下面紧接观察缘起上长远的过患,受乐令心满足完全是一条错路,不但现前不得满足、增长贪欲,当来也要驰骋生死受无量苦,有极深重的苦患,所以这条路不要步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3 10: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2.     驰骋生死受大苦
    从果上或长远看,会奔驰于生死中领受极大苦楚。“由此常夜驰骋生死,经无量劫,受诸至极难忍大苦,然其安乐不及一分”,由此会长时驰骋于生死中,经历无量劫,领受种种至极难忍的大苦,但其安乐不到一分。这里有两个要点,首先讲由贪欲增长决定奔驰于生死,转生死轮;其次说入于生死后的待遇,决定苦多乐少,这是轮回的本性,而且从因上观察,业行中善少恶多,因此果上苦多乐少是决定的。
    (1)驰骋生死
    “由此常夜驰骋生死。”“常夜”即“长夜”,是长时的意思。将生死中的长时间称为长夜,这有何道理?凡夫流转生死,无明的昏暗没有寝息之间,都可称为长夜。《成唯识论》说:“未得真觉,恒处梦中,故佛说为生死长夜。”没有获得真实觉悟,恒时处于无明迷梦中,因此佛说生死长夜,即将生死中的长阶段。
    《胜鬘宝窟》讲:“长夜者,生死远旷名长,无解自照称夜。”“长”是说生死长远,“夜”是说没有慧解来照明自心。也就是内心愚痴黑暗,没有慧解,就称为夜。“又生死难晓,故称长夜也。”再者生死大梦难以醒觉到达天明,所以叫长夜。总之,在轮回中被无明暗所蔽的时段就叫“长夜”。
    “驰骋”是奔驰的意思,“驰骋生死”即奔驰于生死六趣。“由此”是说由上因缘,即受乐无饱而增贪,直接说是贪欲增长。贪爱是生死的根本,贪爱一增自然就要驰骋生死,长期转生死轮,所以说“长夜驰骋生死”。经上讲:“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生死轮回不断绝,是因贪欲希求种种境界的缘故。也就是贪爱是生死的根源,贪爱增长决定生死增长,导致长时流转轮回。
    此处将流转轮回称为“驰骋生死”,众生在轮回中处处转生,就像人在旷野中奔驰一样。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中讲:“心无常主,类商贾而处处奔驰;身无定形,似房屋而频频迁徙。”心没有主宰,就像商人一样到处奔驰,心猿意马;身体没有固定的形象,像房屋一样频频迁徙。一个人从这间房搬到那间房,没有固定住处。同样,转生死轮时,心识舍掉一个皮袋又取了一个,取后又舍,像这样一直不断搬家,处于奔驰中。借此也可以了解“驰骋生死”的相状。单从心识讲,它一会儿生于此处,入于此身;一会儿又生于彼处,入于彼身,一直处于迁徙中,所以说“驰骋”,总之是说流转生死。这是由贪爱增长导致的。
    “经无量劫”,这句可连上也可连下。连上是说流转生死经历无量劫,没有止息之时,因为生死的根源贪爱不断故。连下是说受苦经无量劫。
    (2)苦多乐少
    既然入于生死,那是何种待遇?假如生死中纯是安乐,或者乐多苦少,那还可以接受,但下面说是“苦多乐少”,那就不能接受了。
    “受诸至极难忍大苦,然其安乐不及一分”,感受种种最极难忍的大苦,但其中安乐不到苦的一分。驰骋生死时几乎无乐,领受种种最极难忍的大苦。比如长时堕于三恶趣中,受火烧、刀割、饥渴等无边众苦,程度难以描述,如能现量回忆过去世所受的恶趣大苦,会痛哭声振大千世界。恶趣苦难以描述,即便是善趣,苦痛也极深重。试看今天多少人因为苦而放声痛哭?这还是人间,多数是善业增上所感,尚且如是众苦充满,何况恶趣?天界也有天子临终五衰相现之大苦。入于生死中要领受如是至极难忍的大苦,程度极为深重,而且种类极多,“诸”即“种种”。
    “然其安乐不及一分”,但其中安乐不到苦的一分,即不到它的百千万分之一,只有极少的人天安乐。何以如此?可从两方面思维,果上讲,这是生死的本性;因上讲,由造业的状况决定。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3 10: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果上思维,生死中苦多乐少,这是法性。轮回本是苦性,众苦充满,而其中苦苦极多、坏苦极少。轮回中善恶趣众生的比例就像金字塔,恶趣众生数量极多,善趣众生数量极少。暇满中讲过这点,地狱众生如夜晚星,饿鬼众生如白日星,白日星几乎没有,夜晚星满天都是。旁生相比饿鬼,人天善趣相比旁生,也像白日星和夜晚星一样。这就看出善趣众生数量极少,就是金字塔尖的一点,恶趣众生数量极多,几乎整个塔都是。因此要想生在善趣比例极小,更多的时候都是在三恶趣中流转。而在恶趣中几乎都是苦,善趣中虽有少许乐,也有众苦相随。从六趣众生的数量上就不难看出,轮回中苦极多、乐极少,所以入于轮回决定是苦多乐少!
    从因上思维也不难决定这点。由于受乐贪欲增长,所造业行多数是非福业,后来受报必然多数是痛苦。何以造业多数属非福业?因为众生相续中善业习气浅薄,乐境现前时,内在贪欲炽盛,就想着怎样抓取境界来满足贪欲,此时往往不择手段,哪里还想到因果、善法、**道德,只要求到手满足身心。这样就造作了非福业,以此牵引当来感得苦报。这时当然也可以行持善法。想求后世的欲尘境界,为此现前克制自己不过度抓取,想这些都有因果报应,要断恶行善,以求后时的人天欲乐。这样就造了福业,以此当来感得乐果。而能这样做的人极少,有几人能把持住自己?境界现前时不都是扑上去不择手段享受一番。这样都在造恶业,将来不但入于生死,还要去恶趣受无量大苦。
    所以从业行上看,众生相续中善业浅薄,连修有漏善业都极困难,所造多半是恶业,当来决定苦多乐少。造业时善业不及恶业一分,受报时安乐自然不及苦一分。
    以上讲完“驰骋生死受大苦”,再将享受乐的缘起走向做个统合观察。受乐决定不得满足而增长贪爱;贪爱增长决定引生后有,转生死轮,在无量劫中驰骋生死;而生死中的待遇是苦多乐少,受无量众苦,安乐不及一分。何以如此?下面结合十二缘起观察,这是由众生内在的缘起所决定。
    受→爱→取→有→生→老死
    十二缘起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现前享受安乐,享受时会发起乐受,由乐受发起贪爱(受缘爱),因此受乐决定增长贪爱。而贪爱增长,就会发起猛烈求取的心(爱缘取),这叫取。有了猛烈的取,就会造集业行(取缘有),这是有,即能引生后有的业。有了有,决定有后世的受生,以业力牵引就要转生死轮(有缘生)。受、爱、取、有四支是在因上观察,“受乐无饱反增贪”而令业行成就。业行成就后,生、老死二支是从果上观察,“驰骋生死受大苦”,先是受生而驰骋生死(即入于轮回中奔驰,从一处到另一处),有了生就有老死等众苦,以老死代表轮回中的待遇,显明主要是苦,乐很少,一入生死决定要受众苦,无从脱免。
    像这样在十二缘起上观察就发现,诸支自前引生后后是环环相扣、无可解脱。这样就发现了缘起的铁律:只要受乐,决定增长贪爱;贪爱增长到一定程度,决定造业;业力成就,决定受它牵引而入轮回受生;一入轮回受生,决定有老死等众苦相随,躲都躲不掉,即便有些安乐也是极少数,不足苦的千万分之一,苦是主旋律。此处抉择受乐的过患,可以完全扣合十二缘起,要像这样观察发生定解。
    到此就可以破除邪执,前面提出的倒执极为荒谬可笑,受乐不可能令心满足,只会增长贪爱,让心更加饥渴,而且将来会引生无止境的生死大患。所以不要幻想以享乐让心满足,这是一条不归路,一旦入于其中,就是永无止境的不满足及无量苦痛。要打破邪执,堵塞这条路!这点很重要,几乎每个人都处于这条路上,想以享乐获得安心,令心满足。这是痴心妄想!完全是相背的路。要想让心满足,唯有以圣法对治贪欲,要像这样思维让心放下错谬见行。
    最后再讲一则公案,《四家注》中讲到受乐贪欲增长轮转生死受大苦的案例,这是释迦佛的前世,出自《本生论》。
    释迦佛前世曾经是梵授之子水童子,能回忆宿世。梵授是一位国王,当时生了一个王子叫水童子。王子生下后好多年都不说话,国王就很着急,说:“本来指望王子很聪明,能继承王位,怎么长这么大都不说话?”其中还有很多情节,这次就简略讲。水童子不说话是因为他有宿命通,能回忆宿世。他回忆自己前世曾有一世做国王,六十年中处理王政造了众多罪业,由此死后六千年堕在地狱中受无量大苦。因此他就装哑巴,不然一说话很聪明伶俐,父亲决定让他继承王位,又跟前世一样要处理王政。前世就是因此造恶业堕地狱受苦,这世不想再堕地狱就不敢说话,故意装哑巴。
    水童子说了心里话后就向父王请求出家,说:“我忆念过去世曾经六十年中为人中国王,所作所为造了重罪,感得地狱恶果。我忆念地狱的果报非常可怕,难以忍受,所以不乐王政,请求父王赐于开许,恩准我出家学道。”
    从这则公案也能看出受乐的过患。享受国王之乐时,内心难免有贪欲、骄慢、放纵等,即便谨小慎微地作取舍,也难做到完全如法,还是造集众多恶业,由其牵引堕于地狱领受无边大苦。由此就看出受乐时增长贪欲多造恶业,后世多入恶趣受无量大苦。


    恭摘|归乡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5 07:49 , Processed in 0.1318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