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7876|回复: 10

论学佛的迷茫与自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 1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佛教》 静波


    迷茫是完全不知或失意状态……现在主要谈谈一些学佛者的迷茫。



     我们面对的现实是一条拥挤不堪的旅途,充斥着名与利,期望自我价值的体现,都在去奋争,都期望成功。这是一个世间人的心态,否则别人就会说你消极。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是一只鸡而不是鸭子的时候,他上岸了。有人嘲笑他,他默默地承受着这份压力……理性的东西就是知道不可为则不可为,非理性的东西是不可为而为之。


    当年乾隆皇帝在北京市前门楼子上,看到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就问纪晓岚:"这些人在做什么?" 纪晓岚说:"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诸位想想,我们是不是这其中一份子,是不是在不得意的时候抱怨过……其实这一条路上,肯定会有得失的,所以人常常是矛盾着的。这是人性的弱点,我们无法回避它。其实,一些人坏不会坏得彻底,好也好得不会圆满。因为他们早已失去了很多优良传统。


    老子说过"吾有三宝,曰勤曰俭曰不为天下先"。现在有的人早已把这三个优良传统丢失了。没有勤只有懒惰,没有俭只有奢靡,不为天下先就更做不到了。凡事都想做第一,都想出风头,所以苦恼无限。而你死我活之争,有时侯则非常残酷。


     现代人更注重自我价值观的体现,于是一种共业的力量,一种末法的征兆出现了。这种力量使你无法回避,无法阻挡,不能说这是一个偶然、必然,也不能说这是一个定数,但我们无法回避它。种种现实可以证明,有的人为名利可以铤而走险,不怕道德良知的倾斜,为达到目的甚至不择手段。


    人很怪,得到了也会不平衡,失去了更不会平衡。只是在比较中才使人感到一种相对的满足。比如有人说我比别人强,我就觉得很骄傲。有一位哲人说过:人本来就是跑来跑去,听别人在赞美,这真是一种瞎折腾。


    别人在赞美你,然后你得到一种慰藉,这种慰藉使你感到自己不是在瞎忙……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尽管欺骗伴随的是短暂的心理平衡与满足,但同时也有恐惧,有挫折失望与苦恼。这些,大多数的人似曾都面临过。


   一种心理上的短暂平衡后还是要向外索取,往往都是一种浪费或为他人奔波。有的人攒了很多的钱,自己没有花多少,是在为别人积累……人的情绪、人的感情是起伏不定的。但共同的环境出现,人类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于是这样做又觉得是应该的--真是麻木的心灵,甚至找个理由来麻木……你搂我来偷,反正觉得这样做是对的。世间人迷茫的根源就产生在这里。


    我们这个世界,出现了很多奇怪的事情,虽然社会越来越发展了,但是却发现:在水里的落水儿童没人救,在街上老人被撞倒了没人敢扶,大街上被侮辱的妇女没人去仗义……为什么呢?


    鉴于这些现象,我们感到非常困惑,人性道德不行了、失落了。一些人在自私自利心态的驱使下,只想满足个人的私欲,他从不会为别人考虑。


       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也不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不会粉饰太平,也不会把现实看得特别可怕,但一些人确实需要立即警醒,自救自度。
    学佛,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我们要对自己信仰负责。当然,现实生活中一些优秀的分子,他们敢于对社会负责,甚至为别人作出了牺牲。因为如此,这个社会才没有彻底绝望,应该说这些人生来业力非常好。更多的人其实都跟着感觉走,很多是浮在浅显认识的层面上……有人说好人多,他不相信;有人说坏人多,他还是不相信。为什么呢?只是中间浮着的人特别多。我们的社会,需要那些真正引导人们前进的人。如果大家都为自己的话,肯定这个社会没有希望。


    佛教就是要突破这个我,教育众生为别人考虑……因为有了这个自私的我,社会才有了无穷的灾难、祸患。


     人是矛盾的动物,这是人性的弱点决定的。不管他走得多么远,再怎么坏的人也会有良知的发现。所以,人是可以改造的,因为人不是铁板一块,不是一个定型的东西,更何况许多人只是跟着感觉走呢。毕竟成功与失败都不是特别的自信,为什么,成功的人也有烦恼,也会有生老病死,失败的人心态更复杂。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社会问题更多的今天,各种学说出现了,什么气功现象呀等等,的确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这是人们心态的茫然,所以才找一个依赖,这种依赖有的就是一种气功现象。佛教同气功没有任何关系的,因为两者之间的目的根本不同。


     当神话般的气功现象寂寞下来的时候,人们依然不会平静下来。因为他们消化不了诸多情绪呀……这是一个必然嘛,因为人都有烦恼,都有迷惑。所以人没事的时候,寂寞的时候,打牌啊,喝酒啊,跳舞啊……人性的弱点才产生这些无度的娱乐。如果人很自信的话,会认识到这些东西没什么意义。


    有人讲了一个上帝和魔鬼的故事:"上帝是造人的,魔鬼一直在吃人,有一天两个人遇到一起了。魔鬼对上帝讲,以前你所有造的人都被我吃掉了。魔鬼在大声跟上帝说了几遍之后,上帝沉不住气了,眼泪下来了。他说,我每天总得有点事可做呀。这时候魔鬼也沉默了……半晌之后,魔鬼说,你说得也是这个理"。


    其实日常我们有事可做,才是最重要的。站在一个社会的角度来讲,应该提倡做有益于他人的事,而不提倡损人利己或者损人根本不利己。为名啊,为利啊,空虚啊,寂寞啊,他尽管也找到了一条解决的途径,但不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呀……这就是一般人的迷茫。


    我们应该正视这样的迷茫,而不应该重蹈覆辙。学佛者的迷茫。有时比社会人的思想还复杂。因为他承受不了现实的冲击,觉得现实无法包容他。他在现实中有许多无法消化的东西,这里当然不会排除一个人的宿世因缘。


    有些人信仰了佛教,皈依了,确实可喜可贺。能够去学佛,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事情。
    一时间,气功扰乱了佛教的正知正见的发挥。表面看起来,确实佛教的阵营扩大了……气功无法自圆其说,人们就对气功不满意的时候开始转向佛教,尽管这种转向根本谈不上是一种真正的信仰,但亦情有可谅。


     作为初级学佛的人,一些小的迷茫应该给予理解,因为人不是一下子就成熟起来的,就是释迦牟尼也经过许多的劫数才成佛的。说人要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祗劫,这个时间太长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包容学气功的人走进佛教中来呢?我们应该给他们机会。他们既然是带着社会、家庭、人际、命运等问题走进来了,希望佛教给一个答案,就应该好好持修佛法,而不应该老停留在学气功的阶段。
    教给许多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慰,令其心情非常高兴。有人说我能够活下来,我能够病好,是因为我信佛了……的确有许多人有不可思议的奇迹出现,但仍有一部分人还是难以解决自己的问题。


遗憾地是,一部分人所企盼的希望遇到挫折时,便对佛教开始怀疑了。加上周围人对佛教的不理解而给予的冷嘲热讽,他自己心里一下子便消沉下来了。

有一句话: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越学佛,越离你遥远,于是他便非常苦恼。渐渐感觉佛教已不象原来令他迫不及待、令他神往。


    曾经有一位居士,见到一位出家的比丘尼在病中喊叫……居士立刻就失望了,他上市场上买一只鸡回家吃了。这种人找这样一个借口退了道心,他本来就是那么脆弱。要知道学佛,是培养你的出离心,你不该在这个出家人身上搞负面效应。


更为可笑地是,有的佛教徒利用佛的大悲咒,去诅咒他所憎恨的人。这样的人的确很麻烦。
     也有人因为信了佛,遇到了挫折,丢了点钱,或者家里出了点问题,他们认为被欺骗了,所以马上感到这个佛无法再信了。因为老解决不了问题……这是一种可怕的轮回的想法,因为你的价值观念会停留在人的认识层位上。你要想出离,就不应该有这样的怀疑,这叫退了道心。


     在哈尔滨课堂里一个老太太特会讲,说这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灵感无限,赶紧布施……你如造一尊佛像,你就会发财。其中一个人急了,一下子掏了两万块钱来塑像。但回到家里,又后悔了,因为他做买卖赔了,便马上到寺院来索要……弄得非常麻烦。这个现实告诫我们:要理性地信佛。如果你不能这样做,那么你可能会后悔的。至于有人一开始就存在一种投机、钻营、欺骗,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不在迷茫之内。迷茫就是你信仰了,在信心受损的同时,你又觉得很委屈,无法面对现实,就如同精神错乱的人。


    举一个例子:一个精神不太好的人,觉得自己就是一粒米,最害怕见的是小鸡。因为小鸡一见到米粒,肯定要把这个米粒吃掉。所以他非常害怕见到人,当然他家里的人除外。每日他都在提心吊胆。家里人替他找了一位心理医生。医生给了他一个心理诱导法,就是让他每一天的都在提醒自己:"说我不是米粒,我是鸡,我是人"……整天地这样在提醒自己。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心理医生以为他有转变了,然后就把他领到大街上。当他突然看到那么多的人的时候,扭头就跑。这个心理医生跟着他跑到医院里,然后问他:"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吗?我不是米粒,我是人啊。"他说:"嗨,我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看我的……"


    有人学了佛,他怕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好,常常不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学佛的,因为他不知道别人怎么样评价自己。可是我们该面对现实。因为你整天地说是佛教徒,一旦事情来临的时候,你根本无法应付。所以希望不要说大话、吹牛皮,要老老实实地学佛。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否则你夸夸其谈,别人会对你失望,会伤害了你的信仰。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从来不会开车的人,面对一个最好的汽车,他发呆,是车有问题吗?车是最好的,但是你却无法启动它。因为你站在那个最好的车面前,希望那个车能把你装进去,而且它自动能走,这可能吗?你无法同最好的车相适应,这犹如你一直在外边去欣赏佛教,却无法感受佛教的真谛。很多人的思想行为同佛法不相应,这是一个学佛者的茫然。他们正是在那种假象上驻足,不肯走下来,心态停留在上边。比如要求你的家里人和你周围的人,对你有一个好感,那说明你还存轮回的观念。你要想脱离轮回,你必须得从那"浅表"的认识驻足上面下来。


    有的人把自己的幻觉梦境当真而陶醉不已。有的人站在外边看到天上出来一个什么花啊,就觉得出现奇迹了,更是狂喜不已……觉得这些就是佛教。可惜呀,他只顾在外边找佛,没在自己的心上去耕耘。


    佛教就是让你回头,不是让你一个劲地往前看。你似乎已经走得太遥远了,你该尽快找到自己迷失的本来面目。


有人见到了水中月,空中花……哎呀,他觉得,太漂亮了。其实我们现在活着的当下就是一个水中月,空中花的世界。有人说:"你看这个桌子就在眼前。"并敲得嘭嘭响……我说:"我不否认它,但它不是一个永恒,它只是一个过程,你拥有它的感觉就是一种消化不了的情绪。"


    比如有人做了个梦,不但影响自己,还去影响别人。他做了一个恶梦、好梦,大肆宣传,致使别人的情绪也受到波动,这是学佛吗?肯定不是了。


    有的人一方面皈依了佛教,却一方面留恋气功。我觉得这非常可怜。我相信学佛能改变你的心态,能疗治你很多的"疾病",比气功效应大得多!为什么,因为人的病,是由于我们的心态所致。所以这个时候,不在你的心的修持上用工夫,你老折腾你那点"气"干什么。


    有人跟我讲,说有一个人练气功,老偷他的"气"。我说你的气不是还在吗?他很茫然、很痛苦、也很恐惧……他怕自己的"气"被偷光了,这是多么可怜可笑的思维。


    脚踩两只船,认为可以双保险,但是哪条船走了都会掉水里去。一心不可二用,人只能上一条船


有人以为许多公开流通的经典不灵验,大悲咒、阿弥陀经、楞严咒都不灵验。他就去寻找其他的书,不知从哪里弄来的经咒,而且珍惜得不得了,还把这些东西到处兜售。莫名其妙的来源,有什么说服力?真是令人费解……


    也有人迷信于学人,跟着一个人学啊,学啊……却忘记了要学佛,最后他就不信佛了。这说明他开始发心就有问题,他也曾为那个人做了很多很多的牺牲,最终那个人不合他的意了,于是这个佛就不学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也有很多人善于积累。今天在这里学一个法门,明天又跑到别处学一个咒,后天呢又去灌顶,又去参访名山高僧,弄了一大堆的皈依证……这样的人呢,就象买了很多的床,一个个架起来,他却忽略了自己要睡觉。


    还有很多人弄了很多只船,他放在那里不去摆渡。你说他要干什么呢?……佛教又不是让你做一个收藏家,这也是一种迷茫啊。


   有人因为心态的问题,把自己的信仰"装饰"起来,骄傲不已。逢人便说:"我学佛了,我学佛了"。他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但这种"装饰"就象佩带着光彩亮丽的金锁链,尽管漂亮,心却被牢牢地拴住了。


    其实你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了,就是你成功的开始。因为你知道怎么去改变自己……所有这些都是一种修道上的"唯物"。所谓"唯物"就是"我"和"我所"有。


是非曲直,就是二元的世界。好与坏的分别,最根本的是"我"和"我所"有 的意识在作怪。"我"一旦"我"的问题解决了,"我所"有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有人说:"我已经没有我了"……我说:"你坐什么车来听经的?" 他说:"坐公共汽车来的"……这真是一个很可笑的事例。他确实无我了吗?不是!他没有理解无"我"的意思。……终归还是一个迷茫的问题。因为这些都是以充实"自我"为修行的出发点,"我"本来就是一个敌人,一个学佛上的最大障碍就是"我"。


老子《道德经》曰: "唯学日增,唯道日损"。学习可以日益增加知识,但你不可把学佛当作修习学问……日损,就是你要逐渐减少自己的问题。事情越少越好,修行好的人叫无事僧啊,他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该睡觉的时候就睡觉……从不把一些杂事挂在心上。


但是有时侯有人直晃脑袋。说,哎呀呀,日常事情把我给缠住了,我忙得很呀……一些人不知道无我,只在自我上充实自己。这样做丰富学问可以,你要考博士、硕士,肯定会成功的。但是你学佛修道则不可以,因为这是茫然的修道,必将自毁而不能光明。


很多人知识的积累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苦恼不比别人少。这些人应从佛法的究竟意义上去考量自己,理要顿悟,事要渐修。当你一下子明白了要走的是哪一条路,你就该坚定地朝那个方向前行。


如果你不知道彼岸在哪里,那么你的船行驶得越快越有问题。有人说要往生了,他又怕往生……往生不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吗,为什么要害怕呢?所以我们要突破这种"唯物"。在这个二元的世界里,你如有分别,你就有选择,也就有苦恼啊。


一些人期望佛法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沮丧、憎恨等。我们应该明白,这些情绪你根本不能消化,只能去转化,只能去升华。怎能转化呢?就象一个人,人家骂了你,本来很生气,然后你装作笑模笑样,你的肚子里有问题,在咕噜咕噜乱响,最后生成病来,你消化不了它就转移啊……而我们佛教是往极乐世界转移,是往一个智慧上转移,不是转移到那个"脑血栓"上去。
世上根本就无救世主或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依靠,所以不要把学佛当作找一个依靠。


曾经有一个学气功的人告诉我,他说墙上已经显现出一个佛像,我说看了半天我看不到。他说那你不行,我说我宁愿不行,我应该在心上下工夫……学佛怎么可以老往外边看一些幻相呢?越往外边看,不是离佛法越远吗。


总喜欢着相的人的心态有问题……象长草一样,控制不了自己。人最大的敌人不就是自己吗?所以应靠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自己,你不要去对付别人。动一动用个咒来念一念,让别人服了,这样做不是佛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学佛不要总打着妄想。刚开始你皈依了,用《六祖坛经》的话讲,那你皈依的是觉、正、净。你抱有一个期望值,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故不能凭自己一厢情愿去做什么。你整天躺在床上想着什么呢,一心想成佛,想上极乐世界,这本是件好事,是你的宿世因缘,但你必须要刻苦修行,成佛哪里有什么偶然呢?


我们最初觉得烦恼就象敌人,修行中把自己比作一个武士,将所学的佛法比作长剑,这个武士面对着烦恼,每刻都在认真地与烦恼厮杀,这就是学佛的过程中所要做的要紧的事情。只有把那个敌人消灭了,才可能成佛。敌人是残酷的,烦恼是无尽的。在同敌人搏击的时候,许多人筋疲力尽,他们感到,学佛太累。


再换个角度反省一下,那你不学也罢,这不是说让大家退道心。因为你想错了、学错了,这依然是一种迷茫。你看看《金刚经》,菩萨度无量众生却说无有一众生可度……而你却骄傲不已,说我把张三、李四给度了。故不要以人情来学佛,否则会很失落,因为奢望之心一直会影响着自己的情绪。


佛教的山门从来都是开着的,你进来就进来,你出去就出去,佛教就是一个自然的。假如学佛陷入一种误区,无可奈何的时候,如你说出"顺其自然吧、随缘吧"的话,则不是智慧的化解。如以一种平常心态学佛,你就不会再这样讲了。


     自在,是所有人都很向往的境界。学佛嘛,就应该要又那份自在。自在是突破修道上的"唯物",第一个就是"我" ,第二是"我所有" 。有我才有烦恼,有我不得自在。所谓"唯物"应该是主观的"我"及客观的"我所有" 。即我之外的一切存在,以为"时有",于是永无突破的可能。总认为别人对我的伤害是真正的伤害,就永远不能突破"我",永远不得自在。


一个人学佛不是变傻了,而是变得更有智慧了。别人骂他,他没有什么感觉。因为你按照人情来要求他的,如果他有感觉了,就不能超凡入圣。所以我们不要认为学佛太难了,实际上学佛是一件可能的事情啊。依据佛法的法印,无常无我乃至诸法实相,对于"我"及"我所"的透视,那不是真的。因为刹那变化着的事物,没有主宰,并不实在。过去有一句话:假亦真时真亦假,假的恰恰是真的,两者之间没有办法去分开。假的东西也就是空的,并不是这个东西不存在了。说这只茶杯是假的,假的可以说它是空的,"空"的是建立在"有"上的。如果你要想解决轮回问题。必须明白一切事物的不真实性、不永恒性。然后你就没什么挂碍了。


轮回,事实上是我们思维观念上的束缚;如果思维观念上突破了,轮回问题。也就解决了。《华严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现在的一些人,对人可以不恭敬,却在佛像面前顶礼膜拜。我觉得这是一种错误。首先,我们要跟人结善缘,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佛来恭敬,功德就会圆满。因为你广泛地结善缘,就是你成佛的资源。可以这样讲,一个金佛像和一个金尿壶有什么不平等呢,它们之间的不平等,是你思维观念上的分别。你创造这两件物品后会觉得,一个非常好,一个是非常糟糕,这是因为有"我"和"我所"的思想。现在我们说都是假的、都是空的……你还觉得它们都值得恭敬,说明你对空的一些认识一片茫然……空,姑且称做为零。就是它不代表什么,它是一个中性的数字,往那边是正的,往这边是负的。如果我们的根气很利的话,就会知道,空是一个没有真实内容的东西。所以它的存在与否,对我们已经不形成一种束缚。但是我们要说明空,就有一个参照物来比较它。因为"零"和"一"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思索了半天,最后似乎是理解了"零" 。再之,人们对"一"也是不理解的,还有二、三、四……甚至是成百上千。最后呢,麻烦来了。其实这些"故事"本来就是个零。学佛就是这样啊,你不该制造很多的"故事"。
日常有人讲个笑话,他哈哈一笑,觉得非常好。你要知道这个笑话是来说明这个理论的呀。不要笑过就拉倒,要好好想一想。所以唯学日增,唯道日损。做学问来讲,你可以去比较,来研究零,研究空,然后你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用成百上千,甚至上亿,无量数……你去例比,来说明空,你心里就清净了。"唯学日增" ,做学问是没有错的。但是你要修道的话,你就会茫然一片,因为你不知道从那里下手。


有人懂得很多佛法知识,他非常骄傲。上了几年学,或者是跟某些高僧大德学了几年,更觉了不起……但这仅是知识,这不是修行。知识只是一张地图,如你不按图索骥,那知识就成一种束缚,就毫无意义。因为你这样不能出离,学佛的目的是解脱轮回。而不是在那儿欣赏佛法。所以佛法不应该是学问,因为学问是靠不住的。博士、教授还是得死,还是得轮回。"下下智"的人应该有"上上智" 。你也不要自卑,你也不要认为自己了不起。佛法是悟的,是对真理的感受、相应,即悟入空性的境界。


《中论》里龙树菩萨曾经这样讲,以有空意做,一切法得成,若无空意者,一切法不成。世间的万法是这样的道理,你学佛也是这样的。假如你有一个空意,解脱才成为一个现实。若没有空性,成佛则没有道理。一个人念佛,觉得现实对他的诱惑很强烈,他念的佛质量也不高。当他一旦明白这个现实是一个假象时,他便会欢欣鼓舞地来持这种佛号,甚至达到最后的实相念佛、念佛三昧等。若从完整的概念讲,只看到空是不对的,只看到有也是不对的。我们要超越空有、美丑、我、我所……一切二元的世界。在实际生活中,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性励练成熟。没有这个过程,一切无从谈起。我们对不切实际的不再奢望,这就是一份自在。不然的话,你来了,我拒绝;你走了,我挽留,这都是挂碍。如你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你才有彻底的出离心,你才不会拖泥带水,也不会再说你尘缘未了。因为你我死亡的时候,也就是我所死亡的时候。我们会深深地感觉到,修行之道是极其艰苦的事情。所以你知道空是有的空,有是空的有。两者之间不能分家的。进一步讲,有就是空,空就是有。你千万不要给分家。有人一提空,哎呀,就认为什么都没有;一提有,那个东西就是实在。这是一种错误,是你把佛法的不二法门给分家了。"不二"就是他们本来是一。为什么不说一,说一怕你还指着一,所以才说"不二" ,因为两者之间已融合为一体。


当我念阿弥陀佛的时候,那个智慧的光明已经把所有的分别、障碍,束缚,都溶化了。那时候,你才感觉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了。我们要不断地除掉自己的假面具,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戴着假面具跟人来往,是不真实的。请你不要拼命维护一个我。有人说,哎呀,我学佛可以了,我现在一点烦恼都没有了。这可能吗,你在跟我说谎啊,一点烦恼都没有了,那你还正常吗?你只有立足于人的角度才能学好佛,但你要在心上用工夫啊。老琢磨有个天外来客把你接走,接到极乐世界去,这不可能的。真的,你自己不实心实意地念佛修行,成佛是不可能的。


你从高空上掉下来,哪怕被摔得粉身碎骨,但你终于清醒了。也许你变成了数不尽的微尘,别人瞧不起你,这没关系,已经成了一粒微尘,还在乎别人对你如何评价吗?此时一切梦想和荣耀都无处容身了,才是在真修行。你才会觉得同宇宙、同太虚打成了一片了。再也不会顾及你眼前那点"故事"了,你的心量已经拓宽了,于是你真正理解了一切法皆是佛法。你心里心如止水,你无所驻,因为你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磨练……这难道不是成佛的资粮吗?


搬柴运水无非佛道,锄田种地总是禅机。你的心如止水时,便能正确理解一切苦恼、一切希望、一切欢乐……别人说你是二百五、三百五也没关系吗。


道场在那里,在我们的当下。谁要躲避,决不是真正的佛教徒。真正学佛的人要接受最苦、最累的现实,因为你自己的业昭感着你的今天。你躲避,能躲避掉吗?而且,你躲避就等于失掉了一次积累成佛资粮的机会。


当想起伟大的佛陀对我们的鼓励与肯定时,我们的心就不再存有妄念。我们再回头来看看,忽然发现战场上没有了武士,没有了我,也没有了敌人……那个时候,啊,你真是得大自在了。心佛众生三者之间了不可得,而布施应该三轮体空,可是你没有达到、没有相应啊,所以你现在还着相,还要求有一个回报。《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理会这其中的涵义时,你的心就与其相应了。就不再考虑别人是怎样评价你的。因为你已经会用智慧、光明融化了那些黑暗。因为你拥有的定力,使你才有了自在。举个例子,一个人拿了一个馒头,苍蝇一直都在围着那只馒头转。你根本的目的是把馒头吃掉,苍蝇就没有希望了,它就再不会烦扰你了……烦恼缠绕着你就是因为你有我,你现在把"我"去掉,还怕苍蝇吗?


回到现实中来,发现很多事情不能让我们感动,也不能让别人感动。那怎么办呢?让我们回首,去看看龙树菩萨,看看提婆菩萨是怎么面对他的苦难的。这个龙树菩萨活了几百岁,有的说他活了三百岁,有的说活到五百岁,也有人说活到七百岁……其实人活着和死去是一样的,是不二的。我们现在把死和活着分了家。而提婆菩萨给我们做了榜样,三世中的提婆菩萨有一个特点,就是破外道。破外道就要得罪人嘛,但是佛法就是需要有人来说真话。提婆菩萨当年破外道,破了百万余众。当时同外道的辩论有一个规则:败者,第一个以头相谢,把脑袋割下来送给对方;第二个就是把头发剃掉了,归依对方。所以提婆菩萨破外道,收了百余万外道弟子进入佛门……其中有一个,他的师傅就是被提婆菩萨驳倒后成了出家的比丘。他至今仍然耿耿于怀,非常嗔恨。他伺机想杀这个提婆菩萨。这一天终于到了。这时提婆菩萨在树下打座,其他的弟子在别处。他手里拿着刀,心里恨恨地想,汝以汝口破吾师,何不以我刀破汝肚子……提婆菩萨已知道这个人要杀他,但此时他没有半点嗔恨……真正的圣人在这里已经感觉到了无"我"无"我所" 。谁为害者,谁为受害者,两者之间了不可得。于是便告诉这个杀自己的人跑掉……提婆菩萨忍着巨痛说:"我弟子中没有得到法仁者,会处死你的,你赶紧从山上跑,你从大路上走别人会把你抓到……"当时又亲自把自己的衣袍送给了这位杀他的人……设想当时,这个外道弟子肯定被感动了,但他还是跑了。弟子来了之后,都嚎啕大哭,到处去找杀师父的人。提婆菩萨告诉他们:"修行人应该既没有’我’,也没有’我所’,何必要伤感呢" 。


学佛是非常艰难的一个过程……你带着希望之心来学是不应该的。也许最初我们板着面孔、一本正经、非常严肃……但是,一旦得到了法喜的时候,你应该觉得微笑,因为你得到了自在。就象我们自己,首先要知道这个世界是不可靠的,然后才觉得没有理由去微笑。假如对万法空的理解完美了,才觉得应该回到"有"上。就象《自度论》里说的,这个世界的存在,一切一切的这个文字,什么一切一切的东西,都是戏论而已,根本不实在……你要度众生,首先你要有根本,要有空意,如果你没有空,你就会随境所转……这是个渐修顿悟的大事。


以前有一位高僧,他平时很严肃,突然间有一天,他发现了一只老鼠,试图把那个佛堂上供着的那块玉拿走,但是它搬不动。这时它又回去叫来另一只老鼠,两只老鼠合力--玉依然不动……这个高僧就在旁边静静的观察……于是两只老鼠就开始叫,一叫又来了十来只老鼠,一起把这块玉拖到它们的洞里……陡然间,高僧破颜微笑……你知道是什么吗,那是自在了!终于他觉得,事情的真相不过如此而已。他没有挂碍……他觉得该笑的时候就笑了。他不应该一直的板着面孔,这才是真正剥下了他自己的面纱。我相信,他该哭的时候他也会哭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1 0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扎西德勒.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5 0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吉祥如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1-5 0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2-14 0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2-17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2-31 0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 0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8 21:2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1-12 0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2-15 0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9 08:54 , Processed in 0.1386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