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4818|回复: 3

[转帖]大手印(堪布卡塔仁波切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14 14: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手印

[内容大纲]

--->前言
|
--->根大手印
|
|
--->道大手印
|      |
|      |
|      ----> 四不共加行
|      |         |
|      |  ----> 上师相应法
|      |         |
|      |  ----> 献曼达
|      |         |
|      |    ----> 金刚萨剁法
|      |         |
|      |         -----> 皈依大礼拜
|      |
|      ----> 止观禅定
|                |
|                -----> 直观自心禅定法
|                |
|                -----> 观
|                |
|                -----> 止
|
--->四瑜珈次第入果大手印


---------------------------------------------------------------------------
前言

   从祖师帝洛巴开始至今,“大手印”代代相传,已经历了四十四位传承持有者,形
成一个如黄金般、无间断的大手印传承,这四十四位祖师都曾精进不懈地修持大手印,
并且都在一生之内,直证菩提,即身成佛。

   伟大的噶举派上师一一蒋贡康楚·洛卓泰耶(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曾说过:
“大手印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名相而已,它是能带领修行者觉悟的法门,此觉悟即
是大手印。”

  觉悟的途径唯有实修,光听闻大手印是无法开悟的,蒋贡康楚曾举过一个例子说道:
“出生在富裕家庭的人,自然能拥有富裕的生活.—同样地,修持大手印的人,也能
得到内在自然增长之悟性的加持。”

   现在大家学习了噶举派传承的教法,只要依法修持,必定能受到噶举派上师的加持
,迅速获得开悟,除非你只是执迷于“噶举派”这个头衔而已。

   想要开悟,正统的传承和实修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正确地修行,开悟是不可能的,
不管你多聪明,或曾研读过所有的经典,若是没有正统的传承以及对修行方法和意义的
如实了解,并且实际地修持,任何成就都不可能达成,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观念。
   何为“大手印”?从字面上来看,“大”代表涵括一切众生,无论贫贱富贵或男女
老少,每一个众生都具备着觉悟自心本性的潜能,这是广泛普遍的;而“手印”象徵法
门,意指如果一个人修持大手印的话,那么他便不用再去修别的法门了,因为在此一法
门之中,已结合了一切法门的精要,它是圆满的、是涵盖一切的,大手印有时因为各个
上师的用法不同,亦可称为“大无上”或“大中观”,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在究竟的意
义上,它们都代表着“圆满的法门”。

根大手印

   大手印可分为“根”、“道”、“果”三个部分。

   根大手印谈的是佛性,佛性是指蕴藏在每个众生内的觉悟本性,此觉悟本性是原始
本然的,是无染无瑕、本始清净的。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众生是十分无明的,为什么呢?或许你会感到奇怪,人类曾
发明了许多事物,应该是很优秀的,怎么会无明呢?

   无明所指的是精神上的迷惑,一切有倩众生虽然都具有觉悟的本质,但都仍未被开
发出来,甚至连如何开悟的方法都一无所知,这就是众生无明的一面,所有的众生都确
实具备着觉悟的本性,但是这个本性被无明蒙蔽了,因此造成轮迥;虽然众生都具有佛
性,但因为没有将这觉悟的本质发掘出来,所以众生迷惑愚痴,受尽轮迥之苦。

   我们可用推理的方式,来窥见一些由佛性所表现出来的徵兆,例如我们对于父母或
亲朋好友,自然地都会有一种亲爱之情,这即是源自佛性而来,但因为没有将佛性完全
发展出来,这种爱或慈悲并不如它原有的广大恒久,这也就是无明所产生的结果。

   这个能导致开悟的大手印之根——怫性,就像能结出果实的种子一样,一颗种子和
它最后所结出的果实看起来是很不相同的,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味道也不一样,它们
似乎根本是两种毫无相关的东西,但果实是由种子而来,这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都具有大手印之根,现在所需要做的便就是去开发这种特质,然后成就大手印
之果,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到,所有的传承祖师都曾和我们一样的平凡,但他们在经过精
进如法的实修之后,开发了成佛的本质,所以他们现在才如此殊胜不凡,而我们现在也
有一个相同的机会来体认自心本性,当你确定自己具有佛性,确定开悟是绝对可能的,
即为根大手印。

   随着根大手印的建立,修行人会产生一些特质,第一个特质就是对上师极度的虔诚
恭敬,因为上师是能指导我们修行,使我们有机会去真正体验觉悟的人。

   此外,随着根大手印的发展,我们亦会生起三种信心:

   第一是“明净之信”——深信上师、诸佛菩萨与一切众生,都同样具有佛性,这种信
心变得十分坚固而明朗,这就是明净之信。

   第二是“向往之信”——明了了自己也有成佛的种子,能成就和一切上师诸佛一样的
自性和特质后,你亦渴望去获得这样的成就,这就是向往之信。

   第三是“清净之信”——确信开悟的经验并非只是一种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偶然状况
而已,事实上已经有无数的修行人藉着脚踏实地的勤修,证得了无上佛果,这种确信即
是清净之信。

   籍着根大手印的建立,我们便能发出对上师的虔诚和这三种信心。

   从各方面来说,弟子都是必须完全依赖上师的,因为只有上师的教导才能使弟子觉
悟菩提成就佛果,要知道,在过去靠着上师而开悟的修行人已多的形成了一个大成就者
之海,这些如同大海一般多得无从计算的大成就者们,全都是依靠着他们的上师、遵守
上师的教导修行而获得开悟的。

道大手印

   觉性存在于每个人之中,不需要到别人身上去找,然而光是了解这个道理,并不能
真正开悟成佛,因此,实际修行是绝对必要的,这就是“道大手印”。

     “道”的程序是按步就班的,你不能自许为金刚乘行者,就以为可以直接去修最高
层的法门,一切都必须一步一步地来做,从基础开始逐渐向上,上师亦会适当地教授声
闻乘、缘觉乘的教法,此外,行者还必须修习四不共加行,使自己能完全准备就绪地去
承受金刚乘的法门,以小乘为起步,循序渐进地进入大乘。

   要如何起步呢?首先,你必须要认清这世间是充满痛苦的,如生老病死的苦、无常
的苦、以及因缘条件聚散所产生的苦等等,数也数不清,因此你发出出离心,愿从这充
满着痛苦的轮迥俗世中脱离出来,这便是基本的小乘之发心,有了这种希望离苦得乐的
出离心之后,进一步你不应只顾自己的解脱,而应该救度一切众生,因为不只是你在受
轮迥之苦而已,所有的众生都正同样地受着无量无边的苦难,由此而发心要为救度一切
众生而修行,这便是大乘的菩提心,有了出离心,亦发出了菩提心之后,就是修持金刚
乘法门的时候了。

   接下来要修四不共加行,四不共加行是进入金刚乘很重要的一环,修行人能藉此积
聚修持金刚乘法门所需要的功德和智慧。
第一加行——皈依大礼法

   第一个加行是“皈依大礼拜”,我们先观想自己和所有众生一起,虔诚地皈依诸传
承上师和佛、法、僧三宝,由此便能受到上师和三宝的无上加持,而远离任何阻碍开悟
的侵扰或障碍。

   此外,皈依大礼拜的修持有三个重点:在身方面,我们以大礼拜表现其诚敬,在语
方面,口诵祈祷文,愿一切众生皆能永远离苦得乐,在意方面,诚心忆念诸成就者的殊
胜,并对此发出一种赞叹、珍视的心情,故皈依大礼拜是以身、语、意的完全专一作为
修持的重点。

   修大礼拜时,首先双手合掌接触前额,代表对诸成就者之身的虔诚恭敬,藉此净除
身方面的恶业,修行者并因此而将了悟法性之身;接着双手接触喉部,代表对诸成就者
之语的虔诚恭敬,藉此净除语方面的恶业,行者并将因此而获得诸成就者六十种语方面
的特质,能无碍地弘扬佛法给一切众生,使正法昌盛,最后双手接触心处,代表对诸成
就者之意的虔诚恭敬,藉此净除意方面的恶业,修行者并将因此生出两种智慧,即“如
所有智”和“尽所有智”。

   接着拜倒下去,前额、双手和双膝五个部位碰触地面,象征净除贪、瞋、痴、慢、
嫉五毒,并转化五毒成为五智,而站起来的时候,则象征修行者将以“五道”引领众生
走向觉悟之境。(译者注: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

   修皈依大礼拜虽然很辛苦,却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主旨,更有净除业障的效果,明了
了皈依大礼拜的主旨和道理,就不应畏惧辛劳,在修行中付出愈多心力,才愈能在觉悟
上有所收获,如果只有一点点的努力的话,那觉悟也会只有一点点,而如果都不为修行
作任何付出的话,那就根本不可能觉悟了,伟大的尊者密勒日巴之所以在修行上有如此
崇高的成就,完全是因为他付出了极大、心血和辛劳来修持佛法,因此我们不应惧怕修行
的辛苦。

   做完大礼拜之后,行者观想所有传承上师和三宝皆以一种无实体的形式,化光溶入
自身,然后安住禅定之中,先前的大礼拜能累积功德,而现在上师三宝化光溶入自身,
并安住于禅定之中,则能产生智慧,皈依大礼拜事实上是四不共加行的重心,因为一切
皆以此为起始。

   在谈到第二加行之前,我们先来谈谈修行的发心。很明显地大家对三宝都相当虔诚
,大家籍着种种的供养、礼拜……等积聚了许多的功德,这种种的虔诚和奉献,令人十
分欢喜,但除了要有虔诚心之外,还必须培养菩提心,舍己为人,这样的心才能使功德
增长、坚固,而开悟成佛。

   此外,大家一定要明白正确的修行之法,有很多人是因为种种不同的动机而修行的
,例如有些人修行是为了得到某种超能力,想藉此来打击他的仇人,这便不是一个正确
的动机,由于这是一个不纯正的发心,所以最后的结果也不可能是好的;又有些一人的修
行只是出于盲从的心理,别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一点主见也没有,虽然这种情形无
所谓善恶,但由于他缺乏目标,所以也无法获得什么成果;然而也有些人修持佛法完全
只是为了一些世俗的成就,或许由于修行所累积的福报,某些世俗上的成功是可能的,
但是,生命毕竟是短暂的,当我们修行的目标不是为成佛的时候,便很难获得长久的利
益,因此正确的目标在修行上是绝对必要的。
   修行人能不能开悟,完全决定在修行的动机和发心,这就是成佛的关键,如果我们
修行只是为了下辈子能有更舒适健康的生活,或只是想往生天道当神仙,甚至只是为了
投生在富裕的人家的话,就不可能开悟成佛了,事实上,在这样的动机下所积聚的福德
,并不一定百分之百能获致预期的结果,因为我们的五毒烦恼仍未净除,当死亡来临的
时候,我们很可能会随境而生起一些烦恼,例如强大的瞋心便能轻易地摧毁我们所积的
福报,使一切功德烟消云散,这也就是为什么修行必需要保持正念的原因;此外,无论
我们修禅定、持咒或读诵法本,都要以救度一切众生使其成就佛果为发心,并且在修持
的过程中保持同样的心境,最后并迥向功德,将一切的功德,都无私地迥向给六道一切
众生,愿众生都能解脱轮迥,究竟成佛,如此便能生起觉悟的心境菩提心,我们所累
积的功德也自然变得无穷无尽了。

第二加行——金刚萨剁法

   四不共加行的第二加行是“金刚萨剁法”。为什么要修金刚萨剁呢?从无始以来,
我们的心受到无明的蒙蔽,造了无数无量的恶业,而在痛苦的轮迥中流转不止,要净除
这无量劫所累积的恶业是很困难的,因此必须修金刚萨剁,金刚萨剁的威力就如太阳驱
暗一样,当太阳绽放它万丈的光芒时,一切黑暗霎时便消失得无影无踪,金刚萨剁的百
字明咒乃是一百尊佛的化身,其清净业障的威力是不可思议的。

   恶业在根本上是没有实质的,经过适当的法门如金刚萨剁法的修持,恶业是可以被
消除的,我们可藉着四种力量来净除业障,这四种力量分别是:

   第一、忏悔对象的力量:金刚萨剁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总集,我们在她的面前发
露并忏悔一切恶业,这乃为一个殊胜不凡的忏悔对象。

   第二、忏悔的力量:所有的众生,包括我们自己,都因累积的恶业,正有形无形地
受着各种的痛苦,而更不幸的是众生都不知道要去消除业障,我们现在诚心的忏悔我们
及一切众生的恶业,这是忏悔本身的力量。

   第三、完全断除的力量:发露忏悔后,我们断绝所有五毒恶业,包括一切众生的五
毒恶业,这是完全而彻底的,因此有强大的净业之力。

   第四、不再犯的力量:忏悔并断除过去的恶业之后,今后我们发愿绝不再造任何新
的恶业,这就是不再犯的力量。

   在结尾观想金刚萨剁化光溶入自身,就像水溶入水中一样,与自身合而为一,接着
入于禅定中,就像先前一样,在累积了功德之后,增长智慧。

第三加行——献曼达

   清净了修行上的障碍之后,接下来第三加行为“献曼达”,此加行的目的是为充实
觉悟的本质,也就是要充实大手印的本质,先前我们仅净除了业障,现在为了充实开悟
的本质,我们将一切珍贵美好的事物都供养给诸上师和佛菩萨。

   每个众生都曾以他们的身口意聚积了善业和宝贵的事物,我们将这一切都供养给上
师诸佛和成就者,这就是献曼达,同样地在结尾,观想一切皆化光溶入自身,而后安住
于定境中。

   修行的关键在于心,心中必须长怀菩提心,为利益众生、救度众生而修持。

第四加行——上师相应法

   第四加行是“上师相应法”,在此我们要观想上师现为金刚持的形像。

   为什么要观想上师为金刚持呢?这是因为如果以上师的血肉之身来作观想的话,你
可能就会以为上师是一个普通人,而生出贪执或厌烦等种种妄想,障碍了开悟的道路,
为了避免这些障碍的产生,所以观上师为法身佛金刚持,去除任何贪执或厌烦的情绪,
以完全清净和虔诚的心,领受更大的加持,来开发大手印的本质。

   纯净的心在修行上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金刚乘的修行,金刚乘的法门绝对能让
修行者在一生之中即身成佛,这是千真万确的,但如果心不纯净,那么即使修习金刚乘
也没有用,这不是佛法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心出了问题,因此我们要以绝对纯净的心
来修行,观想上师为法身佛金刚持,使修行的道路便变得清净,而我们的所有努力和付
出,也终究能开花结果。

   虽然现在的社会上,人们很容易对事物产生不信赖,但大家必须试着了解佛法,并
产生恭敬的态度,特别是现在我们谈到的大手印,大手印法乃是极具效力的,只要我们
以一颗纯正清净的、心来修持,开悟是一定可能的,在现代社会中,有些人接受金刚乘的
教法或灌顶后,经过一段时间,便会开始批评上师,抱怨上师这个、抱怨上师那个,然
而金刚乘修行上,开悟的主要关键就在于和上师之间的三昧耶戒,所以一旦违背了这神
圣的誓约,那么成佛之道便会在根本上受到阻碍。

   修行人真正应该注意的是自己的修行,而不是上师,打个比方,如果你现在正在寻
找一块金子,而恰好又有一个人送了你一块黄金,只要这块是真正的金,是有钱人给的
或是普通人给的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已得到你要的金子了,这个观念在金刚乘的修
行中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轻视、怀疑,甚至批评传法给你的上师,应该非常珍惜上师
所传的教法,并衷心的感激上师,而且不只是对自己的上师要抱持这样的态度和认知,
对所有的上师都应该抱持着同样的态度。

   由这些观点来修上师相应法,便将能体验“身”为化身、“语”已为报身、“意”为
法身的三身境界,并包融一切众生于此三身境界之中。

   以上即为四不共加行,四不共加行就像鸟的一个翅膀一样,而要能飞,必须要双翼
具足,在四不共加行圆满功德累积之后,下一步便是智慧的累积了,而这也就是第二个
翅膀了。

   接下来谈到积聚智慧的方法。

   传统上来说,在西藏,修完四不共加行之后,接着要修“止”,藉着“止”的修持
便能进入“观”的境界,这是传统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先修“止”,让心平静下来,
然后再修四不共加行,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现代人,因为现今社会充斥着大多刺激,令人
精神涣散,所以人们很难使精神集中专一,藉着“止”的修持,让心先定下来,再以这
定力修四不共加行,这在现今是*个很有效的方法。



   “止”在藏文称作“息内”,意思是平定的持久。

   要发展持久的平定,首先必须有环境的配合,也就是要一个没有噪音,没有干扰,
可以毫无忧虑地修止的环境,佛陀亦强调修禅定要在远离众人之处,并要准备一个舒适
的坐垫,并且明了正确的禅坐姿势;远离众人之处也就是一个不受任何干扰的静处,打
坐用的垫子后部需微微高起大约四个手指的高度,而打坐的姿势则有所谓“七支坐”,
七支坐的七点坐姿分别是:

   一、金刚踟跌坐或半踟趺坐。
   二、大姆指接触无名指指根,并轻轻地合掌置于膝盖,手臂打直,保持两肩平衡。
   三、上身自然打直。
   四、腹部微微凸出。
   五、视线顺鼻尖而下,停留在约手至手肘之距离的虚空中。
   六、舌头抵住上颚,然后自然地将嘴合起来,不要绷紧嘴部肌肉。
   七、收下巴。

   如果身体上有缺陷,无法做到这些姿势的话,没有关系,但千万不要担心,不要以
为不能做七支坐就无法觉悟了,觉悟是可以不籍任何姿势而获得的;但身体健全的人便
不应该因为这些一姿势做起来很辛苦,便逃避不做,既然你的身体没有问题,就应不畏辛
苦地来磨练自己。

   七支坐有什么好处呢?此禅定的坐姿,是根据显教经典而来的,然而根据密续,这
此姿势能引导行者产生内在的觉悟。

   大体上来说,人有五种气,当这五种气从体内流失时,人的精力和能量也随之流失
了,如果我们能保存住这五种气的话,便会精神旺盛,充满活力,而七支坐就是保存这
五种气的方法。

   根据七支坐的坐姿,盘腿结金刚踟趺坐或半踟趺坐,姆指轻压无名指根部,合掌置
于双膝,视线顺鼻尖而下停于空中,便能引入遍行气,遍行气是有关知觉之气,它使我
们能够感受周遭的一切;打直上身,能引入下行气,下行气是非常重要的气,位于体内
下半部,腹部微微凸出,能引入等住气;而等住气是有关消化作用的气;而舌头抵上颚
,则能引入上行气,修行者遵照这些坐姿打坐,这四种气便能流入持命气,而当五气合
而为一时,行者便能觉悟究竟之真理,若诸气流失的话,便无法有任何的体验了,由此
可知五气是很重要的,也许这种说法和你以前所接触过的有所不同,因为它是根据密续
而来的。

   五气中最主要的是持命气,持命气乃是十分基本而重要的气,是生命之气;下行气
位居身体的下半部;遍行气遍布全身:上行气位居身体的上半部,有使我们出泪,脸部
涨红的功能;等住气使我们能够消化食物;当诸气从持命气中流失时,能量精力也就消
了,因此我们要防止气的流失,使它们能保存住,这亦是禅定的观点。

   七支坐是为了保存体内五气,如此即能逐渐发展出持久的定力,进而了悟自心本性
,开悟成佛,然而增长定力的方法还有很多种,除了七支坐之外,也可以将精神专注于
佛像、种子字或各种颜色的圆圈上,精神集中于某一点上,亦可发展出专一的心境,产
生定力,最方便的就是专注于气息上,因为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呼吸,在经典中佛陀也曾
提到:当心很散乱的时候,可将注意力集中在气息上来对治。

   禅定的目的就是要使心不散乱,但初学者常常在打坐不久后,心就开始散乱到各处
去了,当你发觉、心开始散乱的时候,先深呼吸,观想吸入的气从鼻孔进入,一直深入至
肚脐处,然后自然地呼出,观想气以一种光的形式,从鼻孔出去,几乎接触到地面,这
样的观想可以除去心的涣散,使心专一。

   在观想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专心,你要专注于气息进出的每一个步骤,这是非常重
要的,有时候你会不知不觉地分了心,过了一会儿才发觉原来自己一直都是处于散乱的
状态中,这时千万不要灰心或生气,平心静气地将心再收回来,专注于气息的进出,不
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气馁,耐心地重新开始,终必能做到完全的专一。

   当你能完全专注于气息的进出之后.便可以停止这样的观想了,这时,你只要专注
于空气吸进呼出时,接触鼻头那种凉凉的感觉即可,而当你也能熟练于此的时候,需要
专注的,就只有气息从鼻子呼出的部份了,此外,前面我们提到视线要顺鼻尖而下,停
留大约前臂长的距离虚空中,在第二阶段时,你的视线改成向前看,但微微还能看到鼻
尖,而再下一阶段时,你就可以直直地前向看,而不需要看到鼻尖了,以上就是发展心
的专一的各阶段之要领。

   打坐的时候,背脊要直,但不要绷紧肌肉,要放松;而当你用心在观想气息的进出
时,有时候会感到很难保持专一的心境,这时不要太强迫自己,放轻松一下,但千万不
要太松懈,要适可而止,就像用手握一颗鸡蛋一样,如果手大用力,蛋会被捏破,如果
手大放松,蛋会掉下去,手的力道要刚刚好才行,修禅定也是如此,不要太强迫自己,
更不可完全地懒散堕落。

   很幸运的,佛法在很久以前就盛行于中国了,大家大概对禅定多少有一点认识,或
许也有人对禅定完全没有概念,因此在这儿要先叮咛这些没有接触过禅定的人:禅定是
为了达到无念的定境,然而在初学打坐的时候,可能会发觉念头似乎比以前多了,心好
像比以前更乱了,于是有人会开始抱怨这是修禅定的关系,事实上,这正是你的进步,
以前你的心是完全散乱的,故所有的妄念生起时,你都没有注意,现在你试着留心谨慎
地去注意每一个念头,因此每一个念头生起时,你都能察觉到,故你会感到妄念似乎比
以前多,但念头并没有增多,而是你变得更清醒了,修禅定的第一个进展就是更能觉知
一切动静。

   打个比喻,当你将水倒入一个都是洞的过滤器,自然地水都流光了,什么也看不到
,如果把水倒在杯子里的话,便能清清楚楚地看到杯子里的水了,同样的,以前你的心
是放纵散漫的,现在经由修习禅定,将放纵散漫的漏洞都填补起来,便能察觉出心中妄
念的涌现了,因此,你实在不需因为感到心的浮动而灰心。

   接下来就让我举例来依次说明修息禅定的层层体验。

   初学禅定时,妄念多的如瀑布一般汹涌奔泻,毫无间歇;接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精
进修持之后,妄念则有如山谷中的溪流,虽然有时因为下雨或其它原因,溪流会十分湍
急,但大部份的时间都是十分平顺安稳的;再接着境界更深时,则如同有波浪的海,虽
然有波浪的搅动,但都只是在表面摇晃,不会影响到海底深处,因为你已具有相当的定
力,故虽然念头生起,但不会干扰你深层的定境;最后,则如同无波的大海,一种无波
无念的境界,恒久而和谐,充满喜悦、净明和自在。在噶玛巴大宝法王的祈祷文里,其
中有一句大意是:“愿能证得心中无波之境的觉悟。”,其中所谈到的“无波之境”,
就是这种境界。

   在修止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障碍。

   第一个障碍是昏钝。每当你禅坐的时候,就会变得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无法集中
精神,身体也坐不直,这时候要如何对治呢?第一步,先努力将.上身打直起来,坐直之
后,把眼睛张大,凝视上方,如果可以的话,将视线朝向光亮的来源,如灯光或窗口等
,同时观想明亮清澄的光进入身体,全身充满光亮;这方法可以克服昏昏欲睡的毛病,
而当你不再昏沈的时候,便可以恢复原来的修持。

   第二个障碍是亢奋。有时我们和朋友聊天聊得太久,或发脾气的时候,都会亢奋、
浮动,无法平静,这时,必须先完全放松身体,然后将身体弯下来,观想你所呼出的是
很细的黑烟,像丝线一样,黑烟呼出之后一直深到地底下,吸气的时候,则吸进地底下
的黑烟,使身体充满了黑暗,这就能对治亢奋。

   修止有许多利益!包括现世的和究竟的两方面。

   在现世的利益方面:由于修止的结果,你会变得很温和平静,没有任何侵犯或攻击
他人,甚至暴力的倾向,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能胜任愉快,无论什么工作,都能成
功地圆满完成,这是因为你有专一的定力,而在家你也会变得很有效率,对家人很照顾
、很亲切,所有的亲戚朋友也都会更加地喜欢你、尊敬你;此外,无论处于什么样的习
俗文化背景,你都能安然自得地与人和谐相处,没有任何傲慢狂妄,由于你和顺的个性
,别人也都能与你维持一个很好的关系。

   有了这种能安处于各种习俗与各种人相处的定力,你就好比一个正方体,不管怎么
放,都能稳稳地立着,不会摇晃,但如果没有这种修止的定力,你就会像一个圆球一样
,四处滚动不能安定。

   修止对修其它的法门也有莫大的助益,像是观想本尊、观想心咒,你都能籍着修止
的成果而观想得更好更清楚,修止能使我们成为一个好的修行者,发展出专注的心境,
这种心境能使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明了自己的行为,亦有助于戒律的持守,籍着这
种种的利益,自然地我们能开悟成佛,我们在修行上无法有所进展,常常这就是缺乏了
专一集中的心。

   有些人接受了某个灌顶,然后经过多年的修持,却没有什么进展,也许他会抱怨,
认为灌顶、心咒根本没有效用,因为他修了那么久,却一点也没有进步,但是大家要知
道,灌顶、持咒没有产生效果是因为你没有专心,因为没有专心,所以虽然灌顶和、心咒
有它的力量,也无法产生任何效果,因为你根本没有用心地来修持它,而修止正可以避
免并克服这种错误。

   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在拍照的时候,如果握照相机的手不稳,一直摇晃,拍出来
的照片当然就很难清楚了,而我们却埋怨照相机不够好,这就跟抱怨灌顶持咒没有力量
一样,事实上问题出在我们自身,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定力,经过了长久的修持却没有
效果,完全是因为缺乏止的训练,没有平静稳定的心。

   在究竟的利益方面:伟大的祖师——寂天菩萨曾说:“一个人若有止的能力,必能
进入观的境界。”,这清楚地说明了止将带领我们进入观的境界,而观乃是相当高深的
觉悟,有了坚固的定力,当你领受了大手印心要的教法,必能立刻证入大手印之果。这
是因为你的止的基础相当扎实稳固,这就是修止的究竟之利益。

   止能使我们觉悟自心究竟本性,即就是觉悟“大手印”,或称“大无上”或“大中
观”,扎实的止的基础,是任何修行所需要的,在八万四千个法门中,止的训练能使你
成功地去圆满任何一个法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3-14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我们要对观做一些弄绍和指导。

   经由止的修习,行者能了悟到一切现象之不生不灭的本性,此即为观,首先,我们
简单地谈一谈一切现象的本性以及自心的本性。

   概略地说,所有能被察觉到的万物万象,以及每个人所执持的“我”,其本质都是
主性,但是虽然如此,从无始劫以来,众生已养成了诸种习气,习惯一切视为是真实的
,现在要抛开这些习惯,而去相信一切事物都是不真实的、是空性的,实在很难做到。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习性呢?到底是什么导致众生如此的迷惑呢?

   从无始已来,众生执着一个“我”的存在,并对“我”产生了坚信,有了这样的想
法,就将“我”从别人中对立出来;有了“我”,便有所谓不是“我”的,那便是别人
了,故对于自我,你产生了执着,对于别人,你没有像对自己那么喜爱,因此便生起厌
烦,甚至加以侵害。然而因为不晓得这样的人我之分即是无明,所以五毒、习气便由此
而生了,而这是很难复原的。

   现在所要谈的内容,是要大家对禅定有个较好的了解,甚至引导各位去发现自心本
性,也就是引见大手印的本质,为了达到此目的,大家必须先了解一些禅定的基本特性
,若缺少这种功夫,光靠我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带领大家认见大手印的本质。

   现在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好好思考一下,仔细地想一想真的有一个具有实体
的“我”存在着吗?如果你认为有的话,它在那里呢?在身体之内,还是在身体之外?
如果你真的看到这个具有实体的“我”的话,那么它的形状和颜色是什么?仔细地思考
这些问题,若没经过这种思考,那光是对大手印作介绍,就如同在虚空中画图一样,不
管你怎样画,也无法画出什么东西。

   佛教里有一个名词:“无我”。我们知道“无我”意味着“自我是不存在的”,然
而人人都有一个“我”的感觉,有时你觉得“我”包含了身体,有时你又将“我”和身
体分开来,说道:“我的身体……”,故此肉身并不是真正的“我”,甚至你也会说:

“我的心……”,因此有一个“我”和另一个你称它为“心”的东西,所以“心”也不
是“我”。

   如果说这个肉身就是“我”的话,我们好好地来检查一下:从头到脚,身体的每一
部份,都有特定的名称,如头、颈、胸、腰……等等,无论你分得多细,整个身体你就
是找不到一个“我”的存在,事实上所谓的“我”并不存在于肉体之中。

   你可能会想:“我”一定就是心了,但是让我们观察一下这个“心”,心只在遇到
外在的事物或现象时才发出作用,而我们只不过有一个心存在的感觉而已,这个感觉变
得很强,就成了对“我存在”这个概念的执着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迷糊地从“无
我”而意识到“有我”,这种迷惑就像一个病得很严重的人,病到连自己生病了都不知
道一样。

   虽然实相中没有“我”的存在,但就像前面谈到的,我们有着对自我存在的执着,
这种执着就是陷入烦恼和痛苦的原因,举个例子,有时你抱怨:“某人批评我!”,这
便是一个“我”的感觉,所以对于批评你的人,你便产生一种厌烦的感觉,或是如果你
被开除了,你会抱怨说道:“老板把我开除了!”,这又是强烈的“自我”的感觉,使
你对老板产生憎恨。所以这个“我”使众生感受到极大的痛苦,而这些痛苦都是连续不
断的,这便是所谓的我执。

   而何谓“法我”呢?一切外象皆是法我,同样地我们来推理一下,一切外象也并非
是真实存在的,举个例子,我说台湾是不存在的,你也许会不同意,你会说:“他在这
里住,在这里吃,现在还正在跟我们说话,怎么说台湾不存在呢?”。

   台湾可以说是一个“法我”,但当我说台湾不存在,并不表示台湾不见了,我说台
湾不存在,是指台湾的原始自存的本体性是不存在的,如果将台湾分割的话,台湾就消
失了,剩下的是台北、宜兰、嘉义……等等,同样地再把台北分下去的话,那台北也不
存在了,而再把这些地区分得更细,那就成了许许多多户人家了,而家再分的话,便成
为许多的人,家也不存在了,然而“人”只是我们为有别于其它的动物,而给自己的一
个名相,让我们再回到原来推论方式,从头到脚仍找不到“人”之本体性的存在,故“
台湾”是没有本体性的。

   以这种推论的方式来了解“无我”是很必需的,特别是由此我们了解到因为对自我
的执着,使我们产生了贪瞋痴种种烦恼,对我好的事物就贪爱,对我不好的就排斥,因
为这种种的妄识,我们积聚了无量的恶业,所以明白“无我”的道理是很重要的,然而
光是明了还不能开悟,了解道理和开悟之间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例如在心经里有一句“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可以从论理的层次来推究它的涵义,但是我们必须经过禅
定的修持,才能对此生起真正的了解和体会,而再经由“观”去了悟人无我、法无我的
道理。

   面对空性的道理,如果你不了解它真正的涵义,你可能会害怕,如果一切都没了的
话,那该怎么办?事实上“空”是指没有任何事物是真实独立存在的,有了正确的了解
,你就不会产生恐惧,反而会真正地希望从轮迥中解脱。

   伟大的祖师帝洛巴曾对其弟子那诺巴说道:

   “众生为什么会堕入轮回呢?这不是因为真的有个轮迥在那儿,众生堕入轮迥是因
为众生相信有个轮迥在那儿。”

   从这段帝洛巴对那诺巴的教诲中,我们可以知道:“空”并不代表整个轮迥、一切
外象就得消失得无影无踪,真正地明了空性,就是让自己脱离对“一切真实存在”之观
念的坚信。

   假设空性就是指整个轮迥和一切众生都消失的话,那为什么无数证悟空性的佛菩萨
们还要救度众生呢?事实上众生并没有因“证悟空性”消失不见了,消失的是“一切是
真实存在”的执着。

   很多人常用梦境来比喻空性,这是个很好的比喻。

   当你在做梦的时候,梦中的一切事物都能清楚地看到,甚至于在做恶梦的时候,还
会害怕的不得了,甚至有时还会梦到自己在享受着美好的食物,事实上眼睛、嘴巴各器
官都是闭着的,但我们却仍然能在梦中看到、听到或尝到这种种事物,跟平常所感觉的
并没有两样,这就是心识的迷惑,同样的我们就是因为类似这样的迷惑,而认为轮迥一
切外象和自我都是真实的。

   有一个法门称为“梦瑜伽”,修了梦瑜伽,并不是说就不会做梦了,你仍然会做梦
,但由于梦瑜咖的修持,你会很清楚地知道那是梦,而不会产生任何反应,你若做了一
个甜美的好梦,也不会贪恋,因为你知道那只是梦而已,是虚幻不真实的,同样的如果
你做了恶梦,也不会害怕,因为你很清楚它是假的,这就是所谓“梦瑜咖”的修持不是
要让你的梦消失,而是要使你的执着和因梦境所产生的一切反应消失。

   或许有人认为心是真实存在的。

   心能觉知周遭的情况,体验苦乐等诸种感觉,第三世噶玛巴——让窘多杰曾说:
“心能觉悟一切外象的虚幻。”

   然而心如何觉悟它自己也是虚幻的呢?要明了心是虚幻不实的方法,就是直观心的
净明本性,亦就是空性。

   直观自心之空性是一个很特别的经验或感受,很粗略地打个比方,就像失去知觉一
样,当你失去知觉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在看或在听什么的感觉,也没有感觉到什么
西正在被看或被听。

   修止的目的即是要发展出由心来观照自性的能力,而当心能直观它的自性时,便达
到一种无法言喻或形容的境界,完全无法用任何的语言或文字来解释这种境界,真正的
禅定是安止于自心本性,不生起任何过去、现在或未来的念头,超越一切的概念和想法
,由此亦可说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

   “不住语言、文字、不起想,即为般若波罗蜜多。”

   以自心直观自心的境界是超越一切的,能安止于这样的境界,即为“观”,亦是安
止于大手印的自性。

   而如果我们还想着“发生了什么事?”、“待会要做什么什么……”等种种的念头
上的话,就根本没有安住于禅定之境了。安住于禅定之境是不生、不住、不灭的,既然
是无生无减的,那么当你在修禅定的时候,若发觉或想起了什么事情的话,念头便在你
心中生起,而禅定之境也就立刻消失了,这便不是正确的观了,心是不住生灭的,你无
法指出心在那里,就像虚空一样,虚空没有所谓的生,虚空也不会减,而处空也没有一
个确切的所在。

   修习禅定,是真正安住于无现在、过去、未来之念的定境,而安住这样的境界,亦
可称之为“安住于平衡之境”——一种远离一切妄想的平衡状态,自心直观它的本性,
没有任何二元、能所的相对概念,在大手印里称这样的境界为“究竟智”,而在宁玛巴
的传承里则称之为“开悟”,虽然名称不同,但其意义皆指明心见性,即使这样的经验
只是短暂的一刹那,亦是“究竟智”,我们要继续努力,来巩固和延长这样的境界。

直观自心本性之禅定法

   谈到这里,传统上来说,上师教导弟子修禅定,而后并问他一切心里所想的,从“
心是什么样子?”、“心在那里?”等等问题,一直深入到“无所答”的境界,然而在
座各位人数不少,我们并没有办法照传统一样,一个一个地做问答,不过让我们来做个
短的禅修。

   这一个禅定的法门是直观你的自心本性,不要去想你今天一整天做了什么?也不要
想你明天要做什么事,也不去想好的或不好的,就是直接观照自心本性,这称之为“引
见自心本性”,这是传统上的教法,唯一不同之处是我们没有问答。

   此一禅定法就好比用自己的眼睛来看自己的眼睛一样,根本没有办法指出所谓“我
看到的是什么……”,因为根本没有“看”的动作,同样的用心来观心,亦应去除任何
的推理或思考,当我弹指的时候,在那一刹那,当下安住于一种无念的境界中,而在我
第二次弹指的时候,再恢复过来。

   此禅定之法虽然在姿势上可以和止一样,但其方法是不同的,不需要去专注于气息
上,当下直观自心本性,并安住于此。

   当我们延长此直观自心之禅定的时间时,自然地念头会生起,然而当念头出现的时
候,千万不要去执着它、分辨它,不要认为它是好的念头就贪执它,不好的就想要压抑
或排除,妄念出现是自然的,不要执着,要观照它的本质。

   此直观自、心本性之法门乃是一“方便道”,它能使我们在刹那间,直接趋入原始本
然的清净本性,没有任何净化的程续,不需要去增长或发展什么,也不用去清除什么,
在那刹那间见到完全清净的自心本性,如果你真的明了并安止于此直观自性之法,一切
完全是直接的,不需任何净化或增长。

   很多人以为像大手印这样高深的法门,一定要十分聪明才有办法了解,同时也认为
讲大手印这主题一定得花上好几天的功夫,用一大堆的道理来解释才行,但坦白的说,
大手印深奥的意义并不是靠聪明来领悟的,真正能让你觉悟大手印的,不是理论或解说
的“量”,而是你禅定的“质”,修习直观自心本性也是一样,如果你明白如何安住于
自心本性,能掌握住那一刹那,这就是最高深的法门。

   在西藏有一句谚语:聪明的人并不一定足以领悟大手印,就算你很聪明多闻,学识
渊博,也不一定表示大手印对你而言是简单易修的。

   安止于自性之中,即为一切法门之要旨,其关键并不在理论教法的数量多寡,故第
三世噶玛巴让窘多杰称这直观自性的法门为:一法通晓,完全解脱,因为此法能在一瞬
间使你完全解脱自在,如果你能安止于此,便不需再去学什么了。

   我希望大家都能学习这直观自心的法门,在一开始不需要太久,先从较短的时间开
始做起,即使是一瞬间也好,然后尽可能地重覆多练习,这亦能使你对直观自心之法有
更好的了解和认识,直观自心之法也不一定要在佛堂里修,譬如在你喝茶的时候,在拿
起杯子到接触嘴边之间的短暂片刻,也可以直观自心本性,先以短暂的时间来修,并且
不断地重覆练习,甚至在工作或谈话之中,都可以修此观心法门,逐渐地你就能熟练这
个法门了。

   禅定功夫的成长,是非常个人的经验,没有那一点能真正让人辨别出你禅定功夫的
深浅,但是就你自己——一个修行者本身而言,所有修行的进展都是能感觉得到的,这
就好比夏天一到,你就会觉得天气愈来愈热一样,当然,修行的体验是超乎生理上的感
觉的。

   当你愈精熟于直观自心本性,你的个性就会愈来愈好,烦恼亦会愈来愈少,你会愈
加地祥和、快乐,这都是个人内在的感受和体验,若你能精进地修此禅定法门,由于你
的努力,你安住于自心本性的能力也会更为强固,自然地慈悲、智慧也就更为广大了,
正好比太阳放出的光芒愈亮,一切外在也必定更为明亮一样。

   除此之外,所有的无明、暗钝、烦恼,也都将不费力地消失掉;对于这一切障碍毫
不费力的消失,那诺巴曾向马尔巴解释道:“如果用绳子在蛇身上打个绳结,蛇不用别
人帮忙,也能挣开这个绳结,同样地,由于你能直观自心之清净本性,所有的无明烦恼
再也束缚不了你了,一切都像蛇挣脱绳子一样丝毫不费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金刚乘是相当殊胜的法门,因为金刚乘能够使行者在一生之中即
身成佛,在金刚乘教法中,我们曾谈到安住于无念无执着的禅定之中,“没有任何念头
和执着”可以说是禅定的定义,但这绝不是某种不省人事的状态,而乃是安然地住于自
心本性之中,这是远离戏论、是单纯一味的,此为法身之境;然而在直观自性的时候,
自心本性也不是一片空白或一片黑暗的,它是清净明朗的,此明净乃为报身之境;而这
明净并非有实体的东西,它是空性的、无止境的,这乃属化身之境,故总括来说,心的
离戏一味是法身,心的明朗清净为报身,而心的无终无止则为化身。

   金刚乘又称为密宗,有很多人对——密宗的“密”感到好奇,为什么金刚乘是秘密的
呢?其实金刚乘秘密并不是因为它必需要如此,而是因为要能领受它的教法,必须要发
大心的人才可,如果行者无法接受金刚乘的观念,根本无法修得任何成果,因此对于这
些非法器的人,公开这种教法便毫无用处了;但对于能真心接受金刚乘,并真正能理解
它的人而言,金刚乘就不是秘密了。

   此外,大家必须明白:引见自心本性并不就代表我们现在都已经证悟自心本性了,
这乃是一个如何去认出自心的方法,证不证悟完全决定在个人,如果你精进,当然对开
悟有很大的帮助,而若是你根本不修持,今天听完明天就忘了的话,那也不会有什么帮
助了。

   直观自心的法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修持,譬如在公园散步时,就可以修
此一法门,记住今天所教的要领,观照自心本性,逐渐地你就会对于自心的安止更熟悉
,最后便能明白何谓“直观自心本性”了,光是“直观自心本性”这些字词,并不能完
全表达出其实质的内涵,一切都必须靠自己来实修,光靠语言文字的解说是不够的,这
亦是为何实修是如此重要的原因了,如果你依法精进勤修,将来则必定能获致相当的成
就。

   若能如法勤修直观自心之法,觉悟的经验必定会一步步地发展出来,这就好比要到
某个地方去一样,只要朝目标走,每一个步伐都会令我们更接近目的地,同样的,只要
依照着教法,每一次的修持都会使你更接近觉悟。

   当然,除了直观自心这个法门之外,止的禅定亦是必需的,修止会使我们产生平静
、祥和以及完全的放松,然而你有这些感受时,也切勿刻意地要去追求这些感觉,而应
只管继续地修下去,如此绝对可以在直观自心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修行者。

四瑜枷次第入果大手印

    修行者如法修行,一步一步地登向佛果,在佛学术语上,有所谓“四瑜伽”,“四
瑜伽”的每一个瑜咖都分成三个阶段,总共十二个次第,就像阶梯一样一层一层地愈来
愈高;而要爬上最高层,必定要从第一层开始,然后第二层、第三层……,如果没有从
最基层开始,百分之百是无法达到最高层的,而直观自心之法,就是非常基本而重要的
第一层,配合上其他如止的修持,努力精进不懈,必能一步步地开发进步。

    此外,前面的“引见自心本性”亦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上师的引见自心本性,纵使
你看完所有四瑜伽的书,自己照着修,也不会有成果的,这跟不用楼梯就要想上顶楼是
一样不可能的。

    修行人若能正确精进地修此直观自心之法,并且在四瑜伽的次第上有不断地进展,
这个修行者便是噶举派的“传承持有者”,平常大家自称为噶举派的弟子,但并不是噶
举派传承的持有者,因为内在的证量并没有达到一个相当的程度和发展。

    现在我们来谈谈“四瑜咖”每一个修行次第的情况。

    “四瑜伽”的第一瑜伽是“专一瑜伽”,其中又分成三个次第。

    当行者达到专一瑜伽的第一个阶段时,会产生静和明的感受,但这些感觉并不长久
,亦不会同时出现的,即有静的感觉时,就没有明的感觉,而感觉明时,也不平静,这
阶段代表着行者开悟成就的可能性,就如同远处有烟升起,便可能有火,或是清晨时东
方逐渐发白,表示太阳要出来了一样,这静、明之相,即代表着觉悟的可能性。

    到了专一瑜伽的第二个阶段,行者完完全全能安止于定境和喜悦之中,任何念头或
障碍都无法干扰。而到了第三个阶段,行者会感受到光明,但这光明并不是开悟时的浮
光,而代表着智慧的发展,行者继续修持,光明在心中更加增长,行者会有更敏锐的智
慧,能看穿如墙壁、门……等物体,也能预知未来,这都是修行进步的征兆,象征着获
取遍知三世的智慧是可能的。

    第二瑜咖是“离戏瑜伽”。什么是“离戏”呢?我们的心在最原始时,是本然清净
,没有任何造作蒙蔽的,远离一切戏论,这即是“离戏”。

    在离戏瑜伽的第一阶段,修行者能了解到心和诸种外象皆非实际存在的,一切都是
虚幻的、不生不灭的。到了第二阶段,行者不但体悟到心和外象的虚幻不实,同时亦能
知道对“一切皆为虚幻”之观念的执着,也是虚假的,故亦超越了这种执着。在第三阶
段,行者洞悉了主体和受体间的空性,明了了事实上没有所谓的执着,也没有谁在执着
,也没有什么在被执着,修行者明白了这只不过是无明的投射罢了,因为无明,所以有
了大小、好坏、长短、方向等种种对立,然而在究竟的实相中,没有何谓大小长短好坏
,没有什么东西南北、上下高低,就像我们有所谓东西南北,但对天空来说,根本没有
什么方向可言,这种种的分别皆出自无明的造作,而在此阶段,行者能达到一种没有执
着的境界。

    第三瑜咖是“一味瑜伽”,此时行者能体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悟色和空事实
上是相同的,同一味儿的,故第三瑜咖称为“一味瑜伽”。

    在第一阶段,修行者能觉悟心和外界是无分别的,自我和他人亦是无分别的,是相
同的,一切都是无明的造作和蒙蔽,才会有许多的差别和隔阂。到了第二阶段,进一步
行者的心和外界一切诸法合而为一,就像水融于水一样,没有分别。到了第三阶段行者
便逐渐发出最究竟的智慧,而体悟到万法的究竟实相,就像光线照射在水晶球上,光亦
由水晶球而反射到十方一样,由于行者产生了原始的佛智,也就能了悟一切万物诸法的
究竟实相了。

    在这里我要简单地解释一下意识和智慧的不同:意识是由心所制造出来的念头,没
有办法见到未来;而原始的智慧则能在一刹那间遍知三世一切。

    第四瑜咖是“无修瑜伽”。

    在此之前,修行是为了要发展我们所欠缺的(如佛菩萨的诸种特质),要净除我们必
须去净除的(如各种的恶业烦恼),故修行是必要的。然而在此“无修”之境,已经没
有什么需要去发展,也没有什么需要去清除了。

    在无修瑜伽的第一阶段,行者能觉悟到“无修”和“无修者”是毫无分别的,由于
这样的觉悟,行者净除了贪、瞋、痴三毒。在第二阶段,修行者则净除了所知障和烦恼
障,此外亦去除了习气。

    什么是习气呢?举个例子,现在这房子里有个发臭的东西,当你把东西拿走了,房
子里仍然会存有一点臭味,这发臭的东西就好比烦恼障,而臭味就好比习气,故虽然烦
恼已被净除,但仍有习气残留,而在这无修瑜咖的第二阶段,这一切烦恼和习气便完完
全全地清净了。

    到了第三阶段,该净除的已完全净除了,这时已是大澈大悟、大圆满成就的显现,
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者已和金刚总持无二无别,永恒不变,永不退转,这个阶
段就是圆满无上佛果的阶位。

    介绍完四瑜伽的十二个次第,并亦作了基本的“引见自心本性”之后,再来就是大
家要负责去实修了,但若缺乏正确适当的自心引见,自己盲修的话,成就可能就像要画
火来取暖、画水止渴一样的不可能了,修习金刚乘,大家要谨记在心的,就是要积聚功
德和智慧二资粮,并要实际地勤修止,这些都是在开发成佛所须之特质的道路上,非常
基本而必要的努力。

    除此之外,如果你亦修持“直观自心”之法的话,可以说佛果已掌握在你的手中,
当然这不是说一尊佛陀真会出现在你手上,这代表当你经过上师的教导和加持,以及相
当的修持之后,十分可能成佛,意指你和成就的距离已不远了,事实上,“直观自心”
一法又被视为上师将成就传给弟子的一个法门,同样的上师也不是真的拿个什么东西给
弟子,而弟子握着这东西,就能成佛;上师傅的是方法,指引自心本性,而弟子必须遵
照教导修行才能成就。

    从我到此地之后,我发现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根本上师,常有很多人问我:“什
么是根本上师?”“谁是我的根本上师?”“怎样认根本上师?”,要明了何谓根本上
师,首先必须知道引见自心本性和证悟自心本性的不同。

    在你修行的道路上,可能有许多上师为你引见自心本性,但真正能让你证悟自心本
性的上师才是你的根本上师,所以这世上有许多位上师,但每个人都只有一位根本上师
,然而我们也不需因此而局限了自己求教受法的范围,认为“啊!我只能有一位根本上
师!”。

    我们从许多的上师处领受教法,但并未真正开悟见性,然而当这一位上师令你认证
了自心本性,他即是你的根本上师,对你而言,他甚至比佛还要重要,许多的上师传给
你的教法,为你引见自心本性,但你都不能证悟,而这一位上师成功地令你明心见性开
悟成佛,这即是其最殊胜之处。

    在成佛之前,我们百分之百地可以亲近许多位师父,但都并不称作根本上师,将来
真正令你开悟成佛的那位师父,才是所谓的根本上师,而这就像人的一生只有一位父亲
一样,所以我们说每个人都只有一位根本上师,希望大家不要误会了这个意义。

    关于四瑜咖的十二个次第,可能有点难懂,但如果你真的遵照这教法来修持的话,
很确定的,你的内在必定会照着这十二个次第一步一步地进步发展,一切只是修不修的
问题而已,就像你有一颗种子,如果你不将它埋在土里好好栽培,却摆在冰箱里,它怎
么可能成长茁壮,开花结果呢?

    同样地,在接受了教法之后,我们需要的是精进和努力,不断地修持,四瑜伽的十
二层境界,必能在我们身上获得应证。


回答一些问题

问:希望仁波切能让我们多了解一下实修,而不要讲太多基础理论。
答:或许有些人已经知道或读过了这些基础的理论,但反复的温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因
为经由对基础道理的反复温习,我们会产生坚信,深信经由修持,成就是绝对可能的,
成就是经由精进而来,而要能非常精进地修行,就必须对基础的道理有十分深刻的了解
和体会。

问:请问接受了许多灌顶之后,有什么方法能“法法兼修”?
答: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灌顶的意义是什么?灌顶是为了给予
求法的人一种修持的许可,譬如说你选择了一种法门,经过该法灌顶之后,便可以修这
个法了,为了这种许可,你可以要求上师给你灌顶,或是上师对你十分了解,主动给你
灌顶。

    然而每个灌顶都有不同的戒要守,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要以一种方法来法法兼修
是不可能的;然而事实上这是你观念上出了问题。

    现在你接受了很多灌顶,但如果你了解基础理论,知道灌顶是为认识该法门和本尊
,而其目的是引领行者至究竟的证悟,那你就没有必要担心那许许多多的灌顶了,但若
你的心不清净,接受了许多灌顶,却认为这个法比较好,那个法不好,这个本尊比较有
威力,那个没有威力的话,则根本无法开悟了,因为你的心是不清净的!此外,大手印
是高深的法门,因为它是“知一而解脱一切”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深入一个法门,即能
从一切束缚中解脱出来,因此你根本不需要每个法门都学都修。

问:在修行当中,能得知未来之事如天灾……等,此是否为一种障碍?
答:修行乃是为了将此心安住于无念的境界,去除任何分别心或判断,所以当念头生起
的时候,不管是好是坏,是邪是正,都应直观它们的本质,而不作任何判断,不要认为
是好的就贪执,坏的就压抑或逃避,不需有任何反应,将心安止,没有任何判断,这即
是定。

    如果你能安住于这样的境界,那无论你能预知什么,都不会影响到你,但如果你贪
执好的,逃避不好的,这便又是心的造作了,经由心的造作投射,一切都可能发生。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能给很多修行人的很大的帮助,而在此你似乎并未明了学习
和修行间的不同,在大手印的基础阶段是属于学习,当你将心真正安住,放下一切过去
、现在、未来的执着时,才算是修行阶段,而若你执着于“不执着过去、现在、未来”
的观念时,当然这又是执着了,这是十分深奥的,修行必须不住于一切执着,无所谓存
在或不存在,无所谓应不应该执着,而必须超越一切。


问:密勒日巴祖师在修持大手印之前,曾经历了极大的苦,而获得大手印教法之后,又
在雪山修持多年;我们在社会责任、工作为身的情形下,很难如此地修行,是否仍能接
受大手印的教法,修行成就?

答:大家对密勒日巴大师的生平都相当熟悉,没错,密勒日巴为了得到教法,曾经历了
极大的痛苦,获得教法之后,又花了许多年的时间独自修行,才终于开悟成佛,然而我
们是非常幸运的,因为过去许多的成就上师和传承持有者已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加持力,
例如密勒日巴的弟子冈波巴便不需去经历他师父所经历过的一切辛苦,这就好比一个人
想要发明某种新机器,他必须要去经历一段艰苦的过程去创造发明,因为这是完全新的
,然而当新机器被创造出来之后,别人若想要拥有同样的机器并不难,只要照着复制一
台就可以了,因此,前人经历艰难困苦,而身为后人的我们,籍着他们的加持力,便不
需再去遭遇同样的艰苦了。

    而虽然如此,大家也不要误会,以为我们不用像密勒日巴祖师一样辛苦,就不认真
修行了,我们仍应尽量修持佛法,和佛法结缘,因为我们不清楚自己有着什么业报,如
果不修行,一旦我们死了,便可能因为没有和佛法结缘,而失去了修行的机会了!

    但若我们有佛缘,就算现在没有很多时间来修行,将来也会有更好的机会和环境来
修持佛法,进而开悟成佛,所以佛缘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要感谢诸位传承上师,由
于他们的艰辛和努力,使我们能领受极大的加持。


问:何谓上根利器的修行人?

答:上根利器者,是指真正懂得尊敬、珍惜上师及其教法的人,他领受了上师的教导后
,即与上师和教法保持坚定不变的关系,并将这些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这样的弟
子就是金刚乘上根利器的人,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伟大的密勒日巴,尊者密勒日巴的
上师马尔巴对他并不是很亲切的,马尔巴打他、骂他,甚至有时还羞辱他,但密勒日巴
却从未放弃他的上师和教法,这就是上根利器的修行人。


问:修密宗的人持咒,是否也会往生本尊的净土?

答:持阿弥陀佛的圣号,能往生极乐净土;同样地持本尊的心咒,亦能往生本尊净土,
然而我们是否往生佛国,都决定在我们的愿。

    如果你持阿弥陀佛心咒,也期望能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当然便可能得生极乐
世界,持其他本尊的心咒情形也是一样,然而如果你持诵佛号或心咒,但却发愿能化现
无量化身来救度众生的话,由于这样的愿力,只要有众生需要帮助,你就能化身在该处
。所以一切决定在愿,就像射箭一样,箭要往那儿射,都要看你的靶在那里。


问:持命气在身体上那个部位?

答:我无法指出持命气的位置,因为它是一种气,不只是持命气,甚至其它四种气也没
有一个特定的位置,但是在这儿我可以说一说它们的功能。以持命气来说,它是生命之
气,有的时候人病倒或失去觉知,若有持命气,就很容易再活过来,这就是它的功能和
本质,但如果失去了持命气,那无论什么药物或方法,都没有用了,由此可知,持命气
是十分重要的。

    我也曾提到其它四种气是从持命气中产生的,如果气流失了,能量精力也就流失了
,故我提到一些保存气和能量的方法,这些方法能使我们体验到气的完全能量,大家可
能会好奇:当一个人完全保存了气时,会是什么情况呢?大家也许听过一些以前的修行
成就者的故事,他们为修禅定连续几天几个月不吃东西,却仍能保持一个非常健康的身
体,这即是气存于体内的现象。


问:什么样的活动或行为会让我们失掉这五种气?

答:通常一般人都逐渐地在流失这五种气,但不是很快,就像皮球漏气一样,慢慢地,
而当我们生起比较强烈的烦恼,如发怒生气的时候,气就会流失比较快。


问:修行者是否要放弃父母兄弟及夫妻之情?

答:学佛修行,并不是一定要放弃家庭、亲戚或朋友,学佛真正要放弃的是我们的五毒
,故若能舍弃五毒烦恼,那么不管有没有配偶,或有没有和亲戚朋友相处,都是一样的
自在,但若你不能摒除五毒烦恼,那不管你身在何处,都一样会有问题,所以修行的人
要放弃的,不是家人朋友,而是五毒烦恼。


问:密法强调一师一本尊,此意义为何?

答:一师一本尊的说法让很多人产生误会,没错,密宗强调一师一本尊,但是我们要知
道,这并不是说有了一位上师之后,就不能再跟别的上师学法了,这是大家要先弄清楚
的,其次,所谓一本尊是指以一个本尊来修持,假设你对某一本尊特别虔诚,并能修持
此本尊之法,那么在本质上来说,你所修持的本尊,即是一切本尊的总持化身,故你不
需要再去修持别的本尊法了,然而由于某些因素,你或许会觉得,比起你原来所修的本
尊,你会更想修另一本尊之法,在这种情形下,有另一本尊是可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
虽然一切本尊的本质都相同,但却仍有许多种形式化现的原因。

而再谈到一师的问题,此一上师乃是圆满你修行的人,也就是说他是令你明心见性
,开悟成佛的人,所以是“一”师,因为一旦你成佛,就不再需要别人来教导你修行了
,所以我们称这位上师是根本上师,然而在此之前你绝对可以有许多上师,并从他们那
儿领受教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2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好贴!吉祥如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2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9 04:52 , Processed in 0.14453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