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8309|回复: 11

浅谈“如来藏”─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 开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19 1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 开示
 
 关于“如来藏”的开示
 
 「如来藏」的内容,在以前的开示中一直没有涉及,其他的内容如「无我」、「空性」、「因果」都讲了一些,但从来没有讲过「如来藏」的内容。今天简单地讲一讲「如来藏」。
 
 「如来藏」的见解很重要。因为它是显宗最巅峰的见解,即显宗没有比它更高的见解了。米滂仁波切等高僧大德认为「如来藏」的《宝性论》是显密结合的一种经典,也就是说,「如来藏」既可以归于密宗的范畴,也可以归于显宗的范畴。所以这个很重要。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公开地三转法轮。第一次转法轮时,佛宣讲了「人无我」,以及「因果」的存在。为我们阐述了虽然「我」是不存在的,但因果相续的循环却无欺存在的理论等等内容。第二次转法轮时,佛宣讲了空性的见解,即不论是有情世间,还是外境的山河大地,都是不生不灭的空性。第三次转法轮时,佛宣讲了“如来藏”的内容,即一切法虽然不生不灭,但不是像虚空一样什么都没有,而是存在一种用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这就是“如来藏”。
 
 一、推翻六识的见解
 
 建立“如来藏”见解首先要推翻六识的见解,我们的器官,如眼、耳、鼻、舌等的功能是有限的。这些功能局限于某种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这些器官就无能为力了。而我们的第六意识,虽然有观察的功能,但观察的依据也来自于眼、耳、鼻、舌。譬如,当人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他对往事的记忆仍源自眼、耳、鼻、舌。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思维的依据来自于眼、耳、鼻、舌;但眼、耳、鼻、舌等器官本身,不但不能看见或了知“大光明”、“如来藏”、“空性”等,而且,就连我们平时自认为看得一清二楚的东西,其实都没有真正分辨清楚,看个究竟。
 
 比如,我们以肉眼观察某个事物,认为它处于静止状态。但佛告诉我们,它们不是静止的,是一刹那一刹那运动变化的事物。从科学的角度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我们以肉眼看桌子,就会认为它是完整的木板,看不出它中间有缝有孔。但《俱舍论》中却认为:一切物质由微尘构成,微尘之间是有间隙的。众所周知的科学理论也告诉我们,桌子是由无数微尘组成,微尘之间并非相互连接,而是存在间隙的。这就像我们远看银河,认为是一片光明,但如果借助于天文望远镜,或者从近距离观察,就会发现银河并非一片光明,而是由很多星星构成的。
 
 同理,平时我们看到的极其坚固的金刚石,也不是没有缝隙的,是由很多微尘组成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而且,对于眼睛而言,事物若太远、太近、太大、太小,眼睛都看不见,所以眼睛的能力是很微弱的,必须与所观察的事物配合好后,才能看得见。所以说,眼睛所见非常有限。我们的肉眼连这些都看不清楚,又如何能看清“空性”呢?所以,相信眼、耳、鼻、舌,是十分荒唐可笑的事情。
 
 佛经中曾讲过:一名具有有漏神通的外道修行人,在一个车轮般大的圆圈中,所能看到的众生数量,可以和我们普通人在三千大千世界里所能看到的众生数量相比。阿罗汉或初地以上菩萨在一个车轮般大的圆圈中,也能够看到外道修行人在三千大千世界里所能看到的所有东西。然后随着修道层次,依次往上类推,修行层次越高,所能观察的程度也越深。可是,我们的眼睛根本就看不见那么多的众生。
 
 可以举显微镜的例子来稍稍说明一下。若以肉眼看手掌,看不到其中的生命,而显微镜却可以,这个情况你们比我还清楚。但是,显微镜也只能暂时并且有限地弥补一些眼睛的能力,从根本上讲却于事无补。与有些修行人的眼睛相比,显微镜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修行人所见的境界,可以远远超越显微镜为人类所提供的视觉范围。而且,这些所见的境界并非幻觉,而是确凿不移、颠扑不破的事实,但我们凡夫却看不出来。
 
 所以,企图用我们的肉眼去观察宇宙、人生、真理等等的真相,简直是痴人说梦,即使加上显微镜镜片的帮助,其能力也是有限的。平时我们眼、耳、鼻、舌之所见、所闻、所感都是幻觉,这些器官看不到什么东西。
 
 二、证悟如来藏的方法
 
 “如来藏”是存在的,但我们却没有办法如实地讲出来。我们的语言仅能传达眼、耳、鼻、舌所感受的东西,我们的概念也仅能表达这些东西,而对于没有看到、没有听到、没有领略到的东西,心里就没有概念,所以就无法言表。
 
 比如,我们看到经中描绘「西方极乐世界」,完全是由琉璃珠宝所组成,但什么是琉璃珠宝呢?我们就没有概念,只好心想:可能和商店里的差不多吧。又比如我们提到甘露,也只能说是比矿泉水还好喝的东西,用其他语言和概念再也无法描述了。这都是因为我们的眼、耳、鼻、舌等器官,其作用范围的有限性所致。
 
 「如来藏」不属于眼、耳、鼻、舌的范围,我们没有见过,没有听过,连它的概念都无从产生,想如实地表达更是无可奈何。
 
 那么「如来藏」的论点又是如何传下来的呢?为解决这个疑问,佛经里有这么一个很好的比喻。有人问什么是月亮?回答时,即可用手指指着天空中的月亮回答他说:这就是月亮。那人若顺着手指所指的方向去看,即可看见月亮。实际上手指有没有具体指着月亮呢?月亮与手指距离相当远,又没有办法指点月亮清清楚楚地指给人看。「指月」仅仅是一种方法而已。只要通过这个方法,使人能看见月亮就可以了。
 
 同样的,我们通过语言的指引,逐步去证悟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这是佛的唯一方法,佛最伟大之处即在于此。因为,平常让我们去了解、感受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这并不难。世间的学科皆是如此。而要让薄地凡夫去了解并证悟从未见过、难以言传的境界,这就很难。但是佛有办法,办法就是首先要把我们原有的观点推翻掉。很多人认为非常了不起的所谓「文明」、「正确的观点」等等都要全部推翻,推翻以后,就没有观点、没有概念了。这个「没有观点」就是「观点」。
 
 三、证悟如来藏的本体大空性的真伪
 
 我们的思维其实是很简单的,「有」、「无」、「非有」、「非无」这四点,可以涵盖所有的思维。将这四点完全打破以后,我们还能说出什么呢?再没有别的观点了,这就叫「证悟空性」。
 
 对此也曾有过理解出错的公案:以前禅宗的摩诃衍法师来西藏弘扬禅宗,曾在西藏引起极大的争论。并不是藏地不接受禅宗的法,禅宗的法其实是非常好的法,但依照西藏历史的记载,摩诃衍讲禅宗的法时出了一些问题。当然,这仅仅是西藏和印度人的观点,当时汉传佛教的描述与此大相径庭,我们暂时不去论述谁是谁非,只根据西藏历史的记录描绘他所提出的观点。
 
 他说无论「有」、「无」、「善」、「恶」都不要想,「非善」「非恶」也不要想,一切都放下,放下以后就解脱了。若不能放下而去行善造业,就会在轮回中流转。因为取舍善恶是下等根基人的修法,而上等根基的人则应全部放下,什么都不想。这种道理从表面上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要求暂时放不下的也非得要放下,这是不对的。说放下就放下是不可能的,没有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放下需要某种有力的方法才能实现,没有方法是不可能放下的,所以说只讲放下不讲究方法是不对的。
 
 摩诃衍所说的「放下」、「不要想」,如果真是仅仅不思而没有悟性的话,那其实还是在想,想的什么呢?想的就是「不要想」。心里想着「不能思维」,其实内心还是在思维。这样做只不过在方法上有所不同而已,这种观点不对。汉地寺庙现在的修行人,如果修的是真正的禅宗,那十分了不起,如果修的是不思的观点,那就十分危险。
 
 前面所讲的打破、推翻原有观点从而证悟空性是《中观》的见解,而仅仅不思的观点不是《中观》的见解。这二者从词语语气上不易鉴别。《中观》的观点,是观察「有」、「无」、「生」、「住」、「灭」等等,当观察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深深体会到原来「有」、「无」等都是我们自己的一种佛经上称之为「增上安立」的东西。
 
 「增上安立」就是指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当作「有」而不当作「无」等等。然而现在事实却根本不是我们以前所想像的那样,我们原来所想是一回事,但是现在证悟之所见又是另外一回事,此二者之间有天地之别!概念都不一样。这种「深深的体会」叫「初前期证悟」,可以称之为「证悟了」、「开悟了」。但开悟是分层次的,并非指成佛。证悟就是开悟,但开悟不一定指成佛。
 
 大小乘的四禅八定,可以修到鼻孔没有呼吸,还可以修到很长时间心里都没有念头,坐着非常舒服,但是,这样的修行也与解脱没有任何关系!解脱是指用智慧去拔除轮回的根,这才叫解脱。当所有的「有」、「无」念头都真正地消失后,剩下的就是「如来藏」。禅宗里这叫「本来面目」,也可以称之为「大光明」、「大平等」、「大圆满」、「自然智慧」等等。这才是真实的「不思」和「不想」,辨别这二者之间的差别极为重要。
 
 四、进入如来藏的几种方法之区别
 
 「光明」就是无垢、纯净的意思。污垢即指我们的执着。修行时,「恶」、「善」的念头都要断掉。要进入这种状态,需要一定的方法。(1)首先有推理的方法,这个方法常常易于理解;(2)在密宗中有修气脉明点的方法,也能进入这种状态,而且还比较快;(3)还有大圆满、大手印的修法,特别是大圆满所讲的上师的加持和诀窍,也能同样进入这种状态,而且可以飞速进入,这是最快的速度。
 
 这三种进入方法,第一种是《中观》的思维方法,这是最慢的,但比较踏实;修「气脉明点」速度中等,但有些危险性,因为气、脉轮和人的思维有密切关系,若修不好则精神都会不正常,会遗患无穷,如果有正确的引导就可放心大胆地修习;第三是上师的诀窍,出错少,危险小,没有弯路,并且收获大,见效快,但是需要无伪的信心,没有信心是不行的。以上三种方法都可进入这种「不可言不可说」的状态。
 
 五、万法不离如来藏
 
 当我们生而为人,有了躯体和心相续以后,就会建立很多诸如「上」、「下」等概念,而「如来藏」的状态就像当我们进入太空后,大脑里原有的、在地球上建立的「上」、「下」概念就消失了一样,进入这种状态,就进入了「如来藏」、「大光明」。它们并不是在身体内存在的一个东西,并不像电脑里面有软体一样。密宗里讲的「自然的智慧」也是如此,心的本性也就是它。从无始以来,它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而且距我们非常非常近,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发现,如果我们发现了,就是「初步证悟」。
 
 除了不作梦的深度睡眠以外,在一天的二十四小时中,在我们的头脑里不停地产生着「善」、「恶」等念头。其实,每一个念头都是从「如来藏」中出来的,它现在住在「如来藏」中,以后毁灭时也消失在「如来藏」中。
 
 《宝性论》中有一个比喻,就是以世界来比喻心。世界最初不存在,虽然世界产生的原因有种种说法,但都只是推测而未加以证实。世界从太空中产生,至今在太空中存在,最后也必将毁灭于太空之中,并没有到其他地方去。这就说明世界来自于虚空,安住于虚空,毁灭于虚空。
 
 同样,我们的每个念头也是来自于法界,安住于法界,消失于法界。这是根据佛的引导了解来的,也是无以数计的成就者所证实了的,并非如外道所说是上帝创造的,因为这些观点无法证实。
 
 虽然凡夫对此难以理解,但成就者是亲自体会过的,修行人是通过慧眼而非肉眼来体会的。所有的成就者都走过这条路,有过这种体验。比如从未品尝过糖的人无法知道糖的味道,就只好通过比喻,告之甜味类似于牛奶,但这并不能准确表达甜味。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亲自品尝糖的味道,正如禅宗所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每一个念头,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是有差别的。但从修行人,特别是从大圆满修行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如来藏」。从实质上讲,这一切并无差别。所谓差别,只是由我们的执着而产生的。因为心的能力比物质的能力要大得多,心可以控制物质;反之,物质却很难完全驾驭心。比如:以前有位印度婆罗门认为,火是很可怕的,但当他看见火中生存的火老鼠后,从此改变了看法,并由此得出如下结论:一切都是不一定的,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都是相互观待而存在的。
 
 同样的,所有的物质都是因缘产生的,所以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而「如来藏」则永远不变,这是我们的本性。只要我们进入那种状态,就能解脱,就能「当下成佛」。如果不能进入,则永陷轮回。
 
 但所谓「当下成佛」,也并非一刹那间成佛。在密宗以及显宗较深入的部分中,宣讲「心的本性是佛,除佛以外别无他物。」很多居士也常说「佛祖在心上」,意即心的本性是佛。
 
 但是,心除了本性之外,还有其他不利的东西。正如大海除了浩淼宁静的海水之外,还有势不可挡的惊涛骇浪一样。虽然心的本性是佛,但针对未证悟者而言,心的现象却层出不穷。如果已经证悟,则无本性和现象之分。所谓「胜义」、「世俗」、「地道」等概念,也是针对未证悟者之分别念而言的。
 
 心的本来光明为「基」,因为一切法皆源自于它,所以称之为「基」。进入这个状态叫「趋进」,进入状态且不离开叫「修法」,「修法」也可称之为「道」。彻底进入不再返回叫「果」,「果」也就是证悟。「如来藏」包含了「基」、「道」、「果」,「基」、「道」、「果」亦即心的本性。
 
 在达摩祖师的悟性论中说:「众生与菩提,亦如冰与水。」水冻结为冰,冰融化为水。它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H2O。如果温度高于0℃,则只有水而没有冰的存在;如果温度低于0℃,则除了冰以外没有水的存在。因为温度不同,就有水与冰的不同显现。同理,众生与佛的本心同为如来藏,因为无明遮障,就显现为有烦恼的众生;因为远离了无明的垢染,就称其为佛。在佛的境界中,没有无明烦恼的纠缠;而饱受烦恼折磨之苦的众生,也无法理解自心即佛的道理。然而,从本质上讲,二者的确不分轩轾,皆为佛。
 
 在显宗的经典中,认为成佛的道路极其遥远,要经过三个阿僧祗劫,也就是三个无数大劫,那是超越常人的思维、极为漫长的时间。但密宗却认为,心的本性就是佛,我们与佛并没有距离。只要进入那种状态,佛与众生当下融为一体。达摩祖师的血脉论中也提到此理论,他说:「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当然,如果因为修行程度不够,没有足够的定力,这种境界还会失去。但通过修行,必将达到佛与众生无二无别,永不分离的境界,这就叫成佛。
 
 所以,从密宗的角度而言,佛与众生仅隔着一道窗帘,修习的方法也极为方便迅捷,拉开窗帘,即可成佛。所以,成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而是近在眼前、指日可待的。这就是密宗,特别是大圆满的殊胜之处。
 
 六、众生平等
 
 虽然这种境界只有修行人才能体会,但我们不能因为没有体会过,就不予承认。佛经中宣讲,每个生命都具有「如来藏」,哪怕蚯蚓、蟑螂这样微小的生物也具有「如来藏」。佛经中不认为人性本恶,可以说是「善」。但这种「善」不是我们现在概念中的「善」,它是非常清净,没有任何烦恼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可称之「善」。如果蚯蚓、蟑螂可以观察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自己也是「善」的。虽然其内心的显现比人简单,但也有「我执」,如果它们能放下执着,其心的本性也是空性的,也是无有垢染的。没有任何执着就可称之为空性。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所有众生的心都是一体的。
 
 如同一斤黄金,可以作成戒指、耳环等等各种各样的首饰,虽然外表形状千奇百怪,但其本质──黄金都是相同的。同样,从表面看,六道轮回形形色色,但从本质来讲,众生心的本性是别无二致的。即使是无神论者,他们心的本性也是如此,没有丝毫差别。所显现的差别取决于证悟与否,佛与众生的差别也就是证悟与无明的差别。
 
 七、修如来藏的法器
 
 但修学密宗,也需要很多不可或缺的条件。而且作为凡夫,即使条件具备,也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来,而不能揠苗助长,妄想瞬间成佛。
 
 《宝性论》是半密宗半显宗的法,它告诉我们佛与众生仅有「执着」的距离,一经打破,众生即可成佛。为破除执着,密宗就会采用种种方便法门。因此,修行密宗需要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若没有这些承受能力,则会更麻烦。比如「誓言甘露」,虽然常人无法接受,但它就是为了打破干净不干净的执着。与之相比,显宗因为没有这些方便,所以成佛的速度很慢。
 
 正如生病时,以动手术的方式治疗则通常较快,而吃药打针等保守治疗的方法则较慢。我们知道,动手术治病虽然快,但如果身体基础不好则会死掉。若身体条件不具足,则须慢慢吃药解决病痛。
 
 显宗修持常人能够接受的观点,而密宗却推翻了我们原来的一切观点,大多观点行为都与常人背道而驰。虽然从外表上看,密宗使用了一些凡夫无法理喻的方便,但实际上却很有用,它能强迫我们丢掉原有的、固定的分别念,达到迅速成佛的目的。
 
 如果条件具足,就会很快,很方便,易如反掌地达到我们修行的目的。这并非信口雌黄、凭空杜撰,而是确凿有据的。汉地六祖惠能证悟的方法很简单,一些藏地高僧大德的证悟也很方便。虽然普通人从中是看不出任何因缘,但密宗的修持方法的确当下即可证悟。
 
 证悟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足对金刚上师和密法的信心;其次业障要清净,至少相对要少一点,最起码很粗大的罪业不能有;第三要具足资粮,最后要有善知识的引导。
 
 想证悟「如来藏」,修习包括大圆满、大手印等法门,如果有很好的根基,即使是忙碌的在家人也能证悟,甚至在乘公共汽车或上班时也可证悟。若无根基,即使皓首穷经,将全部经典背诵得一字不漏也无济于事。如果没有信心,一辈子也不行!
 
 只要修五加行,则全部资粮都可具足。只要坚持不懈,就肯定能达到莲花生大师的成就。关键是我们是否肯去实践。从佛说法到现在,有许多人都接触过佛法,却至今尚未证悟,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不去亲身操作、体会,所以很多人都没有解脱。
 
 总之,首先不要相信眼、耳、鼻、舌,因为他们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只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其次,以眼、耳、鼻、舌为根据,而产生的各种念头都要否定,让这些妄念的大厦彻底坍塌、崩溃。如同遮蔽天空的云,只有被风吹散后,才能看见真正的蓝天。彻底放下后,就能见到心的本性,就能成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26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27 1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28 0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28 1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8 21:2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5-20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2 0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30 0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12 0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15 0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5 0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26 0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9 06:46 , Processed in 0.1464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