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7687|回复: 8

[疑惑]三大阿僧劫的第三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7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路过,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4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之前所说的东西,都乃三大阿僧劫中前两劫的。我也不知道是否完全参透了这两劫,但说实在觉得感悟越来越少,我想最后会无任何感悟,唯余与佛之默契而已。心心相传,唯此而已,其它哪有这么多唠麽子话?
第三劫的奥秘,我想就在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破其则可生神通,了生死了!但其威力也不可思议,我现在是怕,如我一恶念起,毁天灭地并无不能啊???觉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4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密宗是把显宗经过三大阿僧劫成佛,用一生完成称既身成佛.
1.用一生把生生世世福报资粮修圆满.显宗用一大阿僧劫修圆满.
2.用一生把生生世世业障忏悔掉.显宗用一大阿僧劫才能忏悔掉.
3.用一生把生生世世心法与上师合一法资粮修圆满.显宗用一大阿僧劫才能把法资粮修圆满.
住:显宗如走路在多劫有隔阴之迷,所以成佛好难.
密宗如做飞机很快,但也有风险.最大风险就是对金刚上师恭敬,大恭敬得大成就,中恭敬得中成就,小恭敬得小成就,如疑嗔恨金刚上师,就到金刚地狱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4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什么都要有恭敬心啊,我越来越觉得。魔很近,佛也不远。
哎,千言万语从何说?
雄关蔓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4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神佛妙言:
神佛,您希望的是什么?

我最希望的是每一位众生都能平等、自由自在的生活,都有一颗奉献的心。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就可以了。(比喻小草,花,树。你不能叫小草变大树那样,也不能叫花变为大树,只要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利益众生就可以了。)最后我愿 苦海变莲池。 善人世界即将到来,愿各位吉祥如意,阿弥陀佛。

因众生因缘师兄说的有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4 1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好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4 1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显密团结!!!!

[本贴已被 作者 于 2005年11月24日 18时45分36秒 编辑过][/COLOR][/ALIGN]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0-13 12: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11-24 1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神佛!
    说得好!赞叹随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4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
    慧明法师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经,是《金刚经》中最紧要的关节。今略说之:《金刚经》是实相般若,佛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可以开学人的大智慧。然全部《金刚经》,都是破相显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两句,乃体用并显。云何体用?应无所住是体,而生其心是用,用不离体,体不离用。应无所住,既不着有;而生其心,亦不落无,方是《金刚》本旨。所以六祖闻此二句,立时悟道。然则六祖何以一闻便悟?当知六祖乃肉身菩萨,早巳见性。何以故?试看六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于此偈语,知六祖已悟无住本性之体,而未明生心起用之妙,故令三更入室,传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句,六祖大悟体用不二之理;后来即依此教化学人,大振宗风。可见这两句经,非常重要!
      "应无所住"就是一切不住,即是实相境界;既悟实相无相,一无所得,还有什么我执、烦恼、生死、无明可住?若执著无住,又落于偏空。何以故?当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灵知,起用自见。用云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云何生心?即生吾人本具之妙用真心,就是生悲愿无尽之菩萨心、菩提心、悲慈心、平等心、利他无我心,如是等心,皆是无所住而生其心,便是真心、清净心,亦即是佛心。而众生所生之心,乃贪心、我执心、贡高心、差别心,乃至八万四千烦恼心,如是等心皆是有所住而生之心,便是妄心、业识心,亦即是众生心。所以者何?因众生处处著相,相多故心亦多,心多即不能清净;心不清净,即不能悟得实相真心。故学佛人欲悟实相真心,即要放下一切,则一切不住?真心自见,即是道心。道从心生,心由道见,讲到究竟,这一个道字也不可说,所谓言语道断,心行路绝。此理微妙,初学人不易领悟。佛要人领悟实相无相,离念即是真心,故说"应无所住";佛又要人领悟起用之妙,故又方便说"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句,看来似觉矛盾,其实就是如此。
      既知应无所住即是实相菩提,亦即法身佛之境界,却不要去觅此实相,觅此法身佛,觅即不是。何以故?实相无相,不可觅故;放下便是,动念皆非,一起觅心,便成妄想。当知此实相境界,非诸佛独有,我等亦本自具足。所以者何?佛与众生本来无二故。只要我们瞑目寂照,一念不生,则如如不动,万物同体,即是实相之无住真心。如一念微动,即是有所住;有所住,即非实相。所以古德云:"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大家修持不能相应者,因有所住,故有所求。有住有求,便是自加捆缚,岂能自见本性?
      我们修的是心地法门,须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道理认清。要明白这两句经的体用,必先立其体,然后才能起其用。体云何立?将一切有求有住之心放下便是。因一切放下,妄心自息;妄心息,则无住真心自然现前。但是大家明知放下不易,故又要从降伏其心下手。殊不知一切无住,便是降伏;若另求降伏,便是头上安头。果能一切无住,即得实相本体。依实相本体,而住无所住,生无所生,即是依体起用。
      佛与众生之分,只在觉与不觉,慈悲与不慈悲。觉则即相离相,一切不住,故名曰佛;不觉,则见境生心,一切皆住,故名众生。慈悲则平等为怀,万物一体,即名曰佛;不慈悲,则贪嗔、痴慢、烦恼丛生,即名众生。然觉与不觉,乃体上之分;慈悲与不慈悲,乃用上之别。体用不二,皆是一心。若能转恶心为善心,即是佛心。故六祖云:"一念平直,众生是佛。"
      佛有三身,当知吾人亦有三身,所谓法身、报身、化身。其实三身即是一身,无所住是法身,生其心是报身与化身。所以者何?一切不住时,空寂灵知之真心遍满虚空,即是法身。生其心时,善心生,得善报;恶心生,得恶报,此时之心,即是报身。又念念思量,种种变化,思邪化地狱,思善化天堂,此时之心,即是化身。大家明白此理,就要时时在无住生心上用功。心如虚空,而不存虚空之量;度尽一切,而不著一切之相。所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不变即是无所住,随缘即是生其心。



    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9 03:32 , Processed in 0.16601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