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3471|回复: 2

老子说五厨经句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1-17 0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贴心情 [转帖]老子说五厨经句六

老子说五厨经句六

潘雨廷

  引 言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收有老子说五厨经注,当涵芬楼影印本《道藏》第五百三十三册“是”字下九。此经当然非老子所说,然理则本于老子,尚有所发挥,由注者尹愔可见此经至迟成于唐,迄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全经仅一百字,凡五字句二十。然文简有实,反身绵绵,取佛渴之体,明修养之道。哲理结合气功,有重新为其句介之价值。先录尹愔之序:

  臣闻易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富哉言乎 !富哉言乎!是知义必精,然后可以入神致用;用必利,然后可以安身崇德。义不精而云致用,用不利而云安身,身不安而云知道者,未之有也。然则冲用者,生化之主也。精气为物,谓之委和,漠然无间而立矣。则天地之大德不曰生乎,全其形生者,在乎少思寡欲、抱朴寻和,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且清明在躬,老气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廷按:先字似当为失字),故圣人垂教以检之,广业以持之,专气致柔,以道其和;向晦宴息,以窒其欲;洗心藏密,穷神知化;然后安身而国家可保,德用而百姓不知,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矣。伏读此经五章,尽修身卫生之要。全和含一,精义可以入神;坐忘遗然,安身可以崇德,研味滋文,辄为训注。臣草茅微*,恩霈特深,天光不违,自忘鄙陋,伏上惭惧,徊徨如失。臣愔顿首谨言。

  按:尹愔为尹思贞 (640-716)之子,长安人。新旧唐书皆有思贞之传。思贞以明经及第,累官工部尚书,仕高宗至玄宗,前后为刺史十三郡,皆以清廉著闻,卒溢简。其子愔初通老子书,为道士,玄宗召对甚喜,拜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固辞不起,有诏以道士服视事,乃就职,专领集贤史馆图书。尹愔师从叶法善(616——720),叶法善寿享百有五岁,卒于开元八年,卒时尹愔在侧。今幸存此序,注者可确信为情,称臣以上呈,必当玄宗,且在安、史之乱以前。至于百字经文,即认为尹愔自撰自注,已有价值,况撰者或在愔之前乎。

  读愔序之每引周易原文,其熟习可佩。借易象以明理,道非空言;缀易老之贵生,委和无间。未喻精气,何能深入咸四之感心,广悟致柔,自然损之又损而随息。洗之、藏之、穷之、知之,否有不反于泰乎,元必交亨成大有矣。由外而入,神妙万物。证唐之善易者,不可不知有尹愔云。谓此五厨经尽修身卫生之要,殊合易道近取诸身之理。全和含一者,保合太和之神;坐忘遗照者,今者丧我之吾,准此以味五厨之味,其庶几乎,其庶几乎 !

  题 解

  愔曰:“夫存一貌和泰和,则五藏充满,五神静正。五藏充则滋味足;五神静则嗜欲除。此经是五藏之所取给,各求食于厨,故云五厨尔。”今试原其意而畅言之,夫厨者烹小鲜以知味,味有酸辛苦咸甘,脏有肝肺心肾脾,行有木金火水土,德有仁义礼知信。其数五,其道周,德行脏味,取始于五厨。味充脏,脏其行,行有德,德通道。此所以以五厨名。计经文二十句,四句二十字为一厨,百字五厨,道其寓焉。

  句 解

  一、一气和泰和——一气化三,曰天地人三气,天气地气相交为泰,易曰:“天地交泰”。唯其相交而上下通,是谓泰和,指人气已合天气地气而仍归一气。故一气和泰和者,由一而三、由三而一之象。

  二、得一道皆泰——易系上曰 :“一阴一阳之谓道。”又阴阳相交而泰,泰和一气,已得一之象。得一道皆泰,谓已得阴阳交泰之一,非得一阴或一阳之一。

  三、和乃无一和——交泰之和,已得一而不知二者之相交。既无二对,并一亦无。唯其无一和,方为和之至,谓由二而一,由一而无。

  四、玄理同玄际——玄理指交泰之理,玄际指交泰时所现两者之分辨处,泰三象曰“天地际也”,是其义。究极其理,贵达其一。一其分辨处而失分辨之两者,则理同际,老子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者同也,同有名之际与无名之理之谓也。反身而言,其于性宫命宫之象,有辨乎 ?无辨乎?同之为是。

  以上四句为一厨,其味酸,其脏肝,其德仁,其行木,行仁以去肝之酸,木仁荄滋,泰和熙熙,何不同之有,春生之象也。

  五、不以意思意——意指分辨之两者,易系下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谓意不外玄理与玄际。其同处,立象以尽之,不可以意思之。或以意思意,则思得之意,仍为玄理或玄际而非其同处。庄子曰:“吉样止止。”“虚室生白”。或以意思之,其何以止止,其何以生白,盖止止与生白,皆象也,非意也。

  六、亦不求无思——此句反上句之义,谓既知不当以意思意,故求无思,然仍非。盖不以意思,奈象尚未成,则舍意亦无可思,乃仅求无思。不知求无思之求仍属意,其可乎哉 !

  七、意而无有思——合上思与无思,贵于有无双道,是谓无有思。其意若此,象其成焉。成象以尽意,方可思意,此有象之思,思犹无思,无思犹思,已达玄理玄际同异之境,非玄牝之门乎。

  八、是法如是持——如是指意而无有思。反身而言,性宫命宫之象,有辨乎 ?无辨乎?持之为是。持之持之,意尽象立,思云乎哉。

  以上四句为一厨,其味辛,其脏肺,其德义,其行金,行义辛肺,持法肃肃,禁非以绝嗜欲,秋杀之象也。

  九、莫将心缘心——进而明如是持之意,同理与际之玄,得此玄意,名之曰心。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求得此心,仁义而已矣,酸辛而已矣。春生秋杀,合之分之,全任自然,其可更缘他心乎。凡未合自然之纷扰,莫不起于心缘心,习坎重险,其攀缘心之谓乎,可不慎诸。

  十、还莫住绝缘——此句承上句而明缘心之反。盖缘心既非,反之而住于绝缘亦非。原其住于绝缘者之心,仍因有缘心而起。知缘心之非而绝之,奚若忘其缘心而无有乎缘,既能忘缘,则何绝缘处可住。

  十一、心在莫存心——心有缘心与绝缘两端,能不缘不绝是谓存心。并此存心而无,则何来缘绝,是谓莫存心。故心宜在,尤贵莫存心。不然在在而存之,势将不期而或缘或绝,犹意之未得法,理际之未同。然则存心未去,能不为虎所咥乎,人心惟危,岂虚言哉!

  十二、真则守真渊——真指莫存心之心在,以此真心而守真渊,犹泰和之和一气,道心惟微之象,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龙潜于渊,有不真者乎!确乎不拔,有失守者乎!以反身言,合朔成丹,河车其静,周天云乎哉!

  以上四句为一厨,其味苦,其脏心,其德礼,其行火,行礼以息止之火,降龙伏虎之象。盛而有序,颐而不乱,嘉会之合,礼本于太乙之谓也。

  十三、修理志离志——志以修理,须离志之本身,其可忘真渊之守,勿用之用乎。

  十四、积修不符离——修理畜积,可尝理性寂然之味。然仍不可与志之本身符离为一,庶见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理。

  十五、志而不修志——此明志之本身不待积修,道法自然之象也。

  十六、已业无已知——已业由积修而得,修理由已知而积,然修志非志之本身,则己志无与而无己知,此所以能无我而达真知之境。以反身言,丹园自化,出入无疾,诚合外内,玄之又玄之谓也。

  以上四句为一厨,其味咸,其脏肾,其德知,其行水,水行之不舍昼夜,有识其真渊者乎,有化鲲鹏者乎 !真知以净肾水之咸,气化之功奏矣。

  十七、诸食气结气——泰和之气,其至矣乎 !和而食之,有气有味。奈五味之充五脏,能无多寡之量乎;五德之行生克,能无衰旺之时乎。时量有辨,气能无结乎。

  十八、非诸久定结——此句承上句而更言所食之气,盖唯和气能久,久而不慎,仍将有结,况气之未和者乎。非诸久者,未和之气也,定结无疑。

  十九、气归诸本气——既食能久之和气,又当一气和泰和而归诸本气,庶能永不结气而为食气之道。

  二十、随取当随泄——气本自足,食之以随取,食已当随泄。抱朴子曰:“人在气中,气在人中。”故取犹不取,泄犹不泄,取之泄之,神而明之,食犹不食也。以反身言,天门开阖,一如天府,一如葆光。人中之气与人外之气,廓然而一,何有乎结,是之谓道。

  以上四句为一厨,其味甘,其脏脾,其德信,其行土,行信以甘脾,建中建极之象。人参天地而黄中通理,其黄庭之旨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2-27 0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9 0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6 01:01 , Processed in 0.1464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