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96|回复: 7

善根大小取决发心的高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4-11-2 16: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具备菩提心,即使用河边的沙子做供品,但因为动机殊胜的缘故,都可以积累不可思议的资粮。反之,如果发心不纯正,只是为了自己的工作顺利、健康长寿,或者下一世的人天福报而修,则即使选用最上乘的珍珠之类的珍宝做供品,都跟解脱没有任何关系,只能在轮回当中得到一些世间圆满而已。所以,善根的大小并不取决于外在供品档次的高低,而是随发心的高下而增减的。由此可见,供养的动机十分重要。
    🌼🌼🌼🌼🌼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大众平安吉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6: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般若多罗尊者-达摩的上师

    尊者东印土人,因国王与不如密多祖,同车而出,尊者稽首于前 。
    般若多罗尊者是西天第二十七祖。这位尊者是东印度的人,有一天东印度的国王和不如密多祖──也就是二十六祖,同坐着一辆车到外边。这位般若多罗尊者,当时是个街里行乞的童子,就来到车前,向不如密多祖师打个问讯。

    祖曰:汝忆往事否 ?不如密多祖师就问般若多罗尊者说:“你记不记得以前的事情啊?”答曰:我念远劫,与师同居,师演摩诃般若,我转甚深修多罗。今日之事,盖契昔因。般若多罗尊者就答复不如密多祖师说:“我记得在很久远很久远的时候,我和法师您在一起住过。您在那时候,是研究演说《大般若经》;而我所念、所研究、所讲解的,就是无上甚深的修多罗,我所研究的是大乘的经典。所以现在我们又碰到一起了,这大概和以前的因缘有关系。”

    祖乃谓王曰:此子非他,即大势至菩萨是也。不如密多祖师就对国王说:“这童子不是旁人,是西方三圣中的大势至菩萨,所化成的童子。后南印土国王,一日请尊者。斋次,王问:诸人尽转经,唯师为甚不转?

    有一天,南印度的国王请般若多罗尊者到他那儿去吃斋。吃完斋之后,国王就问尊者:“现在所有的人都在这儿转法、念经,何独尊者不念经呢?”尊者曰: “ 贫道出息不随众缘。 入息不居阴界。 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 非但一卷两卷。般若多罗尊者就说了:“我的呼吸向外出息的时候,不随众缘,不同流合污,不和光同尘。我吸回来的时候,不在色受想行识这五阴,也不在十八界。我常常念这种的经,念百千万亿卷那么多;我不是那么着相地,拿起经典来念一卷、两卷啦!我是时时刻刻都在念经。”十八界,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这六根、六尘,再加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合起来叫“十八界”。

    后转付菩提达摩,两手各放光明,化火**。般若多罗尊者以后把心印的妙法,转传给菩提达摩尊者了。然后两只手都放大光明,化出三昧真火,把自己烧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6: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自证境界 - 太虚法师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可背诵五六部。第二年夏天听讲《法华经》,始知佛与仙及天神不同。曾住禅堂参禅,要得开悟的心很切,一方读《楞严经》,一方看语录及《高僧传》。第三年又听讲了《楞严经》,对于天台教观已有大体的了解。并旁研及贤首《五教仪》,《相宗八要》等,而参究话头的闷葫芦,仍挂在心上。
    秋天去住藏经阁看藏经,那时喜欢看憨山集、紫柏集,及其他古德诗文集与经论等。如此经过了几个月,同看藏经的有一位老首座告诉我:“看藏经不可东翻西找,要从头依次的看到尾。”当时我因找不到阅藏头路,就依他的话,从大藏经最前的《大般若经》看起。
    看了个把月,身心渐渐的安定了。六百卷的《大般若》尚未看完,有一日,看到“一切法不可得,乃至有一法过于涅槃者,亦不可得”:身心世界忽然的顿空,但并没有失去知觉。在这一刹那空觉中,没有我和万物的世界对待。一转瞬间明见世界万物都在无边的大空觉中,而都是没有实体的影子一般。这种境界,经过一两点钟。起座后仍觉到身心非常的轻快、恬适。在二三十天的中间,都是如此。
    《大般若》阅后改看《华严经》,觉得华藏刹海,宛然是自心境界,莫不空灵活泼;从前所参的禅话,所记的教理,都溶化无痕了。我从前的记忆力很强,只要用心看一遍就能背诵。但从此后变成理解力强而没有记性了。
    我原没好好的读过书,但从那一回以后,我每天写出的非诗非歌的文字很多。口舌笔墨的辩才,均达到了非常的敏锐锋利。同看经的有后作金山方丈的静观和尚等.他们疑我得了憨山大师所说一般的禅病,但我自心中实很安定。
    我现在想起来,当时如从这种定慧心继续下去,三乘的圣果是可以成就的。可惜当时就改了途径,因为遇到了一位华山法师,他那时就在杭州办僧学校,暂釆藏经阁休息。大家说起我的神慧,他与我谈到科学的天文、地理,与物理、化学等常识;并携示《天演论》、康有为《大同书》、谭嗣同《仁学》、章太炎文集、梁启超饮冰室等书要我看。我起初不信,因为我读过的书,只是中国古来的经史诗文与佛教经籍。当时与他辩论了十几天,积数十万言。后来觉他颇有道理,对于谭嗣同的《仁学》,尤极为钦佩。由此转变生起了以佛法救世救人救国救民的悲愿心。
    当时,以为就可凭自所得的佛法,再充实些新知识,便能救世。
    次年乃从八指头陀办僧教育会;冬天又同去参加镇江所开的江苏僧教育会;继又参加杨仁山居士预备复兴印度佛教的祗园精舍。
    自此以后,就没有依了以前的禅定去修,这样从光绪三十四年,一直到**三年。欧战爆发,对于西洋的学说及自己以佛法救世的力量发生怀疑,觉到如此的荒弃光阴下去,甚不值得,遂到普陀山去闭关。
    闭关二三月后,有一次晚上静坐,在心渐静时,闻到前寺的打钟声,好像心念完全被打断了,冥然罔觉,没有知识,一直到第二天早钟时,才生起觉心。最初,只觉到光明音声遍满虚空,虚空,光明、声音浑然一片;没有物我内外。嗣即生起分别心,而渐次恢复了平凡心境。自此,我对于《起信》、《楞严》的意义,象是自己所见到的,所以我当时就开始著成了《楞严摄论》。
    经过这次后,继续看经,著书,坐禅。这一年中专看法相唯识书。当时其他的经论虽亦参看,但很注意看《唯识述记》。述记中释“假智诠不得自相”一段,反复看了好多次,有一次又入了定心现观。这与前两次不同,见到因缘生法一一有很深的条理,秩然丝毫不乱。这一种心境,以后每一静心观察,就能再现。
    从此于思想文字等都有改变,从前空灵活泼的,以后则转入条理深细坚密的一途;在此时所写出的文章不同,亦看得出。
    上述经过定境三次,都因后来事缘纷集的时间太多,致不能有长时的深造成就。
    自从经过第一次后,我的记忆力便没有以前好,但理解力很深。那年头发已变白,眼已近视,但后来头发转青了,眼睛到现在未变。经过第二次后,《起信》、《楞严》的由觉而不觉的缘起相,得了证明。第三次现观唯识的因果法相。古人所谓不昧因果,实在一一皆有条理,秩然而不紊乱的因果。
    经过这三次的定境,每一次心理生理都有改变,并曾偶然有过天眼,天耳,他心通的徵兆。六通可能,则建基天眼。宿命通上的业果流转相续亦决可信.因为悲愿心太重,未能向禅定去继续深进,所以没有次第可为别人修证的依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6: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赴龙华三会

    怎样赴龙华三会
    ──二十三年一月在慈溪金仙寺讲──

    究竟真实的佛法,是唯亲证的诸佛乃能知之,所谓‘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决非我们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言语文字之所能到的。不过慈悲为怀的佛陀,欲摄化一切众生皆证其所自证之法,推己及人,故随各人的根性不同,所好各别,而从不可思议的第一义谛中,方便施设无量的教法,千差万别。
    佛法在我们中国,现在总算是普及的了,对佛法稍有认识的人,皆知有“龙华三会”一语;就是平常寺院里唱的“佛宝赞”中,也有这么一句:‘龙华三会愿相逢’。所以、现在就关于龙华三会的命名和意义及怎样赴龙华三会,略为说明。
    一、什么是龙华三会
    “龙华三会”的意义,须从弥勒佛将来下生此土的关系上来说明。因为弥勒佛当来下生成佛,是在龙华树下,亦犹现在的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果一样。其树名龙华者,言其枝干高大如龙盘空,且能开灿烂之华,结丰硕之果。言三会者,亦与释迦牟尼佛的三转法*相似。其转第一次法*,遇弥勒佛听经闻法授记度脱者,是为龙华初会;经若干时期,有若干众生,又闻弥勒佛说法而得超凡入圣者,是为龙华二会;到最后一会,则大转法*,凡为弥勒佛所度之机,皆度尽无余。是为龙华三会。其实、弥勒佛当来下生人间说法何止这三次呢?不过是指大会而言,其第一大会度脱人天无量众生,乃至第三大会亦度脱人天无量众生罢了。从这第一、第二、第三会中,由听闻正法、依教修行、而得证果的无量无边众生,是谓龙华证果。
    现在的大藏经里,有弥勒上生经与弥勒下生经的两部中。关于弥勒如何成佛?他的世界是怎样的庄严妙丽,清净快乐?其土是如何的平正?众生的性情如何和善?寿命如何的延长?皆有精详的说明。同时、在弥勒下生经里,亦曾说明当来下生的时间,距离现在尚很远。而现在的中国,我们时当听到有许多人普遍传言说:“弥勒佛快要下生了,人间的浩劫将临了,你们须要信仰什么道或什么教,不然、即将遭劫”!甚至亦有听到这么说:“末劫将临了,你们快拿出洋钱到我的什么道或什么教里来买一位置,以防不测之祸,否则、将来位置卖完了,眼看你们遭遇浩劫呀”!这些、都是捏造谣言,惑乱人心,藉以诈取利养的人们所为之事,或许是对佛典不明而起附会所致的原故,各位切莫相信!依据佛典证明,弥勒佛当来下生人间说法的时间,离今实远。弥勒未成佛前亦称菩萨,在弥勒下生经里说释迦佛时代就有这位菩萨,而且曾经释迦佛授记:‘汝弥勒受我记后,将来成佛度脱人天’,是为弥勒做菩萨时代的历史。弥勒上生经中佛告优婆离云:‘此人从今十二年后命终,必得往生兜率陀天上’,是即从释迦佛过去不久间,弥勒菩萨从人世而生天上,说法度生,故今兜率天中有“内院”为其所依住。又说:‘阎浮提岁数五十六亿万岁,尔乃下生于阎浮提’。是即说明弥勒菩萨距今二千五百余年前生天后,须经过人世五十六亿万岁的悠久年代,才能下生人间在龙华菩提树下成佛,击大法鼓,转大法*。是知弥勒下生的年代,距今远甚,非特涸溯已过去了的时间如此长久,即数到将来下生我们现在所居的地球──阎浮提──上,其中的时间,亦如此长久;因人间千年,祗当兜率天上一日,如此计算,阎浮提五十六亿万岁数完了,弥勒菩萨方才天上寿终,下生人间,成道说法。由是考测龙华三会,尚须经过渺远的时间;那末,浩劫将临的话,可断定其是谣言惑众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6: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怎样赴龙华三会上文已说明什么是龙华三会的意义,现在当更进一步研究怎样能赴龙华三会。由何种原因而达到目的──结三会之果呢?依弥勒上生经和下生经等所说,弥勒佛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此界授记成佛的弟子,他所教化的世界,亦是释迦牟尼佛所化的世界。故现在的人,应当依现在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而修行,亦如将来世界的众生,依将来世界教主本师弥勒佛的言教而修行一样。释迦佛曾将其未曾度尽的众生,皆付嘱于当来下生的弥勒佛,故现在的人,凡是在释迦佛法中生关系者,皆已与弥勒佛发生关系,将来龙华三会皆得授记作佛。那么、现在在座诸位,皆是在释迦佛法中生关系者,将来皆为弥勒佛所摄受,赴龙华而证果是无疑的了。今日的我们,便是将来龙华三会中的我们,必有同赴龙华三会的一日,也是无疑的了。但是龙华有三会,到底怎样分判呢?解答这个问题,就在释迦牟尼佛法中发生关系有深浅、大小、胜劣而使然了。其关系深大而胜者,则赴初会;其次则赴二会;其浅小而劣者则赴三会。是则虽说人人皆可赴龙华三会,而胜者精进赴初,劣者懈怠落后,其时间之长短,功果之大小,则不可不区别了。其在释迦佛法中,由深刻的了解而起坚固的信仰,如大乘起信论说的起大乘正信之心,修大乘六波罗密行,即得大乘菩萨之果。六波罗密即六度,修六度即能对治六弊:布施对治悭法,持戒对治恶业,忍辱对治嗔恚,精进对治懈怠,禅定对治散乱,智慧对治愚痴。无论其为男女、老幼、富贵、贫贱,倘能于释迦佛法中起大乘正信心,修大乘六度行,则此生临终,必得上生兜率内院,亲觐弥勒如来,依教修行;将来亦随弥勒如来下生,闻法起行,而得初会证果。故各位如能发大乘心,修六度行,不但为自己个人离苦得乐,而且为普救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求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则将来必赴龙华初会,得大胜果。那末、如何是初会不证果而待二会证的呢?是由于释迦佛法中亦能起决定信心,皈依三宝,虽不发大乘心,修六度行,而因信仰决定,乐善好施,守持三皈五戒,由三皈而对佛教三宝起信仰心,而成为三宝弟子,由遵持五戒成为人类中的有道德者,故虽不能赴胜妙的龙华初会,而于二会亦得闻法修行,超凡入圣。三皈、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即与儒的“五常”相近,如表:┌不 杀──仁┐
    │不 盗──义│佛家五戒┤不邪淫──礼├儒家五常
    │不妄语\/智│
    └不饮酒/\信┘倘只初会与二会,则普度众生必不广,因初会范围甚小,祗度利根之机;二会范围稍广而非遍;故扩而大之普度一切,则唯龙华第三会了。凡与佛法稍生关系者,如偶起一念善心、欢喜心,或举一手、低一头,乃至于游嬉中无意生关系者,如入寺瞻礼佛像,念一佛,诵半偈,无论其为见闻佛法僧三宝者;甚至或见三宝生不信心、不愿心、轻慢心者,亦由此而和佛法发生关系;若信不信,若敬不敬,凡在释迦佛法中生关系者,皆已为佛所付托与弥勒者;将来皆能赴龙华三会,授记作佛。上面是指在家佛教徒而说,若出家佛教徒,好的不消说,即如为释迦佛弟子而违背佛法,毁谤佛法,破坏佛法,造种种恶业,祗要将来能闻弥勒佛名,或见三会说法,生一念欢喜心,往昔罪业皆悉冰消,而得证会解脱;是知龙华三会所度众生无量无数。故现在世间有塑画佛像,流通经典,削发为僧,表现三宝功德于人间,无非想世人见相作福,与佛法发生关系;如草木种子落土必抽芽,佛法的种子落于八识田中,其发芽生长亦正如此。依释迦佛的大悲愿力,凡于佛法中生关系者,皆已付嘱于弥勒佛者,龙华三会皆得度脱。法华经所谓‘或能举一手,或复小低头,……若入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此之谓欤?不特此也,小孩于游戏中无意间见三宝形像,印象落于心田,将来因缘成熟,种子皆得发芽生长而开花结果;不过“只争来早与来迟”而已。这样说明如何赴初会,如何赴二会,如何赴三会的原理,则知现在在座诸位,将来皆是龙华三会中人。现在若发大乘心修六度行,将来即赴初会;纵不能做到六度,即修三皈、五戒、十善的道德,亦得赴二会超凡入圣;即使初会、二会都不赴,则如现在入寺者,甚至或闻一声暮鼓晨钟,印象深印于识田,播下种子,结了因缘,将来皆得于龙华三会,证圣无遗。
    但是、虽人人皆得为将来龙华三会之众,而在弥勒佛未下生之前,尚须经历长久的空间和时间,似乎渺茫又渺茫,我们将赖何为依住呢?这有一个最切近的方法,在弥勒上生经说:‘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诃萨名者,闻已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就是现在释迦佛法中闻是菩萨名字,知其在兜率内院说法,发愿身心皈依,为其摄受,则此生临终必得上生内院,见佛听法,是为最切近而现身得著归宿的方法。同时、将来亦得随弥勒佛下生而授记作佛,故上生经又说:‘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于诸佛前授菩提记’。
    今日,说明什么是龙华三会,怎样赴龙华三会的方法和捷径。愿大家认识自己是龙华三会中人,宜于释迦佛法中发大心修大行;今生求生兜率内院,将来赶赴龙华初会。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7: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意缘来供养三宝


    意缘供养是指心中缘取真实物作供养,比如,看到一个非常好的物品,或者一朵美丽的鲜花,心里首先缘取这个外境,然后再进行供养。意幻供养则是以心意幻化、观想无量无边的供品作供养,虽然不一定有真实外境存在,但也有如是的功德。



      譬如,生活在现代社会中,若见到美丽的都市夜景,雄伟壮观的高层建筑,四通八达的立交桥、高速公路、地铁、隧道,或见到幽静的园林、豪华的住宅、各种便利的科技产品,都可以心缘取来供养。


      相册中平时可以准备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有时间可以缘取这些来作供养。


      遇到悦意的外境也应当供养,比如美丽的花园、清澈的河流、美妙的宫殿、悦意的树林、广大的财产、富饶的受用、以装饰品严饰的俊男美女等。无论看见任何自己喜爱或贪执的事物,都应当诚心意念供养。


      意缘供养极为方便,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随意行持,无论何处,遇到壮丽的山河湖海、美好的田园等,凡使人心旷神怡之境时,以虔诚的心意缘取呈献于怙主众前。同时意缘供养的范围非常广大,上至苍穹、下彻海底,近如眼前景物,远如十方清净刹土,古如万里长城,新如都市大厦,所见、所闻,一切殊妙境像,都可作供养。


      简单来说,生活中看到美景、听到美乐,随时都可以用想像的方式来供养佛,因为佛能知一切众生心,你眼里看到的美景(实际上是在大脑中显像),把它供养佛菩萨,佛菩萨一定收的到,或者用想像的方式把鲜花化作无量百千万亿供养,非常方便累积福德资量,住在都市没有美景可看的佛友,网路上很多漂亮的风景照拿来供养应该也是可行的(这句话是我个人意见了),或者逛百货公司,看到种种珍珠宝石,马上也可以意幻供养,素食餐厅好吃的菜一样可以意幻供养,实在是很好的方法推荐给大家: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随时修供养,比如见到一个悦意可爱的东西,心里观想“供养三宝”。


      下面的意幻供养、真实供养、有主物供养、无主物供养,所有供养的对境全部都是三宝,仲敦巴尊者也说:“修七支供的对境最好是三宝。”所以,大家平时修七支供时,首先要有三宝的所依,如佛像、佛经、佛塔,这样不管是忏悔还是供养,功德都是非常大的。


      为持珍宝心,我今供如来,


      无垢妙法宝,佛子功德海。


      【为了受持珍宝菩提心,我今在对境一切善逝、无有分别实无实之垢染的所有妙法以及具有无量无边如海功德的诸位圣者菩萨,】我们都希望自相续中能生起珍贵难得的菩提心,但无缘无故是不可能得到的,那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在三宝前供养,因为一切如来、不分别有实无实的正法,以及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等大乘圣者具有如同大海一般浩瀚无边的功德。


      以何种方式供养呢?【也就是三宝面前,以想获得佛果的意乐、为一切有情、供品善妙悦意、三轮清净、无有违品的垢染、回向大菩提这六种方式来供养。】


      无着菩萨说作供养必须具足六种条件,这一点,大家平时无论作什么样的供养,都一定要想到。现在许多人供养就是为了家庭、为了工作,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依靠三宝的威力与加持,你们心中的愿望也有如愿以偿的机会,但从长远来看,大乘修行人在供养时最好具足以下六种条件:


      第一是为了获得佛果而供养。不管供养什么东西,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身体健康,一定要为得佛果而去供养。


      第二要为利益有情而作供养,不是为了利益自己。噶当派的大德曾说:“以前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凡夫人的行为,现在必须要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所以,改变以前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大多数佛教徒到目前为止,可能还没有真正发过大乘菩提心,学佛已经很多年了,但每天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自己。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要端正心态,应该为一切有情作供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7: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是供品应该洁净庄严。不能供养有垢染、不清净、脏乱差、腐坏的东西,一定要将最喜欢、最好看、最庄严、最清净的物品陈设在佛像和圣尊面前。


      第四是三轮清净。所供养的对境、能供养的自己、所供养的物品,这三者均以空性见解摄持,在何者皆不缘的境界中供养。这对凡夫人而言是很困难的,若实在做不到的话,那么就想:一切都是空性的,但世俗中我还是要作如幻的供养。这样也可以。


      第五是无有违品的垢染。在供养的过程中,最好是以清净心摄持,不要有嗔恨心、贪心、嫉妒心等,如果有人对上师供养,自己觉得不平衡,非要供养个更大的,这种竞争心也不好。还有,不能有吝啬心,我们在布施的时候,给十块钱实在舍不得,拿五块钱也可以,不管怎么样,发心一定要清净。


      前段时间,有一个乞丐找我要钱,当时我从包里抽出一张,一看是十块钱,心里有点舍不得,暗想“这个有点太多了,最好不要有吝啬心”,然后换一张,竟然拿了一百块钱,自己的吝啬心更大了(众笑)。最后找找找……,终于找到了一点零钱。所以有时候,我们在调整自己心的过程中,出现更大的违缘也不好说。


      第六是将供养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回向无上的大菩提,这一点相当重要。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作供养,尽量要具备这六种条件。


      为什么要这样供养呢?为了受持珍贵的菩提心。鉴于此,大家在受菩萨戒之前一定要陈设供品。以前阿底峡尊者来藏地时也是这样,很多弟子在尊者面前求菩萨戒,尊者说:“你们在三宝所依面前好好陈设供品。”于是这些弟子尽心尽力地摆设了许多供品,但阿底峡尊者并不满意,让他们重新再做,这样反反覆覆好几次以后,尊者才非常高兴,给他们传了菩萨戒。


      所以,我们真的要受菩萨戒,为了断除自相续中的吝啬心,一定要先在诸佛菩萨面前作供养。以前上师如意宝在世时,学院每年六月初四--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日都要传授菩萨戒,这个时候,上师要求整个大经堂全部用五彩的绸缎装饰,山上的野花、塑料花、灯、水等各式供品也陈设得非常庄严,规模相当壮观。所以一般来讲,受菩萨戒之前,作一些真实供养或者观想供养是不可缺少的。


      以前学院有个法师到成都的春熙路,看到晚上的彩灯特别庄严,于是就念经观想供养,旁边的一些居士见后非常不解,忙问:“上师,你咕噜咕噜在念什么呀?”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看见任何庄严的东西,最先想到的就是供养诸佛菩萨。当然,人的修行是有差别的,有些人虽然道理上已经懂了,但真正遇到一些非常好的事物时,根本想不到供养三宝,反而会想:这么好的东西,要是我的该多好啊!麦彭仁波切曾说:“有智慧的人不管快乐,还是痛苦,都会将其作为修行的助缘;愚者则完全不同,快乐对他的修行没什么帮助,痛苦对他的修行也没什么帮助。”所以,愚者与智者之间确实有很多差别。


      当然,在家人由于生活压力相当重,每天有许许多多的琐事装在脑袋里,不管到哪个环境中,不可能马上以佛法摄持,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尽管如此,你们以后能不能将生活方式及心态稍微转变一下呢?作为世间人,学佛的时间很少,力量也很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应该用一种强迫的手段,不管自己的分别念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的习惯稍微改变一下。


      壬二(别说)分六:一、供养无主物;二、供养身体;三、意幻供养;四、发愿供养;五、无上供养;六、赞叹供养。


      子一(供养无主物)分二:一、真实供养;二、供养彼等之原因。


      丑一、真实供养:


      鲜花与珍果,种种诸良药,


      世间珍宝物,悦意澄净水。


      【如《等持王经》中云:“十方世间界中净水、平原中所长之鲜花、珍宝等未属他者所有物皆当供养。”】世间中清净的水、平原上的鲜花、珍宝等,不属于别人所管,也无有主人的这些财物,全部可以用来供养诸佛菩萨。【世界上所有争奇斗艳的鲜花、珍贵的果实,应有尽有的各种妙药,品种各异的奇珍异宝,令人舒心悦意具八功德的净水,】虽然每个颂词后面没有写“供养诸佛菩萨”,但 “总说”已将供养的对境讲得很清楚了,就是要供养佛法僧三宝。


      我们平时见到鲜花都可以供养,比如说杜鹃花、梅花、木兰花,还有藏地的大愿花、怙主花,见到这些花之后,一定要想:这么好看的花,一定要供养诸佛菩萨。以前上师如意宝在夏天时,经常到外面的花园或鲜花遍地的草原上去,念诵仪轨供养诸佛菩萨。我们也要养成这种习惯,平时不管是在屋子里,还是去花园散步,见到这些美丽的花,马上就观想“供养诸佛菩萨”。


      “珍果”可以解释为珍宝组成的果子,或者平时我们所说的水果,比如梨子、苹果、香蕉、枇杷、芒果。


      有些在家人每天都要去买菜,这时候如果看到了很好的水果,马上应该想“供养诸佛菩萨”。同样,星期六、星期天到街上或者公园,如果看到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也应当一一观想供养诸佛菩萨,并发愿:以此功德,希望我相续中的菩提心早日生起。这样一来,你去公园也是有意义的。藏地在夏天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鲜花,有一次我去宗塔草原,看到那里的花真是美得无法形容,于是心里特别快乐,赶紧拿个仪轨念诵,观想将这些花供养诸佛菩萨。所以,平时如果有这种习惯,不管我们到哪里去,肯定都有修行的机会,只不过有时候自己的正知正念不够罢了。


      “种种诸良药”指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百合、丁香、中药、藏药等,凡是能够治病的,都可以观想供养诸佛菩萨。“世间珍宝物”,如珊瑚、玛瑙、琥珀、金、银,还有铁、铜等等,也都可以供养诸佛菩萨。


      “悦意澄净水”亦可作为供养。平时我们打水时,首先向诸佛菩萨献新,这也是一种供养。以前阿底峡尊者来藏地时说:“印度的水特别浑浊,不能供养,但Z地的水特别澄清,仅仅将水作为供养,也可以圆满所有的资粮。”


      以前FA'WANG去印'度的时候,那里的水基本上是过滤净化了的,算是比较清净,但像藏地这样澄清的水,是绝对没有的,有时候到了藏地,看到这里的水、蓝天、白云,好多都是自然的供品,心里特别舒服!


      我们平时供水是最容易的,不用花什么钱,也不像买水果那样要生吝啬心,如果每天早上在佛前供七杯水,然后念一下供养咒,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但功德却是相当大的。为什么藏传佛教中要供七杯水呢?因为释迦牟尼佛降生时在大地上走了七步,为了纪念这个缘起而供水七杯。总之,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如果见到清净的水,山谷里也好,大江大河里也好,马上就要想“供养诸佛菩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7: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菩提心判断道相是功德还是着魔

    既然菩提心如此重要,自然也就成了判断道相的标准。

      假使有人认为,自己已经证悟了实相之义,获得了神通三摩地,面见了本尊……无论出现任何表面的道相功德,如果从那时起,依靠它使自己的慈悲心、菩提心无有退转,日益增上,那就可以断定,这些道相是真正的功德。
      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 中说,正修、盲修的差别,可以从断证是否增上来判断:如果所断的烦恼减少,所证的信心、菩提心增上,那么道相是真的,你也在正修;但如果就像过滤茶叶一样,相续中留下的是糟粕,功德精华漏尽,那道相就是假的,你也是在盲修,其中的关联,就如从“有烟”推出“有火”一样。
      这是很好的判断方法。常有人说:“我梦到什么、见到什么……”但这种话多数是吹牛,未见言见,是妄语。即使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境界,真假也不必问上师,就用它判断:如果你从此对因果、对上师的信心增上,对众生的大悲菩提心增上不退,那就是真道相;倘若依靠这些,反而使慈悲心、菩提心日渐减退,那么这些表面的道相,无疑全部是魔障或邪道,即使你天天见“本尊”,也不是本尊,而是魔众的显现。
      魔众确实能显现这些。《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云:“魔于修善者,常伺求其便,欲起诸难事,破坏彼善法。”意思是说,魔众对于修行善法的人,特别是修得不错的,常常会找出他的弱点,趁机制造种种违缘,扰乱并破坏他的善根。
      当然,行善的人要断烦恼,也是在与魔王争斗,而其中最有力量的是两种人,如《大悲经》云:“有二种人共魔波旬极大战诤。何者为二?一者至心为说,二者专心勤听。”因此,讲闻佛法,尤其是讲闻甚深教法时,魔王波旬特别不高兴,他会想法入于听法者的心,让他打瞌睡、生分别、对说法者生邪见,甚至在讲者、闻者之间挑起事端,破坏彼此的关系。这些道理,讲《般若摄颂》时讲过不少。
      因此,当道友与道友、法师与弟子间出现矛盾时,一定要警惕,这很可能是魔王波旬的力量所致,这是他的常用伎俩。当然,他也会显现“本尊”相,或者让你入定,让你见到什么,进而催生你的傲慢,使你渐渐退失善心。尤其是,当你无论见了什么境相以后,慈悲菩提心退失的话,那就不必问别人了,肯定是着魔了。
      那有没有更高级的检测手段呢?到目前为止,我只能说:这种方式依然是最有效的。
    EFDCBCE4-A647-4F75-A916-076E44CCB5D5.jpe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5 07:21 , Processed in 0.16113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