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3937|回复: 1

在訓練別人之前我們必須先訓練好自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3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追隨佛陀,在訓練別人之前我們必須先訓練好自己

    purisadamma-sarathi sattha deva-mamussanam buddho bhagavati
   「可化丈夫調御士,天人,佛,世尊。」

    我們的佛陀在成為世尊---向可化(可調教的)眾生說法者,之前,先行調御(調伏訓練)自己達到無上正等正覺(anuttara-sammasambodhinana),成為佛陀---覺者。惟有如此,他才能成為尊師,人類和天眾中開發程度值得予以教導者的老師和訓練者。因此,他的聲譽流傳四方,直到今天。

    所有過去的聖弟子們也是一樣,在幫助老師傳播他的教導給予大眾之前,他們都善予訓練和調伏了自己,所以他們的聲譽就像佛陀那樣的流傳著。

  然而,如果一個人沒有先行訓練好自己,就宣揚教法,他的惡名將會流傳四方,由於他犯了沒有遵守佛陀和過去所有聖弟子們的典範的錯誤,他的惡名將會流傳流傳四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3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本的財產,自我訓練開始的本錢

    為什麼聰明的人們,在誦念、受戒或做任何其它功德之前,總是以na mo「南無」(中譯註:以唐音、閩南音讀之)做為他們的起點?為什麼na mo「南無」從未被省略或被拋途棄?這暗示著na mo「南無」一定是有意義的。如果我們把它加以思考,我們發現na「南」代表水元素,而mo「無」代表地元素---於此,心裡記起一行經文:
           matapetiko-sambhavo   odanakummasa-paccayo:
          「父母所生,粥飯所養。」

「當母親和父親的生殖元素結合時,身體成為生命。當他從母親的子宮生出來後,用米飯和麵食來餵養他,因此才能發育和長大。」na「南」是母親的元素;mo「無」是父親的元素。當這兩個元素結合時,母親的火元素於是熱暖結合物,直到它成為所謂的「哥拉拉」,一個微小的油滴。這就是接著的識能夠進行連結的地方,所以心意就與na mo「南無」元素結合。一旦心意住止了,油滴就蘊育成一個血球。從一個血球成為一個桿狀體,然後是一片肉。然後它擴張成一隻蜥蜴的形狀,有五個延伸處:雙臂、雙腿和頭。
    (至於元素風和火,它們後來才住止,因為它們不是心意所執著
     的。如果心意不執持小油滴,油滴就消失了或像無用之物般的
    被拋棄了。它沒有風或火,就像當一個人死亡,而風和火從身
    體消失的時候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它們是次要元素。重
    要的因素是兩個原始的元素 na mo「南無」。)

    小孩子生下以後,他必須依賴na「南」---他的母親,和mo「無」---他的父親,來照顧他,用米麵一類的食物來哺育他,同時教導和訓練他各種美德。因此母親和父親被稱為孩子最初的啟蒙師。母親和父親對於他們孩子的慈愛是無法衡量或計算的。他們給我們的遺產---身體---是我們最基本的財產。外在的財富,銀或金,都從這個身體而來,如果我們沒有這個身體,我們就不能做任何事,也就是我們將會一無所有,因此,我們的身體是我們承繼父母所有遺產的根本,那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說他們給予我們的恩惠是無法衡量的,聰明的人們因此決不會忽略或遺忘他們。

    我們首先必須要擁有這個身體,這個na mo「南無」,然後我們才能頂禮膜拜。把na mo「南無」翻譯為恭敬皈依只是詮釋了這個動作而已,並未說明動作的來源。

   同樣這個根本的財產,就是我們用以訓練自己,開始時資本,所以當論及修習所需要的資財時,我們不須感到欠缺或貧乏。

    四、修習的根本基礎

   當提到 na mo「南無」兩個元素本身時,並不適當也不完全,我們必須重排母字母和子音字母如下:從 n 取 a 給 m,從 m 取 o 給n,然後把 ma放在 no 前面,這就給我們 mano---心意,現在我們有了身體伴連著心意,而這就足夠做為修習的根本基礎了,mano---心意,是最初的,偉大的基礎,我們所做或所說的每一件事都從心意而來,如佛陀所說:
    mano-pubbangama dhamma
   mano-settha mano-maya:「諸法意先導,心意最勝,心意所成。」「一切法以心意為先導,由心意所支配,由心意所成就。」佛陀從這個偉大的基礎---心意,來明確解說所有的正法律,所以當他的弟子們依據正法律思惟,直到 mano 「南無」完全地清楚明白時,然後 mano 「心意」做為詳細解說的結束,也就是它位於所有解說之後。所有的想像來自心意,我們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重擔,我們帶著它做為假設和公式,隨波逐流,直到它們生起無明,也就是創造「有」和「生」的因素,都是從我們對這些事情無知,從我們愚癡地執著它們都是「我」或「我的」而起。

    五、世間萬物的根本因緣七冊的阿毘達磨(論藏),除了發趣論之外,都有一定的範圍;至於發趣,它的範圍是無限的。只有佛陀才能暸解它的全部。當我們思考巴利聖典,它以因緣相應開始,我們發現宇宙萬物持續的主要因緣不外是心意,心意是偉大的因緣,它就是主要的,就是重要的。所有的事情除了它之外就是果報或因緣。在發趣論裡所提到的其餘因素,從所緣到不離緣,能夠作為持續的因素,就是由於這偉大的因緣,心意,首先來到。如是第四節裡討論的 mano---心意;第六節裡即將討論到的 thitibhutam 「住地」;和這裡討論的偉大因緣都是指同一件事,佛陀能夠明確解說正法律,以他的十力直覺了知事物,並暸解一切法,正因為以這個大因緣做為主要的因素,他的理解範圍是無限的。同樣的,所有的弟子們也以這個偉大的因緣做為他們的主要因素,所以才能如實知道佛陀的教導,這就是阿說示尊者(馬勝比丘),五同修(比丘)中的第五位,所教導舍利弗尊者的--

      ye dhamma hetupabhava tesam hetum tathagato
     tesanca yo nirodho ca evam vadi mahasamano: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諸法因緣生......」由於這個偉大的因緣是重要的因素,主要的因素,因此當阿說示尊者達到這個程度時---偉大的因緣---舍利弗尊者怎能不深入於法流?---世間一切法都是因此大因緣而生,即使是超越世間的法義也是由此大因緣達到的,這就是為什麼說發趣論的範圍是無限的。任何人,訓練心意---偉大的因緣---直到它明亮燦爛,便能夠無限地了知內在外在的各種事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5 12:57 , Processed in 0.1279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