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失衡 社会失和 有一对八十多岁的老夫妇,老头步履蹒跚,老太瘫痪在炕。同住一村的儿女几乎无视父母的存在,老夫妇不知什么原因双双死去多日后,其儿女才被邻人告知消息。” 山东、江苏等地农村,那里的老人在丧失劳动能力后,因儿女嫌弃,被迫独居的比例非常高。他们缺衣少食,贫病交加,在无奈中苦熬残年。当今农村一些中青年人,对父母知恩、感恩、报恩情感的淡漠,由此可见一斑。” “我常想,人何为有福?老而有福才是最大的福。如今的老人几乎都吃了大半辈子的苦,到了只剩‘蜡烛头’的年纪,晚景竟如此凄凉,真是令人心酸。大量的典型事例让我强烈地感受到,在中国,特别是农村,我们传统的孝道出了问题。” 我国的经济虽然在快速持续发展,但依然是农业大国。我国农村老人群体十分庞大,根据现阶段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他们的养老还是应归之于家庭,归之于自己的儿女为宜。但孝道的失传,会使本应由万千个家庭负担的农民养老问题,衍变成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 农村老人境况堪忧 我们发现在农村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老人的儿女生活水平高于父母几倍乃至更多。但他们认为,父母没冻着,没饿着,就是自己尽孝的最高标准了。更令人担忧的是儿女对父母感情的麻木。有的与父母同住在一院内,却一年也说不上几句话。有的儿女非过年不登门,平日对父母不管不问。农村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吃的最差的是老人,穿的最破的是老人,小、矮、偏、旧房里住的是老人,在地里干活和照看孙辈的也多是老人。” “在部分农村,一年吃不上两次肉,平日兜里没有一分钱,小病挺着、大病等死的例子随处可见。这些老人不是村里的五保户,也不是民政的救济对象,但由于儿女的不尽孝,使他们成了‘三不管’,其生活境况反倒不如无儿无女的老人。他们对儿女多有抱怨,但大多不忍心将儿女告上法庭。他们心中没有希望,没有明天,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对他们是遥远的梦。” 孝道失衡 社会失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盖楼修路,这是表象,更重要的是乡风文明。文明体现之一就是养老尊老敬老。”翟玉和讲,“孝道是亲情的传递,是人伦的准则。家庭和谐社会才能稳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社会意义上说,弘扬孝道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良药。” 一个重小轻老不讲秩序的家庭是不和谐的家庭,迟早要给社会添乱。谁应是家庭的支柱或精神核心?应该是老人无疑。中国历来讲究以孝治家,可现在的家庭秩序恰恰是小的上了‘天’,老的落了‘地’,老的人老言轻,小的发号施令。老人在齐家方面的地位、经验、核心和统领作用得不到儿孙的认可和尊重。这种人伦关系的颠倒,将使家庭陷入无序和不稳的状态,是对社会和谐的威胁。” 孝道的不畅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媒体报道的腐败案件,要么是和妻子同谋,要么是和子女合污,有哪一个牵涉到自己的父母了?贪官者如果孝敬父母,谨遵父母教诲,绝不会自己走到身败名裂,家毁人亡的地步,又给年迈的父母以精神上的致命打击。因此,大力弘扬孝道有助于反贪,不失为反腐的一计良策。” “不孝还导致单亲家庭的增多和犯罪率居高不下。中青年人离婚后,一方面放弃了对子女应尽的责任,另一方面又给原本需要照顾的父母增添了沉重的负担和精神压力。天下的父母极少有愿儿女离婚的。为了家庭的稳定和子女的成长,为人子女者如果能多听听父母的意见,很多婚姻是可以调整、维持而不至于破裂的,可是有谁离婚前征询过或尊重过父母的意见呢?为了自己的自由,不顾父母的感受,把子女推给父母或推给社会,给父母添了烦,给社会添了乱。” 如果血缘都维系不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将大大降低。孝道是中华民族维持家庭亲和力,增强民族聚合力的精神瑰宝。民间历来有这样的说法:对父母不孝的人远处、不交。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知感恩的人,对他人还能有什么真情实意呢?” 一是以法律的强制性规范和约束公民的孝道行为。鉴于孝道在全社会淡化的严重程度,建议对现有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做适当修订,在刚性与柔性上衔接好。 二是孝道教育应从小抓起。现在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材中,关于对父母及长辈知恩、感恩、报恩的内容少而又少。建议有关部门在编写教材时适量增加这方面的内容,而且要形象、生动、感人,让孩子和学生们通晓孝的含义,明白孝的标准,知道怎样去尽孝。 三是舆论和文学、艺术界要加大对孝道方面的选材和形象的塑造。市、省乃至全国应定期评选出“十大孝子”,对孝子给予不低于同级劳模的待遇。尽孝是在向父母“还债”,也是为自己的老年“储蓄”,孝道的内容应该为各年龄段的人所普遍关心。为此,文学、艺术、影视界等应该多涉猎这一题材,赋予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四是加强农村基层老龄工作组织建设,让农村的孝道问题有人管。要把孝道教育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树正反典型,让大家从身边人学起,形成敬孝子、谴逆子的良好氛围。加强农村老年人协会的建立,由村老协选若干德高望重的长者组成会长,专门协调、裁断、处理因孝道问题引发的家庭纠纷。 五是加强农村托老机构的建设,探索农村的社会化养老之路。现在中青年农民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即使他们能保证自己的父母衣食无忧,也解决不了父母的精神孤寂,更谈不到对父母日常生活的照料。因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地区,或由政府投资,或由集体组织筹资,或民间出资,在大的村或几个相邻的村之间,建专门的福利性托老机构,让经济条件允许的老人自愿入住,解决老人赡养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