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1920|回复: 0

《易经》与《老》《庄》的关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6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成秋教授:台北.老庄学会常务理事
2000.01.15 - 2000.01.19 加拿大多城第一届国际易学研讨会论文

主席、各位女士先生:
  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向诸位请教有关易经的道理。各位都是易经的专家,如果等一下小弟讲的有什么不到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易经》与《老》《庄》的关系,很多局外人士,不懂其中的道理,以为你们研究老庄的,懂得什么《易经》呢?其实这是大错特错,《易经》与《老》《庄》的关系其实是非常密切的。

《易经》与《老》《庄》发生关系是在变动的宇宙观上
  《易经》与《老》《庄》究竟在哪一点上发生密切的关系呢?依我看来,就是在变动的宇宙观这一点上。然则,什么叫做变动的宇宙观呢?就是对宇宙、包括对人生的看法,认识到它是变动不局的这一点特性上。
  人生是包括在宇宙之中的。宇宙时时刻刻在变,人生也时时刻刻在变。《易经》认识到这一点,老、庄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易经》与《老》《庄》在源头上,在基本立足点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後面的发展。
  因为发展的不同,因为後天哲人见解的不同,因此发展出不同的学说。

《易经》是“变化之书”
  《易经》这本书,书名的意义,就是“变化之书”,因为它主要是讲变化的,另外是讲人们在变化的宇宙人生中如何应变的问题。英文有两种翻译的方法:一个是 I-CHING,那是照音翻译的,如果照意思翻译,就是 The Book of Changes,那就是《变化之书》。
  《易纬乾鉴度》:“《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郑玄《易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孔颖达《周易正义》更说:“《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都提到《易经》是讲宇宙人生变化、变动的一本书。
  关於变易与不易,看来似乎矛盾,其实不然。因为宇宙的变动,不是乱七八糟的,不是杂乱无章的,它是在一定的规则与规律下变动变化,因此就会井然有序。今日的科学进步,可以证明这一点。在基督教就说,这是一位全能全智的上帝在主宰、指挥,在设计。我看也有些道理。
  所以,现象是时时变易的,而控制现象变易的规律、规则,却是不可改变的。这就是变易与不变的相辅相成。
  《易经》始於伏羲氏画八卦,以後文王重卦,总共有六十四卦,每一种卦代表在某一种时机下的吉凶悔吝......,也就是当前的处境和未来可能的变化发展。然後,每一卦又由六个爻组合而成,每一个爻在卦中有不同的位置,本身也有不同的属性(阴爻或阳爻),还有上下两卦的呼应、转化,各爻之间或冲突、或呼应、或帮衬、或敌对......也就是所谓爻与爻之间的应、比、承、乘,与卦与卦之间的错、综、互、变,都象徵著人生在宇宙与人世间种种变易、变动、变化中,所面临的处境,和如何因应的道理。
《易经》有两派:道家《易》与儒家《易》
  《易经》由孔子“赞易象”之後,大家都知道它与儒家关系密切。其实孔子以後,到了汉代,流行的是“象数”《易》学。也就是特别偏重阴阳家以算命、象徵的方向发展的《易》学,这里面又揉合了一些道家(老庄)的道理,不纯粹是儒家《易》。到了魏晋南北朝,有所谓的清谈,清谈的内容,就是《老》《庄》和《易经》,学术上称之为“三玄”。而第一位又注《老》又注《易》的大师,就是亘古的哲学奇才──王弼。
  王弼注解的《易经》,後来由韩康伯续成,再由孔颖达(正义)(疏),收进了《十三经注疏》之中,成了最早、最有价值的《易经》文献。而这一本文献的立足点就是道家,就是自然哲学,就是《老》《庄》,怎能说《易经》与《老》《庄》没有关系呢?
  真正值得称道的儒家《易》著,恐怕要到宋朝朱熹的《易本义》和程颐的《易程传》。那要比道家《易》的成书晚多了。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易经》至少有两派:道家《易》与儒家《易》。而道家就是以老、庄为主,道家《易》也就是以老、庄观点对《易经》的阐释。所以,《易经》与《老》《庄》是绝对有密切关系的。
“道”的观念,由《易经》奠立
  老、庄是道家,道家的思想当然要以“道”为主。但是“道”的观念,却是在《易经》就奠立了的。《易经w縏辞上传十二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什么叫做“形而上者”?先师张起钧先生说:“形而上,就是有形之物背後的实在”。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宇宙的根源、宇宙的运行规律、宇宙的主宰、宇宙的创造者。在基督教说,就是上帝,在道家、老庄说,就是自然。因为老子曾说:“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主宰著宇宙人生的变动。这一点,《易经》与《老子》《庄子》都是承认的。但是如何应付宇宙人生的变动?《易经》重视的是因时、因地、因主观条件、客观状况来作决定。而《老子》则是看重“道”的反覆,而主张取柔、取弱、取反、取下。至於《庄子》,则认为“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所以,因应宇宙人生的变动,最好的方法,是不分别、计较,进而完全的无所作为,顺其自然。
《老子》思想与变动宇宙观
  先说《老子》,他看重“道”的反复,曾有一句话:“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意思就是说,“道”和宇宙的运行,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朝相反的方向走。因为它不是永远一直线的向前运行,所以强不一定永远是强,弱不一定永远是弱。在短时间内,也许强是强,弱是弱,可是“道”与宇宙人生的变化是反复的。於是在许多的状况下,强者要吃亏,弱者反而要占便宜。因此《老子》主张:
  取柔而不取刚,取弱而不取强,取反而不取正,取下而不取上。
  他跟一般人的处事态度相反,谦虚柔弱,退让不争,成为《老子》哲学的要点。
《庄子》思想与变动宇宙观
  庄子思想见於《庄子》书。《庄子》书现存三十三篇六万四千六百零六字,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思想的重点,在内篇七篇;而内篇七篇的重点,又放在它的前两篇 -《逍遥游》与《齐物论》上。这是所有《庄子》专家都承认的事情,不必再加争辩。
  《庄子》思想重点所在的《逍遥游》与《齐物论》,其要义,又叫做“庄学之二环枢”。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逍遥》与《齐物》两个观点,是像连环一样的互相支援,又像枢纽一样控制著《庄》学的要害。能够了解《逍遥》与《齐物》的道理,大概对《庄子》思想也就能把握了;再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如果有一句话,我们要看它合不合《庄子》思想,也只要看它合不合这“庄学之二环枢”,也就够了。
  《庄子》的逍遥思想,主要是求自由、求快乐。人要自由、要快乐,就要挣脱世间的缠累;而人世间的种种变化和变动,让我们的心灵七上八下、患得患失、重重纠缠,以至於不能超脱,得自由、得快乐。因此必须求得与“道”混同归一的境界,才能像“道”一样无待无求,因而快乐逍遥。
  然而怎样才能达到此一境界?庄子以为,在变动的宇宙中,会有大小、多少、寿夭、美丑......等差异;但是这些都是变动不居的,不是永远固定的。从“道”的观点来看,任何差异,其实都不存在。就像是幻影一样,一时也许看得如此真实,但是弄清真相,才知道原来都不存在。把人间的一切差异看成一样,而不存在,就是《庄子》的齐物思想。
  要想逍遥,就必须齐物,把一切差异看成相同,脱离执著於事物差异的缠累;要想齐物,就必须逍遥,先达到自由快乐的境界,像“道”一样,从这种境界、出发点观看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就没有一样不是相同、没有差异的了。
  从而言之:《老子》看问题,因为认清了宇宙是变动不居的,而变的方向是“大、逝、远、反”“反者道之动”,所以主张我们要柔弱,才能胜刚强;要不争、居後、居下,才会“天下莫能与之争”。
  而《庄子》也认清了宇宙是变动不居的,於是人们执著的大、小、多、少,似乎都不是绝对的。变来变去,所有的差别,完全一样。於是,一切顺其自然、逆来顺受、无为无求、不加干预、不加计较。最後,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那就是他的理想:绝对的逍遥。
结语
  《老》《庄》的哲学,都是奠基於变动的宇宙观,而变动的宇宙观,则是以《易经》为其共同的根源。所以《易经》《老子》《庄子》,实在关系密切。这是本人对这一论题大致上的看法,不知浅见的对错,究竟如何,还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教。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5 22:18 , Processed in 0.1542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